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18张PPT)

02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罗斯福新政特点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4、罗斯福新政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 1、时间: 实施新政。 2、目的: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特点: 他是唯一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 ;(1933-1945)
经济大 危机的 原因
直接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购买力不足,导致 生产过剩
根本原因
爆发标志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 暴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情况表
项目 外贸缩减 工业下降 失业人数 美国 70% 46% 1700万 德国 69.1% 40.6% 600万 英国 50% 28.4% 300万 法国 48% 16.5% 85万 日本 50% 8.4% 300万 世界 2/3 40% 3000万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
5、新政影响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 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 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 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 为群众解释每一个发布的政策。 制度 ” 一位虽然肢体残疾但是精神坚毅的总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 统,在黑夜,在微弱的炉火边,透过无线 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 电波,娓娓地向自己的选民倾诉国家的艰 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难、需要和希望……。炉边谈话取得的巨 大影响,成为了广播史上的一个传奇。 ——《大国崛起》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38张PPT).ppt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38张PPT).ppt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 产和销售进行调节,稳定农产品价格。
1933年制订《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 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 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二分册》
银行法
联邦紧急救济法
住宅再筹款法 “我要……求国会立
1934年 全国住房法 即采取立证券法交行易法动,
家宅贷款法 赋予政府……的行政部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门……权全国力劳…工…关系”法
公共电力控股公司法 ……
—税收—法罗斯福
1936年 土壤保护分配法
……
1937年罗斯(福第二)全国住房法 ……
1938年 第二农业调整法 ……
——1933.3.12 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材料二:3月13日人们开始排起长龙到银行存钱,4月银行存款额超过了提取额。大约 13500多家银行复业,纽约股票交易所也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肢票行情发报机传 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
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
失业者
失业补助法
400万美元
材料八: 纽约一家救济机构 的负责人告诉当时的纽约市长: “到我们这里来的人中,至少有 75%的人只想要一件事,那就是 工作;他们最后才会选择接受慈 善施舍。” ——James T. Patterson.
America's Struggles against Poverty,1900-1994. p52.
合作探究 经济危机的原因
材料一:严寒的冬天,衣着 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 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 为了应付经济危机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一、从繁荣到危机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美国的繁荣:
电话机 电风扇
加州的汽车长队
电冰箱
吸层器
洗衣机
纽约街道
纽约酒店宴会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美国的繁荣: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景象只是表面繁荣,然而繁荣的背后存着严重的 问题,潜伏着的危机。
(2)繁荣的背后: 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将一桶桶牛
分期付款虚假繁荣 ——《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到1929年, 美国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不利于消费
材料三: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 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③破坏性特别大
一、从繁荣到危机
6.危机的影响:
材料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法西 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着
材料二: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下降
70﹪
供过于求
银行

①消费
④扩大生产


⑤消费降低
⑥利润降低

市场
工厂
民众
抛售
崩盘
抛售
一、从繁荣到危机
3.危机的到来: (1)开始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共24张PPT)

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共24张PPT)

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 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罗斯福政府怎样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 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这会起到什么作用?
了40%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工人达
到3000万以上。
破坏性大
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了什么的影响?
• • • • • 1. 金融危机:股票下跌、银行倒闭 2.工业危机:工商企业破产 3.农业危机:农产品价格大跌,农民破产 4.对外贸易危机:下降三分之二 5.社会生活、政治危机:失业人数激增,社会 秩序混乱,阶级矛盾尖锐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 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 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 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1、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位 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最低点,那么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是从哪 一年开始持续下降降至1933年最低点的? 2、1922---192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情况如何?
3.调整农业
应对措施
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 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 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 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思考:罗斯福政府引导农民减少耕地, 屠宰大批牲畜的目的是?
4.推行“以工代赈”
具体措施
成立公共工程署,兴办公 共工程,前后共投资40亿 美元,实施了34000个建 设项目,包括公共建筑、 高速公路、桥梁、水坝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33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33张PP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探究2:阅读教材P61,假如同学们是罗斯福的 “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
应该如何“管”?
第一组:财政金融委员会 第二组: 工业委员会 第三组: 农业委员会 第四组: 社会福利与就业委员会
资本家在销毁商品
资本家故意大量销毁产 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 棉花,宰杀幼猪,把大 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 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技头, 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 付之一炬。英国资本家 把整船的橘子倾入大海, 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 千多万袋咖啡。
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
美国经济大减速
“大萧条”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危机波及到 工业、农业和商业各个部门,危机不断深化。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 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 人之多。
3.特点: 时间 长、 范围广、 破坏性大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屋区
①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 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
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 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 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 挥。——《大国崛起》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 心……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郁金香价格炒高; 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贿赂政府以股票换取国债,股价 虚高; 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第二合众国银行以票据维护自身稳定; 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银行贷款大量押在股市和债券;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通货膨胀; 1987年——“黑色星期一”,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第四单元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第四单元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第四单元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四单元第13课,详细阐述了1933年至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大萧条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们将重点分析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实施效果及其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困境,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意义。

2.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措施,如“新政一百天”、“蓝鹰运动”等。

3. 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效果,评价其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新政的背景、实施过程及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美国所面临的困境。

2. 讲解: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政策措施及实施过程。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中的一项措施,如“新政一百天”,并讨论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罗斯福新政中的“蓝鹰运动”,阐述其背景、过程及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罗斯福新政的其他措施进行思考,如“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并讨论其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大罗斯福新政2. 副背景:大萧条主要措施:新政一百天、蓝鹰运动、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实施效果:缓解经济危机、改善民生、加强国家干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请举例说明罗斯福新政中的两项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请评价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答案:背景答案要点: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困境。

主要措施答案要点:新政一百天、蓝鹰运动等。

影响答案要点:缓解经济危机、改善民生、加强国家干预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影响?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历史书籍,如《罗斯福传》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13 课 罗斯福新政
1.繁荣: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为经济发展提供 有利环境。从1923年起,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到192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1031亿美元,美国的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8.5%,美国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哪两次会
议,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这一新秩序
叫什么?

一 战
重新 瓜分 世界
尔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赛
(1919.1-6)
- 华
(1914-1918)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盛 顿
(1921-1922)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华尔街
华尔街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条街道。 1653年,荷兰殖民者为了抵御英国人而在这里修 建了一堵土墙,华尔街由此而得名。后来这里成 为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的所在地。今天,设在华尔 街的金融机构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 所、投资银行以及各类投资、金融公司的总部。 华尔街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象征。经济繁荣时, 这里是最快捷的致富之路,而经济危机时则会变 成成千上万人的伤心之地。
2.繁荣背后的危机: ——经济大危机
2)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爆跌,进而波及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王期四,美国证券
市场股票价格急剧剧下跌,交易所里的
人们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纷纷抛售手
中的股票。股票价格下跌的速度之快甚
至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反报出最新价格。

13.罗斯福新政

13.罗斯福新政
1.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 沉重打击,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 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生活恶化。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三种语言, 我已经有三年工龄,我有三个孩子, 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现在仅仅需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 要一份工作。
二、经济大危机 ——之影响
胡 佛
罗 斯 福
三、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为何当选美国总统
罗斯福(1882--1945年) 美国第32届总统, 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年)。他是 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敢于直面困难、坦率果敢、爱国救民、 Franklin D· Roosevelt 信念坚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勇于 创新…… (1882--1945年)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 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 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 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三、罗斯福新政 4.内容:
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
40.00% 20.00% 0.00% 1913 1919 1925 1929 1933 1935 1938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 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开始时间: 1933年 3.目的: (1)直接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2)根本目的: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再筹款法 “我要……求国会立
1934年
全国住房法 家宅贷款法
即采取立证…券…法交行易法动,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赋予政府全国的劳行工政关系部法
公共电力控股门公…司法…权税收力法……”
……
——罗斯福
1936年 土壤保护分配法
……
1937年罗斯(福第二)全国住房法 …… 1938年 第二农业调整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பைடு நூலகம்
1929-1933年 美、德、英、日等国经济情况
(百分比)
100%
工业产值百分比
贸易总额百分比
80%
60%
40%
20%
0% 美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世界
第13课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为何走向新政?——经济危机
1.危机的酝酿: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2.危机的爆发:1929.10.24 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3.危机的特点: 来势猛、破坏大、范围广、时间长

【人物档案】
1882年,出生于纽约州望族; 1910年,进入政界; 1921年,患上脊髓灰质炎症; 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
1932年,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连任四届。
富兰克林•罗斯福
(1933—1945年在任)
第13课
走向新政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昌平一中 罗卫华
第13课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来势 猛

破坏 大

范围 广
时间 长
纽约工人大游行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世界各地所有的 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
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 社会制度也许会失
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 能性。
——[英]阿诺德·汤因比
观察漫画,请 《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 描述这幅漫画的 内容并为它命名。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胡佛,
时任美国31任(1929-
1933)总统:
“经济创伤只能由 经济实体的细胞—— 生产者和消费者——
来自我治疗。”
自由放任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 时任纽约州州长:
总统大选结果
候选人
票数
胡佛 15,759,930
罗斯福 22,815,539
“我向所有人保证,
将给美国人民带来一次
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
第13课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第13课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为何走向新政?——经济危机
1.危机的酝酿: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2.危机的爆发:1929.10.24 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破产
企业
倒闭
银行
亏投 损资
“繁荣”?
生产
萧条
信消消贷费费
市场
股市 崩盘
失业 民众
$100 will buy this car.
Must have cash. [ kæʃ ]现金
……
“炉边谈话”
Lost all on the stock market. [stɒk]股票
沃尔特·桑顿出售他的新款敞篷跑车 (拍摄于1929年10月)
一家人的住处
排队寻求工作的美
国失业大军
Need more interests.
排队领取
救济食品的人们
农民的破产
——参考[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人类经济生活中最为凝重悲怆的画卷》P16
象。”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
“繁荣的迹象可能
成为灾难的征兆!”
——罗斯福
1937年第二任期就职演讲
1929年前 美国各阶层收入情况
富人占人口1%
财 富
中等收入及穷人占人口99%
1920—1929年 生产产品增长与工人工资增长情况
0 10
20 30 40
工厂生产 产品增长55%
非农业工人 工资增长 2%
农业工人 工资增长 0.8%
50
60 (%)
> 矛 盾
银行
“繁荣”?
生产
企业
市场
信消消贷费费
民众
1929年,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约翰观·J.拉斯科布:
“假使一个人每周拿15美元用来购买优质普通股,那么,按每月400美元
的投资收益来计算,20年后他将至少坐拥80000美元,这种收益会让他富起来。
我坚信,任何人都能富起来,而且也应股该市富起来。” ——[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人类经济生活中最为凝重悲怆的画卷》
一、为何走向新政?——经济危机
1.危机的酝酿: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2.危机的爆发:
企业
银行
投 资
“繁荣”?
生产
信消消贷费费
市场
民众
股市
340
( 290
道 琼
240
斯 )
190
140
崩盘
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
1929年10月24日
股市行情急转直下。
“9我0 坚信基本的工业情
40况是良好的。” 1927 1928——19州29长罗19斯30福1931 1932 1933 (年) 1929年10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
一、为何走向新政?——经济危机
1.危机的酝酿: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2.危机的爆发:1929.10.24 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3.危机的特点:来势猛、破坏大、范围广、时间长
二、如何实行新政?——应对危机
矛 盾
矛 盾
年份
“新政”主要立法
1933年 银行非常法
经济法
农业调整法
国家工业复兴法
银行法
联邦紧急救济法
大危机笼罩下的世界
1929年10月下旬,一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
先猛烈袭击美国,不久扩大
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 国、法国等国……危机遍及 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 业。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结合所学思考:为什么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 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企业
银行
投 资
“繁荣”?
生产
信消消贷费费
市场
民众
股市
390 340
( 290
道 琼
240
斯 )
190
140
90
40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年)
为何“繁荣的迹象可能成为灾难的征兆”?
银行
投 资
“繁荣”?
生产
信消消贷费费
企业
市场
民众
股市
第13课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繁荣” 结合所学思考: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World's highest standard[ˈstændəd]标准 of living.
There's no way like the
American way
1929年元旦 纽约州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
一、为何走向新政?
1929年元旦 纽约州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
象。”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
“繁荣”
汽车制造业
电冰箱、电熨斗、洗衣机、吸尘器
2312万辆
67万辆 1919年
1929年
电气用具制造业
——数据来源于[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浮华年代:美国20世纪20年代简史》119-121;蒋薇薇:《柯立芝繁荣是虚假繁荣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