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产品的软件无线电检测方法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无线电设备的控制、信号处理和通讯操作。
它的出现对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无线电通讯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为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兴起提供了技术基础。
1983年,美国开发了第一套软件无线电系统——软件电台(Software Radio),该系统通过DSP芯片实现了数字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发送。
这套系统的出现标志着软件无线电技术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编程性、可重构性和灵活性。
这些特点使得软件无线电可以符合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应用需求。
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频段、不同的调制方式以及不同的传输速率进行定制,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自适应调整。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卫星通信、飞行控制、导航等方面,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精度;在国防军事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军事通信、雷达和电子战等方面,提高了作战效率和战场指挥的精度;在广播电视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等方面,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质量和体验;在移动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3G、4G、5G等无线通信标准,提高了通信速率和网络容量。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是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输速率和信道利用率不断提高;网络化是指软件无线电技术不断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构建起基于IP网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智能化是指软件无线电技术逐步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更智能的调制方式、自适应调整和故障预测等功能。
当然,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如信号干扰、频谱管理问题、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等。
软件无线电技术ppt

2014.01— 论文定稿, 准备答辩
一种GMSK发射设备关键射频指标的无线检测方法
LOGO
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设计GMSK载误波码的频率率升、相高位提取模块, 通位过和粗频调 率算,法然无粗后略通法的过跟细解踪调调原算发法射,载尽波量的精相确
的修正本地产生的载波相位,尽量降低本 地载波与原发射载波的相位与频率误差
研究进度计划
一种GMSK发射设备关键射频指标的无线检测方法
2013.01—2013.01
应用-电子战-电子干扰
目前的电子干扰系统往往都是在已知或者在事先假 设的几种信号样式下进行工作的,一旦目标信号特 征或通信方式发生变化,该系统就无能为力
跟踪跳频信号
软件化干扰发射机在一个通用扩展的硬件平台上, 采用软件实现各种干扰样式的形成以及干扰信号的 整个产生过程。开发式的硬件平台只涉及发射信号 的载频(外部)特征,发射信号的内部特征完全由不 同的软件来定义。载频特征一般来讲是相对固定的 ,而由软件定义的内部特征(干扰样式)可以升级换 代,以适应目标信号特征的千变万化。
▪ 工作的频段不同
▪ 调制方式不同
▪ 通信协议不同
▪ 数字信息的编码方式
▪ 加密方式不同等
SpeakEasy
应用-军事通信
❖ 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波音、雷神MSRC
(1) 从波形有限的终端到多频段多模式多信道、可网络互联 的电台 (2)工作频谱为2~2000MHz可传输话音、数据和图象 (3)协同工作,并可与现有电台互连互通 (4)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 (5)硬件/软件模块化,便于
灵活性: 通过增加软件模块,实现新的功能,更新成本低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

概要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从基于硬件、面向用途的电台设计方法中解放出来。
功能的软件化实现势必要求减少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的硬件电路,尤其是减少模拟环节,把数字化处理(A/D和D/A变换)尽量靠近天线。
软件无线电强调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全面可编程性,通过软件更新改变硬件配置结构,实现新的功能。
软件无线电采用标准的、高性能的开放式总线结构,以利于硬件模块的不断升级和扩展。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硬件平台上利用不同可编程的软件方法实现所需要的无线电系统。
简称SWR。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应当是一种全部可软件编程的无线电,并以无线电平台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为特征。
全部可编程包括可编程射频(RF)波段、信道接入方式和信道调制。
一般说来,SWR就是宽带模数及数模变换器(A/D及D/A)、大量专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icesser,DSP)构成尽可能靠近射频天线的一个硬件平台。
在硬件平台上尽量利用软件技术来实现无线电的各种功能模块并将功能模块按需要组合成无线电系统。
例如:利用宽带模数变换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通过可编程数字滤波器对信道进行分离;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通过软件编程实现频段(如短波、超短波等)的选择,完成信息的抽样、量化、编码/解码、运算处理和变换,实现不同的信道调制方式及选择(如调幅、调频、单边带、跳频和扩频等),实现不同的保密结构、网络协议和控制终端功能等。
在目前的条件下可实现的软件无线电,称做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oftware Defin ed Radio,SDR)。
SDR被认为仅具有中频可编程数字接入能力。
发展历史无线电的技术演化过程是:由模拟电路发展到数字电路;由分立器件发展到集成器件;由小规模集成到超大规模集成器件;由固定集成器件到可编程器件;由单模式、单波段、单功能发展到多模式、多波段、多功能;由各自独立的专用硬件的实现发展到利用通用的硬件平台和个性的编程软件的实现。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现代的通信系统中,无线电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种通信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硬件无线电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软件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软件无线电技术。
什么是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Software-defined radio,SDR)是指通过软件控制的无线电系统,相当于将原本通过硬件实现的信号处理功能全部或部分转移到了软件中。
在这种系统中,无线电信号可以使用通用计算机上的软件进行处理和解码。
通俗地说,SDR是一种使用通用计算机作为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无线电技术。
通过使用计算机处理无线电信号,可以实现更灵活、更高效的无线电通信。
SDR的工作原理SDR的核心是一个通用计算机,通过一些硬件设备与无线电信号进行交互。
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系统不同,SDR的信号处理和解码功能全部或部分由软件实现。
软件无线电技术涉及到许多硬件设备,包括天线、前置放大器、模数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这些设备共同工作,使信号传输更加高效、稳定,提高了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SDR中,无线电信号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解码。
数字信号处理器是计算机中的一个硬件设备,它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和解码。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优势SDR相对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技术有许多优势。
更灵活的频谱利用由于SDR可以实现实时处理和解码,所以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通信方式,比如调整设备的信号处理算法、调整频率等,从而实现更灵活的频谱利用。
更高的通信效率SDR的频谱利用率更高,同时能够实时处理和解码无线电信号,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
更容易升级和扩展由于SDR的功能实现大部分由软件完成,所以可以通过更新软件来实现设备的升级和扩展。
更好的抗干扰能力SDR可以通过处理无线电信号的方式来提高对抗干扰的能力。
SDR在处理干扰信号时,可以实时调整处理算法,从而更好地抵御干扰。
SDR的应用领域SDR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无线电电视等领域。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引言: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软件来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处理和调制解调。
相比传统的硬件无线电,SDR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SDR系统,探索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基于SDR的无线通信系统,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SDR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具体实验目标如下:1. 理解SDR的基本原理;2. 学习使用SDR平台进行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3. 实现简单的无线通信功能。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1. 硬件设备:电脑、SDR硬件平台(如RTL-SDR等);2. 软件工具:SDR软件平台(如GNU Radio等)。
三、实验步骤1. 搭建SDR硬件平台:将SDR硬件连接至电脑,确保硬件设备正常工作;2. 安装SDR软件平台:根据硬件平台的要求,下载并安装相应的SDR软件平台;3. 配置SDR软件平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SDR软件平台的参数,如采样率、中心频率等;4. 实现信号接收:使用SDR软件平台接收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信号的频谱特征;5. 实现信号处理:使用SDR软件平台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滤波、解调等;6. 实现信号发送:使用SDR软件平台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出去,构建一个简单的无线通信链路;7. 进一步实验:根据实际需求,深入研究SDR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无线电频谱监测、无线电定位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搭建SDR系统并进行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实现了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和发送。
在信号接收方面,我们能够准确地捕获无线电信号,并通过频谱分析工具展示信号的频谱特征。
在信号处理方面,我们可以使用SDR软件平台提供的各种信号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解调等操作。
在信号发送方面,我们可以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SDR软件平台发送出去,实现简单的无线通信功能。
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到软件无线电的转变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趋势。
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通过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平台实现信号的接收、解调和发送,提高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
而在软件无线电中,信号检测技术作为其中最基本的一环,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干扰检测、频谱感知、无线电协作等领域。
信号检测是指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和分析,确定其是否为感兴趣信号或干扰信号,以及估计其相关参数。
信号检测在软件无线电中起着核心作用,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准确的信号检测算法成为软件无线电领域的热点和挑战。
首先,信号检测技术需要面对多路径衰落、多普勒效应、噪声干扰等复杂环境条件。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信号检测算法。
其中,能量检测是最基础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计算接收信号的能量来判断信号是否存在,适用于低信噪比环境。
当信噪比较高时,常用的检测算法包括互相关检测、协方差检测、最大似然检测等。
这些算法利用了信号的统计特性,通过与模板信号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来判断信号的存在。
此外,还有一些高级的检测算法,例如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训练数据集来实现对不同信号类型的自动检测和识别,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其次,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检测技术需要考虑频谱效率和计算复杂度的平衡。
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通常使用专门的硬件电路来实现信号的检测和解调,其性能和效率往往受限于硬件的硬性限制。
而在软件无线电中,利用信号处理算法和高性能计算平台可以灵活地调整和优化信号检测的性能。
通过合理的算法设计和优化,可以在保证信号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处理速度,从而实现了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最后,信号检测技术在无线频谱感知和协作领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频谱感知是指通过对周边频谱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无线电环境中的频谱利用情况。
软件无线电示例程序使用说明

这套硬件可与我司的(高级软件无线电平台-双通道一体化基带处 理射频发送板 MSS1832)配合使用,如下图所示
MSS1832 发送的信号通过 DA 回放出去,并模拟上变频到 1575.000000MHz(本 振 1565.000000MHz,载频 10.000000MHz),并在 MCX-J6 端口上获得射频输出 信号,射频输出功率为 0dBm 左右,可以通过我司配套的 GPS 发射天线发射出去。
coef = round((coef./max(abs(coef)))*(2^8-1));
figure,plot(coef,'-*r');
figure,freqz(coef,1,1024); 把 coef 量化成 9 比特有符号整数,系数波形如下所示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50
0
2
4
6
90 80 70
0
成成成成高高高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作用:DDC 数字下变频在数字信号处理中起着对信号进行频谱 搬移的作用。 参数:采样信号为幅度 2Vpp,BPSK 调制信号,载波中心频率 为 10MHz,伪码符号速率为 2.5M。 基本原理: 复运算表达式
(IF_IN)*(cos_I+sin_Q*i)=(IF_IN*cos_I)+(IF_IN*sin_Q)*i IOUT = IF_IN*cos_I , QOUT = IF_IN*sin_Q 目的:学习如何在 FPGA 内部实现 DDC 数字下变频设计,以及 要深刻理解它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对信号变换所起的重要作用。 观察 1:打开 Signaltap 文件 stp1.stp,采集 IF_IN、cos_I、sin_Q、 IOUT、QOUT 信号并保存成文件,把 8192 点数据拷贝到 Matlab 里并执行语句 plot((0:8191)*100/8192,20*log10(abs(fft(IF_IN))),'-*r'),title('输入 信号频谱图'); 画出输入信号频谱图形如下所示
通信无线电设备的性能测试和校准技术

通信无线电设备的性能测试和校准技术通信无线电设备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通信工具,包括手机、对讲机、GPS、卫星通信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性能测试和校准技术不仅关系到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可靠性和精度,还关系到人们的通信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性能测试和校准技术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通信无线电设备的测试和校准技术及其重要性。
一、性能测试技术通信无线电设备的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功率测试通信无线电设备的功率测试是对设备发射功率的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接收功率计和扫频仪测量法。
接收功率计法是将接收功率计与待测设备进行连接,测量设备在不同频段和功率下的实际发射功率。
扫频仪测量法则是利用扫频仪测量设备在不同频段和功率下发出的实际信号强度。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对设备发射功率的准确性和精度进行检验。
2. 灵敏度测试灵敏度测试是对通信无线电设备接收灵敏度的测试。
灵敏度是设备接收信号的最小功率值,这也是一个接收机常常接受和处理识别的最低信号功率。
灵敏度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噪声发生器或信号发生器进行测量。
噪声发生器发出的噪声信号的强度是已知的,用于检测不同功率的信号的最低信噪比值。
信号发生器则可用于测量设备接收灵敏度的底限。
3. 正确性测试正确性测试是检验通信无线电设备采集、处理和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该测试可包括频率稳定度、时钟稳定度、频偏误差、时偏误差等测试。
具体测试方法包括1HZ GPS时钟测试、GPS频偏误差测试等。
4. 频率误差测试频率误差测试是对设备发射频率误差的测试。
设备误差是指实际发射频率与标准频率的偏差,可以通过不同的测量方式来测试。
通常使用时间计数法和扫频法来进行测量。
以上四个测试方法都是通信无线电设备性能测试的基本内容,可以有效检验设备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和精度。
二、校准技术通信无线电设备的校准技术是指将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相比较,然后对设备进行校准调整,使设备达到标准要求。
校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标准信号的产生和校准技术标准信号的产生是测试和校准的基础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无线电产品的软件无线电检测方法概览软件无线电技术因为其灵活性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产品和射频检测仪器。
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在射频检测仪器和射频检测方法上的应用。
如果按照软件无线电原理,将无线产品看作射频前端+基带电路+辅助电路的模块构架,就可以用射频参数检测替代昂贵的通信功能检测,从而提高生产者的市场竞争力。
目录1.引言2.软件无线电在手机和测量仪器中的应用3.从通话测试到参数测试4.软件无线电的无线测试系统示例5.结论6.更多相关资源引言软件定义的无线电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人Joe Mitola首先提出的[1]。
他提出软件定义的无线电(简称软件无线电)就是由软件进行信道调制解调的无线电。
这样的数字通信系统的少数射频参数由硬件射频前端决定,实际的通信协议主要由软件定义。
也就是说系统可以根据实际信道条件和用户需求选择适当的编码和调制方式,实现自适应通信的能力。
这个软件定义无线电的理论为军事通信带来了接近无限的灵活性,所以醍醐灌顶的通信系统设计师们一开始就得到了高强度的研发资金投入。
随着20世纪末高性能中频器件逐步商品化,主要是高速AD、DA和中频处理器件的商品化,无线通信终端产品设计者和测试测量仪器设计者逐步沐浴到了软件无线电的甘霖。
由此催生成熟了软件定义的射频仪器和软件定义的无线通信产品。
软件无线电在手机和测量仪器中的应用在无线通信领域,手机和他们的检测设备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软件定义无线电的技术。
图1和图2分别是典型的检测系统和手机的原理框图。
软件无线电给测试测量仪器和被测量的无线通信设备都带来了灵活性。
对仪器而言,通过调用不同的软件就可以检测不同通信协议的被测件。
对通信设备而言,通过下载不同的软件就可以用不同的通信协议通信。
其中软件可以有不同的承载平台。
软件可以安装在计算机硬盘或者闪盘上,可以下载到DSP或者FPGA 上。
对于手机,大多以后者形式运行。
对于仪器,大多采用微软-英特计算机平台。
图 1软件无线电检测典型系统原理框图图 2手机电子典型结构原理框图在仪器方面,又分为封闭结构和开放结构两种流派。
封闭结构仪器提供一定数量协议的完整的无线测试测量功能。
用户通过调用程控指令,如GPIB指令,就可以完成对被测件的各项测试。
仪器内部构架对使用者不公开。
协议扩展或测试功能扩展完全依赖仪器供应商。
这个流派以安捷伦(Agilent)和罗德施瓦茨(Rhode and Schwarz)为代表,仪器有著名的8960和CMU200。
这类使传统的仪器,在仪器供应商内部,它们是软件定义的,对使用者,它们是预定义的。
开放结构仪器建立在公开的标准总线结构上,各个仪器模块(也称模块化仪器)由公开的计算机函数控制。
仪器供应商、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或者用户自己开发的软件通过调用这些函数组合配合数字信号处理和测试测量算法软件,实现对被测件的各项测试。
协议和测试功能的扩展可以由任何具备能力的人开发。
这个流派以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Instruments)为代表,PXI仪器平台就是它倡导的。
表 1封闭和开放结构通信检测仪器对比目前,开放式结构的总线基本只有PXI和VXI可选。
由于这两种总线不能够支持许多无线通信协议要求的纳秒级精度的应答同步,又因为开发信令协议栈的技术难度,在开放式系统上只见到WiFi、蓝牙、RFID等少数协议的信令测试系统,至今没有看到GSM、CDMA等常见协议的模拟通话测试系统。
对这点,可以通过增强仪器中频实时处理能力来提供条件,也可以索性取消信令测试来解决问题。
前者源自测试测量供应商,后者源自生产厂。
而今年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导致信令测试的减少或者取消成为生产测试的基本要求。
从通话测试到参数测试模拟通话的功能测试首先回顾一下传统的手机无线检测。
传统上我们使用一台具有基站信令协议栈的射频检测仪器。
这台仪器和被测设备通过无线协议的空中接口建立模拟通话,在模拟通话的同时检测手机的性能。
通常我们称这种仪器为综测仪。
这里的空中接口是通信协议中基站无线收发机和终端(如手机)无线收发机之间的一个界面,实际使用的时候是通过空气,但检测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电缆联接。
这种使用综测仪模拟通话的检测方法利用标准规定的协议指令,使得射频检测和产品内部设计无关,可以适应特定协议下任何厂商设计和制造的移动终端。
模拟通话的检测方法垄断了无线测试行业,直到最近几年,无线终端产品生产厂的利润越来越难以支持这种测试方法带来的生产成本。
测试测量仪器对生产成本的压力来自仪器折旧分摊到每一台被测件的成本。
其中仪器费用包括为了适应不同被测件协议必须的仪器升级费用。
假设各种仪器都有接近的寿命,生产成本就可以分解为三个主要因素,仪器价格、测试速度和升级费用。
价格低、速度快、升级费用低,生产成本就低。
20世纪末,生产成本的控制是通过仪器降价和测试流程并行化实现的。
由于手机生产量飞速上升,数万美元的仪器不再是一台两台地购买,而是几十上百地采购。
所以综测仪的设计和制造成本得以降低,导致实际售价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射频检测流程也由一台仪器对一台被测件升级为一台仪器对2-4台被测件,使得被测件启动和非射频检测时间不占用综测仪时间。
所以测试时间也得到减少。
然而,最近3-5年无线通信协议飞速发展。
第三代(3G)通信已成现实,第三代(4G)通信呼之欲出。
同时单台终端集成多个协议也成为发展趋势。
一台手机不仅仅要支持GSM、EDGE、CDMA 还要支持WiFi和蓝牙。
支持第三代通信协议的手机还要兼容GSM和EDGE。
与此同时综测仪的升级似乎到头了,WiFi、蓝牙、WiMax等无线通信的检测需要另外购买无线检测仪器。
一瞬间无线生产设备在3-5年间需要多少投资成为了未知数。
大规模的生产使不能建立在未知数上的,所以各个无线生产厂开始寻找锁定生产成本的良策。
图 3 综测仪检测手机原理框图射频参数测试控制无线产品生产检测成本的方法就是用射频参数测试替代信令通话测试。
从逻辑上讲,就是把射频检测和数字电路检测分离。
对于软件无线电产品,既然调制解调都是软件完成的,射频检测应该只须要检测产品射频前端的参数就可以了,和协议信令没有关系。
而数字电路可以由软件校验和数字端口读写实现。
技术上射频参数测试可以分为2类,射频校准参数测试和射频性能参数测试。
其中前者测量被测件的发射功率控制参数、接收灵敏度控制参数、频响均衡参数等等和无线终端收发控制相关的参数。
后者测量被测件的发射频谱曲线、边带响应、交调失真、杂散频谱辐射、频率准确度等等和射频前端质量相关的参数。
实际上,射频校准参数测试已经在生产厂存在很多年了,然而直到近几年来性能参数测试可以替代通话测试才逐步成为业界共识。
从测试方法来说,这是由功能检测向性能参数检测的过渡,也是由黑箱测试向白箱测试的过渡。
从技术上讲,是由设计结构封闭向设计结构部分开放的过渡。
从手机测试原理框图来看,参数测试用数字通讯端口控制被测件,命令被测件进入特定的测试模式,从而被测件可以发射测试信号,或者接收测试信号并将收到的信号或信号参数通过通讯端口发回测试仪器。
图4是射频参数测试的原理框图,可以对比图 3,我们用数字端口控制手机(或其他无线通信设备)替代了空中接口控制。
其中数字端口往往是低电压逻辑的串行通讯接口。
参考表 2,无线终端的设计者必须向测试系统研发工程师公开部分数字控制指令,并且将一部分终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代码整合为终端测试模式软件,使得生产检测时可以下载到被测件上运行。
无线终端设计者对测试指令的开放使得射频参数测试成为可能,而软件定义的射频仪器突出的性能又对参数测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这些以PXI总线为代表平台的模块化仪器,有时也被称作虚拟仪器或者合成仪器。
模块化的PXI射频仪器共享132M字节/秒的本地总线,同时具备较强的触发同步功能,所以某些项目的测试可以成倍加速。
过去校准手机是论几十秒还是一二百秒,现在采用新的校准信号模式,校准一个GSM通道的时间可以做到1秒以内。
图 4 手机射频参数检测原理框图检测内容功能检测参数检测所需仪器综合测试仪频谱仪、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等通用仪器(模块) 检测方式模拟拨号通话过程通讯接口直接控制速度测试速度慢测试速度快企业投资仪器投资大仪器投资小通讯接口通讯标准定义通用接口各手机设计时的自定义接口表 2 功能检测和参数检测的对比信号被测项测量连续波频率准确度、IQ平衡度、载波抑制、本振抑制、镜像抑制频谱分析双频率连续波IQ平衡度、交调频谱分析伪随机序列调制占用带宽、临道抑制、调制质量频谱分析适量分析信号被测项测量仪器连续波信噪比、IQ平衡度、失真射频连续波发生器双频率连续波IQ平衡度、失真、交调射频连续波发生器x2或矢量信号发生器伪随机序列调制调制质量、误码率、误帧率矢量信号发生器 +数字误码检测或矢量信号解调表 4 被测件接收性能参数测量信号和分析软件无线电的无线测试系统示例软件无线电构架的测试系统早在2003年就已应用于我国SCDMA手机的生产检测,参见图 5。
典型的基于PXI的射频检测仪器配置见图 6。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在NI PXI平台上,上海聚星已经实现了GSM、EDGE、CDMA、WCDMA、TD-SCDMA、WiFi、BP机、GPS等多种射频协议的检测。
部分示例程序界面如图 7和图 8。
NI公司计划2008年推出基于PXI和PXIe的新一代软件无线电模块化仪器,这些模块将在PXI和PXIe总线平台上提供更大的射频频率范围、更宽的实时带宽和更强的实时信号处理能力,相信它们是值得大家期待的通信检测产品。
图 5 基于PXI软件无线电平台的SCDMA生产检测仪图 6 典型NI基于软件无线电构架的射频检测系统原理框图图 7 聚星仪器无线测试工具包WiFi数据组帧界面图 8 聚星仪器无线测试工具包WiFi 54Mbps 64QAM OFDM解调示例界面结论软件无线电的理论由来已久,基于软件无线电构架的无线终端和检测仪器也已经成为市场主流。
然而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大多数生产检测,尤其是OEM生产厂的检测,依然沿用传统的模拟实际通信信令的功能检测。
所幸在市场条件下,基于软件无线电构架划分界面的参数检测依然孕育成型。
越来越多的仪器供应商向用户开放仪器基带数据,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射频测试测量软件在市场上出现。
这个无线终端测试从黑箱到灰箱测试的过渡,除了给生产厂带来经济利益之外,势必也提升了无线生产的技术含量。
开放结构的软件无线电模块化仪器在此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邵晖上海聚星仪器有限公司更多相关资源•中文网页:NI Multisim中文主页•下载\索取:下载NI Multisim单页•下载\索取:下载NI EWB Multisim 10.0 评估软件(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