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1)

合集下载

金色花 阅读理解含答案

金色花   阅读理解含答案

金色花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1.金色花①偶尔看到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毅然挺拔,每一个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

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以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越看越觉得丑……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⑨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阳光吗?我定睛一着,什么,是花?⑩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漂亮的花。

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⑪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⑫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

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

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

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

泰戈尔《金色花》、冰心《纸船》原文阅读

泰戈尔《金色花》、冰心《纸船》原文阅读

泰戈尔《金色花》、冰心《纸船》原文阅读
泰戈尔《金色花》原文
冰心《纸船》原文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
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纸船冰心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泰戈尔《金色花》、冰心《纸船》原文阅读】。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 泰戈尔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 泰戈尔

《金色花》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金色花》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偏旁部首等语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优美句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意识。

2. 通过对泰戈尔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2. 诗歌语言的鉴赏,特别是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难点1. 对文中特殊句式和疑难句的理解。

2.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挖掘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想象,引发兴趣(1)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们有魔法,可以变成任何一种东西,你们会选择变成什么?为什么?(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变化的动机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为理解课文中孩子变成金色花的情感铺垫。

2. 介绍作者与作品背景(1)简单介绍泰戈尔,强调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金色花》在泰戈尔作品中的重要性。

(2)通过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构建对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为深入文本打下基础。

3. 课文概览,明确学习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体会文中的情感等。

4.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1)播放一段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鼓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和讨论做准备。

(二)课文学习1. 课文朗读与感知(1)教师首先示范朗读,注意语速、停顿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调,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分组练习,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和建议。

《金色花》诗歌

《金色花》诗歌

『诗歌品读』《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出身于加尔各答市名门望族。

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20世纪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其创作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已命运的强烈愿望,充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金色花》问题探究 (1)

《金色花》问题探究 (1)

《金色花》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总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1 / 1。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

“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

“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

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

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

两人的性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思想感情,这就是颂神。

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这后一种解读更值得重视。

一般人能写作为人的儿童对母亲的嬉闹和亲热;只有泰戈尔才能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轻灵、巧妙、自然。

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

在这点上,他的诗也西方诗大不一样。

西方诗坛尽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感情已经逐渐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相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

《金色花》阅读答案

《金色花》阅读答案

《金色花》阅读答案《金色花》阅读答案1金色花蓝兮间或观察人家阳台上五光十色,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

我从伴侣家里间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头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究竟很难始终不渝。

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管阴暗雨雪,也不管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立,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欲地啄食着阳光、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圆满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

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怀。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竖添了很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吗,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疯长下去。

或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

这可怕的东西!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早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刺眼的东西。

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样美丽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松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耀着宫殿般辉煌绚烂的光辉……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秀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松软的叶,窈窕的枝。

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顽强,有沙漠吞噬掉很多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观赏仙人掌秀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安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金色花-泰戈尔[1]

金色花-泰戈尔[1]

整首诗作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讴歌了孩子金子般的童心,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和顽皮无邪的童稚、童真、童趣。
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捎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诗歌开篇扣题,以一个“假如”搧动想象的翅膀,总领全篇。然后,诗人精心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母子逗乐图。诗人假想自己变成了一朵美丽的金色花,长在“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当妈妈呼喊时,“我”不回答,却有意与妈妈逗乐,“暗暗地在那里匿笑”,“一声不响”,这是一幅怎样的母子情深图啊!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一幅慈母生活图,展示母亲迷人的风采。诗人想像自己“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母亲工作。这时诗人精选几个特写镜头:母亲沐浴后,长发披肩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的楚楚动人的芳容;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诗,酷爱学习的英姿;黄昏时拿灯到牛棚去辛苦写作的倩影――极力渲染和歌颂了母亲美丽动人、外秀内美、朴实勤劳的形象和美德。最后,诗人用母子对话来结束全诗,更是别具匠心。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散文诗赏析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要理解这开篇的句子,就要联系到《金色花》的上篇散文诗《云与波》。诗人在《云与波》中写那孩子有一种想融入云和波的生命之中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不能,因为云和波是如此遥远,而且他也不愿意离开妈妈。后来他想变成云,而他的妈妈则变成月,或者他将变成波而他的妈妈变成陌生的岸。故诗人在《金色花》开篇中说,那孩子在欲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以后,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圣树上开出的金黄色碎花)。这样他就能隐藏起来,避过妈妈的耳目,然后再作为一个孩子回到她的身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