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数据库结构

合集下载

地类及变化原因划分、数据库结构、森林资源变化图斑现地核实表、年度更新统计报表

地类及变化原因划分、数据库结构、森林资源变化图斑现地核实表、年度更新统计报表

附录A地类及变化原因划分
附录B数据库结构
附录C森林资源变化图斑现地核实表
附录D森林资源年度更新统计报表
D101各类林地面积统计表
D102林地面积按保护等级统计表
D103森林面积按权属统计表
D104森林面积按起源统计表
D105森林面积按林种统计表
D106森林面积按起源和亚林种统计表
D201天然林面积按权属统计表
D202天然林面积按林种统计表
D203人工林面积按权属统计表
D204人工林面积按林种统计表
D301商品林地面积按权属和起源统计表
D302公益林地面积按权属和起源统计表
D401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D402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D403林地变化原因统计表
D404林地保护等级面积变化统计表
D405林地地类变化按森林类别动态转移统计表。

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数据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功能的框架设计

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数据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功能的框架设计

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数据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功能的框架设计摘要: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数据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阶段性验收外业数据的采集。

外业数据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相关报表的统计计算及形成成果数据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就针对外业数据采集这部分主要功能,阐述其设计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退耕还林阶段验收外业数据采集系统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数据管理系统是以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工程外业数据采集为主要功能的软件系统。

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工程外业数据采集是工程验收流程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这一步是整个验收流程后续工作的保障,只有外业采集回来的数据符合相应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要求,这样的数据才能称为合格的数据,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分析及相应报表的统计计算。

长期以来,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的外业数据采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大大影响数据成果生产的进度,问题处理的及时程度等。

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数据采集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思路就是围绕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展开的,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外业采集数据的质量和采集效率。

以下从本系统数据采集的几大核心功能设计及拟解决的相应实际生产问题分别加以阐述。

1 数据采集的信息化以往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外业数据的采集主要依靠手工将小班信息录入到电子表格中,然后再汇总、统计。

小班的空间位置信息则通过绘制基本图来体现。

这两部分工作是分开进行的。

这种小班信息的采集手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小班信息的录入是基于文件的,当存在不同年度数据时,数据的汇总和查询需要在若干文件中来回查找;而且基于电子表格的属性信息录入手段,各项因子不同的业务人员录入的数据值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这给分析和统计带来很大不便。

(2)在电子表格中录入小班信息,基层林业单位的业务人员只能看到小班的属性信息,对于小班的空间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几何关系则无从体现。

以往小班属性信息通过电子表格记录,而空间信息则通过绘制基本图反映。

这导致小班属性信息是通过电子表格记录下来,但是小班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只有当内业处理部门将基本图矢量化后才能看到,这是盲点。

浅谈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流程

浅谈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流程

浅谈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流程【摘要】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制图制表等功能,提高劳动效率,将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里程。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数据采集地理信息系统(Ge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

它可以迅速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结构与流程:1.技术标准标准化的作用是为了获得在硬件、软件和系统上的综合投资效益,首先具备可移植和互操作性。

信息往往是一个由多种计算机平台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有了标准,可以促进用户从网络的不同节点上获取数据,即从不同硬件环境中获取数据和实现各种应用;其次是可伸缩性,为了适应不同的项目和应用阶段,必须以相同的用户界面在不同大小级别的计算机上运行;第三是通用环境,标准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系统应用环境,如提供通用的用户界面和查询方法等,利用这个通用环境形成与国家数字地球并轨。

1.1数据组织为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应用,如存储、检索、分析、图形再现和数据交换等,数据库分基础数据库(即基础地形图)、专题(图)数据库等,每个数据库由若干数据层构成。

各库主要信息如下:基础数据库,图层点状层线状层面状层境界层各种界线的注记国界、省界、地区界、县市界、林业局界、乡镇界、林场界、成图界、林班界、小班界、村屯界各种界线的彩色边水系层河流、渠道等注记河流、渠道、堤岸、水涯线湖泊、水库等。

图层点状层线状层面状层林业区划层林业区划注记特种用途林、防护林种区、作业区界林班层(村)林班号、面积等注记林班线林班面小班层小班号、面积等注记小班线小班面地类符号层省址、市址、县址、林业局址、乡址、林场址、国营农场、林业站、检查站、防火站、农田、沼泽地。

退耕还林数据库标准字段

退耕还林数据库标准字段

退耕还林数据库标准字段一、背景介绍退耕还林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旨在通过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建立退耕还林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

数据库的建立需要明确数据标准字段,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标准字段定义1.退耕还林项目编号:用于唯一标识每个退耕还林项目。

2.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应清晰、准确地描述项目内容。

3.承包单位:指负责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单位或个人。

4.承包面积:指退耕还林工程的承包面积,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5.实施时间:指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始实施时间。

6.验收时间:指退耕还林工程的验收时间。

7.验收结果:指验收机构对退耕还林工程的验收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等。

8.植被覆盖率: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植被覆盖土地面积的比例。

9.土壤侵蚀度: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土壤侵蚀程度的变化情况。

10.生态环境改善情况:指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改善情况。

11.后续管理情况: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的后续管理和维护情况。

三、数据字段说明每个标准字段都应有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以便数据库的使用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字段的含义和用途。

例如,对于“承包面积”这个字段,应该说明是指林地、草地或其他类型的土地面积,而不是总承包面积的一部分。

对于“验收结果”这个字段,应该说明是指是否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验收标准,以及验收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等。

四、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退耕还林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应该是可靠的、权威的、可信的。

数据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监测机构、承包单位等渠道获得,并且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清洗、校验等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需要制定数据质量标准和数据校验规则,以便对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数据。

五、数据库管理和维护退耕还林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员支持。

需要制定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更新、维护和升级,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退耕还林建库流程

退耕还林建库流程

建数据字典之注意事项
数据字典注意事项: 一: 数据字典里必须有“行政区代码” “造林类 别”、“林种”、“植被类型”、“合格与否”、 “树草种”字段; 二: “行政区代码”的字段提示必须是“行政区”; 三:乡镇代码为四到六位数,其中后三位是 “000” ; 四:村代码是在乡镇代码的基础上加三位数。例如: 录入的某个乡镇的代码为15000,那么该乡所属的第一 个村,村代码就是15001。
退耕还林建库流程
系 统 设 置 打印表格 设置工作目录 建数据字典 录 表格 打印 数 据
系统设置—设置工作目录
第一步:新建一个用自己县名称命名的文件夹作为工 作目录, 如“D:\洪雅县” 第二步:将系统安装目录(C:\CFMIS\CFMISDEMO) 下 的“模板”和“政策法规”文件夹拷贝到工作目录内 第三步:在工作目录文件夹内新建“数据表”和“统 计表”两个子文件夹。注意:文件夹的名称必须是 “数据表”和“统计表” 第四步:打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系统”,选择【系 统设置】→【系统环境】,弹出 “MAPGIS环境设置” 对话框 第五步:点击“工作目录”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 择第一步新建的文件夹(如“D:\洪雅县”),点击 “确定”
输入图形-纠正地形图
第一步:打开扫描的地形图(.msi格式) 第二步:菜单“镶嵌融合”->“删除所 有控制点” 第三步:添加控制点(至少要添加四个控 制点) 第四步:菜单“镶嵌融合”->“校正预 览” 第五步:影像校正(需要设置图像的范围)
输入图形-镶嵌地形图
第一步:打开其中一幅已校正好的地形图 第二步:打开另一幅地形图:菜单“镶嵌 融合”->“打开参照文件”->“参照 影像” 第三步:菜单“镶嵌融合”->“校正预 览” 第四步:菜单“镶嵌融合”->“接缝线 镶嵌”(选中“自动计算接缝线”)

退耕还林工程边界数据集

退耕还林工程边界数据集

退耕还林工程边界数据集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

自上世纪末启动以来,已在我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从退耕还林工程的概述、边界数据集的含义和作用、退耕还林工程边界数据集的获取与处理、应用领域以及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退耕还林工程概述退耕还林工程是指将部分耕地退耕,恢复为林地、草地或其他生态用地,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目的。

这一工程在我国实施以来,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边界数据集的含义和作用边界数据集是指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用于描述和分析耕地与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之间关系的数据集合。

它包括地理边界数据、生态边界数据、社会经济边界数据等多个方面,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重要基础数据。

边界数据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政策制定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边界数据集,可以了解不同区域耕地与生态用地的分布状况,为政策制定者和规划者提供决策依据。

2.评估工程效果:通过对比边界数据集的变化,可以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

3.指导工程实施:边界数据集可以帮助确定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和优先级,指导工程的实施。

三、退耕还林工程边界数据集的获取与处理退耕还林工程边界数据集的获取主要依赖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现场调查等手段。

首先,通过遥感图像识别和处理,获取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的分布状况;然后,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提取边界数据;最后,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对边界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

数据获取后,需要对边界数据集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插补、数据降维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四、退耕还林工程边界数据集的应用领域退耕还林工程边界数据集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1.生态环境保护:边界数据集可用于监测和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退耕还草实施方案

退耕还草实施方案

退耕还草实施方案第1篇:退耕还林还草专题三退耕还林还草规划2------数据采集1一、实验目的1.掌握ARCGIS软件的地图的编辑功能。

2.掌握如何在ARCGIS地理配准,并进行空间数据采集矢量化。

二、实验准备1.软件准备:ArcGIS10 2.资料准备:彭阳县地图(tif格式)。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方法请注意选择相应的扩展摸块1、底图配准(1)启动ArcMAP ,打开彭阳县地图(tif格式)。

(2)投影彭阳县地图.tif 在目录中相应文件夹的彭阳县地图.tif 右键点击属性;在栅格数据集属性中,选择编辑空间参考;1)在预定义/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s中选择Spheroid-based 中的Krasovsky 1940.prj 2)在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中选择Continental中Asia中Asia North Albers Equal Area Conic.prj 3)具体参数:Projection: Albers False_Easting: 0.0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105.00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1: 25.00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2: 47.00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 (1.000000)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GCS_Krasovsky_1940 Datum: D_Krasovsky_1940 Prime Meridian: 0底图属性选择编辑空间参考(3)在【地理处理】菜单中选择【环境】设置路径,在【自定义】菜单中选择【扩展模块】添加相应模块,打开彭阳地形图。

ArcGIS_Pro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ArcGIS_Pro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ArcGIS Pro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孔向斌(甘肃省庄浪县自然资源局,甘肃庄浪744600)摘要:利用ArcGIS Pro软件建立科学规范的退耕还林数据库,为以后检查验收、工程抚育管护、资金兑现、林权证颁发等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科学规范的动态管理图层,不仅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能为林业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开辟一条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ArcGIS Pro;退耕还林;动态管理图层图1ArcGIS Pro工作界面2ArcGIS Pro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自2014年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以来,庄浪县抢抓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良好机遇,坚持大力推进生态绿化行动,2015-2019年5个年度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1129.33hm2。

由于庄浪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量巨大,涉及范围广,小班地块多。

因此,通过应用ArcGIS Pro这款软件,并结合甘肃省新一轮退耕还林数据库,能极大地提高退耕还林外业调查和内业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庄浪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1利用ArcGIS Pro建立退耕还林数据库自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以来,为了加强甘肃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和管理质量,甘肃省林草局于2015年组织研发了“甘肃省新一轮退耕还林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在全省推广应用。

甘肃省退耕还林数据库是集图形矢量数据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数据库。

通过退耕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全面掌握每个年度精确到具体农户、具体小班地块的基础农户退耕信息,为以后检查验收、工程抚育管护、资金兑现、林权证颁发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中,县级退耕还林数据库是基础,是由各工程县应用GIS软件和省级统一下发的卫星影像图,在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信息系统数据母库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年度数据库,包含“.dbf”“.sbn”“.sbx”“.shp”“.shx”“prg”1ArcGIS Pro简介ArcGIS Pro是ESRI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专用软件,是ArcGIS的升级版,它的界面风格和大众熟知的Office界面相同,软件布局采用的是简洁的Rib-bon界面风格,将与当前任务相关的功能按钮平铺在菜单面板中,降低了软件的使用难度;同时,ArcGIS Pro 允许打开多个地图窗口和多个布局展示二三维一体化的数据模型,与32位的ArcGIS相比,ArcGIS Pro采用的是64位应用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硬件,提高使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 土 坡 坡 坡 侵 侵 造 林 树 树 树 混 造 围 了 草 草 草 交 林 壤 层 蚀 蚀 林 望 种 种 种 方 方 种 厚 类 强 模 台 类 度 型 度 式 1 2 3 式 式 位 度 向 种 栏
cm
m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w C n tqs lqs nhm hth qyz mj tdl zbl ldl hbg my tyz tch pw pd ps C C 1 C 1 C 6 C 11 C 6 N 5 1 C 3 c 8 C 2 N 4 C 1 C 2 N 3 C 1 N 2 C 1
N 4
N 5
N 4
N 2
N 3
N 3
C 2
D 8
D 8
N 1
N 8
C 2
N 4
C 3 1
N 5
D 8
N 4 1
N 4 1
N 4 1
N 5
N 4
qslx qsqd zlms
szh zhh cmx lbh xbh C 3 C 3 C 3 C 3 N 5 1
zyxb x dm
lz sz1 sz2 sz3 hjfs C 2 C 3 C 3 C 3 C 2
zlfs

wl lwt N 5 N 3
N 2
C
C 1
C 1
C 2
C 2
10 16 16 16 16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fhx N 4
fhld jsg1
xsc N 5
ggxt jsg2
ld md1 md3 md3 N 3 N 3 N 3 N 3
hjb1 hjb2 hjb3 zdfs zdsj
cd kd gd N 3 N 3 N 3
zlsj fycs fysj sfzl sfsl
xzl xml N 3 N 5
mmgg
ygl N 5
tzys
fzlz C 2
zjc- zjp-
qjc D 8
qjp-
gjc D 8
gjp- bzl- bzk-
N 4



施 初植密度
造林措施设计 整 整 整地规格 树 树 树 地 地 树 树 树 草 草 草 方 时 长 宽 高 草 草 草 种 种 种 种 种 种 1 2 3 式 间 1 2 3
抚育设计
种苗





粮款 兑现 第n 年 发 放 补 助 款
防 防 截 蓄 灌 集 林 火 火 水 水 溉 水 道 线 林 沟 池 系 沟 带 统
县级退耕还林工程作业小班设计数据库结构表
空间位置 乡 村 村 林 小 作 小 民 业 地 植 立 海 母 合 经 农 被 同 营 面 造 地 土 林 户 或 积 林 民 小 小 名 地 木 名 编 者 农 类 地 组 班 东 南 西 北 权 权 号 作 型 类 属 属 物 别 镇 委 班 班 拔 岩 类 型 四至界线 亩 1 2 3 4 5 6 7 8 e C 9 s C m 立地条件 营造模式
m
m
m
m3 m2
m
m 株/亩 株/亩 株/亩 %
%
%
造 抚 抚 施 施 需 需 苗 投 第n 第n 第n 林 育 育 肥 肥 种 苗 木 工 资 发 年 年 第n 年 第n 第n 第n 自 区 国 年 证 时 次 时 种 数 等 量 年 年 年 检 检 检 发 林 自 区 国 成 成 放 成 种 间 数 间 类 量 量 量 级 量 检 检 检 活 活 补 活 时 时 时 (保 (保 (保 助 间 间 间 存) 存) 存) 粮 率 率 率 cm cm cm 次 月 kg kg 株 cm 个 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