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详解

合集下载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在离南岸约14公里处,设计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交通服务救援海上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旅游休闲观光平台。

杭州湾跨海大桥创造了6个第一: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

2、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强腐蚀海洋环境,为确保大桥寿命,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湾跨海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技术、同类地形地貌桥梁建设“梁上运架设”的新纪录。

4、杭州湾跨海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

5、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开创了国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

6、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开创性地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似地理条件之首。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如图所示,总投资118亿元,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200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2003年6月8日奠基,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届时从浙江宁波到上海莘庄的陆路距离只有179公里,缩短了120公里左右,从而也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

这个长度,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超过了美国切萨皮克海湾桥等世界名桥,是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三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建设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概念,借助“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呈现S形曲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游览性。

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

这一海中平台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观光台。

大桥2003年11月14日开工,已于2007年6月26日全线贯通,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设计理念如下。

(1)长桥卧波:首先采用了浙江、上海、江苏的吴越文化观念。

在桥型上,设计者采用了西湖苏堤的形态,集交通、观光于一体。

为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长桥卧波”的设计将大桥平面勾勒成S形曲线,优美、活泼的桥型让司机和乘客在行车、坐车时产生愉悦心理。

(2)桥下航道:杭州湾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有台风、小气候形成的龙卷风,有混乱的流速、流向。

“长桥卧波”的设计也是出于大桥安全性的考虑,设计方专门为钱塘奇潮及过往海轮留了通道。

整座36公里的长桥有两处宽448米及318米的桥下通道。

桥下净空高、流速急,北通道为35 000吨海轮留下了航道,南通道为3 000吨以下海轮留出了航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课件

《杭州湾跨海大桥》课件

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
建立气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天气变 化,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优化施工组织与资源调配
通过科学规划施工进度、合理调配资 源,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大型预制桥梁段拼装技术
为解决水流和气象条件影响,研发大型预制 桥梁段拼装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
智能监控系统
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施工过程和设 备状态,提高施工安全和效率。
当时世界之最。
功能性
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桥梁的实用性 ,确保桥梁能够承受超强台风、 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同时满
足通航、防洪等需求。
环保性
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采用了生 态保护的设计理念,确保桥梁建 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桥型结构
01
02
03
主桥结构
主桥采用双塔斜拉桥设计 ,主跨长度达448米,边 跨长度为236米。
工程规模巨大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工程规模庞大, 对施工组织和资源调配提出较高要求。
解决方案
采用预制桥梁段拼装
为应对水流和气象条件影响,采用预 制桥梁段在岸上拼装完成后再进行浮 运和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实施软基处理
针对地质条件不稳定问题,采用桩基 、扩基等软基处理技术,确保桥墩基 础的稳定。
扩建与改造的可能性
扩建
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杭州湾跨海大桥可能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扩建工程可以增加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
改造
为了提高大桥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可能需要对桥面、桥墩等部分进行改造维修。改造工程将采用先进的检测和维 修技术,确保大桥的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杭州湾跨海大桥将采用更先进的技术 和材料,提高大桥的性能和安全性。例如,采用新型防腐材 料延长桥梁使用寿命,运用智能传感器监测桥梁状态等。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风险管理
• 一1.技术风险:是否有建设如此跨度的跨 海大桥的能力,材料抗海水腐蚀能力等。 2.自然风险:抗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 3.经营风险:也称市场风险,如果途径车 辆认为过路费高而改道,可造成投资回收 期延长,使投资无法按期收回,或投资回 报远远低于预期。 4.财务风险:融资不到位等等。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背景
• 杭州湾气象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及突 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杭州湾自然条 件有以下特点:
• (1)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 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
• (2)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和施工 带来一系列问题;
• 四 恶劣的建筑条件,大风多,潮差大, 潮流急,冲刷深,腐蚀强,滩涂长,浅层 气。四无艰难环境,技术无规范,设计无 蓝本,施工无装备,管理无经验
• 五大桥工程规模宏大,备受世人瞩目。建设之 初,宁波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桥工程要按照 “三个一流目标”的标准来实施。面对复杂的 建设环境,充满挑战的工程,组织和管理好大 桥工程是摆在指挥部面前的巨大挑战。因工程 施工作业点多、战线长,存在同步作业、交叉 作业工序,施工组织难度大,工程质量、进度、 安全及资金控制难度大。台风、大风、大潮、 巨浪、急流、暴雨、大雾及雷电等气象水文条 件,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工程控制与运行管理 措施是工程管理上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杭州湾跨海大桥费用管理
• 杭州湾大桥融资采取BOT模式,其创新之处在于引 入了民资进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BOT的意思是 “基础设施特许权”。它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 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 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 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以基础设施 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 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 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 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 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质量简介

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质量简介

三、工程质量情况
质量是杭州跨海大桥建设的根本,针对大桥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施工作业面分散、 自然条件差、有效作业天数少、海上施工风险大等特点,我们在建设之初,确立了“优良工程、国 家优质工程鲁班奖”的质量总目标,使大桥质量创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依靠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精细管理,精细施工,各施工单位抽调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组成 了强有力的项目班子,投入了设施先进的打桩船、运架一体船等,研发了当今独一无二的1600吨梁 上运梁成套设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先后攻克了大吨位50m预应力混凝土 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架技术,大吨位7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整体预制和强潮海域海上运输架设技术, 大直径超长钢管桩设计、制造、防腐和沉桩成套技术、高性能海工耐久混凝土性能研究,大体积混 凝土构件裂缝防治技术,大直径超长钻孔桩施工技术,急弯大纵坡钢桥面沥青面层铺装等施工技术 难题。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制定了各种详细的施工预案,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加强施工现场全 过程的安全管理,经受了强潮、台风、紊流、深冲、富淤、浅层气等各种不利自然条件的考验,创 造了建设施工无重伤及以上事故的奇迹。
6、跨海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 杭州湾跨海大桥跨海面宽约32公里,大多数施工区域远离海岸,中间没有岛屿可以 利用,海上影响测量成果的外界因素复杂,为解决跨海长桥特有的施工测量控制问题, 建立了连续运行的GPS工程参考站系统,实现了实时平面定位精度3~5cm,实时高程定位 精度5~10cm,满足了海上钢管桩和钢护筒施工实时定位的精度要求,不仅解决了本桥海 上的施工测量控制问题,而且对于跨海长桥具有普遍意义。同时对于几十千米乃至更宽 阔范围的海上精密工程测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除南 北航道外,全部采用70米预应 力混凝土箱梁整体预制、海上 运输和架设的方案,箱梁共540 片,架设分布长度达18.27km, 最高架设高度达53米。

杭州湾跨海大桥ppt

杭州湾跨海大桥ppt

桩 基 施 工
深海打桩
杭州湾中央的深海区水流湍急,不具 备现场浇筑的条件,而如果采用海工 作业的普遍桩型—混凝土预制桩,就 要做到管径1.5至1.6米,长度近百米 ,重量超百吨,不仅预制拼接难度大 ,并且在流急浪高的杭州湾极易造成 失稳,而国内目前也尚无这样的打桩 设备。专家组决定在深海区舍弃混凝 土预制桩而采用钢管桩 。
海 桩 8 号
正 在 打 桩
海力"号多功能全旋转打桩船
梁上架梁
• 杭州湾跨海大桥在滩涂区部分的桥身 ,使用的是50米跨度混凝土箱梁,每 片重达1430吨。而早先修建的施工栈 桥承重能力也只有500吨,根本无法将 箱梁运进滩涂。为此,施工人员想到 了“梁上架梁”的施工方法。就是在 已经架好的梁上,用架梁机把新箱梁 运送到前端,逐步推进架设。
解决施工难题
• 作为世界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解决了诸多棘手的技术问题。大桥 建设者们获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 ,取得了以9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 自主创新成果。向交通部申报17 项大桥工程关键性科研立项项目。
大桥南岸有长达10公里的滩涂区,施工设备、车 辆、船只难以进入 。中铁四局花费1.68亿元建造 了10公里长的施工栈桥,解决了滩涂施工难题。
北航道桥 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南航道桥
A型独塔斜拉桥
大桥附属设施
交通服务救援海上平台 休闲观光平台
• 跨海大桥的栏杆 将采用赤、橙、 黄、绿、青、蓝 、紫七种颜色来 装饰,平均5公 里左右换一种颜 色,以此来减少 过往司机的行车 疲劳。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条件上难点
• 工程规模大、海上工程量大。全桥总计混凝土245万立方 ,各类钢材82万吨,钢管桩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 台1272个,墩身1428个,工程规模浩大

杭州湾跨海大桥doc

杭州湾跨海大桥doc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跨海大桥。

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杭州湾海域,至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千米。

作为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千米。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

全长36千米,其中桥梁长35.673千米,引线长327米。

桥孔达643个。

其规模超过美国的切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千米,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概算总投资约118亿元。

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于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

整座大桥由通航孔、非通航孔及引线三部分组成。

北通航孔靠乍浦港,设计单向通航能力为3.5万吨,桥型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桥塔采用当前流行的钻石型塔。

南通航孔位于大桥中间位置,设计通航能力为3000吨,桥型为主跨318米的钢箱梁主塔结构,索塔造形为英文字母“A”字。

杭州湾跨海大桥资料集

杭州湾跨海大桥资料集

州过境(沪杭甬高速)公路交通的压力。 州过境(沪杭甬高速)
杭州湾位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杭州湾跨海 杭州湾位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大桥,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战略意义。 大桥,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战略意义。
1. 直接促进宁波、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 直接促进宁波、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杭州、绍兴、台州、舟山、 州等地的发展,并对全省、 影响。 州等地的发展,并对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 影响。同时 它对于促进沪苏浙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整合和一体化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有利于发挥以上海为龙头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的综合竞争力。大 有利于发挥以上海为龙头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的综合竞争力。 桥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浙东南沿海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使浙江省可在更大范围、 更高层次、以更优越的地理优势,融入国际大都市经济圈。这对于辐射浙江省广大腹 地,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提高浙江省综合竞争力, 具有十分深远的积极作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宁波、嘉兴、杭州、绍兴4市合同利 用外资41.7亿美元,占全省同期利用外资的81.9%。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将为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 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3.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大桥建设将进一步密切嘉兴、宁波、绍兴、台州等城 市的联系,促进浙江省杭州湾城市连绵带和沿海对外开放扇面的形成,从而将这一区 域提升为以上海为龙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桥 建设对周边县市的城市化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慈溪、海盐等地瞄准这一千载难 逢的战略机遇,已有不少的规划设想,大力吸引人口、产业的集聚,促进新区新城的 崛起,做好、做足“大桥经济”文章。 4. 作为我国沿海大通道中的第一座跨海大桥,突破了杭州湾的瓶颈,优化了国道主干 作为我国沿海大通道中的第一座跨海大桥,突破了杭州湾的瓶颈, 线的路网布局,改变了宁波交通末端状况, 线的路网布局,改变了宁波交通末端状况,大大提升了宁波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 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大桥建设也有利干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宁波、舟山 深水良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有利于缓解杭州 有利于缓解杭州 过境公路交通的压力。 过境公路交通的压力。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 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加快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正是再 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巨擘手笔。它是纵贯杭州湾的通途,也是树立在广大人民心中规模大、海上工程量大。 2)自然环境恶劣。潮差大、流速急、流向乱、波浪高、冲刷深、软弱地层 厚,部分区段浅层气富集。其中,南岸10公里滩涂区干湿交替,海上 工程大部分为远岸作业,施工条件很差。受水文和气象影响,有效工 作日少,据现场施工统计,海上施工作业年有效天数不足180天,滩 涂区约250天。 250 (3)制定总体设计方案难度很大。设计要求新,其中水中区引桥(18.27公 里)和南岸滩涂区引桥(10.1公里),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结构防腐问题 十分突出,且无规范可遵循;大桥运行期间,桥面行车环境受大风、 浓雾、暴雨及驾驶员视觉疲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4)建设目标要求高、施工组织与运行管理难度大工程施工作业点多、战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工程任务重,工期紧。要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计划非常重要。根据 WBS分解工作包和工程量,结合我单位过去 施工的类似工程信息资料(各种费用参数) 和资源可利用情况(部分租赁),以及本工 程的工期要求,初步确定了人力资源计划表 和其它资源计划表。
人力资源计划表
人数
时间
2003
以中引桥为例(2003.01—2007.01)

钢筋工
450
516
516
421
6
其 他
模板工
341
552
672
502
8

起重吊装 工
708
792
792
642
12
主 要
测量工
276
288
288
270
12

试验工
120
120
120
120
10
电工(含

铆、锻车 336
336
336
316
6
源 使
工)
人 施工船员 1328
1164
888
740
7
混凝土工
92
五、项目管理责任分配
❖ 建立“谁管理谁负责,谁操作谁保证”的质 量管理原则。
❖ 将质量管理职能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 岗位。项目经理部执行局的质量方针,满足 业主提出的质量目标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 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职责及职权体系, 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体系。
❖ 责任分配矩阵
六、人力与资源使用计划
杭 州 湾 跨 海 大 桥 地 图
一.项目目标描述
❖ 成果:建成一座全长36公里双向六车道的 跨海大桥
❖ 工期要求:开工时间2003年11月14日,贯 通日期2007年6月26日,总工期5年
❖ 成本要求:施工费用约160亿万元人民币 ❖ 安全质量要求:无重大事故,质量优秀
二.里程碑事件
❖ 奠基仪式 ❖ 钢管桩沉桩完毕 ❖ 预制墩身安装完毕 ❖ 预制箱梁架设完毕 ❖ 北航道桥合龙 ❖ 预制梁架设完毕 ❖ 南岸引桥工程完成 ❖ 北岸引桥工程完成 ❖ 南航道桥合龙 ❖ 全线贯通
先 后 工 作 关 系 图
编号 1800 1810 1812 1813 1814 1815
1820 1830 1831 1832 1833 1840 1850 1900 2000 2010 2020 2100
2004
2005
2006
2007
类别与工种
行政
102
126
108
104
5
管理 后 勤
84
424
504
464
22
人员 技 术
773
840
720
475
15
管理
334
360
360
335
10
机修工
156
180
170
180
6
机使工
969
1152
1152
106020电 焊工 136012051020
830
12
2003年6月8日 2006年7月25日 2006年10月18日 2006年11月16日 2007年6月13日 2007年5月21日 2007年1月8日 2007年5月26日 2007年6月11日 2007年6月26日
三、项目组织机构设计
❖ 本项目涉及的工作两很巨大。具有技术性强、 工艺复杂、时间目标性强等特点。所需人员 涉及不同部门和专业,且相互关系密切,需 及时良好的沟通与通力协作。结合本工程特 点在管理上的要求,按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充分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作出以下的结构 机构图。
累计费用图
八、项目各工作先后关系的确定
❖ 项目各工作的先后关系分为逻辑关系和组织关系。 逻辑关系主要根据项目的工艺、技术、空间关系等 因素加以确定;组织关系则需要通过方案分析、研 究、比较、优化等过程确定。根据先逻辑关系后组 织关系的确定原则,我们项目组成员参照以往施工 的历史经验,采用头脑风暴、专家判断等方法,共 同分析、研究,在重点考虑经济效益、工期、重点 工程、合理利用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反复优化, 完成了项目各工作先后关系的确定。
370
480
420
10

架子工
368
542
672
472
20

普 工 4120
4360
4300
2640
80
合 计 12238 13381 13362 10245
253
人力资源负荷图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管理人员 生产人员
工程部
项目经理 安全监督部
项 目 组管 织理 机 构
资源部
计划部
财务部
质检部
各工段、班组 各工段、班组 各工段、班组 各工段、班组 各工段、班组
四、项目工作结构分解
1、项目工作分解图(WBS) 1.1 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及重大的里程碑,对本项目工作结构
进行分解,把项目分解开来,这使人们对项目一目了然,使 项目的概况和组成明确、清晰、透明,使项目管理者能形象 直观地把握整个项目,方便的观察、了解和控制整个项目过 程。 1.2 工作分解结构(WBS)是制订施工进度计划、成本预算、 人力资源需求、质量计划等编制的基础。 1.3分解结果:共分三个层次、12大项子工作、33个工作包。 ❖ 工作结构分解图
杭州湾跨海大桥
项目案例分析
项目团队成员
项 目 经 理: 财 务 部 长: 工 程 部 长: 资 源 部 长: 计 划 部 长: 质 检 部 长: 安 全 监 督 部 长:
团队精神
团结合作 沟通学习 谁管理谁负责 谁操作谁保证
项目团队人员及分工
部门
姓名
主要工作类容
项目经理
目标和里程碑
工程部长
组织机构
七、项目费用分解
根据人力资源计划表,我们确定出人力资源费用。本着合理 降低成本原则,我们进行大量市场调查,考虑到有些设备临 时租赁费用低,拟采用部分设备租赁,并同时考虑合理使用 当地人力资源。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收集到了各种信息。经 过信息处理,我们得出其它费用基本情况。本着由下而上的 方法,计算出各个项目费用,最后汇总。并采用了类比法,进 行费用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是费用分解合理。 “项目费用分解表”
资源部长 计划部
人力资源安排 进度计划
财务部
资源费用管理
质检部
风险管理和总结
安全监督部
施工安全
项目背景介绍
为了我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快城市化进 程以及区域协作和竞争。决定建造杭州湾跨海大桥 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 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按双 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 计使用年限100年,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 离120公里,使我市与上海“零”距离的地域优势将逐 步削弱,辐射能力、吸纳能力不强的问题将更加突 出,产业提升和改造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