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部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课件高中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课件高中课件
力的基本性质
力的定义
总结词
力的定义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详细描述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得物体的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力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是指物体内 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外力是指物体与外界物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以将力分 为多种类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换算关系
1千米=1000米,1米=10 分米,1分米=10厘米,1 厘米=10毫米。
时间
定义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 持续性和顺序性,具有一 维性,是运动变化中的某 一瞬时。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 是秒,符号为s。
常见单位
小时(h)、分钟(min)、秒 (s)等。
换算关系
1小时=60分钟,1分钟 =60秒。
03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
是千克,符号为kg。
02 常见单位
克(g)、毫克(mg)、吨(t)
等。
04 换算关系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1克=1000毫
克。
长度
定义
长度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 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距 离。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是米,符号为m。
常见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 米(cm)、毫米(mm)等。
公式
$v = v_{0} - at$(速度等于初速度 减去加速度乘以时间)
特点
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加速度方向与 速度方向相反。
应用
计算速度、位移和时间等物理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部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部课件

03
第三章:相互作用
重力与弹力
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其方向竖直向下。重 力的大小称为重量,单位为牛顿 。
弹力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在 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的力。弹力的方向与物 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 之间,当它们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 的方向相反。
04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总结词
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 ,物体会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揭示了物 体的固有性质,即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
总结词
加速度定律,描述了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天体运动
总结词
天体运动是指宇宙中的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的研究涉及到天文学、物理学和数 学等多个学科。天体运动遵循牛顿的万有引 力定律,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轨迹可以通过计 算得出。此外,天体运动还涉及到地球的自 转和公转、太阳辐射压和其他因素。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总结词
05
第五章: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详细描述曲线运动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曲线运动是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具有速度方 向时刻改变和加速度可以变化的特点。曲线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可以分解 为切向力和法向力,切向力改变速度大小,法向力改变速度方向。
平抛运动
详细描述平抛运动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06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精品课件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精品课件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空气中自由释放的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 ) (2)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 ) (3)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 ) (4)伽利略通过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 ) 2.一物体从塔顶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3 s落地,取g=10 m/s2,则物体 落地时的速度v= 30 m/s,方向 竖直向下 ;塔高H= 45 m.
图3
(1)对该实验装置及操作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220 V交流电源
√B.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C.开始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保持静止
D.操作时,应先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 E.为了便于测量,一定要找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并选取其以后
所以当物体下落2t 时,离地高度 h=1+3 3H=34H.
1234
解析 答案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屋檐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
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地面,
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的窗子的上、下沿,
如图5所示,不计空气阻力.求此屋檐离地面的高度及
滴水的时间间隔.(g取10 m/s2) 图5
3.大小 (1)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一般是不同
的(填“不同”或“相
同”);
9.8 m/s2
10 m/s2
(2)一般取值:g=
或g=
.
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 重量 决定的. 2.伽利略的研究: (1)逻辑归谬:伽利略从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否定了 “ 重物比轻物落得快 ”的论断. (2)猜想与假说: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 的速度应该是 均匀变化 的. (3)数学推理: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理得出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位移 与 所用时间的二次方 成正比,即x ∝t2 .

2013年人教版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第2章第一节

2013年人教版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第2章第一节
图2-1-3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 分别为:
v1=________cm/s,v2=________cm/s, v3=________cm/s,v4=________cm/s, v5=________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思路点拨】 明确速度的求法,并建立坐标系分
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精讲精析】 (1)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5×0.02 s=0.1 s. 对应各点的速度分别为: v1=x12+Tx2=1.420×+01.1.90 cm/s=16.50 cm/s, v2=x22+Tx3=1.920×+02.1.38 cm/s=21.40 cm/s, v3=x32+Tx4=2.328×+02.1.88 cm/s=26.30 cm/s, v4=x42+Tx5=2.828×+03.1.39 cm/s=31.35 cm/s,
v5=x52+Tx6=3.329×+03.1.87 cm/s=36.30 cm/s,
(2)利用描点法作出v-t图象,如图2-1-4所示.
图2-1-4 (3)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 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它们成“线性关系”.
【答案】 (1)16.50 21.40 26.30 31.35 36.30 (2)如图2-1-4所示 (3)小车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方法总结】 描点法是作图的一种最基本的方 法,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课堂互动讲练
对实验操作的考查
例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 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 (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________. A.将小车安放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小 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 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二章 1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二章 1

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
接好电路.
图1
答案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水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适 当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 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 面. 接通电源 释放小车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 ,后 ,让 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 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
答案
思考:为什么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答案 可以把小车前几秒运动的轨迹都记录下来,使实验更加
精确.
答案
四、数据处理
1.挑选纸带并测量
在打出的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 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0点), 每5个点(相隔0.1 s)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2所示.(相邻两 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 Hz)
2.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象,图线的 斜率 表示加速度,v-t图
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答案
二、实验器材
交流电源 打点计时器、 板、小车、细绳、钩码、 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 1.如图1所示,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 、纸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 、坐标纸.
返回
1 2 3 4
达标检测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 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试找出其中错误和遗漏的步骤 (遗漏步骤 可编上序号G). A. 拉住小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小车,
再接通
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并接好电路 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的 钩码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机械振动第1节简谐运动课件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机械振动第1节简谐运动课件

从获得的弹簧振子的 x-t 图像(图 3)可以看出,小球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似乎可以用正 弦函数来表示。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图3 振动图像 如何确定弹簧振子中小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否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
三、简谐运动
1.定义:如果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x-t图像) 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作简谐运动。 2.特点:①简谐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振动。 ②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所以它不是匀变速运动,是变力作用下的变 加速运动。
谢谢!
1.简谐运动的位移 位移的表示方法: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振动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规定正方向, 则某时刻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可用该时刻振子所在位置的坐标来表示.
2.简谐运动的速度 (1)物理含义:速度是描述振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所建立的坐标轴(也称 “一维坐标系”)上,速度的正负号表示振子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 (2)特点:如图所示为一简谐运动的模型,振子在O点速度最大,在A、B两点速度为零.
例 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弹簧振子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B.简谐运动就是指弹簧振子的运动 C.简谐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简谐运动是机械运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
例 [多选]下图表示一简谐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 A. t1时刻振子正通过平衡位置向x轴正方向运动 B. t2时刻振子位于负最大位移处 C. t3时刻振子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D.该图像是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画出的
机械振动
1.定义: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总是在某一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简称振动。 2.特征: 第一,有一个“中心位置”,即平衡位置,也是振动物体静止时的位置; 第二,运动具有往复性。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机械振动 第一节 简谐运动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机械振动 第一节 简谐运动

A.钢球运动的最高处为平衡位置
B.钢球运动的最低处为平衡位置
C.钢球速度最大处为平衡位置
D.钢球原来静止时的位置为平衡位置
E.钢球在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力为零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获得的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若x轴方向为图
中水平方向,y轴方向为图中竖直方向,下列有关该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E)
系可以用什么函数表示。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
典例探究
例题
1பைடு நூலகம்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
2.2s末、4s末、8s末、10s末质点位置在哪里? 3
3.2s末、6s末质点朝哪个方向运动?
O
4.质点在6s末、14s末的位移是多少?
-3
5.质点在4s、16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坐标原点的位置 平衡位置
横坐标-振动时间
纵坐标-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规定在0点右边时位移为正,左边时位移为负。








新知讲解
频闪照相描迹法
新知讲解
上图中画出的小球运动的x—t图象很像正弦曲线,是不是这样呢?
方法一
验证法:
假定是正弦曲线,可用刻度尺测量它的振幅和周期,写出对应的表达式,然后在曲线中选
一、机械振动
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中心位置)两侧附近所做往复运动。通常简称为振动。
振子原来静止时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指物体在没有振动时所处的位置)
2.特点:
(1)对称性
(2)周期性
新知讲解
一、机械振动
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是否是机械振动:
K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18张)[1]-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18张)[1]-PPT优秀课件
1、v₀=0 2、a=g (三)重力加速度g
1、方向:竖直向下 2、大小: ①同一地点,g的数值相同; ②g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一般计算中取g=9.8m/ s²,粗略计算中取g=10 m/ s² (四)运动规律: vt=gt
h=gt²/2 vt²=2gh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巩固练习: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物体竖直向下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
律相同
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4、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 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 分别位于高1m的窗户的上、下沿,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少m?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2m 0.2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
测高度
想一想:如何测量悬崖、峡谷的 高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共1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 美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
• 三、实验器材: • 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纸带、复写纸、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细线、钩码、刻度尺
• 四、实验步骤: • 1、如课本31页的图,把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
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段,连接电路。
• 2、把一条细线栓在小车上,使细线绕过滑轮,下边挂上重量适当的 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并把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列点,换上新的纸带, 重复三次实验。
• 4、从三条纸带中选取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 • 5、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数据。
• 五、数据处理: • 1、公式处理: • 利用公式:,求出各点vn瞬时xn速2T度xnv1 • 填入下表
高中物理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怀仁县巨子实验中学
高一物理组
制作人:彭越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一、实验目的: •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
• 二、实验原理: • 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测量出数据,用公式计算出各点的速度,再寻求
• 2、图像处理(作出v-t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