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都有哪些
沈阳清昭陵介绍

沈阳清昭陵介绍沈阳清昭陵是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处历史名胜,也是中国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合葬陵墓。
位于沈阳市东陵区的清昭陵景区内,这座陵墓是清朝皇帝陵园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清昭陵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修建时间长达四年之久。
陵墓占地面积广阔,整个陵园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呈现出明显的中轴对称布局。
整个陵园坐北朝南,严格按照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规制进行设计,展现出浓厚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风格。
进入清昭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碧辉煌的三大殿,这是清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
三大殿分别是祭天殿、祭地殿和祭祖殿,它们按照古代祭祀典礼的顺序依次排列。
殿内供奉着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神像,祭祀仪式严肃庄重。
殿内的壁画和雕刻精美绝伦,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在三大殿的后方,是皇帝合葬的地方,也是整个陵园的核心区域。
陵墓呈圆形,由土山、石山和陵墓组成。
陵墓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陵顶覆盖着厚厚的青瓦,瓦片色泽鲜艳,闪烁着光芒。
陵墓四周环绕着护陵墙,墙上雕刻着各种神兽、花卉和吉祥图案,栩栩如生。
陵墓外围,是一片广袤的陵园。
陵园内有湖泊、山岭、假山等景观,错落有致,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湖水清澈见底,山岭翠绿欲滴,假山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之中。
陵园内还有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游客可以在此漫步,感受古代帝王陵墓的庄严和神秘。
除了陵墓本身,清昭陵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和景点值得一游。
其中有皇家官道、行宫、石门、碑亭等,它们都是清朝皇帝陵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工艺水平。
沈阳清昭陵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涌入清昭陵,感受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庄重与魅力。
而在每年的重阳节和清明节,更是吸引了大批前来祭祀和缅怀先祖的人们。
如今的沈阳清昭陵已成为中国优秀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帝王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庄严和威严。
游览明十三陵感受帝王陵墓的庄严

游览明十三陵感受帝王陵墓的庄严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时期十三位皇帝及其妃嫔的陵墓群。
这座陵墓群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而闻名,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我最近也来到了明十三陵,并深刻感受到了帝王陵墓的庄严。
明十三陵位于山区,交通较为便利。
到达陵墓的入口处,我首先看到一座宏伟的牌坊,上刻着“明十三陵”四个大字。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旅行,更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
进入陵墓区域后,我被一片青山绿水所包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在明十三陵的游览中,我首先来到了十三座皇帝的陵墓之一——定陵。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崇祯的陵墓,也是明十三陵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帝陵墓之一。
站在定陵的入口处,我看到了一座巍峨的坟墓,墓前有一对高大的石象饶有神采地注视着游人。
走进陵墓内部,我发现陵墓宫殿的建筑十分庄严肃穆。
宫殿的墙壁上镶嵌着精美的砖雕和石雕,展示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精髓。
此外,宫殿内还保存着一些文物和藏品,如明代的瓷器、器皿等,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明朝的历史。
除了定陵,我还参观了其他几座明十三陵的陵墓,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座陵墓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让我感受到了明朝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力。
其中,景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永乐皇帝的陵墓,其建筑规模宏大,令人惊叹。
我还游览了神道和神道石刻,这是连接陵墓和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展示明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道两旁矗立着上百尊的石狮、石马等,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而神道石刻上刻有各种神话和历史故事,让我不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敬佩。
在游览明十三陵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帝王陵墓的庄严,更了解到了明朝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陵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游览明十三陵,我深刻体会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珍惜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回想起游览明十三陵的经历,我不禁为之动容。
每一座陵墓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每一处建筑都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清东陵 十三陵

清东陵十三陵清东陵清东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境内,是清朝第二位皇帝康熙和第四位皇帝雍正的合葬陵墓,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寝之一。
下面将分别从历史背景、建筑结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清东陵始建于1730年,历时18年才完工。
康熙皇帝于1722年逝世后,由其四子雍正继位,为了纪念父亲和母亲孝庄太后,在北京西北部选址修建了这座陵墓。
清东陵是清朝十三陵中最晚修建的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由两位皇帝合葬的陵墓。
建筑结构整个清东陵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由前殿、中殿、后殿和宫城、神道组成。
神道长约7公里,两旁种植着松柏树,石狮子、石马和铜鹤等各种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进入宫城后可以看到配殿、神厨、御花园等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后殿,也称“大宝殿”,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
大宝殿高达33.5米,面积达到了3,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质建筑之一。
其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各种图案和雕刻精美绝伦。
文化内涵清东陵不仅是一座皇家陵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东陵中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如石狮子、石马、铜鹤等动物形象,以及对天文、地理知识的运用等。
此外,在清东陵中还可以看到许多有关孝道和忠诚的故事和传说,如孝庄太后为了纪念已故丈夫而亲自监修陵墓等。
十三陵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是明朝和清朝皇帝及其配偶和嫔妃们的合葬陵墓群。
下面将分别从历史背景、建筑结构、旅游景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十三陵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清朝嘉庆年间完成。
共有13座陵墓,其中明朝建造了3座,清朝建造了10座。
这些陵墓分别为:昭陵、定陵、思陵、景陵、神路、东陵、慈禧太后之墓、西泰山皇家园林、新建的光绪皇帝和隆裕太后之墓等。
建筑结构十三陵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80平方公里。
每个皇帝的合葬陵墓都由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前殿是供奉牌位和祭品的地方,中殿是用来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后殿则是供奉皇帝灵柩的地方。
西安茂陵简介

西安茂陵简介
西安茂陵,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
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也是唐朝13座陵墓之一。
茂陵始建于公元684年,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它是中国古代帝王
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茂陵占地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整个陵区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
前部为祭祀广场和宫殿建筑群,中部为墓道和墓室建筑群,后部为配
殿建筑群。
其中,以中部的墓道和墓室最为神秘莫测。
据史书记载,
在唐代时期,只有少数人知道茂陵的具体位置和内部构造。
茂陵内的建筑群均采用了传统汉族建筑风格,并融入了佛教艺术元素。
尤其是祭祀广场上的“四门楼”、“五凤楼”等建筑,在唐代被誉为“华夏第一阔”,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广场上,成为了茂陵的标志性
建筑。
茂陵不仅是一座古代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遗产。
墓室内壁画、石雕、铜雕等艺术品都极具价值。
其中,以墓室内的壁
画最为著名。
这些壁画描绘了唐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场景和文化艺
术风貌,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为今人了解唐代社
会提供了珍贵资料。
如今,茂陵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茂陵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政府对其进行了大量修缮和保护工作,以确保其永久保存下去。
总之,西安茂陵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不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中国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
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
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
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
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
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
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
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
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
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
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
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
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
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
十三陵 定陵高陵康陵永陵

十三陵一、概述十三陵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时期的皇家陵园,也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园之一。
十三陵包括定陵、高陵、康陵和永陵等四个主要陵区,以及乾隆皇帝和妃嫔的坟墓。
二、历史背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者是朱元璋,他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并在北京建立了都城。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其中13位被安葬在这里,因此得名“十三陵”。
三、主要陵区介绍1. 定陵定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即永乐皇帝)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修建的一个。
定陵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规模宏大。
主要建筑有神道、牌坊、石狮和墓室等。
定陵以其壮丽的规模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2. 高陵高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位于定陵的东北方。
高陵以其高大的墓冢而得名,其宏伟的建筑群体包括神道、牌坊、石狮和墓室等。
高陵是十三陵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个。
3. 康陵康陵是明仁宗朱高炽(即宣宗)的陵墓,位于高陵的东北方。
康陵与高陵相邻,但规模较小。
康陵也有神道、牌坊、石狮和墓室等建筑。
4. 永陵永陵是明穆宗朱载垕(即英宗)的陵墓,位于定陵的西南方。
永陵与定陵相距较远,但也有类似的建筑群体。
永陵是十三陵中保存最完好、修建最早的一个。
四、乾隆皇帝和妃嫔除了上述四个主要的皇帝墓地外,在十三陵还有一处特殊之处就是乾隆皇帝及其妃嫔们的坟墓群。
乾隆皇帝是清朝时期的一位伟大君主,他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并对十三陵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乾隆皇帝的坟墓建筑群包括神道、牌坊、石狮和墓室等,规模庞大。
五、保护与旅游由于十三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其壮丽的建筑群体,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十三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监管等。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陵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欣赏到明朝时期的建筑艺术精品,并感受到中国古代帝王陵园的庄严气息。
六、总结十三陵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皇家陵园之一,包括定陵、高陵、康陵和永陵等四个主要陵区。
中国古墓文物景点

中国古墓文物景点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古墓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墓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墓文物景点。
一、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山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器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最为著名的文物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陶俑中的杰作。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它们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型之精美,都是中国古代陶俑中的绝佳之作。
兵马俑的发现,不仅为我们了解秦朝的军事制度、军事装备、军事技术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陶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汉阳陵汉阳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汉阳陵是中国古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汉阳陵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器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铜车马”。
“铜车马”是汉阳陵中最为著名的文物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铜器中的杰作。
它们是汉武帝陵中的陪葬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型之精美,都是中国古代铜器中的绝佳之作。
铜车马的发现,不仅为我们了解汉朝的交通运输、军事制度、军事装备、军事技术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三、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是中国古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群之一。
明十三陵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器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神道”。
明朝的皇帝陵墓

明朝的皇帝陵墓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共有十六位皇帝。
他们统治期间,留下了许多宏伟的陵墓,其中许多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本文将介绍明朝的皇帝陵墓,包括它们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
一、定陵定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八达岭西北部,是明成祖朱棣和明英宗朱祁镇的陵墓。
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成祖时期,占地面积达到46公顷。
定陵的建筑群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主陵区,包括明陵、德陵和景陵,二是神道区,包括神道、石道和琉璃瓦道等。
主陵区的建筑主要由门楼、牌坊、石碑、宁陵、碑亭、神路、石刻等组成,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宁陵。
宁陵是皇帝下葬的陵墓,气势宏伟,由青白石雕凿而成,具有浓厚的明代建筑风格。
神道区是通往主陵区的道路,主要有神道、石道和琉璃瓦道。
神道两旁石狮和石驼是定陵的特色,它们雄伟壮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定陵是明代陵墓中保存最完整、最完整的一个,其建筑风格受到了后世陵墓的影响,并对后来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定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二、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成祖及其妃子、皇后和后嗣共计十三座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部的天寿山。
明十三陵分为东陵和西陵两大区域,其中东陵有明成祖陵和明思宗陵,西陵有明太祖陵,明成祖陵位于东陵中心,是最大最重要的陵墓。
明十三陵的建筑特点与定陵相似,主要建筑有石牌楼、拱门、神道、宁陵等,在规模和体制上都比较庞大。
这些陵墓的风格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充分展现了明代陵墓建筑的特点。
明十三陵以其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世界上重要的皇帝陵墓之一。
三、明神陵明神陵是明英宗陵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北方的从台村。
明神陵以其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是明代陵墓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明神陵的主要建筑有门楼、碑亭、石驼、宁陵等。
宁陵是整个神陵的核心,其规模和造型都非常雄伟。
石驼是神陵的特色之一,它们分布在宁陵两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明神陵是明代皇帝陵墓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其建筑风格独特,给人以深刻的艺术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都有哪些
古代的人在下葬时会有很多价值很高的陪葬品,因此会招来很多的盗墓贼,很多的皇帝陵墓都未能幸免。
没被盗过的少之又少。
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都有哪些,欢迎阅读!
秦始皇陵临潼县秦朝秦始皇
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市元朝成吉思汗
明十三陵北京市明代共葬13代皇帝
明孝陵南京市明朝朱元璋与马皇后
昭陵礼泉县唐朝唐太宗
茂陵兴平县汉朝汉武帝
西夏王陵贺兰山西夏王朝
多次被盗却仍然保存完好的陵墓盗墓之风始于何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刘邦、吕后墓被盗之后,汉朝就出现了盗墓的恶俗。
曹操甚至组建了摸金校尉,专职盗墓,以筹措军饷。
此后民间盗墓者成风。
千百年来共有多少座古墓被盗,估计谁也说不清楚。
帝王陵因为陪葬品丰富,成了盗墓者眼中的香饽饽。
唐十八陵中竟有十七陵被盗,只有乾陵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陪葬品想必比单一的帝王陵更为丰富。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盗墓者纷至沓来。
历史上大规模盗
掘乾陵的记录就有三次。
唐朝末年,黄巢占领长安后,曾派40万军队前去乾陵盗墓,连续挖掘多日最后无果而终。
五代时期,耀州刺史温韬曾带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挖掘乾陵,最后以失败告终。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曾派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炸药都用上了,还是无法进入陵内。
这些盗墓者人数不可谓不多(黄巢40万),手段不可谓不狠(孙连仲炸药都用上了),但依然无法进入陵内,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乾陵一次次化险为夷了呢?
乾陵位于咸阳市干县境内海拔1047米的梁山上,自公元683年开始建造,由吏部尚书为韦待价负责,到公元706年才真正完工,历时23年。
乾陵分内城、宫城和外城,内城占地240万平方米,宫城周长十二里,外城周长八十余里,陵园内建房380间。
乾陵以梁山主峰作为墓冢,在山腰凿洞修建了地宫。
传说墓址由星相学家袁天纲和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共同选定。
唐高宗下葬后,玄宫洞口被巨型石板封闭,又在石缝间灌注铁水加固。
武则天死后,地宫洞口被重新打开,然后又是巨石封闭,铁水加固。
历代盗墓者之所以在乾陵面前无功而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地宫是建在山腰上的,墓道口很难被发现,黄巢与孙连仲皆失败与此。
另一方面它坚固的玄宫洞口(巨石封闭铁水加固)也令那些侥幸找到墓道口的盗墓者望而兴叹。
至今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墓1.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的陵墓从发现到至今,这中间这么久的时间为什么都没人敢去挖掘?这个疑问困惑着很多人,但是毫无疑问,秦始皇的陵墓是非常有考古价值的,主要还是因为以目前的考古技术来说,去挖掘秦始皇的陵墓肯定是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相信大家都知道兵马俑,这个教训就告诉我们,没有把握的去挖掘古墓只会造成大量的破坏和损坏,失去了古物最原本的样子。
因此秦始皇的陵墓并不是不敢去挖掘,而是不能去挖。
2.乾陵
武则天下葬至今已有1200年了,历史上记载着乾陵有17次被盗墓贼光顾,其中最出名就属黄巢、温韬和孙连仲。
当时黄巢得知乾陵的入口有可能藏在梁山的西侧,于是黄巢就带领自己40多万的手下开始挖掘,直到挖到唐王朝军队向长安发起了进攻都没有找到入口,最后黄巢只能不甘心的落荒而逃。
第二个温韬,在他手上挖掘的唐朝陵墓就有17个,只剩下乾陵没有挖。
当时温韬带着数万人准备进山开挖的时候,天空却狂风大作,暴雨来袭,温韬不得已只能先撤下,而一撤走,天气立马雨过天晴,万里无云,温韬搞不懂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机,也不敢再去挖乾陵了。
第三个是孙连仲,他利用军事演习做幌子,带领着手下用黑色的炸药炸开了墓道三层石块,正准备进去的时候,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由下而上,当时就天昏地暗,7个手下立马就吐血身亡,看到这里他哪敢还继续挖,吓得赶紧跑了。
因此,乾陵不是不能挖,是不敢挖。
3.南越王赵眜的陵墓
赵眜,或许在国事上没有什么成就,但是他的墓穴在防盗工作上却做的非常好,算的上是众多陵墓当中的佼佼者了。
他的墓历经2100多年都完好无损,不得不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因为帝王的坟墓一直都是盗墓贼最喜欢光顾的。
而在后续的研究当中发现,即使盗墓贼进入了赵眜的墓中,也是非常难取走墓中的东西。
赵眜的墓呈甲字状,田为墓室,一竖为通往墓室的过道,墓道中填满了大大的石块,或许是在封墓以后为了防止有后来者靠近墓门而填进去的。
4.诸葛亮墓室
诸葛亮的墓室,至今1700余年都未曾被盗墓贼破坏,其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诸葛亮在生前曾留下遗言说死后下葬不带任何器物陪葬,因此,陪诸葛亮下葬的只有一身衣服,所以盗墓贼基本上看不上。
相传还有一个原因,明朝大臣刘伯温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比诸葛亮厉害,不服诸葛亮,带着一批人去挖诸葛亮的坟墓,可是当刘伯温进去后看见墓碑上刻有“只有伯温到”,刘伯温立马吓得腿软下跪,从此以后,诸葛亮的坟墓再没有敢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