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一〕知识点: 1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同样,就是求几个同样加数的和的简略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计算时,能够先约分在计算。
分数乘法〔二〕知识点: 1 结合详尽情境进一步研究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理解打折的含义。
比方: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
分数乘法〔三〕知识点: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能够先约分。
计算结果要求是最简分数。
2、比较分数相乘的积与每一个乘数的大小。
真分数相乘积小于任何一个乘数;真分数与假分数相乘积大于真分数小于假分数。
二单元:?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1 知识点: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各局部名称。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极点面棱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都是长方形〔特其他有两能够分为三个相对的面是相对的面是组,相对的86正方形,其他完满同样的12棱平行且相四个面是完满长方形。
等。
同样的长方形。
〕每个面都是长度都相86都是正方形。
12正方形。
等。
3、知道正方体是特其他长方体。
4、能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 + 宽+ 高〕 *4 也许是长 *4+ 宽 *4+ 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 棱长 *12灵便运用公式,能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或是正方体的棱长。
张开与折叠知识点 1 认识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张开图。
2 认识正方体平面张开图的几种形式,并以此来判断。
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 1 、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能结合生活中的实质情况,计算图形的表面积。
露在外面的面知识点: 1 、在观察中,经过不同样的观察策略进行观察。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含题)毫米厘米分米基础知识过关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块玻璃厚50() 一只大象高3( )粉笔长75( )床长约2()回形针长约3() 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一根跳绳长2()小华身高130()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一幢楼高12()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A.2克B.2毫米C.2厘米]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① 毫米② 厘米③ 分米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① 文具盒② 电视机③ 数学书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简单的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者“=”4分米○40毫米70毫米○70厘米3千米○2970米4分米○39厘米2、计算后比较大小1米-3分米○7厘米5米3分米○53米7厘米+23厘米○3米1米-2分米○8分米1米○2分米30厘米87毫米-37毫米=( )毫米=()厘米1米-70厘米=()厘米=( )分米2千米=()米3米—2分米=()分米7千米—2000米=()千米36分米—16分米=( )米4厘米的5倍长是()分米考点四、解决问题1、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东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2、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3、一层楼高约40分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5.有一根长10厘米的火腿,壮壮吃了6厘米长的一块。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注:“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53×7表示: 求7个53的和是多少? 或表示:53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注:“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例如:53×61表示: 求53的61是多少?9 × 61表示: 求9的61是多少? A ×61表示: 求a 的61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
(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注:(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 ×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 ×b=c,当b <1时,c<a (b ≠0).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a ×b=c,当b =1时,c=a . 注: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一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数数学:生活中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数数学:生活中的数
生活中的数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数字和数学概念。
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生活中的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知: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感知,认识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数字进行表示,如说出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等。
2. 数的排序:学生学习将一系列数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如将一组水果按照数量进行排序。
3. 数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学习使用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如计算购物时的总金额或减去一些物品后的剩余数量。
4. 数的比较:学生学习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等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如判断两个物品的价格或数量的多少。
5. 数的应用:学生学习将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金额或判断两组物品数量的多少。
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生可以提高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部分,无论我们意识到与否,数学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简单的计算到复杂的问题求解,数学知识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始终。
首先,数学在我们的日常购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在商店购物时,我们需要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以确定我们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此外,我们还需要比较不同品牌和包装规格的商品,来找到最优惠的购买方案。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比较和计算,以确保我们做出明智的购物决策。
另外,数学知识也在我们的日常时间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来完成各种任务和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对时间进行有效的分配和规划。
通过数学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此外,数学知识还在我们的金融管理中发挥着作用。
无论是日常的理财规划还是投资理财,都需要我们对利率、复利、投资回报率等金融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和运用。
只有通过数学的计算和分析,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从而更好地管理我们的财务状况。
总的来说,数学知识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始终,无论是在购物、时间管理还是金融管理中,都需要我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应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以更好地应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生活中数学知识有哪些

生活中数学知识有哪些
数学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从简单的日常计算到复杂的科学研究,数学知
识贯穿着我们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是数学知识却一直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开始说起。
在购物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打折、折扣等情况,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计算最终的价格。
另外,在超市购物时,我们也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以确保我们购买的商品和实际需要的数量一致。
其次,数学知识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工程领域,数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设计、测量和建设过程中。
在金融和经济领域,数学知识被用来分析数据、预测趋势和制定投资策略。
在医学领域,数学知识被用来分析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制定治疗方案。
另外,数学知识还在我们日常的时间管理中发挥着作用。
比如,我们需要用数
学知识来计算出行时间、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合理安排我们的生活。
此外,数学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规划。
总的来说,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日常生活、
工作还是时间管理中,数学知识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更好地适应和改善我们的生活。
(word完整版)非常全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一、各年级知识点: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
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
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二、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计算方面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完整word版)(超详)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12。
543 亿。
⑵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以此类推。
1、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
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商场里促销要用折扣,银行里要算利息,修房造屋要画图纸。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课堂上老师常常让我们在生活中找数学信息,我留意观察,结果发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还真是息息相关。
我家的一把椅子由于年久,坐上去摇摇晃晃,爷爷知道后用一根木条斜着钉在椅子的两条腿上,并让我再坐上试一试,我竟然发现椅子一点也不摇晃了!我怀着好奇心“请教”爷爷,爷爷说:“椅子面、地面和一侧的两条腿组成了一个正方形,我在中间斜着钉上一根木条,不就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吗?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信你也试试。
”说着,在爷爷的指导下,我和爷爷一起动手用木条钉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我拿着三角形无论怎样使劲,也拉不动,而正方形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我终于明白了爷爷为什么要斜着钉木条的道理。
这就是我在课堂上所学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
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六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三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9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三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三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
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再过三分钟,这样9分钟就全部搞定。
这不就是我们数学上的统筹时间吗?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能干更多的事情。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通常不会这么做,不
过算法是正确的。
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小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呢?学了圆以后我才知到:如果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安在圆心上,当车轮在地面滚动的时候,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就总是等于车轮半径那么长。
因此安装在车轴上的车厢,车厢里坐的人,都将平稳地被车子拉着走。
假设这车轮子是其它图形的,那么从轮缘到轮子中心的距离就不相等,那么这种车子走起来,一定是上下颠簸的,你愿坐这样的车吗?
看,生活中是不是有许多和数学息息相关的东西呢?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去体验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也说你的发现吧……
教师评语:
小作者能够从一份报道中得到启示,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实属难能可贵.这给我们老师一个很好的启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训练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把数学知识放在象牙塔中,而应在生活中多加以应用,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一文,小作者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在修椅子时发现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烙饼问题时用到统筹时间;在圆形车轮上用到圆的知识。
作者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多方位联系,让人耳目一新,没有善于观察的双眼和善于思考的头脑,怎么可能体会到生活与数学如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