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背景下,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的一系列政策。
这些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帮助美国渡过经济危机的困境。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新政的主要内容、新政的评价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针对罗斯福新政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理解新政的内容及其对美国经济和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国家干预经济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以及新政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借鉴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罗斯福新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罗斯福新政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意义及其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借鉴意义。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突破教学难点。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罗斯福新政的知识。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学习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大危机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标要求确立学习目标,通过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表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体会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罗斯福新政。
教学方法问题链设置、合作探究法等。
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
然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
这场危机的特点是什么?美国是如何渡过这次危机的?二、预习检查1.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个国家?2.面对危机,哪位总统领导美国进行了改革?3.美国最终度过危机了吗?从繁荣到危机1.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学生回答: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
学生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大规模运用;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发战争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20世纪初,美国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等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
2.繁荣背后的危机教师活动:在美国经济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内容,分析危机有哪些。
学生回答:贫富分化加剧,工人的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用数据说话,是论证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经济大危机
1.展示数据: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图。
2.出示一对母女的谈话内容。
3.出示美国危机爆发后的图片,感受当时情境。
4.对这场经济大危机进行病症分析。
1.材料阅读,并情景演绎当时父母谈话内容,分析当时美国出现生产与消费的严重脱节。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柯立芝繁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新政。
了解“柯立芝繁荣”背后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的分析,逐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1.小组合作:创意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
2.正反方辩论,论证新政带来的影响。
3.比较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总结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逐条解读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及其带来的效果。
2.重点解读为什么《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核心措施。
3.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新政的影响,得出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再现当年的总统大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内容
环节
一、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教师PPT展示学习目标,并强调下划线内容为课程标准内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1.了解“柯立芝繁荣”与繁荣背后的危机。2.通过材料阅读,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危害。3.通过合作学习,列表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4.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得出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内容标准】1.内容要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认知提示: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知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解读:21 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繁荣的表象下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这场危机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总统罗斯福临危受命,宣布实施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课程标准】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了解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
【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从繁荣到危机、罗斯福新政。
两部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大危机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1.1929——1993年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
难点:1.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2.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兄弟,能施舍我一角钱吗?》。
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所以我随大流跟着大伙,当有地可种,有枪可扛的时候,我总是在那儿,在那儿工作。
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梦见安宁与繁荣的前途。
为什么我得排着长队,为领一份面包苦苦等待?我曾建一条铁路,火车奔驰,让它与时间比赛。
曾经我建造了一道铁路,令它能够通行,让它与时间竞赛。
曾经我建造了一道铁路,现在一切已完工,兄弟,你能分让一角硬币吗?曾经我建造了一座高塔,让他向着阳光,并砖敲钉刷以石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18张PPT)

02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罗斯福新政特点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4、罗斯福新政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 1、时间: 实施新政。 2、目的: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特点: 他是唯一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 ;(1933-1945)
经济大 危机的 原因
直接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购买力不足,导致 生产过剩
根本原因
爆发标志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 暴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情况表
项目 外贸缩减 工业下降 失业人数 美国 70% 46% 1700万 德国 69.1% 40.6% 600万 英国 50% 28.4% 300万 法国 48% 16.5% 85万 日本 50% 8.4% 300万 世界 2/3 40% 3000万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
5、新政影响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 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 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 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 为群众解释每一个发布的政策。 制度 ” 一位虽然肢体残疾但是精神坚毅的总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 统,在黑夜,在微弱的炉火边,透过无线 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 电波,娓娓地向自己的选民倾诉国家的艰 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难、需要和希望……。炉边谈话取得的巨 大影响,成为了广播史上的一个传奇。 ——《大国崛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 — 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929 — 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 — 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一一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 — 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 — 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共23张PPT)

外贸 缩减 工业 下降 失业 人数
46.2% 40.6% 28.4% 16.5% 8.4% 1/3 70% 69.1% 50% 48% 50% 2/3
1700万 476万 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3)破坏性特别大
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人民讽刺总统的无能,把各种 衰败景象都以“胡佛”命名。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直接原因:
①生产相对过剩。
②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2、爆发:
____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 席卷了____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股票崩溃,一场空前 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 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这一天
自信从容 无所畏惧
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而 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
四、罗斯福新政
1、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
2、特点: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3、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
(2)调整农业政策.通过《
》,调节农
业的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 保护价格。
——罗斯福
人民生活得到保障
4、结果:
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改善
5、评价:
(1)积极性: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 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 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33张PPT)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探究2:阅读教材P61,假如同学们是罗斯福的 “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
应该如何“管”?
第一组:财政金融委员会 第二组: 工业委员会 第三组: 农业委员会 第四组: 社会福利与就业委员会
资本家在销毁商品
资本家故意大量销毁产 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 棉花,宰杀幼猪,把大 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 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技头, 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 付之一炬。英国资本家 把整船的橘子倾入大海, 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 千多万袋咖啡。
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
美国经济大减速
“大萧条”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危机波及到 工业、农业和商业各个部门,危机不断深化。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 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 人之多。
3.特点: 时间 长、 范围广、 破坏性大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屋区
①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 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
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 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 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 挥。——《大国崛起》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 心……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郁金香价格炒高; 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贿赂政府以股票换取国债,股价 虚高; 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第二合众国银行以票据维护自身稳定; 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银行贷款大量押在股市和债券;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通货膨胀; 1987年——“黑色星期一”,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肯—维护国家统一, 解放黑人奴隶
富兰克林.罗斯福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被人们喻为“狮子” 和“狐狸”;他是继华盛 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 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有人说:林肯拯救了 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 资本主义制度 ;
3、(2011.梅州)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 个资本主义世界,并由经济危机引发 了政治危机。但美国在短期内经济开
c 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其原因是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马歇尔计划 C.罗斯福新政
D.新经济政策
4、(2011年泰州市).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 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2)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 危机,政局动荡。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 只是“恐惧”本身。
二、罗斯福新政
1.开始: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 施新政。
2.目的:为应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以消除经济危机。
3. 新政的内容
金融: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 顿银行,恢复信用。
突破口
中心措施
工业: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
农业: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
销售进行调节,限产,保价。
以工代赈 投资兴建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
就业机会。
社会福利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
体制,建立应急救济机构;利用过剩 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和指导
4.罗斯福新政“新”(特点)在哪 里?
5.新政的影响
7、(2011年达州)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 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开 始全面衰退。为解决此危机,可以
A 供我们借鉴的历史经验是
A、罗斯福新政 B 、赫鲁晓夫改革 C、匈牙利改革 D、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8、(2011·四川宜宾)
A 罗斯福新政的“新”突出表现在
A.国家干预和指导 B.大力整顿银行 C.兴建公共工程 D.政治体制改革
B 罗斯福总统为应对“恐惧而采取的中心
措施是”指 A.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B.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 控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5、(2011年烟台市).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 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下列 事件中堪称“懂得改变” 的成功范
剩
1929年10月29 日,美国纽约 股票交易所出 现狂抛股票的 狂潮。当一个 国家经济处于 发展时期,股 票价格会随之 上涨;当一个 国家经济处于 下滑时期,股 票价格会随之 下跌。
股市是: 晴 雨 表
1929年10月29日 “黑色星期四”
2.经济大危机
①开始:1929年 美国 ②特点:
时间长:1929至1933年 范围广:从美国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破坏性大: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在法国: 巴黎和会 在美国: 华盛顿会议
20世纪20年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繁荣”
2.经济大危机
凡尔赛
“繁荣”
华盛顿体系
生
政府任凭经 济自由发展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产 过
人民消费能力弱
是指A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2、(2011年岳阳市)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
c 国总统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改革银行制度 B、整顿农业 C、调整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
①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 到改善;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恢复 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 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局限: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 提下做出的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 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矛盾。
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
• 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是否 意味着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被 彻底消除?
没有。经济危机是资本 主义国家的不治之症。
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 适时对经济进行调整;
2、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 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2011年。长沙) 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 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 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
9、释图识图题
1、上面三幅图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影响? 2、依据这三幅图和所学知识概括此事件的影 响?
10、材料解析题
• 1933年3月4日某总统就职演说: •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
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产品找不到市场,千 万个家庭的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 • 但是,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 的,只是“恐惧”本身”。 • 请回答: • 1、这是美国哪位总统的就职演说? • 2、他上台后面临的最严重的困难是什么? • 3、他是怎么解决困难的?成效如何?
范围广 美
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
时间长
破坏性大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 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高达3000万人 以上,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③经济危机影响
(1)经济危机使工厂倒闭,工 人失业。
B 例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 联抗衡
B.罗斯福“新政”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
6、(2011年苏州市). 右图“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显 示,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最高。引发
B 这一结果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