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运营过程中常见的20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污水治理是指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要求。

在实际的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污水治理效果,因此需要进行优化策略。

常见问题如下:1. 污水处理设施老化:一些污水处理设施使用时间较长,设备老化严重,性能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这会导致处理效率低下,不能彻底去除污染物,甚至出现故障,影响正常运行。

优化策略: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更新老化的设施,提高处理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整体的处理水平。

2. 运行管理不规范: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不规范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可能出现操作不当、设备调节不合理、运行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优化策略: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加强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性能和处理工艺,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完善运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导致设施维护不及时,设备更新滞后,使得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优化策略:加大政府投入,提高资金的配置比例,增加投入的力度,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

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污水治理,提高社会资金的参与度。

4. 污泥处理问题: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处理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污泥量大、含水率高、厌氧发酵产生的臭味等问题都会给污泥处理带来困扰。

优化策略:采用生物菌剂或添加剂对污泥进行处理,提高其稳定性,减少臭味产生。

可以将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如通过焚烧发电或制成有机肥料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污水排放监管不严:一些企业和居民违规排放污水,导致污水治理效果下降。

监管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处罚不力,使得污水治理的效果受到影响。

优化策略: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对违规企业和居民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惩罚机制,确保污水排放的合规性和治理效果。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污水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和措施来处理和净化污水,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水资源。

在实际的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治理效果。

本文将针对污水治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优化策略进行剖析。

一、常见问题1.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污水治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对于污水的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不明确,导致一些企业对污水治理不重视或遇到难题时无法准确操作。

2.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地区的污水处理厂设施老化、容量不足、设备不齐全,导致无法对大量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使污染物无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从而影响水环境质量。

3. 运维能力不足:一些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能力不足,导致设备维护不及时、运行不稳定,影响了处理效果。

4. 技术水平不高:一些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使用的处理工艺或设备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甚至产生二次污染。

二、优化策略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优化设施结构和处理工艺,提高处理能力和效果。

3. 强化运维管理: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维人员培训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治理效果持久稳定。

4. 推广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减少二次污染的发生。

5. 加强监管力度: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加大对污水治理的督查力度。

污水治理是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重要举措,但要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需要解决好法律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运维能力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运维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和加强监管力度,可以有效优化污水治理策略,提高治理效果。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污水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健康安全等多个领域。

在实际的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着治理效果和成本控制。

本文将就污水治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污水治理中常见的问题1. 污水排放不合格在一些地方,污水排放不符合标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一些企业的设备老化、管理不规范,或者是地方政府的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污水排放不合格会直接影响周边的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安全。

2.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污水处理设施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维护和运营,但在一些地方,由于资金和人力不足,导致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不够稳定。

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污水的处理效果,使得排放的水质无法达标。

3. 污水处理成本高污水处理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投资、人力成本以及运营维护等。

在一些地方,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污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这成为了很多污水企业的负担。

二、污水治理的优化策略1. 加强监管力度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污水治理的监管力度,确保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可以采取加强执法力度、建立污水排放追溯体系等措施,提高企业的排放自觉性和规范性。

地方政府可以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补贴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保证设施的运行稳定性。

可以加强对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推动污水治理行业的技术创新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污水治理的成本。

可以给予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4. 加强行业协作政府可以组织污水治理企业进行行业协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治理水平。

可以鼓励企业进行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借鉴,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

5. 宣传教育政府可以加强对居民的污水治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居民对污水治理的重视程度,促进整个社会对污水治理的关注和支持。

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污水处理厂是现代城市生活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运行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居民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

然而,在实际的运行中,污水处理厂常常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问题1. 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及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水处理厂中的设备往往会出现老化和磨损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设备的性能会下降,影响处理效果。

2. 污泥处理困难: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

然而,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如填埋和焚烧会产生二次污染,并且成本较高,需要寻求更加环保和经济的处理方法。

3. 污水处理效果不达标:污水处理厂一般会根据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进行处理,以确保出厂水质达到要求。

然而,由于污水的性质复杂、水质差异较大,以及设备运行不稳定等原因,有时难以保证处理效果达到要求。

4. 噪音和气味扰民: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气味,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城市近郊或住宅区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噪音和气味问题更加突出。

二、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对策1. 建立定期维护和更新机制:污水处理厂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更新机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同时,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提升整体处理能力和效果。

2. 探索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案:污泥可以作为一种资源,通过适当的处理可以转化为可利用的产品,如肥料、建材等。

污水处理厂应探索污泥资源化处理的途径,降低处理成本,减少二次污染。

3. 强化监管和完善技术手段: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按照规定进行运行和管理。

同时,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手段,提高处理效果和出厂水质。

4. 加强环境管理和沟通交流:污水处理厂应加强环境管理,做好噪音和气味的防控工作,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并且,密切与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

5.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污水处理厂应加大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他们了解污水处理厂的重要性和工作过程,增强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污水处理是一项关乎环境和健康的重要工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就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问题1. 污水处理设备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水处理设备可能会经历老化,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此外,设备运行不正常也会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2. 污水处理效果不佳处理设备的运行异常、污水水质波动以及工艺参数不合理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排放标准。

3. 水质监测不准确水质监测仪器的误差、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可能影响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处理效果无法及时掌握。

4. 废水处理反应槽积泥废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沉淀物,可能会堆积在反应槽底部,影响处理效果,并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5. 污泥处理困难污泥的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常常会遇到处理困难,比如污泥干化困难,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

6. 物料的过量使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过量使用药剂、吸附材料等物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解决方案1. 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将设备的老化程度降至最低,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处理效果。

2. 调整工艺参数和优化工艺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

同时,合理规划工艺流程,确保水质的稳定性。

3. 定期校准水质监测仪器定期对水质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加强废水处理反应槽的清洁工作加强对废水处理反应槽的清洁工作,定期清除积泥和污泥,以保持反应槽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5. 探索和应用高效的污泥处理技术积极探索和应用高效的污泥处理技术,比如污泥干化技术、气氛燃烧技术等,以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6. 合理使用处理药剂和吸附材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合理使用处理药剂和吸附材料,避免过量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并确保环境的安全性。

污水处理常见问题总结

污水处理常见问题总结

污水处理常见问题总结
污水处理常见问题总结
一、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1、传统生物法污水处理工艺
1.1 好氧法
1.2 厌氧法
2、高级生物法污水处理工艺
2.1 活性污泥法
2.2 生物膜法
3、物理化学法污水处理工艺
3.1 分离法
3.2 吸附法
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污水处理厂运行问题
1.1 污泥沉淀不良
- 原因分析:沉淀槽搅拌不均匀、污泥浓度过低等
- 解决方法:调整搅拌设备、增加污泥浓度等
1.2 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
- 原因分析:进水COD浓度较高、氧化池容积不足等 - 解决方法:提高进水预处理效果、扩大氧化池容积等2、污泥处理问题
2.1 污泥脱水困难
- 原因分析:污泥湿度高、絮凝剂投加不足等
- 解决方法:加强絮凝剂投加、增加脱水设备等
2.2 污泥处理成本高
- 原因分析:污泥产量大、处理设备能耗高等
- 解决方法:提高污水处理工艺效率、减少污泥产量等3、水质监测与控制问题
3.1 水质监测手段不足
- 原因分析:监测设备老化、监测参数不全面等
- 解决方法:更新监测设备、增加监测参数等
3.2 水质控制效果不稳定
- 原因分析:控制策略不科学、反应时间较长等
- 解决方法:优化控制算法、缩短反应时间等
附件:
1、污水处理设备清单
2、监测报告样本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环境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构最根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环境保护工作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污水处理中的常见问题1. 污水处理设备的堵塞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设备堵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

污水中的杂质、沉淀物等往往会导致管道、设备内部的堵塞,从而影响处理效果和设备正常运行。

2. 处理效果的不稳定有时候,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处理效果不稳定,出水水质波动较大。

这可能是由于处理设备运行不稳定、工艺参数调整不当或水质变化等原因引起的。

3. 水质指标超标在处理过程中,有时候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可能会超过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这可能是由于处理工艺不完善、操作不当或设备老化等原因引起的。

4. 设备能耗过高污水处理设备的能耗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

一些设备能耗过高,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还对能源资源造成了浪费。

二、解决方案1. 加强设备维护和清洗为了避免设备的堵塞问题,我们可以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清洗工作。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清理杂质、清除沉积物,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针对处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

通过引入新的处理技术、调整工艺参数等方式,提高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优化控制策略为了解决水质指标超标问题,我们可以优化控制策略。

及时监测水质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处理工艺和设备操作,确保出水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4. 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为了降低设备能耗,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优化设备的结构设计,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采用节能型设备等。

结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但是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清洗、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优化控制策略以及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等,都是促进污水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污水处理厂运营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污水处理厂运营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污水处理厂运营重、难点分析及对策1、进水水量与水质问题1.1.进水水量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问题,也有设计能力超前的问题。

这两方面原因导致许多地方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几年仍不能满负荷运行,有些污水处理厂甚至只能抽取厂区周边的河水进行处理,使得污水处理工艺控制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工程投资的成本,造成资产的闲置与浪费,无谓地过多消耗本来就已非常紧张的污水处理资金。

相反,有的污水处理厂存在长期超负荷运行状态,例如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规模为40万m3/d,二期工程规模为24万m3/d,但由于资金短缺而使二期工程建设滞后,一期实际处理量已达到52万m3/d,处理出水水质有所下降。

为此,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与分期,高效使用治污资金,以及尽量提高污水收集率,是实现污水减排的前提。

1.2.进水水质问题由于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雨污合流制管网较普遍,管网管理不到位,致使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雨水、河道水和工业废水的比例较大。

对于污水处理目标不断提高同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新问题不断产生之间日益增长的矛盾,污水厂面临升级提标改造,以提高污水减排效果。

一方面从工艺技术上提高,另一方面加强运营管理才能更好的做到节能减排。

但是,在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来自不同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处理出水水质不达标。

以下进水水质情况均不利于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1)进水中BOD、COD含量比设计值低,而氮、磷等指标则等于或高于设计值,从而增加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达标排放的难度;(2)工业废水中的夹带油污或有毒物质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物系统造成巨大影响,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油污或有毒物质会使整个生物系统瘫痪,微生物菌种死亡,整个污水处理厂不得不重新培养活性污泥;(3)进水水质偏高,供氧与污泥脱水设备规格不能满足污水与污泥处理要求。

其中垃圾渗滤液引入给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所造成的影响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厂运营过程中常见的20个问题及
解决方案
问题一:预处理构筑物中对于格栅除泥机的忽视:有很多污水处理厂往往为了节省用地仅考虑设计一道中粗格栅,栅条间隙为20mm~30mm,造成过多杂物被冲过栅条而进入后续构筑物,对潜污泵有较大影响,还会增加污水泵的能耗。

解决方案:将旧型的高链式格栅机更换成回转式格栅除泥机,同时将栅距定为10mm。

问题二:曝气系统耗能大
解决方案:可以考虑将穿孔管改造为硅胶橡胶管式曝气管。

问题三:曝气池冬季会有泡沫问题出现
解决方案:冬季产生泡沫的原因大概有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气温的原因。

由于气温低,曝气池中产生的气泡不易破碎,轻易堆积,这时应对工艺进行调整,适当降低溶解氧,破坏泡沫堆积的条件。

第二方面是进水中表面活性剂物质含量过高,通过鼓风吹脱,容易产生大量泡沫,再加上气温条件,极易出现泡沫堆积。

因此应查明污染源,采取措施使进水中无发泡物质,泡沫就会自然消失。

第三方面是由于微孔爆气产生的气泡小,不易破碎,易堆积,此时需对溶解氧进行适当调控,使泡沫得到控制。

第四方面是当曝气池MLLSS过低时,比较轻易产生泡沫。

因此,在冬季严格控制MLSS在1.5g/l以上,控制泡沫堆积效果明显。

问题四:现在想用一个工艺对COD去除,不对氨氮产生任何影响(不产生,不去除,如果有,尽量降低),COD在500多,去除到200+即可。

解决方案:方案一:芬顿工艺,不对氨氮产生影响。

COD到200.
方案二:如果构成COD的物质易沉淀,就用沉淀、过滤,去除COD,氨氮基本不变;如果构成COD溶解性、生化性好,用生化法,降低COD同时,氨氮也会降低;如果构成COD溶解性好,但生化性不好,可用高级氧化技术,降低COD,氨氮几乎不动。

问题五:MBR,两个礼拜前出水氨氮一直在1左右,但是受到一次冲击,氨氮涨到了100左右,目前已经恢复过来了,硝化池溶解氧在3-4,温度30度左右,ph一直稳定在7-8,污泥浓度15g左右,SV40%,但是已经近一个礼拜了,氨氮还是降不下来,用测硝酸根与亚硝酸根的试纸,反应很剧烈,说明硝化反应应该是有的,求解。

解决方案:方案一:兑些好水保持池内氨氮在50左右,然后闷曝到合格,预计需要2-3天时间才会合格的
方案二:出水100多氨氮,还好,恢复起来比较慢,你可以先不进水,静止沉淀,抽取池内上清液,然后再少量进水就可以了。

问题六:白酒废水,700方的IC灌,进水COD3000,氨氮30PH7左右,前几天酸化了,置换了里面所有的水,这几天每天进水3个小时,连续3天都产生了这样的泡沫
解决方案:酸化了, 这个泡沫问题不大,有酸化泡沫和沼气组成的,提升碱度,往提升井里加碳酸钠,多加,只要PH值不低于8,进水没事。

问题七:曝气头如何布置才能使曝气均匀
解决方案:方案一:合理的布置间距,避免某处的局部损失过大
方案二:曝气是否均匀,除了布置以外还要看曝气设施的新旧程度是否相同,特别是微孔曝气头,即使是在同一曝气支管下,如果新旧程度不同,曝气肯定是不均匀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检修更换曝气头的时候,要换就换一片,而不能一个一个换的原因。

换下来的旧曝气头可以组成另一片,大家阻力相同,通过阀门来控制就会均匀的多
问题八:1.芬顿反应实验出水红色2.加大药剂比例,加碱调PH值起沫很多,出水感觉黄绿色不是很重,加pam不絮凝,是怎么回事
解决方案:加药比例有问题,铁多双氧水多,废水中含有难降解物质与铁离子形成络合物,显妖艳的红色并且很难絮凝沉淀,需要小试确认加药量和效
果,源头查找这股水的来源,有效控制,原则保障少量多次,确保fenton 氧化效率。

问题九:臭氧和cod的投加比例是多少?
解决方案:方案一:如果是直接除COD,我们一般按3倍COD估算,如果断链等改善B/C用:1:1,1:2,看污染成份比较高难的还是拿中试数据支撑更靠谱。

方案二:单纯考虑直接氧化去除COD至少要3倍,催化就不好说了,做做小试吧!
问题十:除了镜检,丝状菌膨胀与非丝状菌膨胀最直观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引起引发他们的原因?
解决方案:方案一:非丝上清液浑浊,因负荷高。

丝状菌一般清澈,但后期也会浑浊,所以要具体情况而看。

方案二:低负荷,低pH,低温,营养比例失调,负荷冲击会引起丝状菌膨胀。

高负荷,毒性物质,引起非丝状菌膨胀。

问题十一:这几天遇到污泥浓度过高6000,沉降比30分钟百分之60。

排水时已经有一点跑泥、除了加快回泥,还要在曝气方面注意什么呢?
解决方案:加大排泥量、严格控制好溶解氧、增加污泥沉降时间、投加部分絮凝剂等.
问题十二:终沉池出水呈黄绿色是怎么引起的?
解决方案:方案一: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由于途中污水管内厌缺氧所致进水颜色发黑,处理后的出水出现黄绿色也正常。

方案二:部分工业废水也一样,出水颜色异常,多半是进水原因造成的。

问题十三:出水COD连续高于进水COD。

遇见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呢?
解决方案:方案一:如果MLSS没有大幅降低,要考虑是否进水有抑制物质,导致虽然MLSS还有,但去除率已无,如果是有抑制物质流入,那么,除了接触抑制物质流入外,还要加大排泥,把抑制物质排出去,进而通过新污泥形成来恢复系统。

方案二:是否还有大量活性污泥流出,导致你的实验室数据偏高?可以通过把杂质过滤后监测COD,看看是否有不同数据,如果过滤后COD数据降低了,那么保证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就是第一位的了。

问题十四:工业高盐污水(原水盐酸量比较高),预处理后进厌氧罐控制污水盐度5%一下,罐子是焊接的,请问一下这个盐度的污水对厌氧罐有啥影响,防腐有特别要求吗?
解决方案:方案一:罐子若不大用PE桶,这个盐度估计环氧树脂不保险,不锈钢怕氯离子,也不能用,搪瓷或衬塑的太贵。

方案二:碳钢防腐,防腐用环氧树脂漆,或者沥青漆。

问题十五:工艺介绍:焦化废水,AO工艺+MBR,内回流R=400%。

进水TN=400mg/L。

要求出水TN≤50mg/L
我的计算:TN去除率=4/5=80%,则出水TN=20%*400=80mg/L,那么出水总氮是超标的。

设计单位给的解释是,普通AO工艺这样计算没错,但这里使用的是MBR 膜,MBR膜的去除率要增加10%-20%,所以出水总氮是小于50mg/L的
我的疑问:设计单位的这种解释对吗?MBR真的这么神奇吗?
解决方案:关于为什么MBR膜的总氮去除率会增加10-20%,设计单位解释说,MBR膜可以提高污泥浓度至8000mg/L,所以去除率会提高。

我知道提高污泥浓度可以提高处理能力,但能否提高10-20%,很是怀疑。

可以提高污泥的浓度,但是去除率提高不敢说。

问题十六:生活污水经过A/O工艺处理,采用MBR进一步处理,但为了增加去除磷,在进入MBR反应前水中加入除磷剂,这对MBR运行是否有影响?尤其是对膜?
解决方案:浓度很小的话影响不大,但药剂的加入还是有影响的,毕竟会影响孔径,清洗也不好洗,加药会影响膜的使用寿命,膜清洗的频率也要增加,所以,除磷剂最好加在沉淀池,膜池不要加。

问题十七:平面曝气器和球面曝气器有何差别?
解决方案:球面的服务面积大
问题十八: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污泥发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解决方案:产生原因:
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
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
解决办法:
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

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问题十九: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解决方案:产生原因:
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
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
解决办法:
若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需要对死角进行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

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

问题二十:曝气过量不过量的判断
解决方案方案一:没有仪器设备情况下,那矿泉水瓶子去生化池混合液看,再根据二沉池水面情况和出水,结合曝气池水面情况含泡沫等综合分析。

方案二:经验丰富的人,可根据活性污泥颜色和气味,外加部分分析数据进行判断。

方案三:首先曝气得均匀吧,通过沉降比观察,如果污泥发黑,说明缺氧;
上清液弥散性浑浊,说明曝气大,把污泥打散了;上清液清澈,出水COD较低,说明曝气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