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3个历史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1.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鲍叔牙为了救父亲,割股献血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鲍叔牙的父亲被敌军俘虏,敌人要求他出示自己的高德,否则就将杀死他的父亲。
鲍叔牙辗转思考,最终决定割下自己的股肉,用以证明自己的孝心,救父于危难之中。
2. 战国时期,孟子为了教育学生,选择在梁山伐木的故事战国时期,孟子作为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选择在梁山伐木来教育他的学生。
孟子选择这个地方因为梁山上风景秀丽,飞瀑泉声,希望学生在如此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能够更加专注和用心学习。
3. 汉朝时期,刘备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汉朝时期的刘备,为了求援于曹操,放弃了所有的随从和兵马,独自骑着一匹马千里走荆襄。
刘备的独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忠诚和担当。
4. 相国寺,唐代玄奘取经的故事唐代唐太宗年间,佛教高僧玄奘出生在陕西宝鸡,为了取经,他穿越沧海,踏过山川,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了印度。
在他取经之路上,有一个重要的地点就是位于西安的相国寺,这个寺庙成为了他向西方求取佛经的起点。
5. 宋朝时期,岳飞对抗金军的故事北宋时期,南方遭受金国的威胁,岳飞作为南宋的将领,奋勇抵抗金军的入侵。
他率领军队一次次与金军激战,展现了坚守家国的决心和勇武精神。
6. 五代十国时期,杨家将的英勇事迹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家将,是指杨业及其家族的后代。
他们以忠诚、聪明、勇敢而闻名。
在他们的带领下,他们一次次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7. 明朝时期,钟馗降妖伏魔的故事明朝时期,钟馗作为一位神仙,专门降妖伏魔。
他经常在夜晚巡逻,保护百姓的安宁。
钟馗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形象之一。
8. 清朝时期,岳阳楼的传说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是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岳阳楼有一段传说,说是岳阳楼的“开山之祖”萧照被水怪吞噬,他的爱人陆李义丧失双眼后,借下载郡字写得一副对联:“开山设法定湖神,哀哭无知声月近”,让人感叹历史的沧桑变化。
9.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历史小故事经典大全

历史小故事经典大全一、引言历史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它由无数个精彩绝伦的小故事组成。
这些小故事既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变,也展示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本篇文档将为您带来一份历史小故事经典大全,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魅力。
二、古代历史小故事1.《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简介:孟姜女是新泰玉陵镇范西的人,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中的“孟姜女哭长城”的人物。
其人物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
2.《空城计》故事简介:《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疑心,制造了著名的“空城计”,使司马懿引兵退却的故事。
3.《昭君出塞》故事简介:王昭君是西汉南郡秭归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讲述了王昭君为了国家安宁,远嫁匈奴的故事。
三、中世纪历史小故事1.《贞德救国》故事简介:贞德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她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挺身而出,领导法国军队对抗英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故事简介:哥伦布是意大利的探险家,他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这个故事成为了欧洲探险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四、近代历史小故事1.《辛亥革命》故事简介: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诺曼底登陆》故事简介: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六、结论历史小故事经典大全展示了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既有悲壮的战争故事,也有温馨的爱情故事。
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魅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历史名人小故事

历史名人小故事1. 伏羲女娲创造人类据传说,中国古代有两位神仙,伏羲和女娲。
他们在荒芜的世界里创造了人类。
伏羲用五色石头和五种谷物制成了八卦和六十四卦。
女娲则用黄土雕刻了人的模样,并赋予了他们智慧和感知能力。
2. 项羽为了爱情降服龙王在中国古代,项羽是一个勇士和将领,他为了爱情不惜冒险。
据传说,他的妻子项英死后被带到了龙王的宫殿里,因为龙王爱上了她。
项羽经过了一系列的试炼,最终战胜了龙王,得到了他的妻子的灵魂。
3. 亚历山大大帝和思想家笛卡尔的对话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的征服者和国王,在他的征服路上,他遇见了咨询者笛卡尔。
他和笛卡尔进行了对话,这场对话思考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如何掌握世界的知识。
这场对话被认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一。
4. 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他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作品。
其中,蒙娜丽莎的微笑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神秘的艺术品之一。
人们对蒙娜丽莎这个人物的身份和背景一直有很多猜测和研究。
5. 卡萨诺瓦的爱情故事卡萨诺瓦是意大利历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者和花花公子,他的爱情故事被人们传颂至今。
他与很多知名女性都有过一段恋情,其中最有名的是与意大利女性费多拉的恋爱。
6. 华盛顿的坚定决心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第一任总统,他的坚定决心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范例。
在战争中,他经历了很多失败和挫折,但从未放弃。
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胜利,成为了美国独立的象征。
7. 劳伦斯的丛林之旅T·E·劳伦斯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冒险家和作家,他在20世纪初前往沙漠和丛林地区进行了多次探险。
他的《七柱论》等著作成为了现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他的冒险精神和文化观念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的重要遗产。
历史名人小故事30个

历史名人小故事30个1、孔子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孔子说:“你还有父兄在,怎么能不先和他们商量一下就去做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回答:“听到了就去做。
”公西华在一旁听到孔子对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感到很奇怪,就问孔子原因。
孔子说:“子路性格鲁莽,所以要让他多考虑;冉有做事总是犹豫不决,所以要鼓励他果断行动。
”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例子。
2、勾践卧薪尝胆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为奴。
在吴国,勾践受尽屈辱,但他忍辱负重,时刻不忘复国之志。
回到越国后,他睡在柴草上,每天吃饭前都要尝一尝苦胆,提醒自己不忘过去的耻辱。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践一举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3、项羽破釜沉舟秦朝末年,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作战。
在渡过漳河后,项羽下令把船凿沉,把锅打破,只带三天的干粮,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
最终,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4、赵括纸上谈兵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头头是道。
但在长平之战中,他取代廉颇成为主将后,只知道按照兵书打仗,不懂灵活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四十多万赵军被坑杀。
5、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等功劳,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尽量回避廉颇。
蔺相如的门客不解,蔺相如说:“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将军呢?我是为了赵国的利益,不想让赵国因为内部不和而受损失。
”廉颇听到这些话后,非常惭愧,于是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6、荆轲刺秦王战国末期,秦国势力强大,企图吞并六国。
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荆轲带着燕国的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在易水与友人告别后,前往秦国。
在秦王面前,荆轲展开地图,图穷匕见,但最终刺杀失败,荆轲被杀。
7、韩信胯下之辱韩信年轻时,生活贫困,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
古代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古代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古代有哪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欢迎阅读。
1、作弊奇闻清代合州有一个士子,本是个纨绔子弟,那年参加县上的初试,他自己根本未到考场,而是出钱雇了个**代他答卷,结果高居榜首!这厮不通文墨,贪玩厌学,在童生中是人人皆知的。
故名次一公布,众人便鼓噪起来。
但鼓噪归鼓噪,在随之而来的由县令亲自点名的考试中,这厮又买通县令的听差,借他之手将考卷传递给场外的**。
四场下来,他仍名列第一!考生们料定其中必定有诈,纷纷要求县令亲自对他面试一场。
县令接受了他们的建议,首先将该生验明正身,又浑身上下搜了个遍,然后关入一间密室。
接着,县令拟好题目,亲自送到他的手中。
出门后,又将密室反锁,把差役随从尽数赶走。
时过半晌,县令独自进屋查验。
只见该生正伏于桌前闭目凝神,双唇微动,作沉思吟哦状;再看试卷,却整洁如初,尚未下一字。
问他,则答道:“一向习惯了先打腹稿。
现在文章的格局已成竹在胸,只是字句还略欠斟酌,所以没有忙着下笔。
”县令见他神情坦然,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便出门等候,但看管得更加严密,禁绝任何人靠近密室,连茶水也不准送进。
又过了半晌,县令再次进房查看,见其早已完卷,正翘首而待。
取卷细阅,觉得洋洋洒洒,辞采飞扬,内容充实,行文畅达,堪称上乘之作。
县令不禁啧啧连声,大加赞赏,于是敲定他为第一,还将他的文章张贴于县衙门墙上供人阅赏。
众考生见状,个个诧异万分,但因不知就里,也奈何不得。
事情过了许久,方才慢慢有风声露出来——这厮仍是借助差役作的弊!原来,早在县令命题时,差役已将试题漏给了场外的**。
到县令第一次进屋审视时,**的文章已脱稿交付差役,偷贴在了县令的背上!等县令转身出门时,这厮便随步上前将答卷揭下。
县令当时不知,还当其是讲客套,起身送自己,故还推辞劝勉道:“不必过分拘礼,还是抓紧时间完卷吧!”待县令再次返回探视,他早已将文章誊于试卷之上了。
2、赖县令践约光绪年间,四川洪雅县的赖县令正在后堂陪着姨太太闲聊,忽听衙门口有人击鼓鸣冤,他一把推开姨太太,懒洋洋地起身穿衣戴帽,前去升堂。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50字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1. 孔子在山洞中避雨,见一老人背着粮食经过。
孔子问他为何冒险冒雨行路,老人回答说:“我儿子爱吃干鱼,我妻子爱吃烤肉。
”孔子感慨地说:“孝子之情,能感动天。
”2. 诸葛亮少年时,他的老师水镜先生曾对他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诸葛亮后来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但他始终忠诚于刘备。
3. 刘邦年轻时是个无赖,经常欺负人。
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妇人在路边哭泣,原来她的丈夫和儿子都被抓去服劳役了。
刘邦听了很同情她,便放走了他们一家人。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烧毁所有关于礼仪、历史的书籍,只保留医药、农耕等实用类的书。
这一举动被称为“焚书坑儒”。
5. 曹操一生中有三次落马的经历,每次都是被他的随从救起。
第一次是在征讨吕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追击袁绍的时候,第三次是在赤壁之战后撤退的时候。
6. 齐桓公曾经和管仲打赌,看谁能最先到达一座高山。
齐桓公骑着马一路飞奔,而管仲则慢慢悠悠地走着。
最后,管仲赢了这场比赛,因为他选择了正确的路线。
7. 有一次,周武王问姜太公:“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姜太公回答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8. 汉武帝刘彻年少时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郎官,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
有一次,他在宫外游玩时遇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但最终因为身份悬殊而没有在一起。
9. 王羲之从小就喜欢书法,他家附近的池塘边有一块大石头,他每天都在上面练习写字。
久而久之,石头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10.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大儒,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
11. 宋朝的包拯,他是个公正廉洁的人。
在他当官时,有个亲戚犯了罪,来找他走后门,包拯坚决不允,还把他打了板子,并说:“我宁愿丢掉乌纱帽,也不能违背天理良心!”12. 林肯的童年:林肯小时候家庭贫困,但勤奋好学。
他经常走路去几英里外的图书馆借书,晚上就着月光读书。
13. 爱迪生的发明:爱迪生一生有超过两千项发明,其中最著名的是电灯泡。
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历史典故故事简短1.求10篇简短的历史典故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总结: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
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总结: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3、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总结: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4、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总结: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总结: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3个历史小故事
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个古代有名的历史小故事,内容如下,以供参考:
1,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古代的3个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