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 1走进化学科学-课件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分子、原子或离子
结构
性质
微观
符号
(2)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①从矿物、岩石以及动植物体中 有用的物质或从已有的物质出发_____出有用的物质。②通过对有关物质 和 的认识,根据需要创造出具有特殊 或_____的自然界里不存在的新物质。(3)现代化学已成为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①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例如:利用色谱仪可以把某种物质从混合物中 出来,而X射线仪、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可以帮助人们测定物质的 ,还可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踪 进行的过程。②理论化学以 为主要手段,辅以 模拟,在研究物质结构、预测物质反应活性、研究反应的微观过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和提取
制造
性质
结构
性质
功能
分离
结构
化学反应
理论计算
计算机
3.青蒿素的发现、研究与应用(1)1969年,屠呦呦从我国古代药方的研究中,发现青蒿具有抗疟效果,并创造性地使用沸点较低的 获得了青蒿提取物。(2)1972年初,屠呦呦研究小组成功 出“青蒿素Ⅱ”(后称青蒿素),其抗疟功效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3)1973年,我国化学家使用高分辨率 测定出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再结合碳氢分析数据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4)1975年,利用青蒿素晶体的 衍射数据攻克了许多难关,终于确定了分子中各原子的 位置(即其分子结构)。
乙醚
分离并结晶
质谱仪
C15H22O5
X射线
空间
(5)1978年到1984年初,历时五年实现了青蒿素的 。1986年,青蒿素及其衍生药物双氢青蒿素获得一类新药证书。(6)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向恶性疟疾流行的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于2004年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走进化学科学PPT教学课件

赵忠贤(1941-),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
2017年度 王泽山(1935-),火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1.化学是什么?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
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2.化学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
归纳总结
感谢观看
3.材料科学方面: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进一步丰 富人类的物质世界。
4.环境问题方面: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减少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使环境监测和治理手段更加快速、灵敏,实现对环境的科 学防治。
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
观察思考
提出假说
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收集证据,验证假说
宏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2.化学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⑵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HCl:表示氯化氢或一个氯化氢分子。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2.化学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⑶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1.发现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并把它们提取出来或利用已有的
建立燃烧现象的 氧化学说
1803年
英国科学家 道__尔__顿__
提出原子学说
1869年
俄国科学家 门捷列夫 _________
发现元素周期律
作用 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使近代化学取得了 革命性的进展
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 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
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2.进入20世纪后化学科学发展的水平(重要标志)
2017年度 王泽山(1935-),火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1.化学是什么?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
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2.化学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
归纳总结
感谢观看
3.材料科学方面: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进一步丰 富人类的物质世界。
4.环境问题方面: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减少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使环境监测和治理手段更加快速、灵敏,实现对环境的科 学防治。
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
观察思考
提出假说
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收集证据,验证假说
宏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2.化学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⑵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HCl:表示氯化氢或一个氯化氢分子。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2.化学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⑶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1.发现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并把它们提取出来或利用已有的
建立燃烧现象的 氧化学说
1803年
英国科学家 道__尔__顿__
提出原子学说
1869年
俄国科学家 门捷列夫 _________
发现元素周期律
作用 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使近代化学取得了 革命性的进展
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 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
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2.进入20世纪后化学科学发展的水平(重要标志)
走进化学科学ppt课件

必修课程
• 必修第一册 • 必修第二册
选择性必修课 程
• 化学反应原理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课程
• 实验化学 • 化学与社会 • 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课堂练习
1、199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 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 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 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 ➢高分子化学的创立 ➢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 ➢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合成生命物质
联合制碱法
1965年:结晶牛胰岛素 制造大量氮肥促进粮食增产
侯德榜 芯片与光导纤维改变生活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3.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P5)
胰岛素的发现和迅速 获得临床应用
胰岛素的分子结构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大肠杆菌 合成人胰岛素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胰岛素进行 局部改造,合成了人胰岛素类似物 、速效及超短效的胰岛素类似物等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4)现代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
质谱仪
核磁共振仪
X射线衍射仪
交流·研讨
P6
1、屠呦呦在研制新药的时候采用了哪些化学方法?
2、青蒿素的研究经历了哪些历程?对你在今后的研究中会 有什么启发?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分子机器
《走进化学科学》课件14(19张PPT)(鲁科版必修1)

3.目前已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 万种。且每年以几百万种的速度增长。
化学科学的实用性是指:它在人类的生产、 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化学科学: n20世纪初的合成氨技术--人类将面临饥饿 的威胁; n抗生素、抗病毒新药的成功研制--人类将 难以摆脱病魔; n合成塑料、纤维、橡胶、硅芯片和光导纤维 --人类将不可能进入信息时代; n玲琅满目的化妆品和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 ――人类生活不会如此丰富多彩。
我国化学对世界的贡献
★ 约50万年前 “北京猿人”已会用火 ★ 公元前8~6千年开始制陶器 ★ 约公元前2千年 中国已会铸铜 ★ 公元前140~87年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 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 中国《本草经》成书, 书中记载动物、植物、矿物、药物达365种 ★ 十世纪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 ★ 1942年 中国的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 1965年 中国科学家合成出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 成蛋白质 ★ 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 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六号飞船的发射回收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 古代:
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之后人们 学会了烧制陶瓷、冶金、酿酒,并希望制出长生不老药或把廉 价金属炼制成金。
• 近代: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 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 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化学科学的创造性是指:人们不但可以从自 然界中认识、提取很多物质,或从已有物质出发 制造这些物质,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特殊性质或 功能的新分子,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化学科学的实用性是指:它在人类的生产、 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化学科学: n20世纪初的合成氨技术--人类将面临饥饿 的威胁; n抗生素、抗病毒新药的成功研制--人类将 难以摆脱病魔; n合成塑料、纤维、橡胶、硅芯片和光导纤维 --人类将不可能进入信息时代; n玲琅满目的化妆品和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 ――人类生活不会如此丰富多彩。
我国化学对世界的贡献
★ 约50万年前 “北京猿人”已会用火 ★ 公元前8~6千年开始制陶器 ★ 约公元前2千年 中国已会铸铜 ★ 公元前140~87年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 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 中国《本草经》成书, 书中记载动物、植物、矿物、药物达365种 ★ 十世纪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 ★ 1942年 中国的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 1965年 中国科学家合成出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 成蛋白质 ★ 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 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六号飞船的发射回收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 古代:
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之后人们 学会了烧制陶瓷、冶金、酿酒,并希望制出长生不老药或把廉 价金属炼制成金。
• 近代: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 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 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化学科学的创造性是指:人们不但可以从自 然界中认识、提取很多物质,或从已有物质出发 制造这些物质,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特殊性质或 功能的新分子,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课件: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1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实用技术阶段
钻木取火 : 人类接触到化学现象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实用技术阶段
炼丹术
炼金术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1661年后)
波义尔
拉瓦锡
道尔顿
门捷列夫
118676067931年年,,俄英英 法国国化化学学家家门、、拉捷物物瓦列理理锡夫学学建发家家立现道波燃元尔义烧素顿耳现周提提 象期出出 的律原化 氧,子学 化把学元 学化说素, 学为的说元近概 ,素代念使及化, 近其学标 代化的志 化合发着 学物展近 取纳奠代 得入定化了一了学革个坚的命统实诞性一的生的的基。进理础展论。。体系。
• 高一化学组 顾波涛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交流
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 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化学:
是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
研究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
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
一、化学是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科学
化学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发现和新创造物质达3500万种
1.资源利用.能源开发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1.资源利用.能源开发 2.材料研制
夜光材料
钛合金与人造骨
人造血管
如何学好化学?
学好化学要做到:
1、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 2、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 3、密切联系实际; 4、多渠道获取知识; 5、要有活跃的问题意识:质疑 6、善于总结:错误记录本
化学模块
必修 模块
化学 1(必修)
化学 2 (必修)
选修 模块
化化 化 有物实
学 与 生 活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实用技术阶段
钻木取火 : 人类接触到化学现象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实用技术阶段
炼丹术
炼金术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1661年后)
波义尔
拉瓦锡
道尔顿
门捷列夫
118676067931年年,,俄英英 法国国化化学学家家门、、拉捷物物瓦列理理锡夫学学建发家家立现道波燃元尔义烧素顿耳现周提提 象期出出 的律原化 氧,子学 化把学元 学化说素, 学为的说元近概 ,素代念使及化, 近其学标 代化的志 化合发着 学物展近 取纳奠代 得入定化了一了学革个坚的命统实诞性一的生的的基。进理础展论。。体系。
• 高一化学组 顾波涛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交流
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 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化学:
是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
研究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
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
一、化学是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科学
化学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发现和新创造物质达3500万种
1.资源利用.能源开发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1.资源利用.能源开发 2.材料研制
夜光材料
钛合金与人造骨
人造血管
如何学好化学?
学好化学要做到:
1、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 2、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 3、密切联系实际; 4、多渠道获取知识; 5、要有活跃的问题意识:质疑 6、善于总结:错误记录本
化学模块
必修 模块
化学 1(必修)
化学 2 (必修)
选修 模块
化化 化 有物实
学 与 生 活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优秀课件

2、人类开始化学实践活动是从下列哪项活动开始的
A、使用火 B、制陶瓷 C、酿酒 D、炼丹
3、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4、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认识,其中错误的 是
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 显身手
验证或探究 预测的性质
分析现象 并解释
分类、比较、归纳、 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
练习:
1、展望21世纪,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新材料是高新技术
的突破口,只有更好地开发和应用具有特殊性能的
新材料,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技术潜力。
对于新材料的开发和研制,最具有独特优势的学科
是
A、物理 B、化学 C、地理 D、生物
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5、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
(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
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
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研究,都离不开实验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
[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 化? [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 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 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 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 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 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一、 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内容
《走进化学科学》课件8(20张PPT)(鲁科版必修1)

第一节 走进化学学科
自然界中的溶洞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溶洞的形态为什么会 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CO2 再通入过量的CO2 ,观察现象。
(动画模拟) (实验录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通入适量 的CO2
通入过量 的CO2
加热得到的 澄清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消失 出现白色沉淀
• 1994年 G.A. 欧拉(美国人)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 作出了杰出贡献
• 1995年 P.克鲁岑(德国人)、M. 莫利纳、F.S. 罗兰(美国 人)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 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
• 1996年 R.F.柯尔(美国人)、H.W.克罗托因(英国人)、 R.E.斯莫利(美国人)发现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 球(也称布基球)C60
20世纪80年代,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小知识:化石燃料指的是: 煤、石油、天然气
当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神舟六号返回舱号
诺贝尔化学奖(近十二年)
• 1993年 K.B. 穆利斯(美国人)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M. 史密斯(加拿大人)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 法
速发展,彩色电视机进入家庭生活;
• 4、制成电子计算机(1946)各种微型机(70年代) • 5、试管婴儿诞生(1978) • 6、发射人造地球卫星,(1957)人类登上了月球,
(1969) 开创了“空间时代” • 7、具有致命杀伤力的“生化武器”
我国科学家在近代生物化学方面的 重要成就:
1965年,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 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自然界中的溶洞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溶洞的形态为什么会 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CO2 再通入过量的CO2 ,观察现象。
(动画模拟) (实验录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通入适量 的CO2
通入过量 的CO2
加热得到的 澄清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消失 出现白色沉淀
• 1994年 G.A. 欧拉(美国人)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 作出了杰出贡献
• 1995年 P.克鲁岑(德国人)、M. 莫利纳、F.S. 罗兰(美国 人)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 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
• 1996年 R.F.柯尔(美国人)、H.W.克罗托因(英国人)、 R.E.斯莫利(美国人)发现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 球(也称布基球)C60
20世纪80年代,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小知识:化石燃料指的是: 煤、石油、天然气
当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神舟六号返回舱号
诺贝尔化学奖(近十二年)
• 1993年 K.B. 穆利斯(美国人)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M. 史密斯(加拿大人)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 法
速发展,彩色电视机进入家庭生活;
• 4、制成电子计算机(1946)各种微型机(70年代) • 5、试管婴儿诞生(1978) • 6、发射人造地球卫星,(1957)人类登上了月球,
(1969) 开创了“空间时代” • 7、具有致命杀伤力的“生化武器”
我国科学家在近代生物化学方面的 重要成就:
1965年,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 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课件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1.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
最 小 的 标识 (90年)
在镍的晶体上移动35个氙原子写出的
2020/1/27
IBM公司的标识
原子字
分子人
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 用一氧化碳创造的分子 人 上述说明人类已进入操纵原子时代,目前只有中 国、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该项技术,说明我国化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 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 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 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 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CO2 再通入过量的CO2 ,观察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通入适量 的CO2
通入过量 的CO2
加热得到的 澄清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消失 出现白色沉淀
由于溶洞中含有 较高浓度的CO2 , 发生了
CaCO3→Ca(HCO3)2 → CaCO3
的转化
2020/1/27
1661年
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给元素下了科学的定义
1772年
舍勒制得了氢气
1773年
舍勒制得了氧气
2020/1/27
1777年 1803年 1811年 1860年 1869年 1911年 1934年 1942年 1965年 1981年 2000年
2020/1/27
法国的拉瓦锡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说 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 分子学说得到世界公认 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周期表 英国的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 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中国的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中国科学家合成出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 人类基因组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