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4.1常见的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合集下载

4.1常见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风沙海岸冰川地貌(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4.1常见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风沙海岸冰川地貌(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11.(2021·山东济宁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候干旱,地表干燥;多大风天气,风力对地表侵蚀作用强。
(1)说明敦煌雅丹地貌发育典型的气候条件。
在极度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湖泊和河床上,经常形成一些裂隙,盛行风沿着裂隙使其变得越来越大,导致地面形成很多不规则的土墩(垄)和浅沟槽。其中,甘肃省西部的敦煌市雅丹地貌发育典型,盛行风以西北风为主。图1为雅丹地貌景观图,图2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实验过程中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尘土飞扬反映风力的侵蚀和搬运过程,关闭后箱内外有沙石分布说明沙石沉积,故A项正确;实验过程未表明沙尘间的磨蚀作用,故B项错误;吹风机模拟的是风力作用不是风化。
A
(2021·浙江湖州期末)某地理小组同学做了模拟风力作用的实验:用吹风机在1.2米的长方形硬纸箱中吹一捧颗粒混杂的沙石。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下图为实验前后的照片。据此完成1~3题。
解析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是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拱桥景观。沙嘴和离岸堤是海积地貌,刃脊是冰蚀地貌,岬角是海蚀地貌。第5题,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
B
(2022·青岛4区市期中)恐龙探海景观(下图)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海岸山型地貌独特、礁石形态奇绝。据此完成4~5题。
B
(2022·浙北G2联合体期中联考)下图示意峡湾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6~7题。
7.下列地区能看到峡湾景观的是( ) A.渤海沿岸 B.非洲南部 C.长江口附近 D.新西兰南岛
解析 高纬度沿海地区如挪威、新西兰,厚重的冰川从陆地伸入海洋,在海岸上侵蚀形成峡湾,D正确。渤海沿岸、非洲南部、长江口附近纬度较低,没有大量冰川侵蚀形成峡湾。

4.1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共33张PPT)

4.1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共33张PPT)

海蚀拱桥
海蚀崖和海蚀平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海 蚀崖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海 蚀 平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海 蚀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海 蚀 拱桥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海 蚀柱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1、风力侵蚀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是由其挟带的沙粒天长日久地冲击和摩擦岩石所形成的,比 如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等。
风蚀蘑菇
雅丹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风蚀蘑菇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雅丹地貌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 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红柳沙包中交替堆积的枯枝落叶层和风沙 层,形成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纹层结构,隐含着环境 变化的许多信息。科学家观察和分析红柳沙包的 沉积纹层,进而了解近百年或者近千年来沙漠地 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课堂训练】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A 1.该地貌形成的地理环境为(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下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C 5.图中①地貌为( )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海蚀崖 D.沙堤
A 6.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
A.海蚀地貌、海蚀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件(36张)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件(36张)

波浪携带
的泥沙、贝 海
海 积 地 貌
类等物质 沉积在近 岸的浅水 带里,形成 海滩、沙
坝、贝壳堤


沙 坝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 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 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 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
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 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 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 “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
面的称“海岸沙堤”
【学以致用】 2.读“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地貌为( )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海蚀崖 D.沙堤 (2)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 解析: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②地貌为 海浪沉积形成的沙滩。 答案:(1)C (2)A
1~2.解析:第 1 题,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风化作用和风力侵 蚀作用的结果,故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平行,故选 D。第 2 题,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题中的四个选项中,新疆气 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故有可能广泛分布着雅丹地貌。
答案:1.D 2.C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 3~4 题。
平坦,滩面广阔。
【判断】
1.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 ( × ) 2.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 √ ) 3.沙滩的滩面都很广阔。 ( × )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链接] 1.风蚀蘑菇的成因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 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 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

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在案例的总结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人类活动对地貌及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熟练掌握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
3.创设真实情境,如沙漠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海岸线变迁对沿海城市发展的影响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4.组织户外考察活动,如参观当地的风沙地貌或海岸地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貌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分析地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风的侵蚀作用、海浪的沉积作用等;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貌现象背后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合作完成小组报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实践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本节课通过风沙模拟实验和海岸地貌模型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貌形成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方向。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风沙地貌的形成原因,如风的侵蚀、沙尘暴等;
2.讲解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如沙丘、沙垅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分析风沙地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沙漠化、水资源减少等;

4-1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1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
风沙地貌
堆积地貌
思考: 1.如何判断图中沙丘
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 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2.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 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 伸?
沙丘链延伸的方向与盛 行风向大致垂直,我国西 北地区盛行风为西北风, 因此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大 致为东北-西南方向
14

风沙地貌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 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海蚀穴 侵



18
海岸地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海蚀柱
侵 蚀 地 貌
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19 柱
海岸地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
沙滩、泥滩。有的海滩平坦,滩面广阔。
沙滩
沙坝
20
海岸地貌
喀斯特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1
河流地貌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2
河流地貌
侵蚀地貌
V形河谷
河流流经山 区,水流不断 侵蚀河谷岩石, 使河谷两岸岩 石崩解,形成V 形河谷。
V形河谷深度 大,岸壁较陡, 谷底较狭窄, 河床底部起伏 不平,常见巨 大石块。 3
河流地貌
堆积地貌
延伸拓展 洪涝灾害发生时, 河水可能冲断河 曲(S)的颈部, 使弯曲部分与部 分分离,从而形 成牛轭湖。
7
河流地貌
堆积地貌
三角洲 河流的河口段是河流的终 段。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 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 三角洲地势低平,组成物 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4.1常见的地貌类型(风沙地貌、海岸地貌)-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4.1常见的地貌类型(风沙地貌、海岸地貌)-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表常 的见 各的 种地 形貌 态类 和型


喀斯特地貌 河流地貌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兰新高铁开通后,缩短了新疆与各地的距离,新疆的旅游大增,小周和朋 友坐着兰新高铁去看新疆美景。我们跟着小周一行视角开始云游的旅程!
这是新疆吗?
这是新疆!
风沙地貌
Aeolian Geomorphology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 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的风 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海积地貌
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
海积地貌
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
海积地貌
潟湖
其类型有水下堆积阶地、海滩、潟湖(xì hú)、水下沙坝等。 由于地形 气候等影响而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堆积下来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亚龙湾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海蚀地貌
观察下面的图片,根据岩石的不同形态,找出具体海岸地貌
海蚀柱
海蚀崖 海蚀穴
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
海积地貌
第四章 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
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推动下移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堆积起 来的各种地形称海积地貌。
4
环节二:探究自然之美 (一) 欣赏了不同的风蚀地貌,小周一行好奇想:风力如何塑造下
图中的地貌形态,影响风蚀地貌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哪些?(请观看视频, 小组讨论并帮小周分析地貌原因)
自然环境特征: 1、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地植土水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 干燥),降水稀少。风力强 劲,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 2、植被:植被稀疏 3、土壤:土壤贫瘠 4、水源:地表径流贫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4.1常见的地貌类型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4.1常见的地貌类型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I——-塞础粘准演练■JI CHU JING ZHlJN YAN Ll I AN探究一风沙地貌考向1风蚀地貌读某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I •图示地貌的名称为()A •风蚀柱B •风蚀城堡C.风蚀蘑菇D .风蚀洼地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蘑菇形,故该地貌为风蚀蘑菇2.下列省区中,该地貌分布最为广泛的是()A .新疆B .陕西C .湖南D.河南答案A解析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考向2风积地貌读某地典型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为()A .戈壁B.雅丹C.沙漠D.沙丘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新月形,故该地貌为沙丘4.下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 .①B .② C.③ D .④答案B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和缓,背风坡坡度陡。

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可知,②箭头正确C 考向3雅丹地貌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5 •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图示判断,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 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

6.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A .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答案C解析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C项正确;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三项错误。

考向4河岸风沙地貌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3)

【生活实践】 1.正确区分海岸地貌中海浪侵蚀和冰川侵蚀的作用,海蚀 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是海浪侵蚀形成的,而有些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如挪威峡湾海岸。 2.沙坝、离岸堤、贝壳堤都是海岸堆积地貌,它不同时期的分布反映了海 岸线的变动状况。
对点训练•突破 “十二使徒岩”是过去的1 000万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 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而形成的。随着岁月的洗 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下图分别为“十二使徒岩”景观 图及“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1~2题。
素养目标 要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提高 综合思维素养 3.结合具体案例,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沙地貌及风沙活动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防治风沙的主要措施,提高人地协调观素养
思维导图
任务一 理解风沙地貌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必备知识•落实
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 风力 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2.在我国的分布: 西北 地区。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 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 向。如下图所示:
【生活实践】 1.移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风吹沙堆,扬起缓坡的 沙,沙在陡坡堆积,故堆积的沙层基本上与陡坡平行。 2.固定沙丘由里到外沙层逐渐变新。 3.河流两岸形成的沙丘,沙源为河流带来的泥沙,成因是风力作用。
目录索引
任务一 理解风沙地貌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任务二 认识海岸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 主要特点 1.运用景观图像,识别常见的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类型,提高区 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素养 2.结合图文资料,描述常见风沙地貌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环境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探究一风沙地貌
考向1风蚀地貌
读某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A.风蚀柱B.风蚀城堡
C.风蚀蘑菇D.风蚀洼地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蘑菇形,故该地貌为风蚀蘑菇。

2.下列省区中,该地貌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A.新疆B.陕西C.湖南D.河南
答案A
解析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考向2风积地貌
读某地典型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A.戈壁
B.雅丹
C.沙漠
D.沙丘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新月形,故该地貌为沙丘。

4.下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和缓,背风坡坡度陡。

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可知,②箭头正确。

考向3雅丹地貌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
的组合。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

5.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图示判断,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

6.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
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
答案C
解析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C项正确;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三项错误。

考向4河岸风沙地貌
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

读图,完成7~8题。

7.该河段爬升沙丘属于()
A.喀斯特地貌B.风蚀地貌
C.风积地貌D.河流地貌
答案C
解析沙丘为风积地貌。

该处河谷冬季风力强劲,使沙尘从谷底向山坡爬升,形成爬升沙丘,故C项正确。

8.图示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的主要方向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该地貌为爬升沙丘,箭头应向上。

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故C项正确。

探究二海岸地貌
考向1海蚀地貌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读图完成9~10题。

9.“蓝窗”景观为()
A.海蚀穴B.海蚀拱桥
C.海蚀平台D.海蚀柱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蓝窗”呈桥形,故该景观为海蚀拱桥,B项正确。

10.“蓝窗”景观坍塌的主要原因是()
A.海浪作用B.河流作用
C.风力作用D.流水作用
答案A
解析“蓝窗”景观位于海岸地带,不断遭受海浪作用,导致景观坍塌,故A项正确。

考向2海积地貌
北海银滩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

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等特点,而被称为“中国第一滩”。

下图为北海银滩景观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北海银滩属于()
A.海岸堆积地貌B.海岸侵蚀地貌
C.河流堆积地貌D.河流侵蚀地貌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北海银滩位于沿海地区,是著名的海滩,属于海岸堆积地貌,故A项正确。

12.根据颗粒物大小可知,北海银滩属于()
A.砾滩B.泥滩
C.沙滩D.海滩
答案C
解析结合图文资料可知,北海银滩由细小的沙粒组成,故北海银滩属于沙滩,C项正确。

1.下图为某同学搜集到的一组地貌景观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地貌的名称。

(2)根据成因上的差异,试对图中地貌分类。

(3)描述图中地貌的特点。

(4)指出能够判断风向的地貌。

成果展示(1)甲:雅丹地貌。

乙:沙丘。

丙:风蚀柱。

丁:风蚀蘑菇。

(2)风蚀地貌:甲、丙、丁。

风积地貌:乙。

(3)甲:大片高出地表的土丘或山丘,由垄槽和土墩组成,沿一定方向排列,形态各异。

乙:新月形隆起,物质疏松,大多移动性较强。

丙:柱状岩石。

丁:呈蘑菇状。

(4)甲:风向与垄槽延伸方向一致。

乙:迎风坡坡度缓。

2.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中西部。

西海岸多峡湾地貌,是典型的冰川地貌。

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和峡湾景观示意图。

(1)描述该半岛西部海岸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指出图示海岸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成果展示(1)特征:海岸线破碎、曲折,多岛屿、峡湾。

成因:冰川切割、侵蚀;山脉西侧河流发育,水流湍急,多瀑布,流水侵蚀强;地处沿岸,风浪大,海浪侵蚀严重。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渔业、海洋运输业、对外贸易及出口加工业等;峡湾地貌显著,独特的海岸风光,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种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答案B
解析图示为沙垄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B项正确。

2.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
答案A
解析该地貌是风力沉积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A项正确;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降水较多,以流水地貌为主,风力沉积地貌分布少,B、C、D三项错误。

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汽输送深刻影响着植物和沙丘的分布。

草甸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形成的以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

下图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A.草甸、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
B.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C.流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草甸、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答案B
解析湖泊与河流附近,水源较多,丙应是草甸;乙距离河湖较远,水分较少,应是半固定沙丘;甲距水源最远,缺少植被保护,可能是流动沙丘。

故B 项正确。

4.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答案C
解析图中丙代表的草甸和乙代表的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湖泊的东南方,说明来自湖泊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往东南方向的较多,主导风向应该是西北风。

比拉大沙丘位于法国大西洋沿岸,长3 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

该沙丘是在距海岸线约1 000米的沙洲影响下形成的。

落潮时,海风将沙洲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

比拉大沙丘仍处于生长之中,每年大致以5米的速度扩展。

读图,完成5~6题。

5.比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B.海浪堆积
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海风将沙洲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可知,比拉大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故D项正确。

6.比拉大沙丘的扩展方向是()
A.向西B.向东C.向南D.向北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