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合集下载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

以下介绍一付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朋友不妨一试。

香附15克,枳实10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佩兰10克,茯苓15克,独活3克,竹茹10克,五倍子10克,元胡10克,生山楂10克,夜交藤15克,丹参15克,马齿苋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用7—14剂,可有效。

左金丸治“烧心”有奇效在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经常见到“烧心”泛酸、呕恶口苦、胃脘胀痛、嘈杂似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的病人,胃镜检查常有食管或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或附有黄绿色胆汁。

这种情况,多属现代医学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等,属于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嘈杂”等范畴。

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肝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属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临床习用左金丸治疗,而且每能获得满意疗效。

左金丸,又称回令丸,萸连丸,出自《丹溪心法》。

方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等。

内服煎汤1.5克~3克;研末每次0.3克~0.6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

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

入煎剂内服1.5克~4.5克,外用适量。

左金丸是黄连和吴茱萸按6:1的比例入药,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3~6克,一日两次。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近些年消化道的病症拥有增长的趋势,并且不分年纪发病。

有很多年青人得了消化系统疾病,由于病症不显著,因此引不起高度重视。

消化道中的反流性食管炎变成了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它的发病要素经常和欠佳的饮食搭配和生活方式相关。

本病的治疗标准除开饮食搭配之外,还能够用中草药材或是食疗法来调养。

01最先,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这类病况而言,我们平常的饮食搭配和作息时间实际上是十分关键的,每日我们要多吃一些颇具维他命和膳食纤维素的食材,例如像苹果,莴笋。

02这儿我再给大伙儿共享一个反流性食管炎可以吃的中药方子,我们可以用适当的白芍,蒲公英花,法半夏,柴胡,党参,薏苡仁,三菱莪术,茯苓和白术,各十五克每日清理干净以后,放进水里熬成药,喝十四天上下,大约就可以奏效了。

03针对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而言,平常我们能够在夏秋季收集叫蒲公英花晾晒,留到冬季的情况下来泡水喝,我们都了解蒲公英花的功效与作用十分高,不但对我们反流性食管炎有医治作用,并且对别的层面也拥有比较好的作用。

常见问题:并且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而言,有时我们可以用一些菱粉再加稻米,再再加老红糖熬成粥,每日早上的情况下服食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材,并且平时用餐的情况下别着急,要少食多餐。

1.参芪猪肚汤:猪小肚1具、黄芩150克,党参150克。

将黄芩、党参清洗切成片,猪小肚清洗。

参芪以沙布包好放进猪小肚中,麻线扎牢,加慢火烧煮,熟后除掉药粉就可以。

趁着热食肚饮汤,分作4~6次食完,每天吃2次,连吃1周。

黄芩茯苓功效甘、温,为补气血主药,能减少胃液及胃代谢,维护胃粘膜。

党参茯苓功效甘、平,有益气、健脾胃益肺作用。

猪小肚健脾养胃、清胃热、治胃,与参芪搭配,借其补气血牵正之手,针对胃及食道发炎、消化不良、灼烧痛者合理。

2.炒萝卜叶:新鲜萝卜叶300克,食用油、盐适量。

萝卜叶清洗、断开,放进热锅中内炒过,加食用盐小量调料,就可以服用。

具备行气助消化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内镜下可观察到食管黏膜的损伤。

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疼痛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目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对预防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方式为药物治疗和内镜手术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能明显缓解症状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理想。

同时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导致药物抵抗因此降低治疗效果,同时可增加发生胃癌的概率。

目前中医药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介绍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策略和实验总结。

1、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共识,将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分型为6种证型,分别为:胆热犯胃证、脾虚湿热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瘀血阻络证。

这六种类型仅仅是目前共识的内容,由于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多样不能完全概括,因此各医家需要灵活变通,精准辨证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章程等将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5种类型进行治疗:肝胃不和型,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疗以疏肝降热、和胃降逆;脾胃虚弱型,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寒热错杂型,治疗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胃阴不足型,治疗以养阴和胃、和胃降逆。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美拉唑镁联合莫沙比利片等)。

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效率为70.00%,中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

张福东将3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种类型:肝胃不和型,采用黄连、醋柴胡、甘草、白术等进行治疗;脾胃虚弱型,采用广木香、乌贼骨、陈皮、白术、甘草、党参等进行治疗;脾胃湿热型,采用白蔻仁、厚朴、佩兰、半夏、甘草、竹叶等进行治疗;胃阴不足型,采用麦门冬、谷麦芽、甘草、半夏等进行治疗。

苏娟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苏娟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到明显改善,在之 后 的 调 理 中 仍 以 运 脾 化 湿 为 基 础 治
疗原则,但重心 应 以 行 气 祛 痰、化 瘀 散 结 为 主。 因 痛、
滞、胀等诸症均好转或消失,因此去焦山楂、焦麦芽、焦
六神曲、白 芷、乌 药、酸 枣 仁 等 行 气 止 痛、健 胃 消 食、宁
心安 神 之 品,加 芦 根 以 生 津 止 渴,加 大 藤 梨 根 用 量,以
久,湿中生热,湿热相蒸,遂作酸也。”脾胃虚弱,运化无
教 授 认 为 ,胃 食 管 反 流 病 是 一 种 本 虚 标 实 、本 寒 标 热
吐 酸 者,吐 酸 水 也。 俱 是 脾 虚 不 能 运 化 饮 食,郁 积 已
力,胃失和降,气 逆 于 上,最 终 导 致 吞 酸、嗳 气 等 症 状。
此外,情志不畅也 是 胃 食 管 反 流 病 发 病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肝藏 血,主 疏 泄,肝 血 是 肝 主 疏 泄 的 物 质 基 础,肝 主 疏
泄是肝血的外 在 表 现。从 表 层 病 机 而 言,胃 食 管 反 流
病的形成源于肝疏泄失常,但从深层病机看,肝的体用
失调才是 关 键
。 病 起 于 肝,木 郁 曲 直 作 酸,后 胃 受
[
7]
之,胃 气 上 逆,可 致 反 酸、胃 灼 热 等 症 状。《灵 枢 · 经
方面,肺将水谷精 微 布 散 于 周 身 赖 于 胃 腑 的 供 给 与 辅
痛、咽喉 不 适 等 症 状
。 因 此,本 病 的 发 生 主 要 涉 及
[
8]
苏 娟 萍 教 授 认 为,肝 热 与
饮食积热在临 床 中 常 相 兼 为 病。一 方 面,由 于 情 志 不
食相合,形 成 饮 食 积 热 [10]。 肝 热 与 饮 食 积 热 相 互 影

大黄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大黄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大黄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标签:大黄香砂六君子汤;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疗法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因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动力药,如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但治疗周期较长,并且停药后易复发。

笔者运用指导老师孙恒青治疗胃病之经验方大黄香砂六君子汤辨证加减治疗GERD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消化胃镜学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1]:①临床表现有典型的GERD症状,如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②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RE),可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分级为Ⅰ~Ⅲ级,积分1~3分。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不伴有或合并其他疾病;③治疗依从性良好;④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标准有下列1项者应予排除:①胃镜检查无RE表现;②有心绞痛病史或心绞痛发作;③长期服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药物性食管炎;④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性食管炎;⑤患有胃溃疡、食管癌,以及其他内、外、妇科疾病,影响疗效判断或用药依从性。

1.4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0年10月-2013年2月期间笔者随指导老师孙恒青接诊的门诊患者。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者77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7例;年龄22~53岁,平均(40.6±5.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平均(8.0±2.3)月。

将77例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查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胃镜评分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大黄香砂六君子汤辨证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大黄(后下)6 g,紫苏梗10 g,砂仁(后下)9 g,木香6 g,姜半夏9 g,党参15 g,茯苓15 g,白术12 g,陈皮9 g,炙甘草6 g。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特征是胃酸逆流到食道和胸骨后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中医治疗反流性胃炎的效果较好,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反流性胃炎的方法及其疗效。

中医治疗反流性胃炎的原则是调理胃气、理气和胃、化痰、补虚等,以下是中医治疗反流性胃炎的常用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反流性胃炎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导化湿、理气的药物,如黄连、黄柏、苍术等;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具有调和胃气、健脾胃、消食导滞作用的药物,如山药、炙甘草、山楂等。

中药治疗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的恢复。

2. 饮食调理:饮食是中医治疗反流性胃炎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同时还应忌饮浓茶、咖啡、酒精类饮品等刺激性饮料。

患者的饮食应偏清淡,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蔬菜、水果等,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过饥过饱。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反流性胃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胃气、舒缓胃部肌肉,改善胃肠功能,从而减轻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内关等,针灸疗法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推拿按摩胃部和胸腹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胃气,缓解症状。

推拿按摩可以选择穴位和经络按摩,如脾胃俞、胸腹俞、神堂等,推拿按摩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治疗反流性胃炎的效果较好。

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反流性胃炎也需要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具体疗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确定。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到正规的中医医院就诊,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

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98例

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98例

之过食寒凉生冷 , 寒客冲任 , 或经产之后感受寒邪 , 或经前 、 经期 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靠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半夏厚朴汤加昧治疗 胃食管反流 9 8例
武文 爱
关键词 : 胃食 管返 流病 ; 中药 疗法 ; 半夏 厚 朴 汤加 味
中图分类 号 : R 5 7 3 - 3 文献 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O 1 3 ) 0 7 — 0 0 4 5 — 0 2
2 0 1 3 年第 7 期
4 5
瘀, 行气止痛。 方用 自拟温经逐瘀汤加减。 处方: 当归 1 5 g , 川芎 涉 水 、 冒湿 、 久 居 湿地 , 使寒 湿 之 邪 与血 搏 结 , 致子宫 、 冲任 气 血
1 0 g , 五灵 脂 1 5 g , 炒蒲黄 1 0 g , 淫 羊藿 1 5 g , 巴戟天 1 5 g , 熟 附 不畅 壅滞不通 , 不通则痛 , 遂致痛经。③原发性痛经属寒者居
经 净 后服 用 乌 鸡 白凤 丸 , 每 次 1丸 , 每 日 2— 3次 , 温 开水 送 服 , 方 中熟附 子 、 淫羊藿、 巴戟 天 、 肉桂 温 补 肾 阳 , 祛冲任 、 子 宫 及 全 连服 1 0 d后 , 改 服右 归 丸 , 用 法 同前 。二 诊 ( 7月 2 0 日) : 月经 身内寒之气 ,并有促进子宫发挥其功能的作用; 当归补血滋 阴, 昨至 , 小腹仍痛 , 但 能 忍受 , 疼 痛 明显 减 轻 , 经 块 明显 减 少 , 舌 质 与 温 肾补 阳药 同用 , 阴 阳并 补 , 此 即张 景岳 “ 善 补 阳者 , 必 阴 中求 淡红 , 舌苔 薄 白 , 脉 弦细 。效 不 更方 , 嘱 遵上 法 , 继续 服 用 2个 月 阳 , 则 阳得 阴 助 而 生 化无 穷 ” 之意; 五灵 脂 、 炒蒲 黄 、 红花 、 川 芎 经 周期 。三诊 ( 1 1月 2 2 日) : 经 调治 3月后 , 月经来潮, 痛经 未 活血化瘀 , 通经止痛; 延胡索、 三棱 、 莪术理气破壅止痛; 牛膝引 作 。停 服 汤药 , 继 服 右归 丸善 后 。随访 2年 , 痛经 消 失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标签:反流性食管炎;黄连温胆汤;疗效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消化性炎性病变,重者出现溃疡及狭窄。

笔者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该病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2例均为门诊病例,男30例,女22例;病程半年~10年;年龄22岁~62岁,胃镜分极:I级(食管下段粘膜点状或条样发红,糜烂无融合)34例;Ⅱ级(食管中下段条样糜烂并伴局部融合)16例;Ⅲ级(食管粘膜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形成)2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标准:①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如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②胃镜检查有I—III级食管炎症状表现;③排除妊娠、贲门失驰缓症、幽门梗阻、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等病。

2治疗方法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法半夏15g,云黄连10g,枳壳15g,白及15g,海螵蛸15g,草豆蔻15g,党参15g,代赭石15g,白芍15g,炙甘草10g。

服药方法:每日1剂,浓煎频服。

4周为1个疗程。

服1~2个疗程统计疗效。

治疗期间忌食刺激性粗糙食物、烫物及药物,戒烟戒酒,避免诱因,如饱食、甜食等,保持大便通畅。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降低一级以上;好转:症状部分消失,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降低一级以上;无效:症状及胃镜检查无改善。

3.2治疗结果52例治疗后痊愈26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4 体会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食管瘅”范畴。

肝脾以升为用,胆胃以降为和。

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累等原因可致肝胆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病位在胃(食管),与肝胆有关。

属本虚标实之候,治予理气止痛,和胃利胆,黄连温胆汤为清胆和胃之剂,加制酸止痛药治疗,标本兼顾。

方中法夏燥湿运脾,降逆和胃;黄连苦寒降泄,清中焦湿热;枳壳理气宽胸,合用党参促胃肠收缩,增加胃动力;白及、海螵蛸制酸止痛,收敛生肌,保护食管粘膜;草豆蔻温中化湿,理气止痛;代赭石镇逆止呕,通腑下气,利胆化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胃食管反流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胃食管反流存在的可能性,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两大病理学基础:酸反流和胃动力异常。

1.针对胃酸反流
在辨证基础上,多选加左金丸、乌贝散及失笑散。

A.左金丸取黄连之苦降,吴茱萸之辛开,专治肝经气分“火热郁结”之吞酸;
B.乌贝散取乌贼骨入肝活血,川贝母泄肝经郁热,并可化痰,专治肝经痰瘀之热;
C.失笑散则专入肝经活血化瘀,专治久治不愈之吞酸,是老中医之经验。

合并食管糜烂、溃疡者,为热毒瘀结化腐之证,常在清热解毒
GAGGAGAGGAFFFFAFAF
基础上,加三七粉、珍珠粉去瘀生新、敛疮生肌。

2.针对胃动力异常
症见胃脘堵闷,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嗳气(打嗝)频频,属于中医胃痞范畴,西医属于胃动力障碍者。

根据改善胃脘胀满症状强度的大小,分为一、二、三线药:
A.一线药:主要有枳实、苏梗、陈皮、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等;
GAGGAGAGGAFFFFAFAF
B.二线药:主要有秦艽、威灵仙;
C.三线药:主要为黑丑、白丑。

3.分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对比研究,结合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配合与其对应的中医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

其大致思路如下:
A.I期主要为肝胃不和,兼有郁热
食后胃脘胀满,或累及两胁,嗳气等为主,可有口苦,胸骨后烧心,泛酸——肝失疏泄、胃气壅滞。

舌暗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滑。

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A,LA-B 级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抑酸
方药:四逆散+香苏散+乌贝散;疗程:一般为8-12周,以胃镜下黏膜愈合为标准。

B.II 期主要为肝胃郁热,兼有血瘀阻络或肝胃阴虚
肝胃郁热证:反复发作的胸骨后烧心、疼痛,或严重的胸中憋
GAGGAGAGGAFFFFAFAF
闷甚或有窒息感,口苦,烦躁,失眠,便秘,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兼有瘀血阻络者,舌质暗有瘀斑,入夜发病,胸骨后疼痛且痛有定处;兼肝胃阴虚者,病程较长,口干较甚,舌质暗红,少苔。

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C级
治法:清肝泄热,通腑降逆,及兼证的治疗
方药:化肝煎: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炒栀子、泽泻、浙贝母。

兼证:胸骨后疼痛且夜晚发病或加重,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伴或不伴舌下络脉曲张及其他瘀血征象者
GAGGAGAGGAFFFFAFAF
——加五灵脂,生蒲黄,三七粉。

咽部异物感较重,痰涎壅盛,便秘者,——加瓜蒌、虎杖或生大黄,炒枳实,厚朴花。

(联合西药治疗)
C.III期病情迁延,反复发作
伴有肝胃阴虚、瘀血阻络、痰湿阻滞等证型相互交搏,可见痰瘀互结、阴虚血瘀等证,正气渐现不足。

以虚实夹杂为特点。

虚在肝胃阴虚,或有气虚;实在郁热、痰浊、血瘀。

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D级
治法:清肝降逆、活血化痰
兼见瘀血阻络者:酌加丹参、檀香、砂仁、三七粉;兼见肝胃阴虚者加麦冬、五味子等益气养阴之味。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患有食管裂孔疝的老年人因病情牵延难愈,多见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汤+乌贝散: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当归、海螵蛸、浙贝母、甘草。

(联合西药治疗),疗程:8-12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GAGGAGAGGAFFFFAFAF
37508 9284 銄k36084 8CF4 賴21156 52A4 劤k40102 9CA6 鲦 39209 9929 餩33936 8490 蒐 *-{.38401 9601 阁
GAGGAGAGGAFFFFAFA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