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合集下载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作者:————————————————————————————————日期:杭州湾跨海大桥现在我们登上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它北起嘉兴市海盐,跨越杭州湾海域,止于宁波市慈溪,全长36公里,超过了美国的切萨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也有人说是118亿,不管它用了140亿还是118亿,反正如果把这些钱铺在桥面上估计还铺不完。

虽然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只有36公里长,但它建成后,直接缩短了宁波至上海、嘉兴、江苏的陆地行驶距离120公里,这两岸的交往就不用往杭州绕一圈了。

有人说,对大桥的命名宁波人和嘉兴人最不服气了,明明是宁波和嘉兴人出的钱(杭州湾跨海大桥由宁波、嘉兴两地以9:1的比例出资兴建),却叫杭州湾跨海大桥,听起来像是杭州的大桥,应该叫“甬嘉大桥”才对啊!上杭州湾大桥有四看:一是看技术;二看前途;三是看桥景;四是看灯光。

第一看技术。

它共获得2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9大系列自主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是一座桥最长、工程量最大、景观优美、科技含量高、施工环境非常复杂的世界级大桥。

为什么有那么多世界第一呢?那是杭州湾给的。

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与杭州湾并称世界三大强潮湾的还有亚马逊河口、恒河河口。

强潮湾的施工条件非常恶劣,一是“风大”,还经常产生卷风;二是“流快”,平均流速是2.39米/秒,实测最大流速5米/秒以上;三是“潮乱”,天下第一潮钱江潮看是好看,可对于建桥来说却是很要命的。

因此,一年有效施工工作日不足200天。

我已经听到了,下面有人在叫“哇”、“啊”!以后大家会发现,上大桥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字,游客都为杭州大桥巨大的工程所惊叹,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大桥了。

杭州湾跨海大桥之 世界之最

杭州湾跨海大桥之 世界之最

杭州湾跨海大桥:解读“世界之最”的三大创新4月12日下午拍摄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总投资约118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起浙江宁波慈溪市,北至浙江嘉兴海盐县,全长36公里,于2007年6月26日全线贯通,将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届时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

中新社发华文武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五一”国际劳动节,6000名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有了收获,横跨杭州湾、连接浙江省嘉兴与宁波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试运营通车。

“杭州湾与亚马孙河口、恒河河口并称世界著名强潮海湾,在此海域架设世界最长大桥,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供借鉴,靠的是全体建设者的创新精神!”宁波市常务副市长、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王勇说。

这个由我国自行投资、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的特大型国家基础建设项目的一组组天文数字背后,是一条条艰难的创新之路。

投融资体制创新--民营资本首度进入“国字号”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投资概算几经调整,最后定格在118亿元。

那么,这笔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呢?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国字号”工程,尤其是大型桥梁、道路等项目,投资主体都是国家或地方财政资金,属于民间资本的投资禁区。

几年前,宁波市提出创新投融资体制,大桥建设,市财政不出一分钱。

“当时,大桥建设指挥部认真研究了国家投融资政策,得出结论,非禁即入。

也就是说,凡国家法律没有明文禁入的领域,都可以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

”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金建明说。

根据商业法则,118亿元资金需要个人或企业出资成立独立的大桥投资公司,不足部分由投资公司向银行贷款。

按这一设计,总投资中银行贷款占65%,项目资本金占35%。

在项目资本金中,建设方宁波与嘉兴按9∶1的比例出资,共同组建杭州湾跨海大桥发展有限公司。

随着大桥正式动工,投资账单谜底揭开。

嘉兴投资方是一家国有企业;宁波方投资中,45%来自于国有的宁波交通投资公司,其余为雅戈尔集团、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等地方民间资本。

杭州湾大桥导游词3篇_导游词

杭州湾大桥导游词3篇_导游词

杭州湾大桥导游词3篇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市慈溪水路湾。

下面是带来的杭州湾大桥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杭州湾大桥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光临杭州湾——跨海大桥。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戴,你们可以叫我戴导游。

很荣幸为大家服务。

现在我带你们一起去游览杭州湾跨海大桥,大家跟我来吧!现在我们登上的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它北起嘉兴市海盐,跨越杭州湾海域,止于宁波市慈溪,全长36公里,超过了美国的切萨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桥上的车辆天天川流不息,据统计,杭州湾南北往来自然车交通量达23000辆一天,23000辆车一多跑120公里,一年要磨损多少轮胎,一年要浪费多少汽油呢?有人算了一下,大桥建成后每用5年,交通费用和交通事故减少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就可以再建这样一座大桥了。

同时它还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节省旅客在途时间,同时可使沪杭甬高速公路交通量分布更为合理,缓解其交通压力,促进长三角经济的持续发展。

1/ 5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但要注意安全。

最后我祝大家旅途愉快。

篇二:杭州湾大桥导游词它共获得2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9大系列自主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是一座桥最长、工程量最大、景观优美、科技含量高、施工环境非常复杂的世界级大桥,比如世界第一架、中华梁王、定海神针、精确架设等等都是值得一提的。

为什么有哪么多世界第一呢?那是杭州湾给的。

杭州湾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与杭州湾并称世界三大强潮湾的还有亚马逊河口、恒河河口。

强潮湾的施工条件非常恶劣,一是“风大”,还经常产生卷风;二是“流快”,平均流速是2.39米/秒,实测最大流速5米/秒以上;三是“潮乱”,天下第一潮钱江潮看是好看,可对建桥来说却是很要命的。

因此,一年有效施工工作日不足200天。

我已经听到了,下面有人在叫“哇”、“啊”!以后大家会发现,上大桥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字,游客都为杭州大桥巨大的工程所惊叹,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大桥了。

杭州湾跨海大桥介绍

杭州湾跨海大桥介绍
13
14
梁上架梁
▪ 杭州湾跨海大桥在滩涂区部分的桥身,使
用的是50米跨度混凝土箱梁,每片重达 1430吨。而最先修建的施工栈桥承重能力 也只有500吨,根本无法将箱梁运进滩涂。 为此,施工人员想到了“梁上架梁”的施 工方法。就是在已经架好的梁上,用架梁 机把新箱梁运送到前端,逐步推进架设。
15
16
17
深海架梁
▪ 杭州跨海大桥除了浅海引桥区的404片50米混凝
土箱梁,在深海区还有540片70米混凝土箱梁, 每块重达2180吨。为此,中铁大桥局专门为工程 定制了2500吨级“小天鹅”号架梁船,来完成从 临时码头到施工现场的箱梁运送和架设任务。但 考虑到“小天鹅”号在航道桥高墩区难以满足架 设高度需要,2005年底,大桥局又投资1.5亿元 研制了起重能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一号” 架梁船,负责高顿未出的箱梁架设。
架设技术
▪ 大吨位5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输架设技术 ▪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 跨海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关健技术研究 ▪ 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 ▪ 灾害天气对跨海长桥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 跨海长桥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
▪ 以上科技创新已有5项通过交通部和交通厅的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 国内同类桥梁的建设提供借鉴。
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 道;
▪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
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 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
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
▪ 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从而变成交通枢纽,

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质量简介

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质量简介

三、工程质量情况
质量是杭州跨海大桥建设的根本,针对大桥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施工作业面分散、 自然条件差、有效作业天数少、海上施工风险大等特点,我们在建设之初,确立了“优良工程、国 家优质工程鲁班奖”的质量总目标,使大桥质量创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依靠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精细管理,精细施工,各施工单位抽调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组成 了强有力的项目班子,投入了设施先进的打桩船、运架一体船等,研发了当今独一无二的1600吨梁 上运梁成套设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先后攻克了大吨位50m预应力混凝土 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架技术,大吨位7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整体预制和强潮海域海上运输架设技术, 大直径超长钢管桩设计、制造、防腐和沉桩成套技术、高性能海工耐久混凝土性能研究,大体积混 凝土构件裂缝防治技术,大直径超长钻孔桩施工技术,急弯大纵坡钢桥面沥青面层铺装等施工技术 难题。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制定了各种详细的施工预案,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加强施工现场全 过程的安全管理,经受了强潮、台风、紊流、深冲、富淤、浅层气等各种不利自然条件的考验,创 造了建设施工无重伤及以上事故的奇迹。
6、跨海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 杭州湾跨海大桥跨海面宽约32公里,大多数施工区域远离海岸,中间没有岛屿可以 利用,海上影响测量成果的外界因素复杂,为解决跨海长桥特有的施工测量控制问题, 建立了连续运行的GPS工程参考站系统,实现了实时平面定位精度3~5cm,实时高程定位 精度5~10cm,满足了海上钢管桩和钢护筒施工实时定位的精度要求,不仅解决了本桥海 上的施工测量控制问题,而且对于跨海长桥具有普遍意义。同时对于几十千米乃至更宽 阔范围的海上精密工程测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除南 北航道外,全部采用70米预应 力混凝土箱梁整体预制、海上 运输和架设的方案,箱梁共540 片,架设分布长度达18.27km, 最高架设高度达53米。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灣跨海大橋製作︰zzw供片︰wymxw按鍵換頁改編︰Ying Qiang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比連接巴林與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成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后世界第二長的橋樑。

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總投資約140億元。

2003年11月14日開工,2008年5月1日晚11時58分正式通車。

大橋本身的經濟效益是吸引投資者看好的重要基礎。

據交通流量調查推測,2009年透過大橋的車流量達5.2萬輛,2015年達8 萬輛,2027年達9.6萬輛。

杭州湾大桥地图大橋總投資預計超過140億民眾幣,來自民間的資本占了總資本的一半,大橋收費年限為30年,收費標準預計為55元/輛。

大橋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管理、自行投資、自行建造的,工程創6項世界或國內之最,用鋼量相當于7個“鳥巢”。

可以抵抗12級以上颱風。

大橋在海面上有4個轉折點,從空中鳥瞰,平面上呈“S”形蜿蜒跨越杭州灣,線形優美,生動活潑。

從立面上看,大橋也並不是一條水準線,而是上下起伏,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橋處各呈一拱形,使大橋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狀。

大橋設南、北兩個航道,其中北航道橋為主跨448米的鑽石型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準為3.5萬公頓級輪船。

南航道橋為主跨318米的A型單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準為3000公頓級輪船。

其餘引橋採用30米至80米不等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架構。

非通航孔分北、中、南引橋3大塊,其中海上部分橋樑長32公里。

在離南岸大約14公里處,有一個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海中平台。

該平台在施工期間,作為海上作業人員生活基地,海上救援、測量、通信、海事監控平台。

大橋建成后,這一海中平台則是一個海中交通服務的救援平台,同時也是一個絕佳的旅遊休閑觀光台。

整個海中平台以匝道橋連通大橋,距離大橋約有150米左右。

2008年5月全长36公里的什么大桥建成通车

2008年5月全长36公里的什么大桥建成通车

5月全长36公里的什么大桥建成通车
5月,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是当时世界上
最长的跨海大桥。

该桥建设条件复杂: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滩涂长、腐蚀作用严重、浅层气富集,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管理。

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BayBridge)是中国浙江省境内连接嘉兴
市和宁波市的跨海大桥,位于杭州湾海域之上,是沈阳—海口高速公路
(国家高速G15)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浙江省东北部的城市快速路重要构
成部分。

6月8日奠基建设;于2007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平湖立交,上跨杭州湾海域,南至宁波市
庵东枢纽立交;线路全长36千米,桥梁总长35.7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
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价值意义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缩短了宁波、舟山与杭州湾北岸城市的距离,节约了运输时间,降低了交通运输成本,减少了交通事故,提高了交通运
输效率,从而形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道效益。

同时,该桥改变了周边区域的交通网络布局,促进了区域交通运输一
体化,完善了周边区域的物流网络,对公路、港口、航空、铁路等都带来
不同程度的影响。

(《宁波日报》评)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5月20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收费标准为:一类车80元每车次;二类车160元每车次;三类车240元每车次;四类车280元每车次;五类车320元每车次。

中国内地特殊法定节假日期间,小型客车经杭州湾跨海大桥不收取任何费用,全路段免费通行。

通行事项
杭州湾跨海大桥位于杭州湾海域,遇到恶劣天气将实施交通管制,或对全桥路段封道,限制车辆通行。

杭州湾跨海大桥作文

杭州湾跨海大桥作文

杭州湾跨海大桥作文杭州湾跨海大桥作文12篇杭州湾跨海大桥作文1彩虹飞来为天桥,巨龙卧波笑海风,今年五一中国最大的事件恐怕就是庆祝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顺利通车了。

我从电视上看到了这座宏伟的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桥上每隔五十米设置一盏路灯,每隔五百米设置了一个摄像头,每隔五公里就有一个车辆调头区域。

为了防止司机长时间行驶产生视觉疲劳,大桥的护栏从南到北被漆成七种颜色,我想从空中看下来,美丽的大桥一定像一条七色的彩虹横跨海面。

大桥是S形的,桥的边缘线也很有讲究,用了特殊的材料,如果汽车一旦偏离车道开到边缘线上,汽车就会剧烈抖动,并发出隆隆的响声,提醒司机们注意安全。

如果大桥一旦发生事故,桥梁延伸出的海中平台可以供救援直升机起降。

跨海大桥通车后,上海和宁波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120公里,平常需三个多小时到达的路程只要两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美丽的七彩大桥,我真想亲自感受一下,妈妈答应双休日带我去,我期待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作文2今天,我们来到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我非常的兴奋。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海盐乍浦,南起宁波慈溪的庵东。

据说,这座桥全长35673米,用于打桩的钢柱直径都有1.6米,比酒店里的大餐桌还要大!我们都知道,一般的桥寿命并不长,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寿命设计竟然是100年。

杭州湾跨海大桥中间有两座桥塔,桥塔的力气很大,和温州大桥的“H”型巨人一样,112条斜拉钢索构成三角形高耸入云。

早上8点,我们从宁波江东区整装待发向杭州湾跨海大桥进军。

越接近庵东收费站,路上的车就越来越多,哪儿的都有:嘉兴的、杭州的、台州的、上海的等等,既像一个大军团,又像一场免费车展。

听说有人为了第一时间体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昨天早上八点就来到庵东收费站。

车流缓缓地前进,我们的车开始驶入杭州湾跨海大桥。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别致的栏杆,据说栏杆采用七种颜色,分别是:赤(红)、橙、黄、绿、青、蓝、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总投资:160亿元工程期限:1993年——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北通航孔,采用主跨448米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可通过35000吨级船舶。

两座主塔高187米。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黄山,纵贯浙北地区14个县市。

因水道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故又称之江、浙江。

蜿蜒迤逦的钱塘江在奔流500多公里后,最终经杭州湾汇入大海。

杭州湾以壮观的钱塘海潮闻名天下,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来形容。

不过苏学士绝然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一千年,会有一个更加壮丽的人造奇观,从杭州湾上跃海而出,这就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自2003年6月8日正式奠基,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大桥北起嘉兴海盐市乍浦港以西6公里的郑家埭村,南至宁波市慈溪庵东镇水路湾,桥身整体呈S形,全长36公里,由327米长的南北引桥、1486米长的南北通航孔桥和34.187公里长的高架桥面组成,总长相当于21座武汉长江大桥,足以让世界百米冠军全速跑上一个小时!大桥总投资约114亿元,设计寿命100年以上,可以抵御12级台风和强烈海潮的冲击。

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35米,设计时速100公里。

两边设有3米宽的紧急停车带,车子发生故障后可以紧急靠边停泊。

大桥设有北、南两个通航孔,其中北通航孔采用主跨448米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可通过35000吨级船舶,两座主塔高187米;南通航孔采用A型单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可通过3000吨级船舶,一座主塔高202米。

在大桥中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的海里,还建有一个万余平方米的海中平台,面积略大于足球场。

该平台距大桥约150米左右,用匝道与大桥相连。

在施工期间作为施工平台,大桥建成以后作为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

平台上有一个高高的观光塔,游客既可俯瞰波澜汹涌的大海,也可以一览大桥的雄姿。

大桥北岸连接线自西塘桥互通接入沪杭高速步云枢纽,总长29.1公里,投资额17.8亿元。

大桥南岸连接线自慈溪庵东互通接入宁波绕城高速公路,总长55.3公里,投资额34.3亿元。

大桥和两岸连接线总投资约160亿元,项目资本金主要由宁波与嘉兴地方政府及民间企业出资,其余65%来着银行贷款。

根据审批,大桥收费年限为30年,收费标准为80元/辆,预计2009年通过大桥日车流量可达5.2万辆,2015年达8万辆,2027年达9.6万辆;用十五年的时间可收回全部的投资成本。

杭州湾跨海大桥技术复杂、工程浩大,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在五年建设工期中,共消耗钢材76.9万吨,超过三峡工程的用钢量;消耗水泥129.1万吨,可装满400列火车。

此外还有木材1.91万立方米,石油沥青1.16万吨,混凝土240万立方米。

施工人员共在海中打下钢管桩5513根、钻孔桩3550根,其中最大的一根钢管桩直径1.6米、桩长约89.5米,重量超过74吨,其钢管桩工程规模创下世界纪录。

大桥沿线在管桩基础上,共浇筑承台1272座,每座面积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高度超过两层楼;浇筑高架墩身1428座,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

大桥水中引桥区共有540片70米×16米箱梁,单片重达2180吨,采用整孔制、运、架一体化方案,为此特别研制了世界最大的1600吨级架桥机和亚洲最大的3000吨级海上起吊船。

大桥北通航孔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还是一座“数字化大桥”。

科研单位利用硬件及接口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图像图形技术,建立了一套大桥管理养护系统,整座大桥设置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1公里就有1对监视器。

对整体桥梁部位进行的结构分解,形成22949个结构构件,并将采集数据的625张表与其相关联,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结构化检索方式;集成统一工程通讯及网络的组建,极大降低了基础网络建设成本;实现长距离的多点无线视频图像传输及回送。

这样,不仅大桥可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而且大桥"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在实时掌握中。

杭州湾地区气候复杂多变,这里与巴西的亚马逊河河口、印度的恒河河口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每秒最大流速达6米;每天两次潮涨潮落,最高潮汛水位达7.2米,潮水落差4-6米,由此形成壮观的钱塘潮;这里也是强台风经常光顾的区域,平均每年夏季有台风2次以上。

恶劣的施工条件使全年有效工作日不足180天,其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可以说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和建设奇迹。

在这项世界级桥梁工程建成通车后,从宁波到上海的路程将缩短120多公里,时间只需2个小时,每年平均减少运费20多亿元。

在不久的将来,环绕着杭州湾,将形成一个由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组成的大型都市圈,大桥对于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前期筹备工作长达十年宁波与上海密切关系,现在的上海人中,有三分之一祖籍来自宁波,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自古以来,宁波与上海的交通却受杭州湾天堑阻隔。

两座城市的直线距离尽管只有100多公里,但如果从海上走,傍晚5点开船,第二天早上六七点才能到。

选择陆路,就必须绕经杭州才能到上海,沿着杭州湾勾勒出一个大大的V字,全程超过350公里;坐火车得6个小时,即便是高速公路也得耗费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慈溪是宁波紧邻杭州湾的一个县级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慈溪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它们大多与上海的大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频繁地往返于宁波和上海,使慈溪人深感交通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慈溪市人代会上,开始有代表提出建造杭州湾大桥的设想。

1992年10月,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浦东开发开放速度,尽快把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

如何解决杭州湾阻隔,打开浦东南大门,快捷沟通“上海—宁波”的通道问题,开始被提上议事日程。

1993年6月9日,宁波市计委有关人士起草了一份“建设杭州湾通道对接轨浦东和加快长江三角洲及东南沿海地区重要性”的内部材料。

1994年2月17日,宁波市“两会”结束后,宁波成立了杭州湾大桥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项目论证工作。

能否在海上造桥,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要打开宁波的“北大门”,究竟是建桥?还是挖隧道?巨大的问号拦在众人面前。

1994年4月,宁波市政府委托世界著名桥梁专家——林同炎院士和李国豪院士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并邀请国家计委、交通部、桥梁专家和当地有关部门参与,开设了关于杭州湾大桥对当地经济、交通、地质、水文等多项领域的课题研究。

当时,林同炎和李国豪,尽管都已八十多岁,但两位老人仍坚持前往杭州湾,亲自乘坐气垫船进行考察。

他们一致认为,在杭州湾建桥,技术上没有问题。

在杭州湾大桥的选址问题上,曾有7个方案:南岸虽一直定在慈溪,却在70公里的北岸选址上摇摆不定。

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及通航等综合因素,最终胜出的是乍浦方案。

其实不仅在桥址选择上如此“难产”,在此之前,杭州湾大桥还差点“胎死腹中”。

当1993年宁波市政府正式提议建桥时,浙江省内还有另外3个跨越杭州湾的通道方案也开始了论证,而宁波由于技术难度太大,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经过7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多方争取,直至2000年6月21日,浙江省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才作出了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决定,并且明确指出“杭州湾大通道位置选择确定为北接乍浦、南接慈溪庵东镇方案……通道建设以宁波为主”。

杭州湾大桥选址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2001年2月20日,由浙江省计委、交通厅主持召开的“杭州湾通道预可补充报告(隧道方案)评审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桥方案优于隧道方案,因为隧道造价是建桥的2倍,且技术难度更大。

当年4月23日,交通部报国家计委的函中明确提出“同意建设杭州湾交通通道工程”,并首次提出将名称改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

2001年年底,通过招标,确定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和交通部三航院联合承担杭州湾大桥的设计任务,总设计师为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王仁贵。

2002年4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大桥立项,其后开始前期准备工程。

2003年6月8日,工程举行奠基仪式,第一根钻孔灌注桩在南岸滩涂区开始施工,正式拉开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大幕。

工程主要由中铁大桥局、中铁二局、中铁四局、广东长大、中港二航局等单位负责施工,施工人员数量近万人。

大桥会影响举世奇观钱塘潮吗?在天下奇观钱塘潮上,建一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两大景观是相得益彰,还是此消彼长?这不仅牵动着普通百姓的心,也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

在第一次研究大桥项目的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特别询问:跨海大桥会不会影响钱塘潮?工程指挥部迅速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就此作专门研究。

研究人员根据最新的水文资料和海底地形图,完全按照杭州湾海床实际建造巨大模型,模型的上边界是上海市金山卫,下边界是萧山的老盐仓。

与实际不同的是,大模型中已建起了长长的杭州湾公路大桥。

科研人员可直观地看到大桥对潮水的影响:钱江潮还是在高阳山一带起潮,在八堡、新仓一带成为壮观的“交叉潮”,在盐官形成整齐的“一线潮”,在老盐仓出现“回头潮”。

经9个多月的科学测量和计算后,结论为钱塘潮起潮地点在大桥上游尚有30多公里。

建桥前,盐官的潮头高度在2米至2.5米之间;建桥后,盐官的潮头高度的降低不会超过2厘米,肉眼完全看不出来。

浅海区桥墩施工,旁边是长达10公里的施工栈桥。

解决施工拦路虎杭州湾大桥作为世界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解决了诸多棘手的技术问题。

大桥建设者们获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取得了以9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成果,有6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向交通部申报17项大桥工程关键性科研立项项目,在国内桥梁界也是少见的。

杭州湾地区地质复杂,大桥南岸有长达10公里的滩涂区,施工设备、车辆、船只难以进入。

而且在浅滩地表以下50-60米的区域里,零星分布着寿命1万年以上的浅层沼气。

这些施工时从海底不断冒出的浅层沼气有井喷和燃烧的风险;厉害时,能从海底冲出海面二三十米,把施工船冲翻,严重影响大桥施工。

指挥部组织的专题研究小组在深入研究后,决定在海底约5米厚的沙土层最高点打孔,然后把装有气压阀的小管道钻入天然气田来控制放气。

放气还要掌握好节奏,不能太急太快,因为放得多会造成地面沉降。

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通过增加泥浆的比重来平衡气压。

这种施工工艺在世界同类地理条件中还是首创。

针对滩涂区车辆难以进入的问题,中铁四局花费1.68亿元建造了10公里长的施工栈桥,解决了滩涂施工难题。

浅海打桩在浅滩桥墩施工中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而杭州湾软土层厚度超过30米,下方岩石层又深达160多米,为了确保大桥的安全牢固性,又避免高成本和高技术风险,大桥采用了打摩擦桩的方案,也就是利用泥土的包围摩擦来固定桩身桥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