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4.我国一般的婚姻形态表现为:一夫一妻制;在择偶范围式,“同姓不婚”被作为规则;“门当户对”是一种择偶的理想标准,反映出社会等级地位观念;在择偶方式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统社会中必须通过的第一个婚姻程式。婚姻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家庭、家族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制约。即使在今天,在一般农村、城镇,普遍人皆重视婚礼程序的完整进行,实际上反映出“男娶女嫁”、婚后从夫居而建立新家庭的一整套社会文化规范。
2.民俗文化是一种人文旅游资源,民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联系的反映民间地域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民俗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文化,这时长期以来不断的消化吸收人类各种文化因素的过程中,不断的被过滤,筛选和沉淀,从而凝聚在民众的心理机构中的深层文化,是创造民俗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民俗文化在现代的旅游资源中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举例分析略。
三、论述
1.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聚族而居,房屋式样大体相同,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民房低于官府,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在居住建筑民俗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各民族的干栏式住房的陈设布置中,有一些习俗却是共同具有的:重视中柱,把中柱视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核心徽征,被看作是列祖列宗的灵位,以及人神联结的地方;竹楼中必有火塘,这是世俗家庭生活与宗教活动的地方,它是家庭生活必需之物,是家庭的象征,同时,也是火神、祖神栖身来往之地,是家庭成员与神灵相互沟通的地方,是人们生活中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心。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1.民俗的基本特征包括:民俗的集体性、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类型性、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
民俗资源与旅游2019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民俗资源与旅游》 2019 期末考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由于上海人的(), 因此在民俗文化的发展中, 上海人在管理公共事务时做到了井然有序。
A、信仰B、理性精神C、人生价值观D个人素质答案:B2“易”在易学中指的是() 。
A、难度B、一个人的名字C、变化或交换D容易答案:C3中国民俗艺术的本质是() 。
A、经济性B、实用性C、审美性D艺术性答案:C4巫术是指企图通过() 来控制事情。
A、假想的力量B、超自然的力量C、现实的力量D迷信的力量答案:B5民俗是一种中介, 它既是物质的, 又是() 的A、精神B、传统C、现代D集体答案:A6明清时期江南著名的经济文化重镇是()A、安亭镇B、罗店古镇C、朱家角古镇D七宝古镇答案:B7上海的商业自宋至明, 一直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直到16 世纪() 的骚扰,使上海的商业处于无序的状态。
A、倭寇答案:AB、南夷C、北荻D胡狄8以下古文化遗址中, 上海文化的发祥地是()A、马家滨B、崧泽C、华亭D良储答案:C9 神话传说属于() 。
A、纪实民俗学B、叙事民俗学C、谣言民俗学D文字民俗学答案:B10梁启超认为() 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文化。
A、经济文化B、政治文化答案:AC、民族文化D传统文化答案:C11上海四座历史文化名镇不包括()A、松江镇B、嘉定镇C、南翔镇D安亭镇答案:D12从文化现象角度出发,民俗文化与() 密切相关A、自然界B、社会政治C、人类社会生活答案:CD社会群体13送春牛和舞春牛是在() 进行A、春耕B、春节C、立春D晚春答案:C14以下不属于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的是() 。
A、传统建筑B、传统节日C、传统娱乐D传统民俗文化技艺答案:AB、大自然15在对() 崇拜的基础上,中国人产生了对祖先的崇拜A、图腾C、鬼神D宇宙答案:C16易门六经是属于() 这一学科的。
A、哲学B、社会学C、历史学D政治学答案:A17 以() 为正宗, 以俗为主流的观念, 在一定时期内为保持和精纯一个民族的文化真髓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1.物质民俗。
是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在物质生产、消费和流通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系民俗结构中的基础层面。
包括农耕民俗、畜牧民俗、渔猎民俗、手工业民俗、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2.交通。
指借助一定的交通设施、工具,实现人员和物质的空间位移。
其中交通设施和工具是构成交通的基本要素。
3.年画。
年画就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4.成年礼仪。
是表示一个人由少年成长为成人的标志,此后就享有成人的权利,受社会的约束,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
其礼仪为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为该人个别举行的成年仪式,而外在的表现是为该人更换服装、改变发型,预祝他将来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5.节日。
就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社会性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6.社会民俗。
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生产、生活形成的群体在结合与交往过程中产生的。
包括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等。
7.酿造酒。
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
8.游艺民俗。
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它包括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民间游戏与竞技以及民间的工艺美术等内容。
9.丧葬礼俗。
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报丧、敛殡、祭奠、哀悼、出殡的习俗惯制。
10.交通工具。
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
11.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俗尚,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事象之一。
12.礼俗。
泛指我国维护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礼节仪式,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13.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
14.人居环境。
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中国旅游文化》期末复习试题6含答案

第四编总汇试卷一、名词解释1、民俗文化2、生产民俗3、服饰:4、礼仪风俗5、冬至二、填空题1、对民俗的内容分类,一般的民俗志、风俗志书里大致分了()类2、陈勤建在()中把民俗分为四大类。
其中包括()、人生社会民俗、心意信仰民俗和()3、民俗起源于劳动,一定民俗的形成是由一定时期()所决定4、民俗的历史性表现为它的可变性、()特征5、我国先秦的(),既是一部古代地理,而且还采录了100多个国家百来个瑰玮绮丽的古代神话、帝王传记、并记有大量原始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古代习俗。
6、经济生产的民俗事象看,生产民俗大体上有四种形态:山村狩猎民俗、渔村捕捞民俗、()、()7、汉族生产风俗具有()的尚农特点8、种植民俗大体有()和北方旱地农作风俗9、养殖民俗主要指()10、中国南方以种植()为主11、中国食品史上的四大发明是()、豆浆、豆芽、()12、从口味上来说,我国的口味主要是()13、酒有三大类,主要是白酒、()、()14、汉族在夏商以来就形成了()的特点15、俗称“文房四宝”的分别是()是古代汉族的生活日用品16、人类生活中普遍遵循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葬礼17、汉族人生礼仪反映出来的传统观念可以由四个字来概括:()18、民间俗称怀孕为“有喜”,但生男为(),生女为“小喜”19、诞生礼主要表现为()20、在少数民族中,成年礼中瑶族有()的成年礼三、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中国民俗》划分的一类是()A、有形的物质民俗B、人生社会民俗C、人生礼仪民俗D、游艺竞技民俗2、下列风俗中属于和地理有关系的是()A、端午吃粽子B、汉族赛龙舟C、南方人的纹身D、妇女缠足3、司马迁的《史记》中,他通过()研究各地经济物产、风俗民情和社会阶层生活习俗A、“观”B、“探”C、“访”D、“问”4、在下列文学作品中,()是一部游记与民俗相糅合的优秀著述A、《山海经》B、《史记》C、《水经注》D、《马可。
波罗游记》5、被民间称为“夜游节”的是()A、中秋节B、元宵节C、春节D、重阳节6、从经济生产的民俗事象看,生产民俗大体上有四种形态,下列不属于这四种的是()A、山村狩猎民俗B、渔村捕捞民俗C、牧村狩猎民俗D、农村农耕民俗7、我国的稻作文化习俗是从()开始的A、龙山文化B、河姆渡文化C、良渚文化D、红山文化8、我国从先秦开始,就有()“出土牛”的习俗A、立春B、谷雨C、清明D、立夏9、春节后头一天耕田叫()A、开犁B、开耕C、出土牛D、打春10、民间传统的工匠好称72行,其中铁匠的祖师爷是()A、鲁班B、李老君C、鲁班妻D、蒙恬11、服饰有四种习俗惯制,下列不属于其中四类的是()A、实用性B、御寒性C、观赏性D、信仰性12、《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乔家大院”是属于中国住宅的()A、四合院B、五间堂C、深宅大院D、围楼13、下列对中国的四大名砚叙述错误的是()A、广东端州的“端砚”B、安徽惠州的“歙砚”C、甘肃洮州的“洮砚”D、安徽徽州的“歙砚14、我国各地的主食不一,其中,西北地区的人们主要是以()为主食的A、麦面B、大米C、玉米D、小米15、京菜高峰的代表作“满汉全席”,共有()道菜肴A、110B、100C、150D、12016、节日风俗演变的特点正确的是()A、单纯型向复合型的转变B、单纯型向复合型、综合型发展C、祈求型向科学型发展D、普遍型向小众型发展17、我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是在()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8、清明节的时间大约是()A、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B、每年农历四月五日前后C、每年公历四月十日前后D、每年农历四月十日前后19、每年陈瓜果于庭以祭拜牛女双星的习俗是()A、端午节B、清明节C、乞巧节D、中秋节20、中秋节吃月饼约始于()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四、判断题1、苗族人有“三月三”这一节日2、云南白族有“龙般节”3、在湖北部分地区流传的水稻生产民俗有:正月初头的“送春牛”4、在湖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侗乡还有原始的抢婚遗风5、杭州的“西湖香市”,自南宋以来就已盛行6、海渔民出海日逢单不逢双7、在渔民的习俗中,“筷子只能放在碗口上,不能放在桌上”8、海上的守护神被人们称为“妈祖”9、被称为“百草之王”的是灵芝10、采参时,梦见死人、出殡时不祥的征兆11、家族人有吃“街心酒”的习俗12、哈尼族人有吃“转转酒”的习俗13、广东人喜坐楼,品“一盅两件”,一日三市,以喝早茶尤盛14、建房在江苏被称为是“竖屋”15、在笔纸中,以宣笔和湖笔享誉世界16、在汉族传统中,男子三十“冠而字”,女子十五即可嫁人17、汉族风行祝寿的礼仪,40岁前叫贺生,40岁后叫做寿18、少数民俗的祝寿方式各有特色,侗族流行添粮祝寿的习俗19、定亲是“六礼”的一种仪式20、新娘上轿前要辞别祖宗并向父母行跪礼。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试题10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饮食民俗
2.服饰民俗
3.居住民俗
4.节日民俗
5.游艺民俗
六、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饮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2.简述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3..简述居住民俗的影响因素。
4.简述交通民俗的特征。
5.我国游艺民俗的特色是什么?
七、能力题(每题10分,共20分)
第二套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茶,又名茗,是茶树、茶叶的总称。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按茶叶的颜色来划分,如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 )等。
2.酒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如按生产工艺或酿酒的方法,酒可分为( )、发酵酒和配制酒。
3.我国历史上长期发展形成的八大菜系是指( )、鲁菜、粤菜、闽菜、湘菜、皖菜、浙菜、苏菜。
将各大菜系及其代表名菜连线。
鲁菜 麻婆豆腐
川菜佛跳墙
粤菜 九转大肠
闽菜霸王别姬
湘菜西湖醋鱼
徽菜三蛇龙虎会
浙菜君山银针鸡片
淮阳菜符离集烧鸡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信仰民俗
2.服饰民俗
3.居住民俗
六、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列举与酒有关的名胜古迹。
2.简述居住民俗旅游开发的方式。
3.交通民俗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下列属于藏族传统节日的有:( )
A.“藏历新年” B.“沐浴节” C.“蝴蝶会” D.“望果节”
4.民间口头文学包括:( )
A. 歌谣 B. 故事与笑话 C. 谚语与谜语 D. 说唱与小戏
5.著名的四大年画有:( )
A.天津的杨柳青 B.山东潍坊的杨家埠 C.苏州的桃花坞 D.四川的绵竹
《中国旅游文化》期末复习试题2含答案

中国旅游文化试题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我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是___________建立的___________王朝。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___________ 即位后使用的“建元”。
3.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4.李春设计建造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5.“天人合一”和追求自然,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有着鲜明的个性的艺术风格,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造园艺术,___________;二、分隔空间,___________、;三、园林建筑,__________;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6.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7.中国佛教包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体系,佛教诞生在___________,发扬光大却在中国。
8.“五斗米”道奉____________为教主,以____________为其主要经典。
9.我国的四大名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蜀绣。
10.中国茶道有“四谛”,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福建的___________、江西的___________、湖南的___________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1分)1.从旅游的三大基本要素出发,将旅游文化划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A、媒体B、资源C、客体D、企业2.“建安”是属于帝王的什么号()。
A、庙号B、年号C、谥号D、尊号3.名与字在意义上往往是相关联的,下列哪个是表示反义的关系()。
A、屈原名平字原B、诸葛亮字孔明C、韩愈字退之D、关羽字云长4.中国古代五行论中,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中国民俗旅游试题

《中国民俗旅游》试卷(闭卷)使用班级: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2分)1、民族:2、民俗:3、行歌坐月:4、民俗旅游: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藏族古代建筑以()为代表,有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
2、()是清真寺主持教务的人,极受穆斯林及回族人的尊敬。
当他们在祈祷时,千万不要打扰他们。
3、()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
4、中国新疆维吾尔()艺术已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
它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它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
6、朝鲜族主要居住在(),而当地三宝是指()、()和()。
7、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舞,技艺很高。
8、傣族多信仰(),常吃的主食是()。
9、()族待客时最常用的佳肴是坨坨肉和酸菜汤,本族男子头上都蓄有一蓬头发,称为(),这是每个人最高贵的地方,忌旁人用手触摸,否则被认为是极大的侮辱。
10、土家族最有特色的习俗是()。
三、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回族B.苗族C.壮族D.汉族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A.高山族B.珞巴族C.哈尼族D.纳西族3.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是()A.福建省B.云南省C.广东省D.贵州省4.属于晋陕黄土高原的汉族民居特色的是()A,四合院式 B.围龙屋 C.马头墙 D.窑洞5.陕北农民标志性的标志是()A.腰带B.小花帽C.白羊肚手巾D.大筒裤6.春节中以()为高潮。
A.除夕和正月十五B.正月十五和正月初一C.除夕和正月初一D.除夕和正月初二7. 满族信仰()A.萨满教B.佛教C.基督教D.道教8.“万字坑”属于下列哪个民族的住房特点()A.朝鲜族B.满族C.维吾尔族D.回族9.马头琴是()最有名的乐器。
A,满族 B.朝鲜族 C.回族D土家族10.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的民族是()A.回族B.朝鲜族C.满族D.维吾尔族11.中国三大史诗为()A.《蒙古秘史》,《江格尔》,《玛纳斯》B.《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传》C.《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十二木卡姆》D.《蒙古秘史》,《十二木卡姆》,《江格尔》12.“坎儿井”是()的一大发明创造。
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 整理完成

1.民俗:民俗一词在中国古文献中主要是指百姓习尚,民间习俗,严格地讲,这与今天的“民俗”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别。
2.服饰:指人们穿戴在身上的服装与饰物的全部,包括服装本身及与服装并存的有关饰物。
3.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4.村落:村落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比较好的建筑群。
5.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6.习俗:指地域性很强、阶层明显、相沿积久的一种群体性的习惯和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7.蒸馏酒: 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
8.人生礼仪民俗:人生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
这种标志人生不同阶段、反映人的社会属性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民俗。
它既是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的反映,又表现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
9.四合院: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10.民俗节日:是指约定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包括民俗意义较强的节日(传统民间节日、外来民俗节日和部分新兴地方节日)以及纪念意义较强的节日(我国政府及国际组织规定的节日、活动日、伟人的诞辰、忌日)。
民俗旅游的特征有: (1)神秘性、审美性;(2乡土性、社会性;(3)参与性、原则性;(4)苦乐性、发展性。
汉族服饰的原料主要有哪些?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
我国传统的人生礼仪主要有哪些?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
民俗节日按节日的族属分类有哪些?有单一民族的民俗节日及跨民族的民俗节日居住民俗的制约因子有哪些?(1)地域因素(2)民族因素(3)历史因素(4)社会因素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自然环境(2)人类需要(3)发现与发明(4)文化传播:民俗旅游按民俗生活空间分有哪些?市井、水乡、山村和渔村四种民俗旅游;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经济条件;(2)历史文化传统;(3)地理环境;(4)宗教信仰;(5)社会风尚;(6)文化交流(7)个人因素;(8)民族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旅游一、名词解释1、民俗: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2、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3、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主食、菜肴和饮料三部分。
4、居住民俗:顾名思义,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5、蒙古包:主要流行于我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游牧民族居住区,蒙古族的蒙古包呈圆形尖顶,包身用若干个称作“哈那”的木条围成,通常用羊毛毯一层或两层覆盖,样似草原上洒落的莲花。
6、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7、节日: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进行社会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8、蒙古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起源于13世纪,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进行5~7天,主要活动项目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的比赛。
9、游艺民俗:它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二、选择或填空题1、民俗的种类:(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
(3)意识民俗2、(1)腊八要喝八宝粥(2)春节吃饺子(3)正月十五吃元宵(4)二月初二煮猪头(5)立春吃春饼(6)五月端午吃粽子(7)八月十五吃月饼(8)重阳节吃花糕3、(1)山东菜“一菜一味,百菜不重”。
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2)四川菜系“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灯影牛肉、毛肚火锅、水煮肉片、清蒸江团。
(3)福建菜,佛跳墙。
(4)湖南菜系,腊味合蒸,冰糖湘莲。
(5)安徽菜系,无为鸡。
4、“津门三绝”:“耳朵眼炸糕”“桂发祥麻花”“狗不理包子”5、肉制品有蒙古族的“风干肉”,彝族的“坨坨肉”,纳西族的“琵琶肉”,苗族的“酸鱼”6、绿茶,“清汤绿叶,色泽光,清香芬芳,味爽鲜醇,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7、红茶,安徽祁红、云南滇红、湖北宣红、四川川红等。
8、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9、黄茶,君山银针。
10、青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
11、(1)藏族的“酥油茶”(2)蒙古族的“奶茶”(3)回族的盖碗茶(4)苗族的“八宝油茶”12、民间常用的是按商业习惯来划分,有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果酒和配制酒。
13、(1)酱香型又称茅香型,贵州茅台酒,四川郎酒。
(2)浓香型也叫酱香型,四川泸州老窖特曲、四川宜宾五粮液。
(3)清香型也叫汾香型,山西汾酒。
(4)米香型又称蜜香型,桂林三花酒。
14、彝族,转转酒。
土家族,咂酒。
羌族,蒸蒸酒。
15、赫哲族的重要标志是鱼皮衣。
16、“风水术”理想的基址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17、“一颗印”流行于云南等地,主要是围绕天井布置房屋,北面正房大都为三间,东西两侧为厢房,南面为厅房,也是大门所在的地方。
18、客家土楼,现主要在福建永定、龙岩的客家民居中,是数百人聚族而居的堡垒式住宅。
19、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分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有代表性。
20、侗族木楼,“干栏式”建筑。
苗族的吊脚楼。
彝族的土掌房。
藏族的碉房。
羌族的碉楼。
侗族,鼓楼和风雨桥。
黎族的船型屋。
21、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纤道,古代水上交通的陆路辅助设施,是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
22、石桥主要三种形式,即蹬步、梁桥和拱桥。
23、陆路交通习俗:(1)折柳送行(2)接风洗尘24、1、产前的求子习俗。
2、孕期的习俗。
3、临产习俗。
4、诞生后的习俗:(1)坐月(2)命名(3)三朝(4)满月(5)百日(6)周岁25、节日的分类(1)传统民间节日(2)现代节日(3)外来民俗节日(4)新兴节日(5)伟人的诞辰、忌日和国际组织规定的活动26、玉雕,主要产于新疆和田、河南南阳、辽宁岫岩三、简答题1、民俗的特征及社会功能答:(1)民俗的特征1)民俗的社会性和集体性。
2)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3)民俗的传承性和播布性4)民族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5)民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民俗的社会功能:1)历史功能2)教育功能3)娱乐功能4)规范功能5)凝聚功能6)审美功能2、民俗旅游资源的作用答:(1)民俗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2)民俗旅游资源充实和丰富了旅游资源。
(3)民俗旅游资源可以提高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3、中国茶文化的意蕴答:茶,之所以具有文化内涵,首先在于国人把茶看做是一种素雅之物、圣洁之物。
其次,饮茶是一种韵事,一种雅兴,一种“生活艺术”,为人民的生活增色不少。
此外,由茶带来的许多风流佳话,更丰富了茶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及内涵,使品茶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蕴,即“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
4、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答:1、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结合2、自然存在性3、丰厚的文化内涵。
5、婚礼的模式答:1)纳彩,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便备礼物去女方家求婚。
2)问名,求婚后托媒人问女方姓名及出生年月日,目的为占卜凶吉,以备合婚仪式。
3)纳吉,问名后把占卜的好结果通知女方,即“订盟”,现代称“订婚”。
4)纳征,“订盟”后男方派媒人和押礼人将聘礼送往女家的仪式,俗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这项仪式是唯一不用雁的仪式。
5)请期,即选择结婚日期,并征求女方同意,民间俗称“提日子”、“定日子”。
6)亲迎,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这项仪礼实际上是婚礼的主要形式。
6、如何理解节日是最吸引旅游者的旅游佳期?答:(1)节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2)节日期间人们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3)节日期间人们的消费观念异于平日。
四、论述题1、民俗与旅游答:1)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
2)民俗能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3)旅游为民俗资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4)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
5)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2、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答:1)中国人讲吃,不仅是解渴充饥,还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
使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中华民族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
2)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讲,可以概括成“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它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
只有“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符合时代风尚的“礼”。
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我们只有准确的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3、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答;1)服饰民俗是旅游审美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2)服饰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历史的缩影。
3)服饰民俗是民族的标志4、民间信仰成为旅游资源的原因答:作为旅游资源的民间信仰是大量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民间信仰,形式多样,内容庞杂,其之所以成为旅游资源,有着众多的原因。
1)历史原因,从历史上说,民间信仰大多源于人们将现实生活中种种无法实现的梦想和希望寄托于各种原始信仰对象,如日月星辰、...... 2)现实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发展成为旅游资源,有历史因素,也有文化和社会的因素。
首先是经济制度的转轨引起的思想多元化,客观上促进了民间信仰发展成为旅游资源;其次是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各种信仰,......5、民俗商品答:1.开发形式多样......。
2.以纪念性为开发侧重点......。
3.以创新为主流......。
6.“南宁,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这是南宁举办国际民歌节以来最响亮的口号。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宗旨是继承和弘扬壮族人民的文化艺术,加强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艺术节期间,国内著名艺术家、歌手以及国外民间艺术家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节目演出。
与民歌节同时举办的还有时装大赛、壮族节日联欢、全国少数民族孔雀类声乐大赛,旅游美食节,广西山歌擂台赛,以及经贸洽谈会等活动。
历届艺术节举办以来,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赞誉,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