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下车库技术控制标准
地下车库(人防)设计标准

地下车库设计标准一、地下车库总体设置原则1,小区首期原则上不设置地下车库;2,原则上不设置机械停车库;3,城市盘的住宅区原则上不考虑室外地面停车;4,地下车库尽量避免设置于消防车道下;5,为减少地下车库车道出入口数量及实现人车分流,宜设置大型地下车库;6,地下车库出入口尽可能布置在主出入口附近,避免正对道路或重要公建,减少对景观园林和人行活动区的影响;7,车库照明设计应采用区域控制,否则照度过大造成浪费;8,地下车库(人防)宜设置在工程建设的最后一期,地下车库与主体建筑地下室宜直接连通,连通通道宜便捷,顺畅。
二、地下车库柱网布置与单位停车面积指标1,车库平面布置应紧凑,以减少单车面积指标;停车位应满足2400mm×5300mm 的尺寸要求;2,地下室设计时先进行停车区布置,设备用房宜集中布置,附加在停车区外,进行加法设计;3,设计时应安排车道两面停车,允许少量单面停车,避免车道边无停车位;4,柱网布置时宜采用长短跨布置,兼顾停车经济性和车库层高的经济性。
5,柱网尺寸布置可参照下图三、地下车库的竖向设计原则1,绿地下地下车库覆土厚度原则上按照800mm设计;需要种植大树时,可局部堆高;2,主要通道的净高应在2.2米以上;局部非主要通道的高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小于2.0米;车位净高≧2.0m,不含地面耐磨层、找坡高度、上空设备高度等;3,设计地下车库时通风专业应提前参与到方案设计中,确定排烟机房位置、风管走向,综合风管走向进行柱网布置。
风管从短跨梁下通过,给水、消防和喷淋的干管可穿梁安装于最高,以节约层高;喷淋支管沿侧墙安装,高度不做限制。
四、采光井、下沉式广场1,有可利用地形条件的项目,优先考虑设计采光井、下沉式广场等自然通风、采光的地下车库,以减少后期物业维护费用;2,地下车库建筑应与景观进行联动设计,采光井、下沉式广场、出地面的楼梯间、汽车坡道、自行车坡道等应减少对景观的影响;3,设采光井、下沉式广场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设置的地下室防火分区机械排烟,以节约工程造价;4,车库顶板向两边结构找坡排水,避免植物根系长期泡在水中腐烂;地坪同坡度向两边找坡,水直接汇到集水井,取消排水沟做法;集水井间设联通管,仅在端部井内设泵。
2018地下车库技术控制标准

地下车库设计技术及标准2018版JonMMx 2000地下车库设计技术及标准目录一、地下车库建筑设计 (1)二、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9)三、地下车库电气设计 (11)四、地下车库暖通设计 (14)五、地下车库给排水设计 (22)五、地下车库管线综合设计 (24)一、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为控制地下车库的建设规模和使用效率,力求地下室空间使用效益最大化,特制定以下标准:1、地下车库设计原则1.1地下车库应严格控制规模及面积,原则上满足规划要求车位配比和功能要求即可。
1.2地下车库原则上不设置机械车位。
1.3地下车库之间尽可能相互连通,减少地面汽车出入口。
1.4塔楼需与地下车库直接连通。
塔楼下方空间应尽量利用,可作为车位、非机动车库、设备房、人防口部、可销售储藏室使用。
1.5多层地下室或者人防部分应尽可能往最后分期安排。
1.6地下车库层数及范围设置应结合地形高差等因素,在满足规划及消防前提下合理减少地库埋深。
1.7地下车库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层数。
2、汽车出入口位置和人员出入口位置2.1应尽量做到人车分流。
地下车库的汽车出入口应尽量直接对外,控制机动车进入小区内部。
2.2首期范围宜设两个地库出入口。
2.3地下车库的汽车出入口不应布置在住宅客厅和卧室的门窗的前方,影响住宅品质。
2.4汽车坡道出入口上方应做雨棚。
2.5人员出入口应首先考虑利用塔楼的垂直交通。
独立人员出入口应相对住宅均匀布置,且不影响园林景观。
2.6根据各地方消防执行情况不同,若允许防火分区之间借用疏散口应考虑借用,减少疏散口数量,提高提车效率。
3、车位和车道3.1汽车与汽车、墙、柱、护栏之间最小净距:3.2 停车位尺寸:3.3 中端、中高端楼盘地下车库大型车位占比:省会及以上城市(含大连、青岛、宁波、厦门)项目配置20-25%的大型车位,三线城市项目配置15-20%的大型车位。
3.4 大型车位应尽量在靠近塔楼区域设置,并考虑使用要求均匀布置,不应远离塔楼集中设置。
2018年《广州市停车场条例》全文

2018年《广州市停车场条例》全文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7年12月27日通过的《广州市停车场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8年3月3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4月20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州市停车场条例》的决定(2018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广州市停车场条例》,该条例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广州市停车场条例(2017年12月27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8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规范停车场的使用和管理,引导公众绿色出行,促进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停车场,是指供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包括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临时停车场和城市道路临时泊位。
公共汽车和电车、道路旅客运输车辆、道路货物运输车辆等专用的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等活动不适用本条例的规定。
第三条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停车场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具体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编制、调整、公布、实施停车场专项规划和城市道路临时泊位设置规划;(二)组织相关单位建设城市交通枢纽配建的公共停车场;(三)负责市人民政府全额投资的独立建设的公共停车场、临时停车场和城市道路临时泊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四)建立健全停车场的基础数据库;(五)建立全市统一的停车信息管理系统;(六)建立停车场经营者、机动车停放者的信用记录;(七)指导和监督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受委托的负责城市道路临时泊位日常管理的单位开展停车场管理工作;(八)指导停车场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和服务工作;(九)依法实施有关的行政处罚;(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地下车库技术要求草稿

地下车库技术要求(不考虑人防)第一章建筑专业1.地下车库柱网与单位停车面积指标1.1独立式汽车库的单车面积宜控制在30平方米以下,车库平面布置应紧凑,减少单车面积指标。
计算单车面积指标应扣除较大设备用房面积。
1.2地下室设计时先进行停车区布置,设备用房宜集中布置,附加在停车区外,进行加法设计。
1.3设计时应安排车道两面停车,允许少量单面停车,避免车道边无停车位。
1.4柱网尺寸参照下图:2.地下车库层高2.1独立式汽车库层梁下净高宜控制在2.6-2.7米。
2.2柱网布置时宜采用长短跨布置,兼顾停车经济性和车库层高的经济性。
2.3设计时通风专业应提前参与到方案设计中,确定排烟机房位置、风管走向,综合风管走向进行柱网布置。
风管从短跨梁下走,喷淋管穿梁走,以节约层高。
3.采光井、下沉式广场3.1地下室宜设采光井、下沉式广场,减少后期物业维护费用3.2地下室建筑应与景观进行联动设计,采光井、下沉式广场、出地面的楼梯间、汽车坡道、自行车坡道等应减少对景观的影响。
3.3设采光井、下沉式广场后,能不设机械排烟的地下室防火分区可不设机械排烟,以节约工程造价。
4 地下室防水4.1 地下室防水应优先采用混凝土自防水结构4.2 应选用能在潮湿基层上施工的防水材料4.3 变形缝处止水带选用钢板止水带,取消橡胶止水带做法4.4 所有后浇带、变形缝处都要采取超前止水做法。
4.5 地下室侧墙防水做好后,砌一皮砖砖墙保护层,砌至室外地坪下500处。
4.6 车库顶板向两边结构找坡排水,避免植物根系长期泡在水中腐烂;地坪同坡度向两边找坡,水直接汇到集水井,取消排水沟做法。
集水井间设联通管,仅在端部井内设泵。
5 地下车库与主体通道布置原则5.1 地下车库与主体建筑地下室宜直接连通5.2 连通通道宜直接、便捷、顺畅。
第二章结构专业(独立地下车库)1. 计算模型及电算、手算资料:A. 提供PK.PM电子模型;B. 顶板荷载取值及计算计算工况(尤其是活荷载折减及不利布置);C. 地下室外墙强度计算及变形验算;D. 基础及抗浮计算;(抗浮计算用甲方认定的抗浮设计水位)E. 人防计算资料:顶板、底板、临空墙、口部等。
地下停车库设计规定

地下停车库设计规定地下停车库设计规定(小型车、坡道式)整理依据: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BJ08-7-2006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停车库设计要点停车库设计要点停车库设计要点停车库设计要点设计范围仅限于居住区或公共建筑之地下停车库,车型为小型车(小轿车)。
(一)、防火分类及耐火等级(GB50067-97.3.0.1;3.0.3)(二)、设计车型外廓尺寸(m)(三)防火分隔地下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00㎡。
注: 1.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高度超过该层汽车库净高1/3且不超过净高1/2的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500㎡。
2.复式汽车库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按本规定值减少35%。
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规定增加一倍。
防火墙上如需设门、通道口,应设置甲级防火门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防火卷帘。
汽车坡道两侧应用防火墙与停车区隔开,坡道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与停车区隔开,但汽车库与坡道上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不受此限。
(四)、汽车与汽车、柱、墙或护栏之间的最净距(五)、最小停车带、停车位、通车道宽度(垂直式)(六)通车道的最大坡度(斜坡道)h为室外地坪至地下室地坪之高差+0.08m(七)、库内汽车最小转弯半径(八)、坡道最小宽度注:1.净高指楼地面表面至顶棚或其他构件底面的距离,未计入设备及管道所需空间。
2.停放其他特殊车型的停车库,净高按车的外廓高度再增加0.20m。
(十)、单位小轿车车库(十一)、安全疏散1. 汽车疏散出口1-1 GB50067-97要求:(1)汽车疏散出口应不少于两个,但停车数小于100辆的地下车库,可设一个。
[标准规范]地下车库设计规范完整(精编).doc
![[标准规范]地下车库设计规范完整(精编).doc](https://img.taocdn.com/s3/m/296e8c2b1a37f111f1855b91.png)
1 总则1.0.1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使汽车库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汽车库建筑设计。
1.0.3 汽车库建筑设计应使用方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符合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和符合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
1.0.4 汽车库建筑规模宜按汽车类型和容量分为四类并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汽车库建筑分类表1.0.4汽车库建筑分类表1.0.41.0.5 汽车库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汽车库(Garage)停放和储存汽车的建筑物。
2.0.2汽车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turn radius of car)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2.0.3地下汽车库(Underground garage)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2.0.4坡道式汽车库(Ramp garage)汽车库停车楼层之间,汽车沿坡道上、下行驶者为坡道式汽车库。
坡道可以是直线型、曲线型或两者的组合。
2.0.5敞开式汽车库(Open garage)汽车库内停车楼层每层外墙敞开面积超过该层四周墙体总面积25%的汽车库。
2.0.6缓坡段(Transition slope)当坡道坡度大时,为了避免汽车在坡道两端擦地面设的缓和线段。
2.0.7弯道超高(Ramp turn supperelcvation)为了平衡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所设置的弯道横向坡度而形成的高差称弯道超高。
2.0.8机械式汽车库(Mechanical garage)使用机械设备作为运送或运送且停放汽车的汽车库。
2.0.9机械停车设备(Mechanical equipment for parking automobile)机械式汽车库中运送和停放汽车设备的总称。
2.0.10运送器(Conveyer)机械停车设备中承托和运送汽车的部件的总称,它包括托架、托板、台车等。
地下汽车库技术细则与措施

地下汽车库技术细则与措施4.3.1 各类车辆尺寸及最小转弯半径(表4.3.1)表4.3.1 各类车辆尺寸及最小转弯半径注:设计汽车库时车位所取尺寸参数如下小轿车库:5.0×1.8×1.5~2.1(长×宽×高,其中2.1不面包车高)中轿车库:9.0×2.5×1.8~2.8(长×宽×高)大轿车库:12.0×2.5×2.5~4.0(长×宽×高)4.3.2 汽车与汽车、墙柱等之间最小净距(表4.3.2)表4.3.2汽车与汽车、墙柱等之间最小净距注:(1)括号内数值为确有困难时采用。
(2)当墙、柱外有消火栓、散热器片等突出物时,间距应由凸起部分外缘算起。
4.3.3 车位尺寸、车位面积、柱网尺寸及净高(表4.3.3)表4.3.3 车位尺寸、车位面积、柱网尺寸及净高4.3.4 各种停车方式的停车带宽度、通道宽度、车位面积(表4.3.4)表4.3.4 各种停车方式的停车带宽度、通道宽度、车位面积4.3.5 汽车库坡道的最小宽度 (表4.3.5)表4.3.5 汽车库坡道的最小宽度4.3.6 地下汽车库坡道的坡度及口部高度l.坡道允许坡度见表4.3.6,小汽车的坡道坡度曲线图见图4.3.6。
2.坡道口部的最小高度:小型车2.2m,轻型车2.8m,中型客车3.4m。
表4.3.6地下车库坡道的坡度(%)注:当坡度>10%时,应设缓坡,缓坡的坡度=0.5纵坡的坡度。
4.3.7 地下汽车库的安全疏散1.人员疏散(1)地下汽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
汽车坡道不可作为人员疏散出口。
(2)地下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内的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数≤50辆的Ⅳ类汽车库,或同一时间的人数不超过25人的汽车库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
(3)地下汽车的室内疏散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当楼梯间不能直接自然采光和通风时,应设成防烟楼梯间。
2018年有效标准

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8-2006
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2017-04-01实施新版规范)
GB 50169-2016
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0-2006
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47-2004
9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0-2005
10
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GB 50898-2013
11
气体消防设施选型配置设计规程
CECS 292:2011
(六)
机械设备
1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2008
(七)
其它
1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2
25
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ECS 177:2005
26
给水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 181:2005
27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CECS 183:2015
28
给水系统防回流污染技术规程
CECS 184:2005
29
建筑排水中空壁消音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 185:2005
30
内衬(覆)不锈钢复合钢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 205:2015
31
钢外护管真空复合保温预支直埋管道技术规程
CECS 206:2006
32
埋地聚乙烯钢肋复合缠绕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车库设计技术及标准2018版地下车库设计技术及标准目录一、地下车库建筑设计 (1)二、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9)三、地下车库电气设计 (11)四、地下车库暖通设计 (14)五、地下车库给排水设计 (28)五、地下车库管线综合设计 (24)一、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为控制地下车库的建设规模和使用效率,力求地下室空间使用效益最大化,特制定以下标准:1、地下车库设计原则1.1地下车库应严格控制规模及面积,原则上满足规划要求车位配比和功能要求即可。
1.2地下车库原则上不设置机械车位。
1.3地下车库之间尽可能相互连通,减少地面汽车出入口。
1.4塔楼需与地下车库直接连通。
塔楼下方空间应尽量利用,可作为车位、非机动车库、设备房、人防口部、可销售储藏室使用。
1.5多层地下室或者人防部分应尽可能往最后分期安排。
1.6地下车库层数及围设置应结合地形高差等因素,在满足规划及消防前提下合理减少地库埋深。
1.7地下车库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层数。
2、汽车出入口位置和人员出入口位置2.1应尽量做到人车分流。
地下车库的汽车出入口应尽量直接对外,控制机动车进入小区部。
2.2首期围宜设两个地库出入口。
2.3地下车库的汽车出入口不应布置在住宅客厅和卧室的门窗的前方,影响住宅品质。
2.4汽车坡道出入口上方应做雨棚。
2.5人员出入口应首先考虑利用塔楼的垂直交通。
独立人员出入口应相对住宅均匀布置,且不影响园林景观。
2.6根据各地方消防执行情况不同,若允许防火分区之间借用疏散口应考虑借用,减少疏散口数量,提高提车效率。
3、车位和车道3.1汽车与汽车、墙、柱、护栏之间最小净距:3.2停车位尺寸:普通车位2400mmX5300mm大型车位2600mmX5300mm豪华车位2700mmX5700mm微型车位2200mmX4200mm3.3 中端、中高端楼盘地下车库大型车位占比:省会及以上城市(含、、、)项目配置20-25%的大型车位,三线城市项目配置15-20%的大型车位。
3.4 大型车位应尽量在靠近塔楼区域设置,并考虑使用要求均匀布置,不应远离塔楼集中设置。
3.5 大型车位应尽量在非标准柱跨里设置。
如需在标准柱跨里设置时,应选用“2+1”的模式进行布置,避免加大标准柱网跨度。
3.6 当尽端跨或跨中一侧有防火墙时,应兼顾3.1的最小间距要求。
3.6 地下车库应利用空间增设微型车位。
3.7 华府楼盘的车位设置,应结合项目定位、用地情况选用普通车位、豪华车位、或普通车位与豪华车位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
3.8 地下车库应根据出口位置确定主车行道。
主车行道应清晰明了,行车道主要考虑通达各车位的便捷性。
3.9 停车位尽量在行车道双向布置,提高停车效率。
3.10 车库中尽量避免尽端式停车位,提高车位的合理性。
3.11 多层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应尽量在同一水平投影位置上设置,避免各层间车辆穿行,同时提高停车效率。
3.12车道及汽车库出入口最小宽度4、地下车库层高4.1车位(车道)净高度商业地下车库 2.2m 2.2m4.2设备管道高度4.2.1设备管道高度考虑通风管道和消防喷淋。
中高端楼盘不大于550 mm(含安装尺寸),华府楼盘不大于600 mm(含安装尺寸)4.2.2设备管道应尽量避开梁高较大的位置。
局部设备管道交叉的位置如影响层高,建议结构考虑宽扁梁或单向的反梁。
4.2.3车库通风管道主要应布置在车位尾部。
4.3地面找坡层厚度:4.3.1最大厚度不大于150mm ,地面坡度不大于0.5%4.4地下室车库梁下净高车库类型梁下净高中高端楼盘车库2900mm商业地下室车库华府楼盘车库3250mm5、地下车库柱网5.1横向柱网:中高端楼盘按照7800mm~8000mm横向开间设置标准柱网。
5.2纵向柱网:当基础为桩基时,考虑大柱网;当基础为独立基础时,考虑小柱网。
5.3大型商业地下室车库柱网以上部商业空间柱网要求为准。
5.4应根据最优化的车位布置结构柱网,地下室柱网可不用完全对齐塔楼柱网,错位处用斜梁搭到塔楼上。
5.5优选扁柱,柱长边尺寸平行于车位方向,柱截面长宽比取1.2~1.5,推荐400×500,400×600,500×600,500×700尺寸。
6、防火分区的划分和疏散楼梯的设置6.1防火分区的划分应优先考虑合用塔楼楼梯作为地下车库疏散,减少独立的出地面疏散楼梯。
6.2应考虑合用防火分区间独立的出地面疏散楼梯。
6.3应考虑合并防火分区之间通风井。
7、车库7.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华府定位的项目应考虑设半地下室车库或局部下沉庭院,实现自然通风采光。
7.2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除严寒和寒冷地区外,最冷月平均温度-5℃以上地区,可考虑设半地下室车库或局部下沉庭院,实现自然通风采光。
8、人防地下室8.1 人防口部应首先考虑设置在塔楼下方地下室区域,同时避免影响塔楼下方的车位布置。
8.2 人防分区的划分需兼顾少设人防门。
8.2 人防专用的疏散口部楼梯地面尽量考虑平时掩埋。
9、地下设备房9.1 小区设备用房应尽量集中布置,设置在小区地下车库。
当无地下车库可利用时,应尽量在塔楼下方设置地下设备用房,利用塔楼楼梯疏散。
9.2 设备用房应尽量利用塔楼及周边空间设置;9.3 发电机房应尽量靠近汽车出入口坡道和地下室端部外墙布置,以便设计发电机房的冷却进排风。
9.4 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中心要紧靠疏散楼梯布置以便直接疏散。
10、设置机动车充电装置10.1 地下车库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国家规要求设置机动车充电桩数量11、非机动车库11.1 位置首先应考虑设置在塔楼地下室或夹层位置。
11.2 非机动车坡道应尽量合并设置。
11.3 非机动车库应设置电动车充电位置。
12、地下室排水12.1 地下汽车库、地下自行车库的车道出入口处设置截水沟。
12.2 地下车库地面建筑找坡排水,坡向集水井,集水井应尽量布置在车位尾部。
12.3 地下车库需设置排水沟时,除上下坡道端的截流水沟外,其余排水沟应设在车位尾部,且不应穿越主要车道。
排水沟应采用明浅沟形式。
13、地下室顶板覆土13.1 应根据当地绿地管理技术规定确定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
13.2 严寒、寒冷地区应考虑冻土深度要求。
13.3 如无绿地、冻土深度要求时,地库顶板覆土原则上控制800~1200mm。
13.4 由于种植大树或者敷设管线需要时,可局部堆高或下沉。
二、地下车库结构设计1、地下车库柱网1.1 应根据最优化的车位布置结构柱网,地下室柱网可不用完全对齐塔楼柱网,错位处用斜梁搭到塔楼上。
1.2 优选扁柱,柱长边尺寸平行于车位方向,柱截面长宽比取1.2~1.5,推荐400×500,400×600,500×600,500×700,600×700,600×800尺寸。
2、地下室顶板结构2.1 地下室顶板结构形式:当地审图机构要求执行防水规的,地下室顶板最小厚度取250mm,顶板结构形式优先采用框架梁+加腋大板,次选框架梁+大板结构布置方案。
当地审图机构不要求执行防水规,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顶板最小厚度取180mm,不作为嵌固端时,顶板最小厚度按结构规取值,顶板结构形式优先采用框架梁+加腋大板方案,次选单向次梁单向板布置方案。
2.2 地下室顶板消防车荷载不可满片均布,只应在消防车道和消防登高面围布置,消防车荷载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考虑覆土厚度计算等效荷载,且分别按板、次梁、主梁框架分别计算。
2.3 顶板板力计算应按弹性板计算,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配筋按裂缝控制,裂缝控制宽度为0.3mm。
当有人防荷载时,人防工况应按塑性计算,平时工况按弹性计算,两者取大值进行施工图设计。
3、地下室底板结构3.1 当天然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时,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加防水板或筏板基础加下柱墩的基础形式,不设基础拉梁。
3.2 当采用桩基础时,底板采用防水板,承台之间不设拉梁。
3.3 当地下水位低于底板以下,且基底为岩石地基,可取消结构底板,做建筑地面。
3.4 底板配筋应采用构造通长双层双向钢筋网,柱位处另加短钢筋网。
4、地下室中间层板4.1 地下室中间层板宜采用单向次梁结构布置,板厚100~120mm。
4.2 汽车车库荷载应根据板格分类按荷载规取值。
4.3 中间层板力计算应按塑性板计算。
5、侧壁5.1 侧壁厚度大于等于300mm时,不做暗柱和暗梁。
当侧壁厚度小于300mm 时,可考虑设置扶壁柱以保证钢筋的可靠锚固。
5.2 外墙配筋采用长短筋配合形式。
水平钢筋细而密,间距≤150mm,直径10~16mm,配筋率0.15%,置于竖筋外侧。
6、车道6.1 车道两侧不做混凝土墙,用梁加高做法搭接车道板。
7、防水构造7.1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
混凝土抗渗等级P6(水头H<10m)、P8(水头10≤H<20m)。
满足抗渗等级的混凝土不得额外添加微膨胀剂、防水剂。
7.2 地下室不设永久伸缩缝,超长地下室可根据经验合理设置后浇带、加强带。
后浇带、加强带贯通底板、侧壁和顶板。
7.3 底板厚度超过600的,可取消底板建筑防水层,采用结构防水,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配筋按裂缝宽度0.4mm控制。
7.4 上部无塔楼地下室必须进行抗浮计算,抗浮不满足的,当抗浮力稍小于浮力的,可采用加大基础埋深,底板回填素混凝土的压重方式抗浮,当采用桩基础的,桩基础应满足抗压和抗浮两种工况,不宜另外设置抗浮桩(锚杆),当采用天然地基基础的,根据经济比选结果采用抗拔桩或锚杆抗浮,并均匀布置。
三、地下车库电气设计1、电气设备房设置原则1.1小区开闭所、变配电房、柴油发电机房等电气设备房原则上设置在地下车库或建筑物地下室。
1.2地下室不止一层时,开闭所、变配电房不宜设在最底层,设备完成面应比门外地坪高不小于200mm;柴油发电机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层。
1.3位置选择应靠近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不占或少占停车位。
1.4尽量避免设置在住宅正下方,无法避免时,顶部做双层板并在板间做隔热、防排水处理,并采取适当防电磁波辐射及减振降噪处理措施。
1.5尽量避免设置在卫生间、厨房正下方,无法避免时,顶板需作双层板并做防排水措施。
1.6消防控制中心(室)、弱电机房应远离强电磁场干扰场所,不应设置在开闭所、变配电房、发电机房的楼上、楼下或隔壁场所。
2、变配电房2.1变配电房面积和尺寸应通过设备平面布置确定,做到布局紧凑合理,留有适当的设备搬运空间和1~2个配电柜备用安装位置。
2.2配电设备顶部与梁下净空高度不小于600mm,当由柜顶进出线时不小于1000mm;地下室层高不足时,采取局部降低底板、抬高顶板、减小梁高等方式以满足室净高要求。
2.3在主变配电房附近方便出入位置设置一个小区共用、兼作电气值班、维修、备品存放的房间,面积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