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供社会福利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互助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演变和完善。

一、古代互助制度的起源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中,面临着狩猎、采集等生存困境。

为了共同应对生存挑战,人们形成了互助制度。

在互助制度中,人们相互帮助,共同分担食物、住所等资源,以确保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这种互助制度奠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渐从个人互助转变为国家层面的保障。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人阶级,他们面临着工伤、失业等风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权益,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扩大和完善。

20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公民提供医疗保障。

20世纪中叶,一些国家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

此外,还有失业保险、住房保障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建立和发展。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与挑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其次,它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最后,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会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等制度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仍然存在差异。

一些弱势群体仍然面临着保障不足的问题。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也需要考虑。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关系,确保制度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得社会与理论背景
(1)社会背景:
19世纪70年代,德统一后,需要保持国内政治社会稳定,而当时德国得工人运动迅速 发展,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为了缓与劳资矛盾,俾斯麦政府采用了“胡萝卜”得软化 政策。
(2)理论背景:以“福利国家论”为核心得新历史学派(施穆勒、阿道夫、布 伦坦诺等)
主张社会改良,崇尚国家作用;认为在进步得文明社会中,国家应该直接干预经济生 活,负起“文明与福利”职责。提出一系列增进社会福利,改善劳资矛盾得政策主 张: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
我国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得“七五”计划首次 使用社会保障:国家与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 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 死亡、失业以及其她灾难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得社会成员, 给予物质上得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得一系列有组织得 措施、制度与事业得总称。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调节器:间接或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促 进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统一劳动力市场;
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显示器:通过筹资与支付创造社会公平。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三、社会保障得特点
保障性 社会性 公平性
互济性 福利性 强制性
最终责任主体:国家或社会,社会性 目得: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依法
(2)局部性或选 择性得福利措
助得社会保障制度。 施;
失业保险、医疗 社会救助就是社会 (3)员工福利;
保险、工伤保险、 保障制度中最具再 (4)特殊福利 。
生育保险等5个 分配意义得项目 。
设立基金得险种。
又称特殊保障,就是 国家与社会依法对 社会上得特殊公 民——为保卫国家 安全而作出贡献与 牺牲得军属、烈属、 残废军人、退伍军 人——所给予得优 待、抚恤与社会褒 扬得一种社会保障 制度 。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世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世界)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1、标志▪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2、背景▪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3、保障特点▪旧《济贫法》: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新《济贫法》: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1、标志▪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背景▪工业化和德国工人运动▪3、特点▪针对工人实行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1、标志▪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2、背景▪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3、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

▪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

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a、举办公共工程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c、拉动消费d、促进就业▪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1、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回顾与展望作者:穆光宗苗景锐文章来源:中国改革论坛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过去的50年里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中国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主要特点是“低工资、多就业、高补贴、高福利”,企业对职工的生、老、病、死、残承担无限责任,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回顾与展望通过层层行政程序转为国家兜底。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国有企业由国家统负盈亏转为自负盈亏,为维护困难企业职工的保险待遇,保障待业职工的基本生活,缓解新老企业之间劳动保险畸轻畸重的问题,全国大部分地区自上而下、由点到面地逐步推行了养老、医疗等保险的“社会统筹”。

由于社会统筹受到条块利益分割的制约,使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和抗风险水平很差,造成部分地区职工养老金欠发严重,医疗费不能报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贫困。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开始到现在。

中国在90年代中期开始了第三个阶段的改革,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的目标建设新的社会保障机制。

基本养老保障模式从现收现付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体制转变,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定位在“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双方负担、统账结合”。

许多省、自治区建立了包括养老、失业、生育、医疗和大病在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下面主要分析养老保障、养老保险和社会救济方面的制度变迁。

⒈退休金制度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和发展的,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部分内容还涉及到城镇居民。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自建国以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和全球化的加速作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五保政策”。

这个政策的实施对象是农村、城市失业和下岗工人等无法自我维持生计的弱势群体。

五保政策在解决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会保障功能。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和状况的限制,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备。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生老病死,赔偿代替赡养,救助代替慈善。

”在此基础上,1957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各地建立医疗保险,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又一重要阶段。

二、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1984年,中央经济会议正式提出了“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主要内容,推进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发展。

1985年,全国社会保险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形成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整体思路。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国家已全面实行老年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四项社会保险制度。

此外,2007年,我国还开始实施特困供养供养救助保障制度,2010年开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13年,国家公布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国家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维护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得到重视。

三、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差异虽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和发展,但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率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备,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居民差距的增大,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升级的难度较大。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PPT课件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PPT课件
• 1.投保资助型 • 2.福利国家型 • 3.强制储蓄型 • 4.国家统筹型
12
社会保障模式比较
制度 代表国 类型
福利 英国 国家 瑞典 型
投保 德、美、 资助 日等 型
强制 储蓄

集中管理 和运营基

私营公司 竞争运营 基金
基本特征
费用来 源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 国家一般 津贴广泛而优厚,与个人收 性税收 入及缴费不联系;收支标准
社会保障制度的划分依据
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 为依据
-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产生-发 展-成熟)
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 实践内容为依据
-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1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
18
“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
小案例
了新的改革趋势?
•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 破绽,当时的养老保险制度委员会对此提出了报告, 并总结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危机问题,后来又提交了关 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法案,但在议会中没有得到通 过。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 制度的非效率现象日益明显,其结果是陷入了破产状 态,也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机。1973年皮诺 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阿连德左翼政府,实行了


期期期Fra bibliotek期3
一、萌芽时期(1601-1882)
英国在1601年颁布《济贫法》 保障内容: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 保障性质:恩赐性和惩戒性
英国在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然可 以反推 出其制度设计背后的理念精神。 第一 ,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看作是社会 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重 要 组成部分 ,没有健全的现代社会保 障制 度 ,就不能说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第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工人 阶级 为主 体构建起来的 ,它是工人阶级在 社会 主义
措施 。
我 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养 老 金 形 式 单 一 且 不 能按 时 足 一
额 发 放
关键 词 :社 会 保 障 制度 变 迁 对 策
建 议
在 我 国 城镇 贫 困人 口 中 ,相 当 一 部分 是 离 退 休 人 员 。 贫 困 的主 要 原 因是 离 退休 金 不 能 按 时 足 额 领 取 ,有 的甚 至 被 停 发 或 长 期 拖 欠 。 停 发 或 拖 欠 的 一个 原 因是 当 地
门 和 社 区救 济 。 1 6 —1 7 9 8年 为第 二 阶 9 9
定 程 度 的 忍耐 ,但 由于 生活 、心 理 压 力
各项 不同性质 、作 用和形式 的社会保障制 度构成整个社会保 障体 系。现代 国家必须 制定社会保障法律规 范,保证社会保 障制
度 真 正 得 到贯 彻 实施 。 主要 包括 社 会 保 险 制 度 、 社 会 福 利 制 度 、社 会 救 济 制度 和 社 会优抚制度。
质 疑 。 先 是 对基 本 医疗保 险制 度 的质 疑 , 首
有人认为 ,我国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是失败
的 改 革 。 其 次 是 对 弱势 群 体 社 会 保 障 的 呼
唤 ,特 别是进城 农民工 的社会保障问题 引
起了全 社会 的关注 ,认 为在社会保 障制度
中 不 能歧 视 同是 产 业 工 人 重 要 组成 部 分 的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史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史

2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史徐书凝(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摘 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经了40年的发展。

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无不彰显着中国的强大。

与此同时,经过长年累月的艰难探索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水平,较为成熟的新型保障体系。

本篇文章,我们将会回顾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并对19大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浅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十九大回顾中国社会保障事业5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走过了一条荆棘密布的曲折之路。

其发展变迁大抵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1949-1956年社会保障制度创建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战后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

党和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立即开展相关工作,在195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初步规定了社会保险的范围也较为完整的确立了适用于中国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险制度。

其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文件,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之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颁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初次提出对我国农村无劳动能力、生活保障地成员实现社会救助,构建了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雏形。

至此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以国家为主要责任承担主体,城乡各分支单位相互协作共同承担并组织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1957-1965年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新形势,这一时期国家先是于1958年批准《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暂行规定》,统一规定了退职条件及待遇标准,完善了退休制度。

之后又相继颁布一系列有关公费医疗的政策措施,旨在调整医疗保险制度更适用于实际社会。

同时,我国社会保险受保范围也由部分国营事业单位扩大到全国13个产业部门,至此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以国家为核心,适应于计划经济的社会保险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萌芽时期(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英国
(二)1783年,《吉尔伯特法》: 所内救助与所外救助共存
(三)1834年,新《济贫法》: 意义: 1.首次把社会救助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下来, 使社会求助成为一种社会制度,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 2.为工业化初期英国的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十九世纪晚期)
本章要点
1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本节学习目标
• 了解国家--单位保障制、国家—社会保障制的 形成与发展以及制度框架和特色
• 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本节主要内容
一、改革开放前: 国家—单位保障制
二、改革开放后: 国家—社会保障制
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 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
四、社会保障充分发展时期( 20世纪中叶)
标志: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
“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的主要特点 1.社会保险制度应以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 救济; 2.参加保险者不分贫富,按统一标准缴纳保 险费; 3.发放的救济或津贴应是以维持正常生活; 4.因无收入而不能参加保险的人,国家应制 定公共援助法。
德国
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 险体系的建立。 世界上首创以立法实施社会保障的国家。
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十九世纪晚期)
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
--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 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质的飞跃: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社会政策, 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一种法定权利
三、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20世纪30年代)
标志: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时期(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英国
(一)1601年,《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 保障内容: 1.身体健全的贫民 2.没有劳动能力的成年贫民 3.贫困儿童 保障性质:恩赐性和惩戒性 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 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 意义:奠定英国济贫法制度的基础 贫困人口的区别对待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础课程 —《社会保障学》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LOGO
本章要点
1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学习目标
• 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各个 阶段变迁的背景; • 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 人物和标志等内容
2.国家—单位保障制自身亦存在着缺陷,并在实践 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国家—社会保障制
(二)制度转型的简要历程
1.第一阶段(1986—1993): 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国家—单位保障 制在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制开始生长。 2.第二阶段(1993—1997): 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国家—单位保障制和国 家—社会保障制并存,但此消彼长。 3.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 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国家—社会保障制的特色 日益明显地得到体现。
一、国家—单位保障制
(二)框架与特色 1.框架
--国家保障板块 --城镇单位保障板块 --农村集体保障板块 2.特色 --国家负责 --单位包办 --板块分割 --封闭运行 --全面保障
二、国家—社会保障制
(一)制度转型的时代背景
1.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动摇了国家—单位保障制 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
五、改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改革的背景 (1)经济增长率低 (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加剧 (3)自然资源的不规则分配 (4)家庭结构的裂变
存在的问题 (1)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国家财政负担严重 (3)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
改革目的 (1)更适应社会需求 (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改革方法:开源;节流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新的改革趋势?
•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 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
制度的信心危机。 •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障制度
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新制”。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
三、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四、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大事记
一、国家—单位保障制
(一)形成与发展
•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创建时期(1949—1956) •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调整时期(1957—1966) •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受挫时期(1967—1976) •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恢复时期(1976-1986)
美国《社会保障法》特点
(1)由联邦政府举办全国统一性的老年保险; (2)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办理失业保险; (3)由联邦政府资助和州政府举办老年人、 儿童福利及公共卫生措施。
重点问题提示: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基本标志?
- 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 - 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
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整合 - 保障项目走向完备化,立法先行
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 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保障过程是规范化、强制性
重点问题提示:
为什么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 的标志?
--制度化保障,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 经常性的转变
--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国家资助,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 共同分担机制
个人账户积累、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将强制
性储蓄的功能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 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新的改革趋势?
思考题:
1.私有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常见模式,把它放在社会 保障制度改革中是否合适? 2.智利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你 认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