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 生物全国卷一双向细目表

合集下载

历年全国I卷双向细目表(生物)

历年全国I卷双向细目表(生物)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生物)双向细目表
内 题 型 题 分 序 1 2 选 择 题 3 4 5 6 29 30 非 选 题 31 32 39 40 总计 容 值 6 6 6 6 6 6 11 10 10 8 15 15 90分 基因的表达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主动运输 免疫调节(HIV病毒) 种群密度及能量流动 基因的分离定律 必修2 必修1、2 必修1 必修3 必修3 必修2 √ √ √ √
向细目表
能力要求 实验与探 获取信息 综合运用 究 √ 难度 要求 较难 中 中 √ 较难 易

难 易
√ √ √ √
中 较难 中 √ 中 中 4个
√ 2个 3个
为难。
√ √

能力要 目 知识内容 知识模块 理解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化合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血糖调节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基因突变 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 泡菜的制作 基因工程、胚胎工程 必修1、3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3
√ √ √ √
√ 11个
备注:难度系数在0.8以上为易,在0.5-0.8之间为中,在0.3-0.5之间为较难,在0.3以的为难。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一双向细目表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一双向细目表
★37AB
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7AB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微生物发酵以及微生物应用
酶的存在与简单制作方法
酶活力测定的方法
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植物的组织培养
合计
18个考点,共90分
备注:1、★表示非选择题及选做题,不标的为选择题。2、数字为题号,字母为能力类别(A:理解能力;B:实验与探究能力;C:获取信息的能力;D:综合运用能力)
31AB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种群的特征☆☆☆☆
5A
种群的数量变动☆☆☆
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9AC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9A
选修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知识内容
新课标
必修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AC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AC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细胞☆☆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A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A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3A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6.00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6.00分)系统找不到该试题3.(6.00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6.00分)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回测定各组细胞数。

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6.00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6.00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完整版)2018全国I卷生物部分(高清解析版)

(完整版)2018全国I卷生物部分(高清解析版)

2018年全国Ⅰ卷理综生物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年减弱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培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⑴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全国I卷理综生物试题及官方答案(逐字校对)

2018年全国I卷理综生物试题及官方答案(逐字校对)

2018年全国I卷理综生物试题及官方答案(逐字校对)D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0.(9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

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填“O2”或“CO2”)不足。

31.(8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

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I(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I(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题目简单,容易得分。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所以D项错误。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台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台物中含有RNA聚合酶【答案】B【解析】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时候。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微生物降解植物秸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植物细胞不能直接吸收利用N2。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乙丙两组的细胞增殖速度都大于甲组,所以两组均为先加入药物X,而丙组后半段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乙组,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

全国2018年卷Ⅰ高考理综生物试题(word档含答案详细解析)

全国2018年卷Ⅰ高考理综生物试题(word档含答案详细解析)

生物部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学·科网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题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构造与功能存在亲密的联系。

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碎后开释出的酶会造成细胞构造的损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构造核孔是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加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联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加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根源:学_科_网]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以下有关植物根系汲取利用营养元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汲取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合时松土有益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汲取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汲取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格外流惹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使作用药物D可克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均匀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育液中培育培育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办理此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以下图。

据图剖析以下相关表达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育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育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持续培育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育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持续培育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构造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目特点之一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根源:ZXXK]A种群的S型增添是受资源要素限制而体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生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目的增添会受密度限制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同样D培育瓶中细菌种群数目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添的限制渐渐减弱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育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可以在基本培育基上生长但M可在增添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育基上生长N可在增添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育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增添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育基中混淆培育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育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word完整版)2018高考生物卷全国卷1

(word完整版)2018高考生物卷全国卷1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 —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 —蛋白质复合物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 —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 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 .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 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F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 .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 .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 .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 .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 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内容
新课标
必修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AC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AC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细胞☆☆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A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A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3A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实验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必修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的应用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人脑的高级功能
动物激素的调节
稳态的生理意义☆☆☆☆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37AB
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7AB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微生物发酵以及微生物应用
酶的存在与简单制作方法
酶活力测定的方法
酶在食品制造定的成分
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植物的组织培养
合计
18个考点,共90分
备注:1、★表示非选择题及选做题,不标的为选择题。2、数字为题号,字母为能力类别(A:理解能力;B:实验与探究能力;C:获取信息的能力;D:综合运用能力)
★30AC
细胞呼吸☆☆☆☆
细胞的无丝分裂
细胞的有丝分裂
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实验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6A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1AB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种群的特征☆☆☆☆
5A
种群的数量变动☆☆☆
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9AC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9A
选修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4B
必修 细胞的减数分裂
配子的形成过程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的复制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32AB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32AB
伴性遗传☆☆☆☆
★32AB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6A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