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类会计报表种类、格式、说明及填报口径

合集下载

(财务管理表格)行政事业单位类会计报表种类格式说明及填报口径

(财务管理表格)行政事业单位类会计报表种类格式说明及填报口径

(财务管理表格)行政事业单位类会计报表种类格式说明及填报口径映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情况,以及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情况。

具体填列要求如下:1.本表指标填报口径请参考《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

2.行政单位(1)外币存款:填列行政单位外币存款按规定折合人民币数。

(2)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填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下达给行政单位的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

(下同)(3)财政应返还额度:填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单位本年尚未支用结存在国库的累计预算指标数(下同)。

(4)基本建设资金占用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情况,根据单位“资金平衡表”(会建01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

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事业账资产,则此行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

(5)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工资或离退休费。

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工资(离退休费)”贷方余额填列。

(6)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出台的津贴补贴。

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贷方余额填列。

(7)应付其他个人收入: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除“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和“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核算内容以外的其他收入。

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其他个人收入”贷方余额填列。

(8)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来源情况,根据单位“资金平衡表”(会建01表)的“资金来源合计”填列。

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事业账资产,则此行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来源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来源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第四部分会计报表格式资产负债表会事业01表编制单位:年月日单位:元收入支出表会事业02表编制单位:年月单位:元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会事业03表编制单位:年度单位:元第五部分财务报表编制说明一、资产负债表编制说明一本表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情况。

二本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数字填列。

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余额”栏内。

三本表“期末余额”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1.资产类项目1 “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合计数。

本项目应当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 “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短期投资成本。

本项目应当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 “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金额。

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 “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

本项目应当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 “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余额。

本项目应当根据“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 “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预付给商品或者劳务供应单位的款项。

本项目应当根据“预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 “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余额。

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 “存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

本项目应当根据“存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 “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流动资产,如将在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种类和内容.编报年度决算的相关规定会计决算报告的编制、会计决算报告的审核四方面來为人家介绍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一般公司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事业单位除资产负债表外,还有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支出明细表。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的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的事业发展基金,专项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奖励基金;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种类和内容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而文件。

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年度决算)O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而文件。

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耍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耍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岀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会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年®决算)三种。

2、决算会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报表包括:报表封而、主表和补充指标表。

报表封而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方式等文字信息,以及单位统一代码、基本性质、财政预算代码.预算管理级次、隶属关系.报表类型等相关信息。

主表、补充指标表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备类收支与结余情况.资产与负债情况.人员与工资情况及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应上报的内容。

主表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补充指标表仅适用于相关业务的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附注用于注明需特别说明的有关报表编制事项, 主耍包括:报表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以及特殊事项的说明和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对本单位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等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情况和原因的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第六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第一节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第二节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第一节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编制会计报表是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日常会计核算的总结,也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一、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类别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核算资料,通过整理、汇总而编制的用以反映会计主体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它可以综合、系统、全面地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收支活动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财务报表进行以下不同的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分类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往来款项明细表、基本数字表。

有专项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项资金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

(二)按鳊报的时间不同分类会计报表按编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

行政单位应当按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

(三)按编报的层次分类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编报的层次可分为以下两类。

1.本级报丧本级报表是反映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活动情况的报表。

2.汇总报表汇总报表是各主管部门对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报表进行汇总后编制的报表。

基层会计单位,只编本级会计报表;二级单位和主管会计单位,要先编本级报表,然后编报汇总的报表。

二、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一)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等账户的期末余额。

报表中有些项目的名称与账户的名称相同。

有些项目名称与账户名称不同,但内容却相同。

(二)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来源1.“库存现金”项目反映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应根据“库存现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银行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存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种款项的实有数,应根据“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有价证券”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未兑付有价证券的本金数,应根据“有价证券”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填报口径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填报口径

附件1:2009年度部门决算编审口径一、编报范围与填报对象(一)单位范围:本区2009年度部门决算的编报范围包括列入2009年度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具体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预算编报范围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及与财政部门发生经常性缴、拨款关系并按规定应向财政部门报送决算的其他单位。

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需向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

解放军、武警部队决算不纳入本套决算范围。

(二)资金范围:本套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一致。

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财政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

二、报送时间和内容1.区级主管部门应按青财库,2009?108号文的规定:(1)没有基层单位的一级预算单位经审核的部门决算报表,应于2009年1月12日前,报区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

(2)除教育、卫生以外的一级预算单位(包括基层单位)经审核的部门决算报表,应于2009年1月15日前报区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

(3)教育局、卫生局(包括基层单位)经审核的部门决算报表,应于2009年1月18日前报区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

2,各财政办应按青财库,2009?109号文的规定:在2009年1月15日前将含汇总、本级及基层单位经审核的部门决算报表报送区财政局国库科。

3.报送纸质决算报表(A3纸)一式一份,分科目报表可打印至类级科目。

本套报表分户录入的金额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报送财政部门的汇总报表的金额单位为“万元”(保留两位小数),汇总报表全部采用完全汇总,不得采用其他形式。

4.报送决算数据软盘(含本部及所属单位的全部数据),一式一份。

5.决算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一式一份(A4纸),其电子文档应在决算软件中附加在“上报文档”中,同决算报表数据一并传由。

装订顺序按照封面、填报说明、分析报告、正表的顺序装订。

决算填报说明请按规定格式进行填报,同时请主管部门做好汇总、整理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第四部分会计报表格式资产负债表会事业01表收入支出表会事业02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会事业03表第五部分财务报表编制说明一、资产负债表编制说明(一)本表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情况。

(二)本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数字填列。

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余额”栏内。

(三)本表“期末余额”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1.资产类项目(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合计数。

本项目应当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短期投资成本。

本项目应当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金额。

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持有的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

本项目应当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余额。

本项目应当根据“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预付给商品或者劳务供应单位的款项。

本项目应当根据“预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余额。

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存货”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种类和内容、编报年度决算的相关规定会计决算报告的编制、会计决算报告的审核四方面来为大家介绍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一般公司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事业单位除资产负债表外,还有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支出明细表。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的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的事业发展基金,专项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奖励基金;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种类和内容1、种类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年度决算)。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

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会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年度决算)三种。

2、决算会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报表包括:报表封面、主表和补充指标表。

报表封面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方式等文字信息,以及单位统一代码、基本性质、财政预算代码、预算管理级次、隶属关系、报表类型等相关信息。

主表、补充指标表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各类收支与结余情况、资产与负债情况、人员与工资情况及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应上报的内容。

主表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补充指标表仅适用于相关业务的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附注用于注明需特别说明的有关报表编制事项,主要包括:报表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以及特殊事项的说明和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对本单位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等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情况和原因的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编制会计报表是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日常会计核算的总结,也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一、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类别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核算资料,通过整理、汇总而编制的用以反映会计主体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它可以综合、系统、全面地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收支活动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财务报表进行以下不同的分类。

按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分类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往来款项明细表、基本数字表。

有专项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项资金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

按鳊报的时间不同分类会计报表按编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

行政单位应当按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

按编报的层次分类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编报的层次可分为以下两类。

1.本级报丧本级报表是反映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活动情况的报表。

2.汇总报表汇总报表是各主管部门对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报表进行汇总后编制的报表。

基层会计单位,只编本级会计报表;二级单位和主管会计单位,要先编本级报表,然后编报汇总的报表。

二、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等账户的期末余额。

报表中有些项目的名称与账户的名称相同。

有些项目名称与账户名称不同,但内容却相同。

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来源1.“库存现金”项目反映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应根据“库存现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银行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存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种款项的实有数,应根据“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有价证券”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未兑付有价证券的本金数,应根据“有价证券”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暂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尚待结算的暂付款项,应根据“暂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行政事业单位类会计报表种类、格式、说明及填报口径一、报表种类行政事业单位类会计报表共六套。

具体报表分别为:1、资产负债表(月报)2、收入支出总表(月报)3、财政性资金拨款支出明细表(月报、季报)4、资产情况表(季报)5、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表(季报)6、基本数字表(季报)二、报表格式具体格式见表样。

三、报表说明(一)资产负债表本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等情况。

按单位执行会计制度的种类分别对应选择填列,其中:“行政单位”反映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情况,以及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情况;“事业单位”反映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情况,以及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情况。

具体填列要求如下:1.本表指标填报口径请参考《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

2.行政单位(1)外币存款:填列行政单位外币存款按规定折合人民币数。

(2)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填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下达给行政单位的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

(下同)(3)财政应返还额度:填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单位本年尚未支用结存在国库的累计预算指标数(下同)。

(4)基本建设资金占用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情况,根据单位“资金平衡表”(会建01 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

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事业账资产,则此行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

(5)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工资或离退休费。

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工资(离退休费)”贷方余额填列。

(6)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出台的津贴补贴。

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贷方余额填列。

(7)应付其他个人收入: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除“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和“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核算内容以外的其他收入。

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其他个人收入”贷方余额填列。

(8)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来源情况,根据单位“资金平衡表”(会建01 表)的“资金来源合计”填列。

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事业账资产,则此行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来源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来源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

3.事业单位(1)无形资产:填列事业单位购入、自创、其他单位投资转入或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

(2)借入款项:填列事业单位从金融机构或其他单位借入的款项,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3)经营结余:填列事业单位的经营结余(亏损)。

(4)其他净资产:填列事业单位未分配的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

(5)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参照行政单位口径填列。

(6)财政应返还额度、基本建设资金占用合计、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合计参照行政单位口径填列。

4.资产总计:填列“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资产合计。

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占用合计”。

5.负债总计:填列“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负债合计。

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合计”。

6.净资产总计:填列“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净资产合计。

7.国有资产总量:填列单位净资产总计以及“行政单位”的“预收下年经费”减去“预拨下年经费”与“事业单位”的“预收下年补助”减去“预拨下年补助”之和。

8.附注:填列单位当年实际发放给职工的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及其他个人收入。

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行政事业账中“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的借方本年累计发生额分别对应填报。

(1)工资:指行政单位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在职人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事业单位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在职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以及经国务院或人事部、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津贴补贴。

离退休费:指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离退休人员的离休、退休费及经国务院或人事部、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津贴补贴。

(2)地方(部门)津贴补贴: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出台的津贴补贴。

(3)其他个人收入:指按国家规定发放给个人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误餐费、夜餐费,出差人员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出国人员伙食费、公杂费、个人国外零用费,发放给个人的一次性奖励等。

(二)收入支出总表本表反映单位本年度截止到报表日期前,发生的全部收入、支出情况。

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收入、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报表格式分析填列。

具体填列要求如下:1、本表事业收入与事业支出、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栏下的项目按单位的主要业务收支类别分类填列。

单位上述各项收入或支出没有分开设账核算的,可不分项填列。

2、事业支出项下的财政补助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支出,事业单位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填列。

3、当年没有完成的专项工程或专项业务,其发生的支出及其相关的收入当年不予结转。

4、主管会计单位汇总编制本表时,应将拨出经费、拨出专项资金与所属单位拨入经费和拨入专款科目汇总对冲;对附属单位补助与所属单位的上缴上级支出、上级补助收入科目汇总数对冲。

(三)财政性资金拨款支出明细表本表反映单位本年度截止到报表日期前财政性资金(包括一般预算、基金预算、预算外)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基本、项目支出明细账的发生数填列。

并在附注内填列年初预算安排相应的支出数和截至报告期末财政实际拨付的各项支出数。

(四)资产情况表1.固定资产中的四种分类为其中数,四项之和应不大于固定资产总额。

2.主要办公自动化设备中的各类为其中,总和应大于主要办公自动化设备总额。

3.如本期内,主要国有资产存在报废更新,应在增加、减少栏目内同时反映。

(五)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表本表反映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上缴情况以及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收支情况。

根据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实际收缴情况及有关明细账分析填列。

具体填列要求如下:1.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填列单位利用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出租、出借、举办经济实体、对外投资等取得的收入。

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在本表中的补充资料部分填列。

国有资产:指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各种经济资源。

(1)行政单位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后勤服务单位上缴资产收入:填列行政单位所属的后勤服务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开展经营服务或开办经济实体所取得收入中按规定上缴给机关的收入。

未脱钩经济实体上缴资产收入:填列行政单位利用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举办的经济实体,在未与行政单位脱钩之前,所取得并上缴给机关的收入。

(2)事业单位资产有偿使用收入附属独立核算经济实体上缴收入:填列附属各类独立核算经济实体按规定上缴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投资收益:填列事业单位利用其占有、使用的现金、固定资产等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担保费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担保所取得的收入。

2.资产处置收入:填列单位对国有资产产权进行转移及核销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各类国有资产的出售、转让、置换差价、报损、报废残值变价等收入。

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收入在本表中的补充资料部分填列。

其他资产处置收入:填列行政事业单位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其他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3.资产收益上缴情况:填列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所取得收入的实际上缴情况。

已缴国库数:填列按规定已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已缴入国库的资产收益数。

已缴财政专户数:填列按规定已纳入财政预算外管理,并已缴入财政专户的资产收益数。

应缴未缴数:填列按规定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预算外管理,但实际未上缴的资产收益数。

单位留用数:填列经财政部门批准留归单位使用的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财政部门未出台具体收入管理办法之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暂填入此栏。

有具体办法的,按办法规定处理。

4.资产收益收入:填列财政部门核拨给单位,或单位留用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根据有关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5.资产收益支出:填列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产收益收入安排的支出,根据有关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6.补充资料:由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填列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上缴情况(六)基本数字表本表反映单位截止到报表日期前机构、人员情况,所有指标均不包括遗属和临时工。

具体填列要求如下:1.合计行为单位期末实际机构和人员数。

2.期末机构数:填列单位期末独立核算的机构数。

3.编制人数:填列经各级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

经费自理编制:填列经各级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经费自理事业编制人数,包括经费自理编制人数和企业化管理编制人数。

4.期末实有人数(1)财政预算拨款(补助)开支人数:填列单位用财政一般预算拨款(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人员。

具体包括:一是单位用财政一般预算拨款开支或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人员。

二是基本工资全部或部分由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开支的人员。

在职人员:填列单位期末编制内实有在职人数,包括行政工勤编制人员和事业工勤编制人员。

以下人员不列入财政预算拨款(补助)开支人数统计范围:一是原未列入财政预算拨款(补助)开支人员范围,由于经费管理和拨付方式转变,用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开支的人员。

二是编制部门批准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但实际未由财政部门开支或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在职人员。

三是编制部门批准为经费自理事业编制,通过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解决基本工资的人员。

四是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中用财政拨款开支或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遗属、临时工作人员。

五是民政优抚对象、村干部、下岗职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财政进行适当补助的人员。

其他人员:本栏统一不填数。

(2)经费自理人数:填列单位用非财政预算拨款(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人员。

在职人员:填列单位政府性基金拨款或预算外收入拨款开支基本工资的在职人员,以及其他非财政预算拨款(补助)开支基本工资的在职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