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编写的规范和要求

合集下载

超级详细的测试用例设计规范

超级详细的测试用例设计规范

超级详细的测试用例设计规范当设计测试用例时,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测试的全面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测试用例设计标准和规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 测试用例命名规范:•用例名称应简洁而具有描述性,清楚地说明被测功能。

•使用有意义的单词和短语,避免使用模糊或不清楚的术语。

2.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每个测试用例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测试用例应尽量独立,避免相互依赖。

•每个用例应包含一个简短但详细的描述,涵盖用例的目标和步骤。

3. 测试用例结构规范:•用例编号:每个用例应有唯一的编号。

•测试优先级:指明用例的优先级,如高、中、低。

•预置条件:描述运行用例所需的初始条件。

•测试步骤:详细列出执行测试所需的步骤。

•预期结果:描述每个步骤的预期结果,以便进行比对。

4. 测试数据规范:•用不同的测试数据组合编写多个测试用例,覆盖不同情况。

•包括边界值、无效输入、正常情况等测试数据。

5. 预期结果规范:•预期结果应具体、明确,可以是文本描述或数值。

•预期结果应与实际结果进行比对,以判断测试是否通过。

6. 步骤的顺序:•用例中的步骤应按照逻辑顺序编写,确保测试流程清晰。

7. 特殊情况和异常处理:•包括测试异常输入、错误处理机制等。

•确保测试能够捕获并正确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8. 重复性测试规范:•在必要时,包括对于相同操作的多次执行测试,以验证重复性。

9. 跨平台/浏览器/设备测试规范:•如适用,确保测试在不同的平台、浏览器或设备上都能正常运行。

10. 结果记录和报告规范:•每次测试运行后,记录实际结果和测试日期。

•创建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用例执行情况、结果、问题和建议。

11. 审查和验证:•所有编写的测试用例应该经过审查和验证,确保完整和正确性。

12. 定期维护和更新:•定期审查测试用例,以确保其与应用程序的变化保持同步。

遵循这些测试用例设计的标准和规范,可以帮助您创建清晰、一致且有效的测试套件,确保对软件功能的全面测试和稳定性验证。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一、引言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是为了保证测试用例的一致性、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而制定的标准文档。

本规范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格式和结构,以便测试团队成员能够理解和执行测试用例,确保测试过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二、测试用例命名规范1. 测试用例的名称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描述被测试功能或者需求。

2. 使用动词开头,描述测试的行为或者动作,如“登录”,“添加商品”,“提交定单”等。

3. 避免使用缩写和简写,确保用例名称易于理解和识别。

三、测试用例结构1. 用例编号:每一个测试用例都应该有一个惟一的编号,用于标识和索引。

2. 用例名称:用于描述被测试功能或者需求。

3. 前置条件:描述执行该用例之前需要满足的条件,如登录、进入特定页面等。

4. 测试步骤:按照逻辑顺序描述测试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应该清晰明确。

5. 预期结果:描述每一个步骤执行后的期望结果,包括页面显示、错误提示等。

6. 测试数据:如果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数据,应该在此处明确指定。

7. 测试环境:描述执行该用例所需的测试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等。

8. 用例优先级:根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9. 用例状态:用于标识用例的执行状态,包括未执行、通过、失败等。

四、用例编写规范1. 用例应该具有独立性,每一个用例应该只测试一个功能或者需求。

2. 用例应该尽量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

3. 用例应该具有可重复性,任何人都应该能够按照用例的描述执行测试。

4. 用例应该具有可读性,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

5. 用例应该具有可维护性,当被测试功能或者需求发生变化时,用例应该能够及时更新。

五、用例执行和管理1. 执行用例前,应该先确认测试环境是否满足前置条件。

2. 执行用例时,应该按照测试步骤逐一执行,并记录实际结果。

3. 如果用例执行失败,应该及时记录失败原因,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修复。

4. 用例执行完成后,应该及时更新用例的执行状态和实际结果。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 (2)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 (2)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一、引言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是为了确保测试用例的一致性、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本文档旨在定义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编写规则、命名规范、结构规范以及编写要求,以便测试团队成员能够编写高质量的自动化测试用例。

二、编写规则1. 用例编号:每一个用例都应有惟一的编号,用于标识和检索。

编号格式为“TC-模块编号-用例编号”,例如“TC-001-001”。

2. 用例标题:用于简要描述用例的目标和功能。

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准确描述用例的主要功能。

3. 前置条件:描述用例执行前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必要的数据准备、系统状态等。

4. 测试步骤:按照逻辑顺序描述用例的测试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清晰明了,简单易懂。

步骤应该具有可执行性,即可以直接在自动化测试框架中执行。

5. 预期结果:描述每一个测试步骤的预期结果,即用例执行后的期望结果。

预期结果应该具体、明确,以便与实际结果进行对照。

6. 附件:如果用例需要附带一些额外的文件或者数据,应在用例中明确指出,并提供相应的附件。

7. 备注:用于记录一些额外的说明或者备注信息,如用例的优先级、相关的bug编号等。

三、命名规范1. 用例文件命名:用例文件应该以模块名称或者功能名称作为前缀,以便于组织和检索。

文件名应该使用小写字母,多个单词之间使用下划线分隔,例如“login_test_cases.py”。

2. 用例函数命名:用例函数应该以“test_”作为前缀,后面跟上具体的功能或者操作。

函数名应该使用小写字母,多个单词之间使用下划线分隔,例如“test_login_success”。

3. 用例类命名:如果用例需要组织成类的形式,类名应该使用大写字母开头的驼峰命名法,例如“LoginPageTest”。

4. 用例变量命名:用例中的变量名应该使用小写字母,多个单词之间使用下划线分隔,例如“username”、“password”。

四、结构规范1. 模块划分:根据系统的功能或者模块进行用例的划分,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用例文件。

如何编写测试用例及测试规范

如何编写测试用例及测试规范

执行用例不能走样。例如,上例中的第二步,要求输入“学习编写”四个 字,如果你为了省事,拷贝了这几个字,每次都是粘贴过来,快是快了,却违 背了“原著”的意思,这样是不可以的。用例编写者要求用输入法来输入,肯 定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发现没有检测“粘贴”的测试用例,可以建议增加,但 不能在执行的时候就偏离了用例的本意。说一个万一的事儿,如果这个软件通 过了你的测试,发布给用户,用户却发现不能输入,只能粘贴,这个责任你能 负得起吗?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目的 统一测试用例编写的规范,为测试设计人员提供测试用例编写的指导,提 高编写的测试用例的可读性,可执行性、合理性。为测试执行人员更好执 行测试,提高测试效率,最终提高公司整个产品的质量。
使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的业务流程、功能测试用例的编写。
测试用例编写原则:
系统性 1、对于系统业务流程要能够完整说明整个系统的业务需求、系统由几个子 系统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于模块业务流程要能够说明清楚子系统内部功能、重要功能点以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
上面列出来的几个问题,大家可以尽量避免。实际上,写测 试用例最难的地方是,如何把测试用例写得全面?这只能靠实践经验 的积累了。你看完这节文章以后,可以拿记事本这个程序来练练,学 着写几个测试用例,“看花容易绣花难”,所以要多试试。
如何执行测试用例:
虽然在上一节中我们讨论了如何编写软件测试用例,但如果你真是一位软 件测试的入门者,你到单位报到后接手的第一项工作很可能是执行软件测试用 例,而不是去编写。你不要因此而郁闷,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因为你毕竟是 个新手,执行软件测试用例是一个迅速熟悉当前测试工作的好机会,而且压力 不大。因为在英语中执行测试用例是run case,所以有些公司把执行测试用例 叫做“跑case”,想来也很形象。这也可以算是一种行话,你可以了解一下。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引言概述:随着软件开辟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测试在软件开辟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是确保测试用例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详细阐述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编写符合规范的自动化测试用例。

正文内容:1. 测试用例命名规范1.1 使用故意义的名称:测试用例名称应该能够清晰地描述被测试的功能或者特性。

1.2 使用统一的命名规则: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可以提高测试用例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可以使用动词开头来描述测试的行为,使用名词来描述被测试的对象。

2. 测试用例结构规范2.1 清晰的前置条件:在测试用例中,明确指定测试执行前需要满足的前置条件,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2 具体的测试步骤:测试用例应该包含具体的测试步骤,以确保测试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测试。

2.3 明确的预期结果:每一个测试用例都应该明确指定预期结果,以便测试人员能够验证测试是否通过。

3. 测试用例数据规范3.1 使用合适的测试数据:测试用例应该使用适当的测试数据来覆盖各种情况,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

3.2 数据驱动测试:对于需要进行大量数据测试的场景,可以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将测试数据从外部源导入测试用例中,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可维护性。

3.3 数据清理:在测试用例执行完毕后,应该清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以确保下一次测试的准确性。

4. 测试用例注释规范4.1 添加必要的注释:测试用例中应该添加必要的注释,以解释测试的目的、特殊要求或者注意事项。

4.2 注释风格一致:统一注释的风格和格式,以提高测试用例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4.3 避免冗余注释:注释应该精简明了,避免冗余或者无用的注释,以减少不必要的维护工作。

5. 测试用例管理规范5.1 版本控制:对测试用例进行版本控制,以确保每一个版本的测试用例都能够被追溯和管理。

5.2 定期审查和更新:定期审查测试用例,及时更新和维护测试用例,以适应软件开辟的变化。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一)测试用例命名规则
以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进行命名。

(二)用例编号规则
以测试模块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进行命名(大写),若测试模块名称比较长是,可进行简写。

一般简拼不超过5各字母。

如:
1.测试模块为“用户管理”,功能编号为“YHGL”
2.测试模块为“行政单位管理”,功能编号为“DWGL”
3.功能编号规则直接以001、002、003
(三)测试用例文档书写内容
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2.测试范围与目的
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4.功能测试用例主要元素
(四)前置/操作描述
1.前置条件(可选):系统权限配置或前、后台配置描述(所有进行操作的前提条件)。

2.操作:测试的操作步骤描述。

(五)功能点
功能点描述
(六)输入数据
前期数据准备
(七)预期结果
描述输入数据后程序应该输出的结果
(八)测试结果
描述本条用例的实际测试情况,并判断实际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别。

(九)Bug编号/Bug简要描述:
需要进流程的对应事物流程的编号,及简要说明。

(十)备注
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情况说明。

软件测试测试用例编写及执行规范

软件测试测试用例编写及执行规范

软件测试测试用例编写及执行规范第1章测试用例编写概述 (4)1.1 测试用例定义 (4)1.2 测试用例目的 (4)1.3 测试用例编写原则 (4)第2章测试用例结构 (4)2.1 测试用例编号 (4)2.2 测试用例标题 (4)2.3 测试用例描述 (4)2.4 预置条件 (4)2.5 测试步骤 (4)2.6 预期结果 (4)2.7 实际结果 (4)2.8 测试结论 (4)第3章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4)3.1 编写规则 (4)3.2 测试用例命名规范 (4)3.3 测试用例描述规范 (4)3.4 测试步骤与预期结果规范 (4)第4章测试用例执行流程 (4)4.1 测试用例执行准备 (4)4.2 测试用例执行过程 (4)4.3 测试用例执行结果记录 (5)4.4 测试用例执行异常处理 (5)第5章测试用例执行管理 (5)5.1 测试用例执行计划 (5)5.2 测试用例执行进度监控 (5)5.3 测试用例执行结果汇总 (5)5.4 测试用例执行报告 (5)第6章测试用例评审 (5)6.1 评审目的 (5)6.2 评审流程 (5)6.3 评审标准 (5)6.4 评审结果处理 (5)第7章测试用例维护 (5)7.1 测试用例更新时机 (5)7.2 测试用例更新流程 (5)7.3 测试用例版本管理 (5)7.4 测试用例维护记录 (5)第8章测试用例管理工具 (5)8.1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选型 (5)8.2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使用 (5)8.3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维护 (5)8.4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优化 (5)第9章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 (5)9.1 自动化测试用例特点 (5)9.2 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5)9.3 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工具 (5)9.4 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实践 (5)第10章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 (5)10.1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策略 (5)10.2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过程 (6)10.3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结果分析 (6)10.4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优化 (6)第11章移动端测试用例编写与执行 (6)11.1 移动端测试用例特点 (6)11.2 移动端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6)11.3 移动端测试用例执行策略 (6)11.4 移动端测试用例执行实践 (6)第12章测试用例编写与执行最佳实践 (6)12.1 测试用例编写最佳实践 (6)12.2 测试用例执行最佳实践 (6)12.3 测试用例管理最佳实践 (6)12.4 测试团队协作最佳实践 (6)第1章测试用例编写概述 (6)1.1 测试用例定义 (6)1.2 测试用例目的 (6)1.3 测试用例编写原则 (7)第2章测试用例结构 (7)2.1 测试用例编号 (7)2.2 测试用例标题 (7)2.3 测试用例描述 (8)2.4 预置条件 (8)2.5 测试步骤 (8)2.6 预期结果 (8)2.7 实际结果 (8)2.8 测试结论 (8)第3章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8)3.1 编写规则 (8)3.1.1 测试用例目的明确 (8)3.1.2 测试用例独立 (9)3.1.3 测试用例简洁明了 (9)3.1.4 测试用例分类 (9)3.1.5 测试用例优先级 (9)3.2 测试用例命名规范 (9)3.2.1 命名原则 (9)3.2.2 命名示例 (9)3.3 测试用例描述规范 (9)3.3.1 测试用例标题 (9)3.3.2 测试用例描述 (9)3.3.3 描述示例 (10)3.4 测试步骤与预期结果规范 (10)3.4.1 测试步骤 (10)3.4.2 预期结果 (10)3.4.3 步骤与预期结果示例 (10)第4章测试用例执行流程 (11)4.1 测试用例执行准备 (11)4.2 测试用例执行过程 (11)4.3 测试用例执行结果记录 (11)4.4 测试用例执行异常处理 (12)第5章测试用例执行管理 (12)5.1 测试用例执行计划 (12)5.2 测试用例执行进度监控 (13)5.3 测试用例执行结果汇总 (13)5.4 测试用例执行报告 (13)第6章测试用例评审 (14)6.1 评审目的 (14)6.2 评审流程 (14)6.3 评审标准 (14)6.4 评审结果处理 (15)第7章测试用例维护 (15)7.1 测试用例更新时机 (15)7.2 测试用例更新流程 (16)7.3 测试用例版本管理 (16)7.4 测试用例维护记录 (16)第8章测试用例管理工具 (17)8.1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选型 (17)8.2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使用 (17)8.3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维护 (17)8.4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优化 (18)第9章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 (18)9.1 自动化测试用例特点 (18)9.2 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18)9.3 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工具 (19)9.4 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实践 (19)第10章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 (20)10.1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策略 (20)10.2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过程 (20)10.3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结果分析 (20)10.4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优化 (21)第11章移动端测试用例编写与执行 (21)11.1 移动端测试用例特点 (21)11.2 移动端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21)11.3 移动端测试用例执行策略 (22)11.4 移动端测试用例执行实践 (22)第12章测试用例编写与执行最佳实践 (23)12.1 测试用例编写最佳实践 (23)12.2 测试用例执行最佳实践 (23)12.3 测试用例管理最佳实践 (24)12.4 测试团队协作最佳实践 (24)第1章测试用例编写概述1.1 测试用例定义1.2 测试用例目的1.3 测试用例编写原则第2章测试用例结构2.1 测试用例编号2.2 测试用例标题2.3 测试用例描述2.4 预置条件2.5 测试步骤2.6 预期结果2.7 实际结果2.8 测试结论第3章测试用例编写规范3.1 编写规则3.2 测试用例命名规范3.3 测试用例描述规范3.4 测试步骤与预期结果规范第4章测试用例执行流程4.1 测试用例执行准备4.2 测试用例执行过程4.3 测试用例执行结果记录4.4 测试用例执行异常处理第5章测试用例执行管理5.1 测试用例执行计划5.2 测试用例执行进度监控5.3 测试用例执行结果汇总5.4 测试用例执行报告第6章测试用例评审6.1 评审目的6.2 评审流程6.3 评审标准6.4 评审结果处理第7章测试用例维护7.1 测试用例更新时机7.2 测试用例更新流程7.3 测试用例版本管理7.4 测试用例维护记录第8章测试用例管理工具8.1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选型8.2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使用8.3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维护8.4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优化第9章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9.1 自动化测试用例特点9.2 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规范9.3 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工具9.4 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实践第10章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10.1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策略10.2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过程10.3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结果分析10.4 自动化测试用例执行优化第11章移动端测试用例编写与执行11.1 移动端测试用例特点11.2 移动端测试用例编写规范11.3 移动端测试用例执行策略11.4 移动端测试用例执行实践第12章测试用例编写与执行最佳实践12.1 测试用例编写最佳实践12.2 测试用例执行最佳实践12.3 测试用例管理最佳实践12.4 测试团队协作最佳实践第1章测试用例编写概述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于保证软件质量、发觉潜在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测试用例编写要求规范

测试用例编写要求规范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变更历史引言1.背景为保证测试用例对需求的覆盖率,即对一个系统从整体功能到单个功能,都尽可能的高的覆盖。

而单个功能点主要强调的是不同的输入及其组合所带来的各种输入动作,系统是否都做了处理;测试用例设计首先要明确该系统存在多少功能点,要通过各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来保证用例的完整性,然后再对各功能点的边界范围进行考虑。

所以要保证测试用例的设计按照一种合理的结构组织进行,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保证系统所有功能点的覆盖率。

2.目的为测试用例的质量负责,使测试工作能有序、合理化的进行,从而提高实施测试时对所测产品、系统或者模块的测试质量,也是作为各测试人员在设计用例时的一种规范,使之设计的用例能有效的被管理。

3.概念是指为了实施测试而编写的一组有规范性、有据可依的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组合,也指为了实施测试而向被测对象提供的一组输入、输出数据以及由各种执行条件和期望结果相组合的一个特定集合,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者来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的需求。

4.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测试人员●本文档适用于系统进行测试时的测试案例设计●本文档适用于案例补充时的测试案例用例规范用途●指导测试工作有序进行,使实施测试的数据有据可依●确保所实现的功能与客户预期的需求相符合●完善软件不同版本之间的重复性测试●跟踪测试进度,确定测试重点●评估测试结果的度量标准●增强软件的可信任度●分析缺陷的标准。

设计依据●需求说明书●项目测试需求功能点●所属行业的业务知识掌握程度●测试工程师本人的理解程度(个人经验)用例内容编写用例原则●系统性:对系统业务流程要完整说明整个系统的业务需求、系统由几个子系统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模块业务流程要说明子系统内部功能、重点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连贯性:对系统业务流程要说明各个子系统之间是如何连接在一起,若需要接口,各子系统之间是否有正确的接口,若是依靠页面链接,则页面的链接是否正确;对模块业务流程要说明同级模块以及上下级模块是如何构成一个子系统,其内部功能接口是否连贯●全面性:应尽可能覆盖各种路径、尽可能覆盖各个业务点,并要考虑跨年、跨月的数据以及大数据量并发测试的准备●正确性:输入界面后的数据应与测试文档所记录的数据一致,而预期结果也应与测试数据发生的业务吻合●符合正常业务规则:测试数据要符合用户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流程,同时也要兼顾各种业务的变化以及当前该业务行业的法律、法规、人名、地名、电话号码等应具有模拟功能,符合一般的命名惯例;不允许出现与知名人士、小说中人物名等雷同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其实就是一个个你测试的想法,你有了这些想法以后,详细地写下来,就成了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执行测试工作的依据,不仅能有效的保障知识传递和测试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能确保测试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我们写测试用例就是为了在测试中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的减少缺陷的遗漏,通过事前预防保障软件的质量。

(二)测试用例有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简明扼要的标题;
(2)详细的步骤;
(3)正确的预期结果。

(三)用例设计步骤
1、测试需求分析:从软件需求分析文档中,找出待测软件/模块的需求,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整理成为测试需求,要清楚被测对象具体包含哪些功能点。

2、业务流程分析:对所在行业的业务知识要熟悉,然后对被测软件/模块的业务流程要进行全盘的整理出来(可画简单的流程图作为参考),主要包含该业务流程的主流程、备选流程、数据流向、关键判断条件以及完成该操作的非必要条件。

3、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设计的类型主要包括功能测试、边界测试、异常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在设计用例时要尽量考虑边界、异常等情况。

4、测试用例评审:由测试用例设计者发起,参加的人员需包括测试负责人、项目经理、开发人员及其他相关的测试人员。

5、测试用例完善:测试用例编写完成之后需不断完善,软件产品新增功能或更新需求后,测试用例必须配套修改更新;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设计测试用例时考虑不周,需要对测试用例进行修改完善;在软件交付使用后客户反馈的软件缺陷,而缺陷又是因测试用例存在漏洞造成,也需要对测试用例进行完善。

(四)用例编写原则
A、功能或流程划分时,一定要简单、清晰,一个测试用例只检查一个功能点或一个流程;否则我们的测试用例会比较混乱,降低了可读性。

B、测试用例要有一个简单直观的名字,有助于读者对测试用例的理解。

C、测试用例的步骤描述要简单、清晰,一步就是一步。

比如:第一步,用户登陆;第二步,用户点击“用户信息”;第三步,用户修改姓名为“张&三”;第四步,用户点击保存。

这有利于提高用例的可操作性。

D、测试用例的数据要明确,特别是输入数据和期望结果。

比如,测试准备数据:用户:张三,李四,王二。

在排序后用例的预期结果为:李四,王二,张三。

这样,用例在执行时,很清晰,有很高的可操作性,执行者对于执行结果是否正确也非常清楚。

E、测试用例需要保障唯一性,即功能用例之间不存在重叠,流程用例不存在包含关系。

没有重复、冗余的测试用例,满足相应的行业标准。

F、描述要清晰、包括特定的场合、对象和术语,没有含糊的概念和一般性的描述。

应尽量避免不确定的用词,如:如果、若、否则、大概、可能等。

G、测试用例中需要有充分的异常测试数据,考虑大数据量测试时的数据准备。

H、测试用例应确保覆盖详细设计中的所有功能。

单功能用例要覆盖所有数据操作处理的功能点;流程用例要尽可能的覆盖程序的各种路径,考虑存在跨年、跨月的数据,兼顾各种业务变化的可能。

I、对于无输入的操作,应该详细描述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结果.。

J、测试用例需要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操作的正确性.首先保证测试用例的数据正确,其次预期的输出结果应该与测试数据发生的业务吻合.操作的预期结果应该与程序发生的结果吻合。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用例设计人员提供测试用例编写的指导,提高编写的测试用例的可读性、合理性,及可执行性。

使测试人员可以更好的执行测试,进而提高软件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