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无求品自高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事能知足心常惬作者:张勇来源:《钟山风雨》2016年第02期清代大儒陈伯崖说过: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陈伯崖是纪晓岚的老师,他通过这样一副对联告诉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大中十年(856),唐宣宗任命翰林学士韦澳担任京兆尹。
京兆尹是首都长安的市长,这个官历来不好当,因为天子脚下皇亲国戚、豪强士族有背景的人太多,这些人为非作歹、有恃无恐,管理的难度极大。
韦澳为人正直,听说他上任后,豪强们都有所收敛,不过也有不信邪的,这个人就是郑光庄园的一个庄吏,租税拖欠了几年,拒绝缴纳,态度极为嚣张。
庄吏敢这么做自然有底气,他的主人郑光正是当朝皇帝的亲舅舅。
这事放在别人身上还真得思量思量,可韦澳却想都没想,一声令下,派人将那个庄吏抓进了京兆府大牢。
巴掌打在郑光脸上,太后却觉得火辣辣的,气愤地找皇帝算账,唐宣宗闻讯,急忙召韦澳到延英殿询问此事。
韦澳将事情的原委做了汇报,唐宣宗陷入了深思。
此前为了关照舅舅郑光,他曾下诏郑光的庄园可以免税,但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认为此举破坏了国家的税赋法令,他因而收回成命,要求舅舅同别人一样依法交税。
宣宗问韦澳说:“你打算怎么处置这个庄吏?”韦澳说:“臣将依法行事。
”宣宗说:“可郑光很喜欢这个庄吏啊!”韦澳回答说:“陛下任用我为京兆尹自然是希望我能清除京畿地区多年的积弊,郑光的庄吏这些年来的行为表明他是国家的蠹虫,这样的人如果得到宽大处理,那就是向外界宣告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是针对平民百姓的,臣以为此人不可宽恕。
”宣宗点点头,为难地说:“你说得有道理,但郑光毕竟是朕的母舅,郑光的面子可以不给,太后的面子不能不顾。
你可不可以把这个庄吏痛打一顿,然后免他一死?”韦澳说:“我不敢不执行陛下的命令,但必须等他补足了税款之后,才能将他释放。
”韦澳的回答颇有些不得不奉诏的意思,宣宗只得说:“那就这样办吧,朕为母舅郑光阻挠你依法行事实在感到惭愧。
退休祝福语

退休祝福语以下是关于退休祝福语,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退休祝福语1、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热心服务情为老同志所系;廉洁奉公利为离退休所谋。
2、战歌声中铸丹心;桃李飘香万树春。
3、饿了就吃,祗淡饭粗茶亦自甘美;困来即睡,虽木床草枕都视安静。
厨师退休。
4、春风化雨四十载;郑玺璸退而不休。
四十载春风化雨;五大洲桃李芬芳。
5、恭喜你呀,这回终于修成正果,取的真金啦。
祝愿您在退休在家的日子,能好好的享受生活。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您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愿您在退休的日子里幸福,快乐。
7、你随便那么一帅,美女就把你赖;你随便那么一站,交通全都瘫痪;你随便那么一笑,全世界都为你尖叫。
周末到,你随便那么一过,心情就会一直快乐。
8、花开花又榭,春去春又回。
时间在搁浅,岁月在流转,·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友谊。
离别之际,祝福带给你美好的愿望:愿你一路顺风。
9、我衷心的祝愿领导:退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相信你的退休生活,应该会比工作的时候更加美丽。
10、道一声珍重,作别深厚的情谊;斟一杯水酒,不舍的泪眼迷离;送一段路程,寄托美好的希冀;发一条短信,诚挚地祝你:一路顺风!11、四十载春风化雨;五大洲桃李芬芳。
12、多少年来风雨路,现跟随岁月叹流年,忆往昔同游书山路,此时各奔天涯不相见,几多相思只化作颗颗热泪,祝君平安,愿君幸福。
13、在艰困中成长的人有最美好的理想;在不景气退休的人有最快乐的希望。
日捧南山作寿杯;文移北斗成天象。
14、春风化雨四十载;郑玺?退而不休。
15、大哥你好。
今天是你60岁的生日,没想到6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你在我心目中是最好的大哥,你在父母的心目中是最孝的儿子。
在这里,我代表全家衷心地谢谢你!大哥,这么多年,你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对家里人,都付出了、都辛苦了!我祝你以后走得越好,越来越好!16、是您给了我努力前进的动力,是您教会了我拼搏的目标,我的教诲让我认识了自己奋斗的目标,谢谢您!祝您永远·幸福!17、送你一杯美酒,祝你前程路上福长有;送你一杯清茶,祝你前程路上乐无涯;送你一条短信,祝你前程路上尽好运。
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

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1、“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点,就是圣人。
4、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不悲叹道路的艰难,只悲叹自身修养不好。
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8、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
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长者,取祸。
不自满者,受益。
不自足者,博闻。
11、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李商隐13、赐福别人,就是造福自我;宽待别人,就是善待自我。
14、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
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15、存私者入俗,去私者新生,无私者才是慧觉。
16、大慈缘于大善,大善缘于大爱,大爱缘于大德。
17、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18、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
19、待人要有平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
20、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21、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22、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23、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务实耐久。
24、对方像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
25、恶性,往往认贼作父;善心,则能够化敌为友。
26、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7、诽谤别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28、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
2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0、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2024年人生禅语悟道语录

26、心有主见,不听传言,莫论人非,笑对人间。
27、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28、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人生禅语悟道语录2
1、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7、 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
8、 胸怀坦荡,处事坦然,心宽体健,益寿延年。
9、 存平常心,行方便事,那么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那么心中太平。
10、 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11、 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2、 能控制自己怒意的人,已经打倒了最大的敌人。
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心假设简单,生活就简单;心假设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பைடு நூலகம்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的了解自己。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拟没烦恼。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23、 烦恼像婴儿,只有受到滋养才会成长。
24、 将恩惠刻在岩石上,将仇视写在沙滩上。佛祖会保佑心地善良的你!
修心对联22副: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修⼼对联22副:事能知⾜⼼常惬,⼈到⽆求品⾃⾼ 1、读书随处净⼟;闭门即是深⼭ 寻求内⼼的真正平静⼜何必在乎⾝在何处呢?内⼼焦躁不已,到哪⾥都⼀样的。
不从本⼼着⼿,求取于外⼈、外物的安抚⼜有什么⽤呢?陶渊明写过“⼼远地⾃偏”,⼼若不远、不安、不静,想要“悠然见南⼭”,⼜怎么可能呢? 2、好花半开;美酒微醉 曾国藩很喜欢“花未全开、⽉未圆”七个字,认为是惜福之道。
花⼀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
⽽未全开,未全圆,让⼈仍然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要有节制、有收敛,就像酒喝微醉的状态最好,⼤醉的话既伤⾝,也可能会惹祸。
3、岂能尽如⼈意;但求⽆愧我⼼ ⼀个⼈不必刻意求得别⼈重视,也不要害怕被别⼈忽视。
⽤⼀颗平常⼼,为⾃⼰⽽活。
4、事能知⾜⼼常惬;⼈到⽆求品⾃⾼ 知⾜常乐。
⽆求,是⼀个⼈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切的境界,“得失随缘,⼼⽆增减。
” 得到时,不会欣喜忘形,失去时,不会痛苦绝望;富贵时,淡然处之,贫穷时,修⾝养性。
这是⼀种⽆惧⽆畏的坦荡胸怀,也是⼀种恬静淡然的处世态度。
5、柳絮体媚⽆⾻;梅花影瘦有神 ⼈媚⽽⽆⾻,如墙头草,左右摇摆,成不了⼤事。
6、乾坤容我静;名利任⼈忙 唐代诗⼈⽩居易说:“权门要路是⾝灾,散地闲居少祸胎。
”能看破名利之累,可得乐观长寿。
7、观⼤海者难为⽔;悟⾃⼼时不见⼭ 修⼼有三境界:见⼭是⼭,见⽔是⽔;见⼭不是⼭,见⽔不是⽔;见⼭还是⼭,见⽔还是⽔。
8、忍⼀⾔风平浪静;退半步海阔天空 《菜根谭》:“处世让⼀步为⾼,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宽⼀分是福,利⼈实利⼰的根基。
” 9、⼼闲临⽔知⼀乐;晓起⼊林寻鸟声 ⼼中清闲清净,才能见⽔感到快乐,闻鸟鸣⽽开⼼。
10、长啸⼀声,⼭鸣⾕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孟⼦说:“我善养吾浩然之⽓。
” 陆九渊说:“昂⾸攀南⽃,翻⾝依北⾠,举头天外望,⽆我这般⼈。
” 11、虚⼼⽵有低头叶;傲⾻梅⽆仰⾯花 地低为海,⼈低为王。
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意思

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意思
“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意思是只要人心底坦荡无私,人的胸怀便比大海、天空还要宽阔。
人如果做到了无欲无求,品格自然高尚。
“心底无私天地宽”出自陶铸《赠曾志》: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人到无求品自高”出自陈伯崖: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例句:现在真正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的人少之又少。
陶铸(1908年—1969年),原名陶际华,号剑寒,湖南省祁阳人。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人到无求品自高——悼念郝谦同志

○缅怀情丝人到无求品自高———悼念郝谦同志何盛明 1997年12月8日9时零3分,郝谦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走完了96岁人生。
噩耗传来,凡了解他的人,都无不为之悲恸。
郝谦同志是1924年入团,1925年入党的革命前辈,大革命时期,他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土地革命时期,参与领导自贡盐业工人政治同盟罢工。
红军长征过川南时,为牵制敌人兵力,组建了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川南特委派出一些党员到叙永、长宁等地建立地方党组织,以动员和组织群众,为游击纵队的发展创造条件。
郝谦同志被派到叙永两河口,组建了两河口区委任书记。
这时,中共四川省委连续遭受三次大破坏,各地党组织与上级机关失掉联系,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而郝谦同志在川南特委的领导下,仍在穷山恶水的偏僻山区,发动群众开展春荒斗争,组织农民武装,直至游击纵队司令员王逸涛叛变,敌人派出武装到两河口捕人,郝谦同志才不得不转移隐蔽。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活动于川北,曾任阆中中心县委组织部长、通南巴三县特支书记等职。
解放后他长期在文化战线工作。
在73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党的建设和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逐利。
只要到过他生前居住的楼房,看到那朴素雅洁的书房、卧室,简单实用的旧家具,谁会相信这是一个享受副省级生活待遇的老革命的居室,就会自然感到老人仍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就会自然和那些动辄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豪华装修相对比,还是老人说的对,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
我认识郝老于80年代初,在交往中始终与党史资料有关,因此,我就仅从这个方面的感受来表达我的缅怀之情。
当时我在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有关革命史的稿件常送请郝老审查,和他时有接触,每次交谈他都热情地鼓励我要尽快把四川地方党史的历史资料搜集起来,特别对一些年事已高的老同志,要抓紧进行活资料的抢救。
而且耐心地为我讲授四川地下党的创建和艰苦的战斗历程,由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组织变迁以及重要人物等等,几乎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似乎是想用灌输式的方法,尽快增加我对地方党史的知识和兴趣,增强我搞党史工作的信心。
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到无求品自高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清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撰的一副联书,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里所说的“无求”,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住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脱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这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
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求”,是人生品格的体现,但是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扬名内外,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可它的确是人生所渴望而又难及的崇高境界。
人到无求品自高,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高尚的品格?应该说是无所求的人。
人若果真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了,其人格便会自然地提高。
人格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超脱出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
因此,能够遵循完美人格的要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这才是“无求”的最高境界。
这种境界,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心态。
能达到这样的心境,很难。
这样的心境,需要时间的磨砺,也需要坎坷人生的锤炼,更需要坦荡心境平如水的淡泊心态。
这种淡泊的心态是无求中的平凡孕育着无尚的伟大,攘括着古往今来的忧思。
人都是“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来去均无牵挂”,这样的淡泊便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更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
人到无求品自高,蜀相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求就是一种淡泊。
面对复杂的人生,需要的是一无所求的淡泊。
人生,看淡世事无常。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舒云卷;这种心境需要经历人生坎坷崎岖中的颠沛与流离,需要经历茫然失意中的迷惘与困惑,需要经历风云莫测中的繁华与盛衰,经历了这种人生的潮起潮落,才会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心境。
经历了人生的磨难,才会让自己在“人到无求品自高”境界中,让自己的心灵慢慢地得以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到无求品自高,是清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撰的一副联书,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里说的“无求”,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这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
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求”,是人生品格的体现,但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虽然说没有轰轰烈烈扬名内外,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可它的确是渴望而难及的境界。
人到无求品自高,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高尚的品格?应该是无所求的人。
人果真达到了无欲无求了,其人格便会自动提高。
人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
因此,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这才是“无求”的最高境界。
这种境界,也是一种胸怀,又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心态。
能做到这样的心境,很难。
这样的心境,需要时间的磨砺,也需要坎坷人生的锤炼,更需要坦荡心境平如水的淡泊心态。
这种淡泊的心态是无求中的平凡孕育着无尚的伟大,攘括着古往今来的忧思。
人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这样的淡泊便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更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
人到无求品自高,蜀相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求就是一种淡泊。
面对复杂的人生,需要的是一无所求的淡泊。
人生,看淡世事无常,静观花开花落,需要经历人生坎坷崎岖中的颠沛流离,需要经历茫然失意中的迷惘困惑,需要经历风云莫测中的繁华盛衰,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才
会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心境。
经历了人生的磨难,才会让自己在“人到无求品自高”境界中,让心灵慢慢得以升华。
人到无求品自高,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必为其所累,虽然都是好东西,切不必尽收囊中。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名和利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样。
人很难改变固有的观念,岁月的沉积,生活阅历的累积,使人越来越难回头看看自己固守的观念是不是对的?一个人做到无求的时侯,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
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才能有了让生命一次又一次远行的条件。
当自己在某一天突然有所感悟掸去心灵封尘的时候,也许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是另一番景象!
人到无求品自高,是一种超脱,是一种淡然,是一种勇气。
超然物外,像白玉兰那样,卓尔不群,纤尘不染,带着某种孤傲与矜持,超然于世俗之上。
看过《品读人生》和《最美的散文》这两本书,这两本书选编了鲁迅、梁实秋、朱自清、巴金、徐志摩等数十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们有关人生问题的散文随笔、杂文小品。
大师们从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两个方面对生命和人性进行了详尽的评论,让我受益匪浅。
从中体会到了一份恬静的心境,一缕清幽的书香,一樽甘甜的烈火酒,这些都是无求者的品行。
人到无求品自高,在苟活了四十多年后,我告诉自己可以什么都不再乞求了,不再强求,尽管我一无所有。
因为我明白了人到无求品自高的真正内涵。
陶渊明的无求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仲淹的无求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杨慎的无求是“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林则徐的无求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齐白石的无求是“人誉之,一笑;人毁之,
一笑。
”一份份无求的境界,一份份高尚的品行,谱写的是一曲曲可贵的人生之歌。
在这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中,懂得了淡泊以明至,学会了宁静而致远,体会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体味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是一个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世上万事万物都归于一个“淡”字,清淡明志,雅淡抒节,平淡处世。
随缘而安,得之不喜,失亦无忧。
知道了先人们的无求,心中铭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句名言,用一份超然物外的静心,慢慢体味“人到无求品自高”里“无求”的境界,坐看云起,笑看沧桑,自己的人生一定会色彩纷呈!
人只能活一次!这是常被人们遗忘的常识。
既然只能活一次,就应该讲究点“活法”。
又何必活得太累,自己去折磨自己呢?
活的太累其实是心累。
处境不佳用不着痛心疾首,人生又哪来的时时都一帆风顺?为上司一个不满意的眼色又何必五分钟缓不上气来,在未来的生活中,你有的是表现的机会,何况“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是千古不变的事实。
想想这些你就会变得坦然;看到别人的业绩突出也不必眼红肚涨,嫉妒有害健康。
只要自己尽力而为就行了。
既然人只能活一次,就应该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潇洒。
工作节奏太快,精神压力太大,争强好胜的心太强,生活太无规律,时间不长,精神和体力就会崩溃。
本来四十岁,心理和体力已近老年,钱多又有何用?莎士比亚曾诅咒过黄金:金灿灿的黄金啊,你是人类共同的娼妇!你可以使美变丑,也可以使丑变美;你可以使错误变成正确,也可以使正确变成错误;你可以使活人变成死人,也可以使死人变成活人!为了得到这金灿灿的黄金,良家女子当娼妇,善良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