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力资料应用典型示范

全国重力资料应用典型示范
全国重力资料应用典型示范

全国重力资料应用典型示范

全国物探综合信息评价汇总组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

二OO九年四月

全国重力资料应用典型示范

二OO九年四月

目录

一、省级重力基础图件及推断图件编制 (1)

(一)基础图件 (1)

二、预测工作区重力异常解释推断图 (14)

(一)基础图件 (14)

(二)推断地质构造图 (14)

三、典型矿床重力编图 (14)

(一)典型矿床重力异常特征图 (14)

(二)典型矿床所在地区推断地质构造图 (15)

四、说明 (15)

根据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要求和重磁资料应用技术要求,青海省地调院完成了祁漫塔格典型示范区物探(重磁)资料收集、整理、基础图件编制、数据处理、解释和主要成果图件编制,基本完成了重磁资料在祁漫塔格地区编图与解释工作流程,取得了重要成果。针对本示范区重力资料应用的工作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和总结,形成如下重力资料应用与编图的操作规程。

一、省级重力基础图件及推断图件编制

编制省级(区域)重力推断地质构造图,其中工作比例尺1:50万,投影方式为兰勃特等角圆锥投影、北京54坐标系。使用的参数包括第一标准纬线、第二标准纬线、中央子午线经度、投影原点纬度。具体的参数值参见《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空间坐标系统及其参数规定》分册。

(一)基础图件

1、布格重力异常图

(1)确定省级图件的地理底图、图件投影参数;

(2)整理省级1:20万—1:100万重力资料,并将其通过投影转换,转换为要求的投影方式;

(3)离散数据网格化

数据的网格化采用泛克里金(Kring)法,采用园域、八方位搜索,搜索半径为5个数据点距。其它要求:变差函数类型为线型模型;漂移类型为无漂移;取误差效应值为0,微结构误差效应值为0;几何异向性参数:比率为1,角度为0。

网格化间距:根据我国情况,1:20万比例尺数据推荐为1公里×1公里,也可按2公里×2公里网度进行。1:50万及更小比例尺数据推荐为2公里×2公里,也可按5公里×5公里网格化。大比例尺重力数据网格距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对处理以后的结果进行解释中,原始重力测量不覆盖的空白区域,虽然在处理中得到结果,但该区域不得参与解释推断与成果信息提取。

(4)异常图编制

①异常图编制基于MapGis 6.X均可,系统需要使用总项目组下发的统一的字库和色库;

②编图数据投影需为确定的本省级投影方式和投影参数;

③使用统一的地理底图;

④异常图中等值线、标注、用色方案以及其他设置如下:

布格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除用等值线表达外,还需用色区表达。

零值等值线用点划线表示。以零值等值线起算每5条绘一条计曲线。在图面合适部位注记重力等值线数值。封闭等值线最内圈应有注记。

测点密度不满足编图比例尺要求的地区,重力等值线用虚线表示。

1:50万比例尺的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间距为2×10-5m/s-2,剩余重力异常等值线间距为1×10-5m/s-2。1:150万比例尺的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间距为5×10-5m/s-2,剩余重力异常

等值线间距为5×10-5m/s-2。

布格重力异常色标分层配色方案参照图4.1。要求制作两套配色方案面文件。一套采用图4.1方案,一套针对本省布格重力异常最高与最低的变化采用图4.1所示的颜色分级

数目,但分级颜色所表示的场值可自行确定,便于解释应用。

剩余重力异常的色标分层和配色方案可参照图4.1根据省内或研究区内具体情况自行

确定。

各种图件的技术说明参照《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范》中对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技术说明的相关要求执行。

重力基础图的等值线按下表执行。

表1 重力基础图等值线属性表

在重力等值线的适当位置标注注记。等值线注记的颜色与其等值线相同,注记字体为宋体,字体大小为2.2mm×2.2mm。

(5)布格异常图图示

××省1:50万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图

上图为布格重力异常图编图主要内容,其布局也可以根据省级图件的纵横比例适当调整。

2、剩余重力异常图

(1)剩余重力异常计算方法

为便于连片成图和对比研究,基本图件的编制除按五统一编制布格重力异常图外,要求使用统一方法与参数的数据处理结果编制剩余重力异常图。

剩余重力异常的计算方法采用矩形窗口滑动平均法。

其他数据处理方法可根据不同地区重力异常和地质条件的需要,自行选取。尤其对拟进行定量反演的局部重力异常,应针对异常特点选用适当的异常分离方法。

(2)剩余重力异常计算参数选择

剩余重力异常滑动平均滑动窗口需要经过试验来确定,初步定为30km ×30km 。采用窗口滑动平均的异常值作为窗口中心点的区域背景场,该点重力值与区域背景场相减即为该点的剩余重力异常。各省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大小的窗口。

数据扩边范围不应小于滑动平均窗口的半边长。

对于中、大比例尺重力资料,即重力资料比例尺为1:5万或大于1:5万时,考虑测区具体情况酌定。

(3)剩余异常图编制

省级剩余异常编图方法同上述布格异常编图方法,这里不再重述。

需要注意的是,剩余异常图上需要编制异常编号,异常编号须优先明显标注。

异常编码编制方法为便于异常的检索和查询,所有的重力异常均须在剩余重力异常图中统一编号,且不得重复。各省统一编排本省的异常顺序号。异常编码由“类别码”、“省简称”、“顺序号”和“前人编号”四部分组成,其中重力高的“类别码”用“G ”表示,重力低用“L ”表示。

重力异常编码样式如下:

G (L )省简称-顺序号-原始异常编号。

如“L 陕-5903-12”表示陕西省第5903号重力低,其中前人使用的编号为12,即12号重力异常。“G 陕-858-3”表示陕西省第858号重力高,其中前人的编号为3号。

3、重力工作程度图 (1)工作程度图编图要求:

① 异常图编制基于MapGis 6.X 均可,系统需要使用总项目组下发的统一的字库和色库; ② 编图数据投影需为确定的本省级投影方式和投影参数; ③ 使用统一的地理底图; ④ 工作程度图图示内要要求

工作程度图以不同色区表示不同比例尺的测量工区,工区边界以细黑实线表示。对大比例尺、小面积的地区(图上面积≤0.1cm 2

)可用带属性的坐标点表示。同时还须在适当位置标注野外工作年度及工作比例尺如(50000:11985

)。各种比例尺的图示用色方案如下表:

表2 工作比例尺色区表

采用文字直接描述,工作区实际名称;

行政省区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县级以上)代码标准GB/T2260-2002》填写,描述执行该工作的单位所在的省名

工区面积:工区的实际面积,单位为km2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名称

完工时间:按日期时间格式填写(见《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通用代码规定分册》日期时间格式规定部分。),长度为8位,如1999年8月3日,填写为:19990803。工作比例尺:实际比例尺;

重力系统:按照57网,85网,2000网;

重力起算点:重力测量所关联的起算点;

中间层密度:重力中间层校正时所采用中间层密度值;

正常场公式:描述正常场计算采用的公式:1901,1930,1980;

重力仪类型:重力数据采集使用仪器类型

重力观测精度:重力测量最大误差,重力测量观测精度参考相关《DZ/T0082-93区域重力调查规范》的定义

布格重力异常总精度:按照区域重力规范确定的误差计算方法确定,参考相关《DZ/T0082-93区域重力调查规范》的定义

高程测量方法:对高程测量方法的描述

高程测量精度:高程测量精度,单位为;m

成果报告名称:描述成果报告的名称

成果报告完成时间:野外测量成果报告完成的时间

原始数据存放地:野外测量原始数据存放的单位名称

4

(3)工作程度图图示

(4)省级重力推断地质构造图

1、图示内容

在对已有解释成果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对没有解释成果的地区,在数据处理(剩余异常、方向导数、垂向导数等)的基础上,进行定性解释和推断,内容包括:断裂构造、构造单元、地层、岩浆岩带、基性超基性岩体、酸性、中酸性岩体、次火山岩、沉积盆地等。

2、编图要求

(1)以已有重力解释推断结果为基础,用上述基础图件进行补充、修正。

(2)根据重力异常特征清楚程度、地表出露或工程控制情况,确定重要地质构造(体)推断解释的可靠性。

(3)对推断地质体进行唯一的编号,以便建库和描述。

3、不同要素类图示表达及其数据表填写

重力推断地质构造图主要包含七类要素,各要数图示表达方式请参考《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统一图例规定》。下面主要介绍各要素表的填写方式。

×××预测区重力推断地质构造图

图元编号:字符型,长度为+省简称+编号”,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开始顺序填写。如:“F陕590”“陕西省第590号断裂”

名称:尽量使用通用名称,没有通用名称的自行命名

断裂性质:性质不明断层;正断层;逆断层;逆掩断层;左行走滑断层;右行走滑断层

长度:以线性异常走向拐点、梯度带终止点或错动异常终止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公里,保留1位小数。

段层面走向:描述断裂延伸方向,包括:NS,EW,NW,NE, NNE,NNW,NEE,NWW,

段层面倾向:描述断裂倾斜方向,包括:NS,EW,NW,NE, NNE,NNW,NEE,NWW,

延深:描述断裂构造从地表算起,到断裂最下端的垂直深度。单位为公里,保留1位小数。

出露情况:按三种情况填写;隐伏;半隐伏;出露。

成果提供单位:按成果形成单位据实填写

成果提供时间:指该要素的第一推断时间(解释研究年代)。用字符型,长度为8位,如1999年8月3日,可表示为“19990803”。断裂依据:描述确定断裂的相关依据

备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7

编码:按“S+省简称+XXX”其中十进制数字码从“001”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开始顺序填写。

名称:尽量使用通用名称,没有通用名称的自行命名

级别: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单元、四级构造单元、五级构造单元,各级构造单元划分如下描述

面积:按照境内构造单元计算面积填,单位为km2。

边界出露情况:按三种情况填写;隐伏;半隐伏;出露。

成果提供时间:指该要素的第一推断时间(解释研究年代)。用字符型,长度为8位,如1999年8月3日,可表示为“19990803”、, 划分依据:描述确定构造单元的相关依据

可靠程度:可靠,较可靠,可供参考

备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8

编码:按“省简称+S+十进制数字码”其中十进制数字码从“000001”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开始顺序填写。

名称:尽量使用通用名称,没有通用名称的自行命名

性质:推断地层的名称,按照时代或岩性归类

长度:所推断的条带状地层在平面上的延伸长度,单位为公里。

宽度:所推断的条带状地层在平面上的延伸宽度

厚度:填写推断地层的厚度范围,填写格式为最薄厚度-最大厚度,单位为米。如20—100

埋深:填写推断地层的埋深范围,从地表起算的地层的顶深,填写格式为最小埋深-最大埋深单位为米。如0-120 成果时间:指该要素的第一推断时间(解释研究年代)。长度为8位,如1999年8月3日,填写为:19990803。出露情况:按三种情况填写;隐伏;半隐伏;出露。

推断依据:描述确定地层的相关依据

可靠程度:可靠,较可靠,可供参考

备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9

表4 重力推断构造岩浆岩带登记表

编码:按“S+省简称+十进制数字码+原始编号”其中十进制数字码从“000001”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开始顺序填写。

名称:尽量使用通用名称,没有通用名称的自行命名

性质:说明岩浆岩带是酸性、中酸性、基性、超基性等

形状:以异常群的总体形态填写,如条带状、椭圆、串珠及不规则

展布方向:NS,EW,NW,NE, NNE,NNW,NEE,NWW

长度:所推断的构造岩浆带在平面上的延伸长度,直接在推断图上量算,单位为公里,保留一位小数。

宽度:所推断的构造岩浆岩带在平面上的延伸宽度,直接在推断图上量算,单位为公里,保留一位小数。

面积:所推断的构造岩浆岩带在平面上的面积,直接在推断图上量算,单位为平方公里,保留一位小数。

成果时间:指该要素的第一推断时间(解释研究年代)。用字符型,长度为8位,如1999年8月3日,可表示为“19990803”。

出露情况:按三种情况填写;隐伏;半隐伏;出露。

推断依据:描述确定构造岩浆岩带的相关依据

可靠程度:可靠,较可靠,可供参考

备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0

编码:酸性岩体按照按S省(区)简称-顺序号-原始编号,基性-超基性岩要素编码按J省(区)简称-顺序号-原始编号,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开始顺序填写。名称:尽量使用通用名称,没有通用名称的自行命名

性质:酸性、中酸性、基性、超基性

形状:岩基、岩株、岩墙、岩脉

走向:NS,EW,NW,NE, NNE,NNW,NEE,NWW

顶面面积:所推断的岩体上顶面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保留3位小数。

顶面埋深:隐伏岩体填写上顶面平均深度、半隐伏填写上顶面深度变化范围,出露填写0,单位为公里,保留一位小数。

出露情况:按三种情况填写;隐伏;半隐伏;出露。

成果时间:指该要素的第一推断时间(解释研究年代)。用字符型,长度为8位,如1999年8月3日,可表示为“19990803”。

推断依据:描述确定次火山岩的相关依据

可靠程度:可靠,较可靠,可供参考

备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1

编码:按H省(区)简称-顺序号-原始编号其中十进制数字码从“000001”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开始顺序填写。

名称:尽量使用通用名称,没有通用名称的自行命名

形状:用于描述次火山岩的形状圆形、椭圆形

长度:所推断的次火山岩在平面上的延伸长度,单位为公里,保留3位小数。

宽度:所推断的次火山岩在平面上的延伸宽度,单位为公里,保留3位小数。

面积:所推断的次火山岩在平面上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保留3位小数。

成果时间:指该要素的第一推断时间(解释研究年代)。用字符型,长度为8位,如1999年8月3日,可表示为“19990803”。推断依据:描述确定次火山岩的相关依据

可靠程度:可靠,较可靠,可供参考

备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2

编码:按P省(区)简称-顺序号-原始编号,其中十进制数字码从“000001”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开始顺序填写。

名称:尽量使用通用名称,没有通用名称的自行命名

面积:所推断盆地在平面上的面积

性质:按照时代填写盆地的性质

基底性质:按照时代填写基底性质

基地或目标层深度:推断基底或目标层深度,反演结果计算(从浅到深依次罗列)

成果时间:指该要素的第一推断时间(解释研究年代)。用字符型,长度为8位,如1999年8月3日,可表示为“19990803”。

推断依据:描述确定盆地的相关依据

可靠程度:可靠,较可靠,可供参考

备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说明,重力编图主要包括不同范围的布格异常图、剩余异常图和重力推断地质构造图,下述的预测区和典型矿藏编图方式同上,不再详述,只给出需要注意的不同点。

13

二、预测工作区重力异常解释推断图

为配合预测工作区预测底图的编制,编制不同预测工作区重力基础图件及推断地质构造图。编图比例尺和范围与预测组提供的相一致,应用资料比例尺以大于1:20万为主。若没有大于1:20万比例尺的资料,使用1:20—1:100万资料。

(一)基础图件

1、预测工作区布格重力异常和剩余异常图

(1)确定地理底图,确保和计算机组使用统一的地理底图,预测区一般采用高斯投影;

(2)预测区有大于1:20万的资料,预测工作区布格异常图参照区域重力编图规范。

(3)预测区布格异常图图示内容:

预测区布格异常和剩余异常的编图方法同上述省级布格重力异常图编图方法。主要的不同点:

①若使用大于1:20万的数据,其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距为 1×10-5m/s2或等值线距为2×10-5m/s2;

②布格重力异常正等值线及注记颜色为红色[RGB(255,0,0),CMYK(0,99,100,0)]。布格重力异常负等值线及注记颜色为青色[RGB(0,0,175),CMYK(99,95,0,1)]。零等值线和注记及重力高、重力低符号为黑色[RGB(0,0,0),CMYK(75,68,67,90)]。注记字体宋体,字体大小为2.2mm×2.2mm。

③剩余异常提取根据不同预测区地质特征,通过试验选用最佳滑动窗口预测工作区剩余重力异常图填色色标自行确定。

(二)推断地质构造图

1、重力推断地质构造图

以已有解释成果为基础,在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对没有解释的地区,通过不同方法处理(剩余异常、方向导数、垂向导数等),进行定性解释和推断,主要内容包括:断裂构造、沉积盆地、火山机构、侵入岩体等。与成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体应进行定量反演。

具体编制方法和各要素的表达方式同前述省级重力推断地址构造图。

三、典型矿床重力编图

为配合典型矿床研究,分别编制典型矿床所在区域的重、磁异常特征图和典型矿床所在地区推断地质构造图,比例尺与成矿规律组所编成矿要素图一致。若没有与其相应比例尺的重磁资料,使用已有资料中最大比例尺资料。

(一)典型矿床重力异常特征图

典型矿床重、磁异常特征图包括下列图件(下列图件为必须图件,各省可根据本省情况增加其他图件):

1、重力

(1)典型矿床所在位置大比例尺布格重力异常图

(2)典型矿床所在位置大比例尺剩余重力异常图

(3)典型矿床所在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图

(4)典型矿床所在地区剩余重力异常图

(二)典型矿床所在地区推断地质构造图

(1)典型矿床所在地区重力推断地质构造图。

(2)典型矿床重力异常定量解释综合剖面图。

典型矿床重力异常定量解释综合剖面图为定量反演

四、说明

1.最终提交图件的地理底图和色标使用全国项目办提供的统一图库。

2.重磁资料应用的相关工作,执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有关编图环节,按照本规程执行。

地球重力场分布规律

摘要:文章采用目前与中国大陆匹配最精准的egm2008模型,结合srtm高程数据,计算5.12地震灾区高程异常,分析了重力场分布规律。得出结论:重力场随着距震中位置的增大呈现负相关趋势。提出以下猜想:地震对小范围内重力位的影响远远大于大范围内的影响。 关键词:地球重力场;egm2008;地震灾区 引言 地球重力场是最基本的物理场,由地球系统的物质属性产生,反映由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和动力过程决定的物质空间分布、运动和变化,承载重力场作用机制相关信息,地球重力场时空演化与地球系统的动力过程有重要的联系。因此,物理大地测量学与所有研究地球各圈层物质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的学科有交叉领域。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重力数据及以此构建的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及时变信号,是地球动力学、地球内部物理、海洋物理及动力海洋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必需的基础信息,精细的全球重力场信息会加深人们对地球系统各圈层的物质异常分布、物质的循环及动量及能量交换机制的认识,精化相关地学的模型参数,以达到对地球系统、其子系统及整体的动力学过程和行为有更深层的理解。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此次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文章将对四川省灾区范围从重力异常的计算、灾区重力异常分布规律(e100°36′~108°31′,n27°50~34°19′)(如图1)展开论述。 1 计算重力场模型 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使用bruns公式,地球表面上任意点p的模型高程异常可由下式获得: 2 计算结果分析 文章采用icgem网站进行地球重力场的计算。通过规定模型参考系统、格网精度、模型经纬度范围等选项,进行特定区域重力场的计算。输入灾区范围(e100°36′~108°31′,n27°50~34°19′),选取最小格网精度为0.005,采用egm2008模型计算高程异常值如表1,单位为m。 (e100°36′~108°31′,n27°50~34°19′)高程异常最大值为-42.074m,由上表可知: 最小值为-27.786m,高程异常极值为14.288m,平均高程异常为-34.453m。结合图1,早去范围内高程异常最大值位于重灾区,最小值位于一般灾区。分级灾区重力异常的平均值分别为:一般灾区-35.624m、重灾区-36.885m、极重灾区-36.901m。分级灾区重力异常的最小值分别为:一般灾区-28.065m、重灾区为-28.707m,极重灾区为-32.822m。分级灾区的重力异常最大值分别为:一般灾区-42.074m、重灾区-41.644m、极重灾区-40.980m。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观测地球表面的重力场的变化,借以查明地质体构造和矿产分布的物探方法。 重力异常:在重力勘探中,将由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成为重力异常。 引力位重力位关系:重力位等于引力位及离心力位之和,重力位处处连续而有限。 引起重力异常的原因 地壳厚度的变化; 结晶基岩内部成分、构造和基底顶面的起伏; 沉积岩的成分和构造; 金属矿及其它矿产的赋存; 剩余密度:地质体密度与围岩密度的差称为地质体的剩余密度,即?σ=σ?σ0,该地质体相对于围岩的剩余质量为?σ?V 第三章重力测量仪器 绝对重力测定 测量地球上某点的绝对重力值,绝对重力测量测的是重力的全值。原理:动力法,观测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间与路径),用以测量重力的全值。 相对重力测定 测定地球上两点间的重力差值(即各点相对于某一基准点的重力差)。原理:静力法,观测物体的平衡状态,用以确定两点间的重力差值。 零点位置:选取平衡体的某一平衡位置作为测量重力变化的起始位置。 影响重力仪精度因素: 温度、气压、电磁力、安置状态不一致 零点漂移: 弹力重力仪中的弹性元件,在一个力(如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将会产生蠕变和弹性滞后(弹性疲劳)等现象,致使弹性元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极其微小的永久形变而导致仪器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怎样克服零漂:制造仪器时,应选择适当材料和经过时效处理,尽量使零点漂移小并努力做到使它成为时间的线性函数。 零点读数法含义及意义(优点):p37 第四章重力测量 重力测量分类(按空间位置):地面重力测量、地下重力测量、海洋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卫星重力测量 重力测量分类(按地质任务):区域重力调查、能源重力勘探、矿产重力勘探、水文及工程重力测量、天然地震重力测量等。各自解决的地质问题见p53-p54. 比例尺的确定: 重力概查:1:100万,1:50万,用于区域构造和壳慢深部构造 重力普查:1:20万,1:10万,用于能源普查和成矿远景区 重力详查:1:5万,1:2.5万,盆地内或成矿区,基底构造,局部构造,岩体,小断裂等 重力细测:1:1万以上,浅部小构造,小局部地质体

重力勘探—重力资料的解释

第五章重力资料的解释 令狐采学 经过各种校正的重力观测数据在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便是局部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它单一地反映了研究对象产生的重力异常场,通过对重力异常场特征的分析,研究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就是重力异常的解释问题。 定性解释主要是推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确定异常源的形态、范围、大致埋藏深度。 定量解释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对异常源的深度、大小、产状等进行定量计算。 §5.1 重力异常解释的基本概念 重力观测资料校正、处理→局部异常:单一反映研究对 象产生的异常。 一、数学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 1、数学物理解释 根据异常分布特征和工区的地球物理条件来确定异常质量的形状、大小、埋深和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有条件时进一步确定异常质量的产状要素、剩余质量等。 2、地质解释 结合工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对质量异常作出地质上的判断。→→说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和对异常作出地质结论。二、正问题与反问题

为了正确地进行解释推断,就必须了解重力异常与各种地质因素(异常场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数量关系。 1、正问题 根据已知异常源(地质体)的形状、大小、深度、产状和物性,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它引起重力异常的分布规律、幅度大小和形态特征等,称为重力异常的正演问题,简称正问题。 解正演问题,一般都把自然界中某些地质休简化为简单几何形体(例如把等轴状的地质体近似地抽象成球休,垂直断层近似为垂直台阶等),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当地质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比较复杂时,技照场的叠加原理,可把它划分成若干简单形态的地质体,然后计算每一部分的重力异常并把它们累加起来,这样简单几何形体的正演问题也就成了复杂形体正演问题的基础。此外,还往往把密度大致均匀的介质宏观上作为均匀介质来研究。由上述可见,当用某种简单形体的物理模型来代替真实的地质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只不过这种误差不致于影响对重力勘探的要求。 2、反问题 根据重力异常的形态、幅度大小和分布规律等特征,来确定异常源的形状、大小,位置和产状等参数,称为重力异常的反演问题,简称反问题。 目前使用的方法较多,如特征点法,切线法、选择法等。 三、重力反问题的多解性 1、场的等效性:如果不改变包含在引力等位面内物质的总质量,而重新分布其密度,只要使原来的等位面保持形状大小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引导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典型引导,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中用先进模人物的事迹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弘扬正气、使舆论引导具体化,使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规化。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强调“各行各业都要注意发现和总结自己的先进典型,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榜样,干有典,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有效运用好典型引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引导作用,不仅可以弘扬先进,而且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善于发挥先进典型的示引导作用。 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引导作用,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引导作用,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志曾要求党的领导同志,“注意收集和传播经过选择的典型性经验,使自己领导的群众运动按照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同志也指出:“劳动模和先进工作者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改革和建设的排头兵”。回顾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不难看出我们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把发挥先进典型的示引导作用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激励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典型,对完成革命任务、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风尚的好转,起到了积极作

用。历史事实表明,先进典型对于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唤起人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热情,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和引导作用,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有效途径 典型引导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这种方法蕴含着较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它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典型引导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社会更快进步的一项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典型引导的做法是符合先进思想意识的发展规律的。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它凝聚着先进的理想信念、管理方法,体现着时代的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示、鼓舞和引导作用。只有经过他们的宣传教育和榜样带动,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掌握。典型引导,就是充分利用这一规律,有意识地利用这些“少数先进分子”作为活教材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先进人物的事迹更加深入人心,使人们更快地认同先进、赶超先进,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典型引导是无意识教育的主要形式。所谓无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计划和要求,为受教育者安排设定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所和文化氛围,使其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正因为典型引导是在不知不觉中感化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作用,受教育者不易产生逆反心理,而且教育效果比较显著。

典型示范作用和应用

略谈典型示范的作用和应用 典型示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教育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直面国际国内纷纭复杂的大环境和转瞬即变的信息,这种典型示范方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高效应用问题仍值得作深入的探讨。 我们知道,运用舆论传播方式,树立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形象,使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这是我们党思想宣传工作中一贯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曾经广泛深入地宣传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深深地教育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比如,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典型事迹,曾激励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前仆后继,英勇献身。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的模范人物曾被亿万人民当作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张海迪、苏宁、孔繁森、牛玉儒等先进人物积极人生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也曾激励人们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投身到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来。这些先进典型的宣传,给人以激励,鼓舞我们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给人以示范,提高了社会的道德层面;给人以启迪,提高了我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 具体些说,典型示范的思想教育方法,首先是可以持续

地引领人们积极向上,具有恒久的拉动力。模彷是对榜样的一种效彷,是模彷者对被模彷者地心理与行为发生相似的反映。模彷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同的群体之中。在每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以至生活领域中,都会产生某一种新潮理论或新潮流派,从而引起某一群体的追随。一个先进典型,就是在面公开树立的旗帜。人们在模彷心理的作用之下,必定争相效仿,向他们看齐,并逐渐向周围辐射,形成一种强大的拉动力。 其次,典型示范的方法可以吸引人们向先进人物聚拢,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先进典型代表着社会的前进方向,总是受到社会和大众的肯定和赞扬。因而,彷效先进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会得到社会和大众的肯定和赞扬。人们会在这种宣传和肯定中获得极大的精神动力。比如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社会上就曾出现了大批助人为乐、公而忘私的雷锋式的新人。由此可见,学习先进人物对人们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再次,典型示范法能够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一个完整的典型,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由于思辨能力的提高,人们要求把握事物的整体,深入现象的本质。分散单薄的信息,很难满足这种要求。这就增加了人们对典型人物的期待。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并相应地加强了自我设计和调解。这就需要有各种榜样作为参照。如有人崇拜英雄,有人崇拜影星、歌星、体

重力勘探—重力的解释

第五章重力资料的解释 经过各种校正的重力观测数据在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便是局部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它单一地反映了研究对象产生的重力异常场,通过对重力异常场特征的分析,研究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就是重力异常的解释问题。 定性解释主要是推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确定异常源的形态、范围、大致埋藏深度。 定量解释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对异常源的深度、大小、产状等进行定量计算。 §5.1 重力异常解释的基本概念 重力观测资料校正、处理→局部异常:单一反映研究对象产生的 异常。 一、数学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 1、数学物理解释 根据异常分布特征和工区的地球物理条件来确定异常质量的形状、大小、埋深和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有条件时进一步确定异常质量的产状要素、剩余质量等。 2、地质解释 结合工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对质量异常作出地质上的判断。→→说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和对异常作出地质结论。 二、正问题与反问题 为了正确地进行解释推断,就必须了解重力异常与各种地质因素(异常场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数量关系。

1、正问题 根据已知异常源(地质体)的形状、大小、深度、产状和物性,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它引起重力异常的分布规律、幅度大小和形态特征等,称为重力异常的正演问题,简称正问题。 解正演问题,一般都把自然界中某些地质休简化为简单几何形体(例如把等轴状的地质体近似地抽象成球休,垂直断层近似为垂直台阶等),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当地质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比较复杂时,技照场的叠加原理,可把它划分成若干简单形态的地质体,然后计算每一部分的重力异常并把它们累加起来,这样简单几何形体的正演问题也就成了复杂形体正演问题的基础。此外,还往往把密度大致均匀的介质宏观上作为均匀介质来研究。由上述可见,当用某种简单形体的物理模型来代替真实的地质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只不过这种误差不致于影响对重力勘探的要求。 2、反问题 根据重力异常的形态、幅度大小和分布规律等特征,来确定异常源的形状、大小,位置和产状等参数,称为重力异常的反演问题,简称反问题。 目前使用的方法较多,如特征点法,切线法、选择法等。 三、重力反问题的多解性 1、场的等效性:如果不改变包含在引力等位面内物质的总质量,而重新分布其密度,只要使原来的等位面保持形状大小不变,则密度的重新分布与这一等位面和等位面外引力场的分布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和质量分布可能引起相同的异常场。)例如,一个球形矿体,在地表引起的异常决定于它的剩余质量和观测点到球体中心的 距离,进行反演计算,不能单独确定它的深度和密度值,从数学上讲,如果保持其剩余

重力勘探—工作方法

第三章重力勘探工作方法 重力勘探得全部工作过程包括: 1)根据地质任务与收集有关得地质、物探资料,现场勘察进行工作设计;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野外测量,即采集原始重力数据资料并进行计算整理与绘制各种图件; 3)处理解释,编制报告,得出地质结论。 明确施工地区得地质任务之后,有必要收集本区及相邻地区得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熟悉当地得自然地理条件,对重力勘探得可行性进行研究,弄清楚进行重力工作得有利因素与不利条件。如探测对象得剩余质量能否在地表产生足够被仪器感觉到得异常等,如果无可靠资料,则应进行试验工作。对一些干扰因素,如恶劣得地表条件等,也应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3、1 野外工作技术 一、工作比例尺与测网得选择 工作比例尺一般就是根据地质任务、探测对象得大小及异常得特点来确定得。工作越详细,要求比例尺越大,单位面积内得测点就越多,对重力异常得研究详细程度就越高。通常在煤田得普查勘探中,采用比例尺较小,目得就是圈定煤田边界、含煤盆地内较大断裂构造与煤系地层基底得起伏等。在详查与精查勘探中比例尺较大,可从1:10000~1:500,目得就是详细研究工作地区得重力场分布规律与特点,进而确定局部地质构造,或岩矿体得位置、产状与其范围大小等问题。

重力测量得方式常采用剖面测量与面积测量。面积测量就是基本工作方式,即在工作地区得地面上按照一定得距离布置若干测线,每条测线上又按一定距离布置若干测点,这些测线与测点得纵横连线构成重力测网。测网得每个结点都就是重力测点;测网结点得密度称为测网密度。测网得形状与密度就是根据地质任务与工作比例尺确定得。测线方向尽可能垂直勘探对象得走向方向,如无明显走向,应采取正方形测网。 测网得密度应保证在相应比例尺得图上每平方厘米有1~3个测点,在异常地段可根据需要加密测点。 二、重力测量得精度 重力测量得观测精度就是检验观测质量得重要标志,又就是决定技术措施、经济计划得重要指标。对精度得要求应保证地质任务得需要,即能够反映出探测对象引起得最小异常。通常,就是以观测误差来表示精度得。观测误差越小,精度越高。观测精度得计算方法就是要对测点进行检查观测,检查工作量就是总工作量得10%左右,也就就是对均匀分布于施工地区得10%左右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最后计算出均方根误差作为重力测量得精度。均方根误差得计算公式为 式中——第i个检查点得原始观测值与检查观测值两者得平均值 与原始观测值(或检查观测值)之差; n——检查点数; m——为所有检查点总得观测次数;

地球重力场及影响重力场的几个因素

地球重力场及影响重力场的几个因素 【摘要】地球重力场的研究始终是大地测量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大地测量发展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地球重力场反映了地球物质的空间分布及地球的旋转运动,它不仅决定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而且反映了地球表面、内部以及大气和海洋的物质分布、运动和变化。 【关键词】地球重力场,相对重力测量,绝对重力测量,卫星重力探测 前言 大地测量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研究用物理方法测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学科。也就是说地球重力场的研究始终是大地测量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大地测量发展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地球重力场是大地测量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也是地球物理、地质、地震与海洋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和手段。地球重力场反映了地球物质的空间分布及地球的旋转运动,它不仅决定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而且反映了地球表面、内部以及大气和海洋的物质分布、运动和变化。地球重力场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研究我们生存环境的变化与灾害预测也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因此研究地球重力场也是地球科学的一项基础性任务。 地球重力场在传统大地测量中的任务是将在物理空间(即地球重力场中)的各类大地测量观测数据通过地球重力场参数转化到几何空间(即参考椭球体上,便于进行大地位置的数学计算。因此,地球重力场的观测数据和各种参数对地面大地测量的定位是起辅助作用的。 而现代大地测量是以空间技术手段(如GPS)进行三维地心坐标的定位,这种定位方式无需由物理空间向几何空间的转换,此时研究地球重力场是为了定位卫星的精密定轨,它的精度决定卫星大地测量定位的精度。因为后者需要精细地球重力场的支持,因此地球重力场对卫星大地测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无论是传统大地测量,还是现代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以基础地学研究为主的现代大地测量整体框架中,研究地球重力场的物理大地测量学和空间大地测量学将相互紧密结合组成大地测量学科的支柱,共同主导学科的发展。 地球正常重力场 通过合理采用坐标系,即原点取地球的质心,坐标轴取地球的主惯性轴,则地球外部的重力场可以展开成(2.90)式所示的球函数级数。如果我们取级数的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引领部队建设 典型示范,是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时代进步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发挥典型示范在部队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发典型示范的辐射功能,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部队氛围,激发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到部队建设和地方建设中来。 一、高度认识典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脊梁、群众的楷模。它凝聚着先进的理想信念,代表着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典型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典型在现实生活中以高尚的价值倡导引领社会进步,直接表现为促进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在思想领域激发社会主体的工作热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典型是衡量现实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典型是时代发展的精华,是社会发展程度的缩影,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实践者,典型身上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尺。 3.典型是两种文明建设的无形资产。典型人物的英雄事迹、光辉形象融入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凝聚成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构筑成一种优良的社会大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生活在

现实中的社会主体,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财富,滋养社会有力前行。 4.典型示范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法。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让典型示范,这是长久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积极探索选树典型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一个成功典型的树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一个发育到成熟的过程。一个树得起、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典型,除了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不懈努力,更需要组织的精心培养。 1.弘扬主旋律,努力营造崇尚典型的良好氛围。典型的发育需要一个良好的沃土,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茁壮成长。新时期要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为崇尚典型做好舆论宣传。一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官兵队伍整体素质。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军人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部队官兵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不同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提高官兵认识、认清时代发展,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争做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建设者。二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利用“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努力使官兵坚持正确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中提高素质,树立起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三要以崇尚典型为目标,继承

重力勘探思考题

2011重力勘探复习资料思考题及作业题 这次考试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由发挥题体较多,像举例说明重力勘探的前提,综合题(举例说明重力勘探的应用领域10分,重力大作业也考到了20分:分析数据处理过程及步骤与理由,对异常原因进行解释)具体分值是:名词解释10个,共三十分,局部重力高、大地水准面、重力梯级带、剩余质量、密度界面、布格重力异常、零点漂移。剩下的三个,可能是因为太简单了,没记住。问答题五个40分:重力与重力位的关系、三重小循环的观测方式与特点、举例说明重力勘探的前提、异常空间延拓的原理及上、下延拓的作用,如何理解异常区分产生的“虚假异常”?在资料解释中应如何注意。最后综合题两道,30分。 第二章很重要,但考得较少,可能因为在固体地球物理中已考了吧。 这次复习中,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都还差不多,当然每年的题都不一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作用,这份资料中有些地方欠妥,希望大家能辨别,要想考的好成绩,还得平时努力,最后衷心希望每个人都能考的好成绩。 1、地球重力全球分布总体特征以及与这些有关的因素。 答:两极扁平的球体的引力,在同一个水准面上的两极处数值最大,赤道处最小;而惯性离心力则距旋转轴越远数值越大,显然在地球表面赤道处最大,两极处为零;总体上,地球重力的数值随纬度变化,并且在两极处最大,赤道处最小。 影响因素: ⑴地球的形状——扁椭球体引力随纬度变化,在大地水准面上,两处最大,赤道处最小,两者相差约1800mGal ; ⑵地球自转——惯性离心力随纬度变化,在大地水准面上,两极等于零,赤道最大,最大变化达3400mGal ; ⑷地球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 ⑸太阳与月球的引力,最大变化达0.2mGa 2、重力等位面及其的性质。(和重力的关系)问答题 答: 可见,上式为一簇曲面方程,任意一个方程为一个重力等位面,在重力场空间有无数个重力等位面。 1)重力位是一个标量函数,重力位沿任意方向的偏导数就等于重力在该方向的分量或投影; 2)重力等位面是空间曲面,在重力场空间内有无穷多个重力等位面,该空间中任何一点都处于某个重力等位面上; 3)重力场空间内任意一点的重力值等于重力位在沿等位面内法线方向偏导数,重力的方向为该点内法线方向——重力位变化梯度最大方向; 4)重力等位面上重力位处处相等,但重力的方向和大小均不一定相等。 任何两个重力等位面互不相交,也不一定平行。 3、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的物理含义。(名词解释) 答:在测绘技术中称重力等位面为水准面同一个水准面上的高度或高程是相等的,而且它与用一根悬吊静止重物时的铅垂线垂直,这个铅垂线实际上代表了重力方向。由于地球表面70%以上为海水覆盖,若海水面是一个平静,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但海水面永远不会平静,一般是将平均的海平面作为大地水准面 1.4 如何利用地球重力模型数据研究地球内部问题。 全球重力场模型是卫星大地测量精密定轨的基础,通过地球重力场模型及对地球外部重力为任意常数) ((C C z y x W ),,

地球重力场的奥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8340462.html, 地球重力场的奥秘 作者:籍利平 来源:《百科知识》2008年第24期 在人们的印象中,测绘学的工作似乎主要只是绘制各种比例尺地图而已。其实,测绘学研究的内容并非如此单一。 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测绘学要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及其外层空间点的集合位置、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编制全球或者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建立各种地理信息系统,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和地球整体与局部运动的理论和技术。 在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指的是测定地球这个椭圆形球体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在固体地球物理学中,地球重力场也是其组成部分之一;在天体力学和航天科学中,地球重力场也占据重要位置。所以,地球重力场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什么是地球重力场 在中学我们已经学过,地球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严格地说,地球重力不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这种单一力所造成的,而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两个力合成的。其中,引力是决定重力大小的根本因素。在地球作用的空间内,其大小与方向和物体所在位置相关。地球重力场可以反映地球内部质量、密度的分布和变化,反映地球物质空间分布、运动和变化。地球重力场是一种物理场,分布于引起它的场源体——地球内部、表面及其周围的空间。 由于单位质量在重力场中受到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在数值上是一样的,所以在重力测量学科中,一般以重力代替重力加速度,但其单位仍然为加速度的单位。重力加速度的单位在MKS(米·千克·秒)单位制中为m/s2(米/秒2),在CGS(厘米·克·秒)单位制中为cm/s2(厘米/秒2);在国际单位制中,重力加速度的单位为:国际重力单位gravity unit,简写为g.u.。两者的换算关系为:1cm/s2=106g.u.。

重力典型例题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 典型例题 例1 :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约为地球的1/6,一个人在地球上能举起200kg的物体,那么到月球上他能举起物体的质量为() A.200kg B.1200kg C.200/6kg D.无法计算 分析同一个人举力是相同的,在地G 为:球上此人能举的物重 在月球上人的举力与在地球上相同 即在月球上此人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

B.为1200kg.所以正确答案为月球对物 体的吸引力为地球的小结 ,说明要举起同一物体,月球上的举力1/6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 只需地球上的1/6,要产生相同的力,则 月球上的物体的质量为地球上的6倍.本题重点考查物体所受的重力会随地球位 置的改变而改变.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学生只有理解上述概念,才能得到正确答 案. ”所表示的物:关于比值“例2 理意义是(). A.9.8N等于1kg B.9.8kg等于1N C.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N D.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分析物体的重力大小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数量关系,这个比值

是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重力是9.8N,根 ,进而求出据这个比值可写成公式 重力与质量关系.故此题正确答案应选D. 的常有些学生不了解小结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 gG是重力含义.以为.实际上 m的比值.就地球附近而言,它是一与质量个常数值,绝不能把质量与重力混为一谈. 例3 :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试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 分析要作重力的图示,必须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

点. G重力的大小1):(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2 (于水平地面向下).A的几何)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3 (中心处.重力的图示 如图所示.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

重力勘探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 学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班级:064082-27 姓名:李煜 学号:20081003438 0引言 地热能的开发是全球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热开发浪潮的日趋高涨,地热旅游业的持续升温,绿色能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成为地热开发的主流。物探技术是深部矿产勘探的主要技术。近年来,物探技术飞速发展,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深部地热勘探提供了技术前提。 地热能是一种在开采利用时间上可人为控制的可再生资源,在现代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浴疗、供暖、旅游、皮革、酿造、干燥、发电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已逐步被人们理解和产生兴趣,地热能的开发是全球经济一能源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宾德智,2000;阎敦实,2000)。目前,国外的地热资源开发与应用技术发展迅速,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热储温度已接近或超过300℃,并有专门的机构研究地热的开发和利用(周篁,2001)。我国的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占全球热能活力的7.9%,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的开采量仅为可开采量的5.82%,开发我国的地热资源任重而道远(王秉忱,2001)。最近,随着大多数城市的缺水危机日趋严重、浅层地下水的限量开采以及旅游休闲热的持续增温,一股新的地热浪潮逐步席卷全国,在这股浪潮中,深层地热勘探已成为主角,这为地热勘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对地热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介绍重力勘探在城市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1方法与原理 重力勘探表明 , 随着地质年代的变老 , 地层、岩石密度有逐渐增大的普遍规律。布格重力异常正值与负值相间分布 , 基岩面起伏较大 , 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在凸起区表现为正异常 , 在凹陷区则表现为负异常 , 并与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相一致。在重力异常密集线性带 , 一般都反映出断裂的位置。重力勘探工程布置考虑到测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物布置了三条精测剖面,其中一条剖面向西加长延升至测区外围曾做过直流电测深的地方,点距 50m、100m 不等。重力观测使用加拿大SCINTREX公司产CG-3M型全自动微加重力仪,为了克服城市区及其附近车辆、人员等人文活动带来的振动对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采集使用 1秒钟采样 1 分钟60个样值平均的形式记录,每个测点多次重复观测。 城市区交通便利,基点只选一个,设在便于到达而且人文干扰较少相对稳定的地点,省去了布设基点网的工作。重力数据的处理分预处理和目标处理两步进行,预处理包括基点改正、正常场!纬度&改正、布格改正。由于测区地形平坦且没有足够大比例的地形图,没进行专门的地形改正工作。 预处理后得到重力布格异常,接着进行更深一步的处理—解释目标处理。解释目标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异常场的水平及垂向各阶导数的求取、趋势分析、频率域的局部场与区域场的分离、区域场场源体深度的提取和结合直流电测深的基岩顶界面的反演解释。作为寻找新生界地层全覆盖的基岩中凹中凸构造的目标处理,最为重要的是场源体深度的提取和基岩顶界面的反演,其它的处理只是一些辅助手段。 1.1 场分离及场源体深度的提取 勘探得到的位场是由局部场和基岩顶界面起伏引起的区域场两部分叠加合成的,一般地,区域场功率谱具有aExp(-2wH)的形式,而局部场具有bExp(-2wh)的形式。假设区域场与局部场是不相关的,根据最佳滤波器的设计原则有提取区域场的

地球形状与外部重力场

浅谈大地重力学 大地测量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研究用物理方法测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学科,又称大地重力学。也就是说地球重力场的研究始终是大地测量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大地测量发展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更因为地球重力场是地球的一个物理特性,它可以反映地球内部物质分布、运动和变化状态,并制约地球本身及其邻近空间的一切物理事件,因此研究地球重力场也是地球科学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地球重力场在传统大地测量中的任务是将在物理空间(即地球重力场中)的各类大地测量观测数据通过地球重力场参数转化到几何空间(即参考椭球体上) ,便于进行大地位置的数学计算。因此,地球重力场的观测数据和各种参数对地面大地测量的定位是起辅助作用的。而现代大地测量是以空间技术手段(如GPS)进行三维地心坐标的定位,这种定位方式无需由物理空间向几何空间的转换,此时研究地球重力场是为了定位卫星的精密定轨,它的精度决定卫星大地测量定位的精度。因为后者需要精细地球重力场的支持,因此地球重力场对卫星大地测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可见,无论是传统大地测量,还是现代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以基础地学研究为主的现代大地测量整体 框架中,研究地球重力场的物理大地测量学和空间大地测量学将相互紧密结合组 成大地测量学科的支柱,共同主导学科的发展。 下面,我们从宁津生的《跟踪世界发展动态致力地球重力场研究》学术报告出发,谈谈对大地重力学的认识。 一、从斯托克司理论到莫洛坚斯基理论 研究是从实践开始的。1957年参与了当时国家测绘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57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工作,接着在1958年学校聘请了原苏联莫斯科测绘学院的布洛瓦尔( V . V .Brovar)教授前来系统而全面地讲授莫洛坚斯基(M. S.Molodensky)真地球形状理论。从此,我国的地球重力场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就从斯托克司理论框架全盘转化到莫洛坚斯基理论框架。例如,在建立全国天文大地网中将旧的三角测量处理中需二次归算的展开法过渡到仅需一次归算的投影法;推求大地高由原来采用大地水准面差距转变为采用高程异常(即似大地水准面概念) ,其中引 进了天文重力水准方法;高程系统则由原来的正高转变成正常高等等。这一切都是基于莫洛坚斯基理论所确定的地球自然表面形状,其理论是严密的,相对地说克服了斯托克司理论中由于重力归算等引进的非真实性假设而引起的大地水准面不确定性的理论缺陷,从理论上说可以提高大地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以 及定位的精度。随后,国家测绘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国家天文大地网(即8 0坐标系) ,并在全国布设天文重力水准网,以满足建立国家天文大地网中归算大地测 量观测数据的需要。为了这种需要,同时也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们对莫洛坚斯基理论及其天文重力水准的理论、方法和精度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特别是对由布洛瓦尔为我国设计的天文重力水准和相应的加密重力测量的布设方案,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意见,研究了天文重力水准对重力资料的精度要求,其中包括对莫洛坚斯基和方俊两个天文重力水准计算模板进行了比较,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天文重力水准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试验。这些研究成果部分地被收入我国修订的《天文重力水准测量细则》,为我国开展天文重力水准测量

重力勘探作业参考答案

勘察地球物理——重力勘探作业参考答案 1.请解释重力异常的实质。 答:.在重力勘探中,由于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其为地面上某点的重力观测值与该点正常重力值之差。 其原因为: ①重力观测在地球自然表面而非大地水准面,二者之间的物质及高差引起重力场强度变化; ②地球内部物质非同心层分布,地壳内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 ③地球内部物质的变动及重力日变。 2.岩矿石密度有哪些特征。 答:岩(矿)石的密度的一般规律:火成岩密度>变质岩密度>沉积岩密度。 岩矿石密度常受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岩石中孔隙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岩石所承受的压力所影响。具体如下: (1)火成岩: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如镁铁质含量高的基性岩密度较酸性岩大;成岩过程的冷凝、结晶分异;成岩环境,如侵入与喷发。 (2)沉积岩:主要取决于孔隙度大小和充填物成分及充填孔隙比例;上覆岩层对下伏岩层压实作用。 (3)变质岩:主要由变质的性质和变质程度决定,与矿物成分、矿物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关;通常区域变质使密度变大,如片麻岩之于千枚岩、大理岩之于灰岩;动力变质破坏原岩结构使得密度值下降;总体较复杂,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画出球体重力异常的剖面特征与平面特征,它与水平重力异常有什么不同? 答:球体重力异常剖面特征与平面特征如图: 球体重力异常剖面特征与水平圆柱体重力异常类似,关于球心左右对称,最大值出现在球心在地表的投影处。在剖面特征上重力异常随距离增大而衰减的速度球体的要大于柱体。 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球体为一簇以球心在地面投影点为圆心的许多不等间距的同心圆;水平圆柱体为一组不等间距的平行直线。 4.什么是相对布格重力异常,写出其表达式。 答:布格重力异常是对观测值进行地形校正、布格校正(高度校正与中间层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获得的。相对布格重力异常是取总基点所在的水准面作为比较各测点异常值大小的基准面

第六章——地球重力场模型

第六章 地球重力场模型 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在不但有可能根据卫星轨道根数的变化精确地确定地球动力形状因子2J ,而且有可能结合卫星测高仪、卫星追踪卫星技术、卫星重力梯度仪等空间技术的测量结果以及地面重力测量结果计算出地球大地位球函数展开的高阶项系数。以一组数值球函数展开系数表示的地球大地位称为地球重力场模型,地球重力场模型一方面支持卫星轨道的精确计算,另一方面可以给出地面上的长波重力异常场,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的地面约束条件。 6.1 大地位的球函数展开 现将第二章已经讨论过的大地位球函数展开中的有关公式汇总如下。用r 表示地球外部空间任一点P 的径矢,则根据(2.2.18)式,地球在P 点的大地位球函数展开表示为 其中kM 为地球的地心引力常数,a 为地球的赤道半径,θ、λ分别为P 点的地心余纬和 经度,(c o s )m n P θ为cos θ的n 阶m 次伴随勒让德多项式, (c o s )c o s m n P m θλ、 (cos )sin m n P m θλ为归一化的n 阶m 次球面函数,根据(2.2-1.3)式、(2.2-1.6)式和(2.2-1.8)式,()n P x 、 ()n P x 、()m n P x 、 ()m n P x 分别为 m n c 、m n s 和m n c 、m n s 分别为大地位球函数展开系数和规一化的大地位球函数展开系数,根据 (2.2.20)式,有

根据(2.3.4)式、(2.3.5)式,大地位二阶球函数展开系数等于 其中A 、B 、C 分别为地球绕1Ox 、2Ox 和其旋转轴3Ox 轴的转动惯量,12I 、23I 、13I 分别为地球绕相应轴的惯性积,大地位球函数展开有时写成下面的形式 nm J 、nm K 与大地位球函数展开系数m n c 、m n s 之间的关系为 2J 称为地球的动力形状因子。当3n 时, ()n P x 、 ()m n P x 的表达式如表6.1.1所示。

进一步发挥优秀典型示范作用

关于进一步发挥优秀典型示范作用

————————————————————————————————作者:————————————————————————————————日期:

关于进一步发挥优秀典型 示范作用 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并强调“各行各业都要注意发现和总结自己的先进典型,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入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不仅可以弘扬先进,而且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进一步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善于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党的领导同志,“注意收集和传播经过选择的典型性经验,使自己领导的群众运动按照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我

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改革和建设的排头兵。体现在他们事迹中的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代表着我国新时期的精神风貌,应该在全社会和全体人民中加以倡导,使之蔚然成风。” 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劳模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回顾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不难看出我们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把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激励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典型,对完成革命任务、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风尚的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战争年代的张思德、江竹筠、刘胡兰、董存瑞等英雄模范人物,曾激励了一大批志士仁人以高度的革命热忱投身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和平建设时期的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张秉贵、时传祥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曾鼓舞着千百万人为党的事业奋斗,对动员全国人民投身祖国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孔繁森、孔祥瑞、方永刚、王瑛、白芳礼、任长霞、徐洪刚、李秀清、张海迪、李素丽等为代表的新时代先进典型,又引导和鼓舞人们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奉献社会作出了榜样,他们所产生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不论社会如何变化,但社会需要楷模,人们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