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 (3)
火烧云3~6自然段的教学

火烧云3~6自然段的教学757_399588 1、火烧云3~6自然段的教学《火烧云》全文七个自然段,可分三段:第一段(1)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第二段(2、3)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第三段(4——7)写火烧云形状变化。
现代文学作品,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
摘入沪教版五班级课文,以及人教版四班级课文。
火烧云属于低云类。
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涯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所以叫火烧云。
扩展资料:太阳刚刚出来或者快要落山的时候,天涯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过的一样。
这种通红的云称为朝霞和晚霞,形象地称之为“火烧云”。
那么,太阳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
在这几种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
天气晴朗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三种色光挡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而在早晨或者傍晚有云的时候,太阳光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的时候厚一些,其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里“行走”没有多远就筋疲力尽了,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涯“染”成红色,这就形成了火烧云。
2、火烧云3~6自然段教学设计《火烧云》3~6自然段描写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老师使用多媒体件,出示配上美丽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学生可以参看练习册:早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涯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
火烧云3—6自然段课文

火烧云3—6自然段课文【3自然段】风沙滚滚,掀起了漫天尘土,遮住了整个天空。
这里是一片荒凉的沙漠,没有生机,只有荒凉。
不过,在这神秘而危险的沙漠深处,有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
那里是一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平原,但在那里能看到最神奇的景象——火烧云。
火烧云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云层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红色、橙色、黄色相间的奇妙景象,其美不胜收。
这种自然美景让人着迷,让人在感叹自然的奥妙时更加感受到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
【4自然段】“呜呼——”仿佛有一个深邃的声音在我心中响起,这种声音让人感到神秘和喜悦。
想必,这就是火烧云的魅力所在吧。
站在这里,你能看到整个火烧云,整个人似乎都被吸入了那诡异、神秘的天空,让人感到特别的惊奇和兴奋。
此时此刻,你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似乎能够融入到这样的自然美景中。
这种感觉让你感到,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震撼和美不胜衣,让人沉醉,让人无法自拔。
【5自然段】但在欣赏火烧云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
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不稳定,风沙时大时小,加上地形险恶,如果没有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很容易遭遇危险。
因此,在探险火烧云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带好防护措施,带好足够的食物和水,避免在无人区迷失。
其实,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尊重自然,不要恶意创伤它,让其自由地呼吸,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6自然段】回望一路走来,走过这片神秘而危险的沙漠,经过了许多磨难,经历了许多艰辛,但,在那光辉灿烂的火烧云前,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这是一次深度而独特的文化体验,也是一次心灵上的升华和净化,更是我们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契机和机遇。
火烧云课文3-6自然段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guì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miào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mú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火烧云》 (3)

火烧云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 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 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 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 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 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 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 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 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 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 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 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 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 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 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 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 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 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 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 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 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 再也找不着了。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 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 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 了。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 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 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 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 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 那匹马变模糊了。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 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 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 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 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 那匹马变模糊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火烧云》图文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火烧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向我们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
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等,黑龙江呼兰县人,1935年她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中篇小说《生死场》,她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知名的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牛车上》等。
我会写:必bì(必须、必要、务必、必定)胡hú(胡须、胡子、胡来、胡言乱语)灿càn(灿烂、金灿灿、灿然、灿若云霞)骑qí(骑马、骑车、骑兵、骑着)秒miǎo(分秒、秒针、每秒、、争分夺秒)凶xiōng(凶手、凶猛、凶狠、凶恶)猛měng(勇猛、猛烈、猛虎、猛兽)庙miào(庙宇、寺庙、宗庙、太庙)威wēi(威风、威严、威名、威望)武wǔ(武装、武术、英武、武器)镇zhèn(镇定、镇静、乡镇、坐镇)多音字:转zhuǎn(转眼)zhuàn(转动)模mú(模样)mó(模型)看到他做事有模(mú)有样的神情跟他劳模(mó)爸爸如出一辙。
近义词:凶猛——凶狠威武——威风镇静——镇定笑盈盈——笑眯眯恍恍惚惚——迷迷糊糊反义词:模糊——清晰凶猛——温驯威武——软弱镇静——慌乱恍恍惚惚——清清楚楚理解词语: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霞光: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光芒。
恍恍惚惚:形容神态不清,精神不集中。
本课是指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一模一样:指一个模样,完全相同。
威武:本文指力量强大的样子。
火烧云3-6自然段课文

火烧云3-6自然段课文第3自然段。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学习要点。
- 字词。
- “红彤彤”“金灿灿”这类叠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出火烧云颜色的鲜艳。
- 多种表示颜色的词语集中出现,如“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可以积累这些描写颜色的词汇。
- 描写手法。
-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快、之多。
第4自然段。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学习要点。
- 字词。
- “跪”“骑”“伸”“长”等动词,准确地描写出火烧云形状变化时马的动态。
- 描写手法。
- 作者按照“出现 - 变化 - 消失”的顺序描写马形状的火烧云,条理清晰。
- 运用了联想的手法,将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一匹马,并且细致地描写了马的姿态,如“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使火烧云的形象更加生动。
第5自然段。
忽然又来一条大狗。
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学习要点。
- 描写手法。
- 同样是按照“出现 - 变化 - 消失”的顺序来写大狗形状的火烧云。
- 对大狗的描写抓住了其特点“十分凶猛”,简单几笔勾勒出狗的神态。
- 通过描写大狗后面跟着小狗,增加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趣味性。
第6自然段。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学习要点。
- 描写手法。
- 继续遵循“出现 - 变化 - 消失”的顺序。
火烧云课文3一6自然段(仿写)

火烧云课文3一6自然段(仿写)
火烧云课文3一6自然段(仿写)
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被形容为云朵像火焰一样燃烧的奇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火烧云并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它还蕴含着自然界的种种奥秘。
首先,火烧云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气象条件。
通常情况下,火烧云出现在日落或日出时,当太阳的光线透过云层时,会与云中的水汽和悬浮颗粒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形成了各种奇特的颜色。
而火烧云的颜色则多种多样,有红色、金黄色、紫色等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火烧云的出现也与大气中的气流相互作用有关。
当大气中的气流发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时,会将云朵推至较高的高度,使其与太阳的光线更加接触,从而形成了火烧云的奇特景象。
这种气流的产生往往与天气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如冷锋、暖锋等。
此外,火烧云的出现也与空气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关联。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大量的废气和尾气排放到大气中,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悬浮颗粒和气溶胶物质。
这些颗粒物质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能力远远大于纯净空气,因此在形成火烧云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火烧云作为一种自然奇观,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是自然界复杂而精彩的表现之一。
通过对火烧云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和气象的规律,为预测天气和保护环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自然的美丽,让火烧云继续为我们带来惊喜和启迪。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火烧云 3》PPT课件

半 黄 半 紫
金 灿 灿
红 彤 彤
马
大狗、小狗
大狮子
模糊
不见
找不着
千姿百态
为什么会有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呢?原 来,在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 色的太阳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 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在日 出、日落时,到达地面的光要通过很厚的空气 层,如果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小尘埃或雾状水 滴,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的颜色就会呈现橘红 色,使飘浮在大气里的云也染上了红色。因此, 朝霞和晚霞的玫瑰色和红色的色彩,都是由于 红、橙色的光容易通过含有微粒的大气的缘故。
颜色
天 空 的 云 从 西 边一 直 烧 到 东 边, 红 彤 彤 的, 好 像 是 天 空 着 了 火。
这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小组合作研究探讨:课 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颜色) 文怎么表现火烧云的颜色和 形状?
说 不 出 见 也 没 见 过
茄 子 紫
梨 黄
葡 萄 灰
半 灰 半 百 合 色
云是大自然的手笔 !
有的洁白如絮,有的 乌黑一片,有的灰蒙蒙, 有的发出红色或紫色的光 彩。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云的千姿百态和 那绚丽的色彩赋予了 大自然神奇与迷人。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火烧云”?
火烧云是怎么样的?
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清晨的火烧云叫朝霞,傍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什 么叫火烧云?课文写了火烧 晚的火烧云叫晚霞 。
云的哪几个方面?
课文描写的是什么时 候的火烧云呢?
火烧云又叫朝霞、 晚饭后,火烧云上来了。 晚霞、彩霞、云霞 。
霞光
颜色
形状
火烧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烧云
教材说明
〔解题〕
《火烧云》是萧红写的一篇散文。
萧红在这篇文章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展现了绚丽多彩、美妙奇异的火烧云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
〔结构分析〕
文章以火烧云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为线索写的,共7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晚霞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文章具体描写了在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身体颜色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先写从西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天空一片红色。
接着写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围绕“变化极多”,不仅写颜色变化丰富,而且写变化极快。
然后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一是把火烧云比拟成各种动物,二是突出火烧云形状连续、快速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
这部分写出作者观察火烧云的感受,从侧面表现火烧云变化又多又快,然后在快速变化之中迅速消失。
〔语意理解〕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
两句中有两个名词,“火烧云”和“霞光”。
“火烧云”和“霞光”不是一回事。
“火烧云”是云彩受夕阳照射而产生的,呈红色;“霞光”,指太阳落下地平线后,余光照射到云彩上又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
因此,傍晚被阳光照得红彤彤的云,叫“火烧云”;而火烧云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叫“霞光”。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
由于傍晚透过云层的阳光是红色的,人与动物等身体颜色不同,受到霞光的映照必然呈现不同的颜色:照到白色物体上,呈红色;照到黑色物体上,呈紫色;照到红色物体上,红上加红,呈金色。
“您老人家必定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
这句写霞光照到老人身上的颜色。
胡子是老人身上表征性事物。
在红光照射下灰白色胡子变成黄中有红的颜色,即金色。
表现了说话人对老人的敬重和对老人的美好祝福———金胡子是高寿的象征。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
这一句先总写颜色“变化极多”,再具体写变化成哪些颜色。
“一会儿……一会儿……”,表明不仅颜色种类多,而且变化极快。
“红彤彤”形容很红很红,也写作“红通通”。
“金灿灿”形容金色耀眼。
“百合”,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呈漏斗形,白色。
“百合色”,即白色。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
”
这句写作者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切感受,“恍恍惚惚”即“恍惚”的叠用。
“恍惚”原指神志不清,或精神不集中,本句使用引申意义,指看得不真切。
因为看的时间太长了,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眼睛就发花了。
这句话包括5个分句,第1分句概括写“恍恍惚惚”,后4个分句具体写恍恍惚惚的表现。
〔写作特点〕
1.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
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两个特点,一是颜色变化多,二是形状变化快。
2.描写生动逼真。
全文采用联想的方法写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比如,说白狗变成红狗。
红公鸡变成金公鸡,灰白胡子变成金胡子。
再如,说云一会儿变成马,一会儿变成狗,一会儿变成狮子。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联想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方法。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激情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本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导入:让学生看火烧云的录像或图片;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激发读书的情趣;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火烧云的奇观,再读课文体会……
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⑶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本篇课文要以读为主。
教学第1段时,感受晚霞的神奇,晚霞把万物改变了颜色。
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告诉读者为什么叫火烧云。
要抓住“烧”体会用词准确。
感受天空红彤彤的变化莫测的景象,要通过文字想象,再借助图像感受火烧云的壮观与奇妙。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千变万化,瑰丽无比。
教学时要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色彩的魅力,同时进行词语的归纳,让学生用恰当词语来概括火烧云色彩的变化。
第4~6自然段写了云彩形状的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用引读、再读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让学生读出和感受到还没看够的心理,要和作者一起留恋让人心醉的火烧云。
2.积累内化。
⑴摘抄描写颜色的词语。
⑵仿写词语。
红彤彤:
半紫半黄:
恍恍惚惚:
⑶抄写表示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句子。
⑷仿写排比的句子。
3.识字写字。
课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初读课文时,检查字音和字形的掌握情况,讲读课文时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
教师强调“葡萄、恍惚、揉”等字的字音,指导“葡萄、盈”等半包围部分书写的位置,“镇、揉”等左窄右宽的结构。
4.练习。
⑴迁移练习。
①仿照形状变化的句子,展开想象,按着“天空出现了”“什么样子的”“后来又怎么样了”的方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和写话训练。
可以结合教学形状变化一段的教学进行。
②观察朝霞等自然景观,按顺序写朝霞的颜色和形状。
⑵实践活动。
①搜集阅读萧红的作品。
②收集萧红的有关材料,组织一次萧红作品欣赏会。
资料
〔萧红(1911~1942)〕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原名张莹。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
1928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1933年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集《跋涉》。
1934年到上海。
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鲁迅亲自为这篇中篇小说作序。
1936年去日本养病,抗战爆发后回国投入抗日战争。
1942年因患肺病,在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