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和小林》精读课程(三)—中小学生新课标经典必读

合集下载

大林和小林故事

大林和小林故事

大林和小林故事一、出门遇险从前有一个很穷很穷的农人,和他的妻子住在乡下。

他们都很老了,老得连他们自己都说不上有多大岁数了。

有一天,他们忽然生了两个儿子。

这个老农人非常快活,叫道:“我们有了儿子了!我真想不到这么大年纪还生儿子。

”他妻子也很高兴。

她说:“我们一定得给他们取两个好名字。

”取个什么名字呢?老头儿可没了主意。

他想,翻《学生字典》罢,翻到什么字就取什么。

一,二,三!一翻,是个“菜”字。

大的叫“大菜”,小的叫“小菜”么?“哼,我们饭都吃不上,还‘菜’呢!”老头自言自语。

第二次翻,是个“肥”字,也不合适。

翻来翻去总找不到适当的字。

这老头儿就这么翻了一晚。

到快天亮的时候,这老头拿着锄头走出门去。

外面太阳照着树林,这老头儿高兴地叫:“好了,就取个树林的‘林’罢。

”名字就给取定了:大的叫大林,小的——当然叫小林。

过了十年,老农人和他的妻子死了。

临死的时候,他们对大林和小林说:“家里什么也没有,你们应当到外面去做工。

我们死了之后,你们可以把我们抬到后面小山上。

山上的乌鸦会来给我们造坟墓。

然后你们就带着应用的东西去找活儿吧。

”大林和小林就把他们父母的尸体抬到了山上。

他们刚下山,树上的乌鸦们忽然一齐飞起来,一面哇哇地叫,一面去衔了土,给这两位老人堆成了一座坟。

“哥哥,”小林对大林说,“我们快去收拾东西吧。

我们早点出门去。

”他们回了家,把一小袋米背在背上,又拿一个麻布袋子,把他们的破衣裳、粗饭碗,都装到了袋里,他们这就出了门。

大林说:“向哪里去呢?”他们想起没有妈和爸了,他们又不知道要走哪条路好,他们都坐在地上哭起来。

四面是山,是田,是树,都是别人的。

他们不知道要在哪里落脚。

他们怎么办呢?天也晚了,太阳躲到山后面睡觉去了,月亮带着星星出来向他们眨眼。

大林和小林还哭着。

哭呀哭的,太阳睡了一觉醒来了,又从东边笑眯眯地爬出来。

小林揩揩眼泪说:“你还哭不哭?我想不哭了。

”“好,我也懒得哭了。

走吧。

”两个人都认不得路。

《大林和小林》阅读导引单(三)

《大林和小林》阅读导引单(三)

《大林和小林》阅读导引单(三)
《大林和小林》阅读导引单(三)
班级:姓名:
一、品味语言
故事中极富夸张的语言和大胆的想象常常令我们捧腹大笑,如:大林和小林都逃掉了,只有麻袋还丢在地上。

怪物实在饿了,就拾起麻袋吃了下去。

可是嘴太大,麻袋太小,麻袋给塞住在牙齿缝里。

他拔起一棵大松树来当牙签,好容易才剔出来……
你还能找出类似的语言吗?在书中找一找,抄写两句。

二、拓展超市
1、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做一份人物宣传海报。

(姓名、外貌、职业、性格、爱好、最爱说的话、经历等)
2、学习作者夸张的写法续写结尾
话说大林在富翁岛上,又饥又渴,爬在珠宝上睡着了,忽然一个浪头打在他身上,他的脑子好像恢复了记忆。

慢慢地他想起了小林……。

阅读课《大林和小林》教学设计

阅读课《大林和小林》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你觉得狐狸插上鸡翅膀真会变天使吗?你能想象一个国王经常哭鼻子会是什么样子吗?你知道一个臭虫从上走到下要足足走几个钟头的嘴唇该有多厚吗?这就是让你笑,让你哭,让你爱,让你恨,也让你紧张,让你感动的《大林和小林》,(板书:《大林和小林》),最近我们阅读了张天翼爷爷的童话,在他的书中我们认识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大林和小林》(出示封面)。

你们喜欢读这本书吗?为什么?(故事生动有趣,故事中的人物都很有特点,故事中夸张的写法令人捧腹大笑,书中的插图非常形象生动。

)是呀!捧着这本书,我们时而欢笑,时而紧张,时而感动,时而愤慨,作者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真令人爱不释手。

老师也很喜欢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林和小林》,和他们一起经历一段有趣的旅行吧!二、书中之最同学们,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夸张、有趣的描写,简直可以创世界吉尼斯记录了。

让我们来看看里面有哪些最最最最最特别的呢?1、最长的名字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后来国王老了就叫三个王子到外面去冒险后来三个王子都冒过了险回来了后来国王快活极了后来这故事就完了亲王。

a\哇,这么长的名字,数数看,这个名字有多少字。

谁来读一读,注意:要一口气读完,不能换气。

读完了名字,你感觉怎样?b\看到这个名字,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这位亲王吗?出示:(我是贵族,贵族的名字总是很长很长的。

)谁愿意来当当亲王,读读这句话。

c\名字是用来给人叫的,可是这位亲王的名字念起来却这么麻烦,这么夸张,他给自己取这么长的名字,目的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贵族身份,连我们都忍不住要笑他呢!2.最长的数字:2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这么多零!谁来读读这个数字?怎么不举手?会不会呀?我也不会。

这么多的钱数都数不清。

这些钱是谁的?是谁给他们挣的?(这可都是小林他们用自己的血汗挣来的,可是绝大部分的钱都归叭哈所有,工人只能拿到一丁点,连养家糊口还不够呢。

《大林和小林》评课稿赵引线

《大林和小林》评课稿赵引线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心灵沐浴书香——评成敏红老师执教阅读指导课《大林和小林》很荣幸能为成敏红老师评课,但同时又深感不安,因为自己也从未给学生上过真正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并且对这一板块的教学认知始终处于朦胧状态。

平时教学中虽然也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只做到推荐书目、学生自由阅读、写阅读笔记或写写读后感进行交流,仅此而已。

所以在此只能算作感悟听了成敏红老师执教的《大林和小林》这节课后。

深切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感受到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成长,感受到了成老师对于阅读的理解,深受启发。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感悟:1、“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让学生阅读精品。

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拓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

而这些又依赖于内涵丰富的经典阅读作品。

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

但是,琳琅满目的书籍令人眼花缭乱,好书坏书更是良莠不分。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书籍的选择更显盲目。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和“食”现象。

成敏红老师执教的这节阅读指导课,所推荐的书目是《大林和小林》,这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先生的作品,它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

这部童话语言生动,人物个性鲜明,想象奇特,情节离奇,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美感。

符合中年级孩子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课外读物书。

2、“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

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1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课

《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课

《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课《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课教案三年(1)班游忆君教学目标:1.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读整本的书”的兴趣;2.结合整本书的阅读,感受奇思异想和幽默活泼的语言;3.指导学生就书中大林和小林的不同命运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觉得狐狸插上鸡翅膀真会变天使吗?你能想象一个国王经常哭鼻子会是什么样子吗?你知道一个臭虫从上走到下要足足走几个钟头的嘴唇该有多厚吗?这就是让你笑,让你哭,让你爱,让你恨,也让你紧张,让你感动的《大林和小林》,(板书:《大林和小林》),最近我们阅读了张天翼爷爷的童话,在他的书中我们认识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大林和小林》(出示封面)。

你们喜欢读这本书吗?为什么?(故事生动有趣,故事中的人物都很有特点,故事中夸张的写法令人捧腹大笑,书中的插图非常形象生动。

)是呀!捧着这本书,我们时而欢笑,时而紧张,时而感动,时而愤慨,作者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真令人爱不释手。

老师也很喜欢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林和小林》,和他们一起经历一段有趣的旅行吧!二、书中之最同学们,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夸张、有趣的描写,简直可以创世界吉尼斯记录了。

让我们来看看里面有哪些“最”特别的呢?1、最长的名字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后来国王老了就叫三个王子到外面去冒险后来三个王子都冒过了险回来了后来国王快活极了后来这故事就完了亲王。

(62)A、哇,这么长的名字,数数看,这个名字有多少字。

谁来读一读,注意:要一口气读完,不能换气。

读完了名字,你感觉怎样?B、看到这个名字,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这位亲王吗?出示:(我是贵族,贵族的名字总是很长很长的。

)谁愿意来当当亲王,读读这句话。

C、名字是用来给人叫的,可是这位亲王的名字念起来却这么麻烦,这么夸张,他给自己取这么长的名字,目的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贵族身份,连我们都忍不住要笑他呢!2.最长的数字:2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这么多零!谁来读读这个数字?怎么不举手?会不会呀?我也不会。

班大阅读《大林和小林》阅读教案

班大阅读《大林和小林》阅读教案

《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三(1)班教学目标:1、认识封面,了解作者及本书的主要内容。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学着用这些方法阅读书中的故事,认识书中的两个主人公,分享他们的故事。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如何阅读整本书。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美惠普尔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俄皮罗果夫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结交一位新朋友——《大林和小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书里的主人公,让我们和他们一起经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行吧。

二、欣赏封面:1、阅读封面,你从封面上知道了什么?2、书名。

读了这个书名,你的小脑袋里蹦出了哪些小问号?3、插图。

猜猜他们的名字。

(大林,小林)4、出版社——新蕾出版社5、介绍作者。

书的作者就是张天翼,《大林和小林》是一本中篇童话故事。

他在1932年就写出了这本书,在70多年前呢!我最佩服他了,他的文章很有趣,幽默。

他还写了《秃秃大王》、《宝葫芦的秘密》也很有意思,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这两本书。

6、阅读封底。

这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值得每一个孩子放进书架珍藏一生。

猜猜封底插图的相关内容。

7、阅读目录看了目录,你知道了什么?从目录里获取了哪些信息?8、你准备如何读这本书?(制定阅读计划,每天读两个故事)三、阅读之旅:童话,以它神奇曲折的情节,生动浅显,拟人化的描写,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大林和小林》这样的童话作品不仅同学们爱读,像老师一样的大人也非常喜欢读。

四、读书方法的指导:1、你有什么好方法读课外书?(边读边想,圈圈画画,写阅读感受等等)2、具体方法指导:(好词“。

”,好句“~~~”,疑问“?”,把感受写在书上,概括每一章的大致内容,并把读书收获记到阅读记录卡上。

)3、大林和小林的名字是谁取的?怎么会想到取这个名字的?因为呀,大林和小林是一对双胞胎,是一对老夫妇很老的时候才生下来的。

大林和小林导读课

大林和小林导读课
பைடு நூலகம்
大 林
乌龟伸长了脖子,拼命地爬,背 壳上油亮亮的,好像出了汗似的。唧 唧用了全身的力,想要赶到乌龟前面 去,唧唧张着嘴,又重又厚的下巴肉 挂了下来,一晃一晃的。蜗牛也非常 努力,把两根触角伸得长长的用劲地 往前面奔。
五米赛跑 第一——乌龟 第二——蜗牛 第三——唧唧
一共跑了五小时又三十分
破全世界记录!!
大林看看口袋,叹了口气:“我将来一 定要当个有钱人。有钱人吃得好,穿得好, 又不用做事情。”
小林反对道:“嗯,爸爸说的,‘一个 人总得干活’。”
“因为爸爸是穷人呀。财主老爷就不用干 活。爸爸说的‘你看有田有地的可多好!’ ”
“妈妈和爸爸都是穷人,爸爸和妈妈都是 好人。可不像财主老爷。”
“可是,有钱人才快活哩,”大林大声 说,“穷人一点也不快活,穷人要做工, 要……”
插图作者:
那座山动呀动的陡地站了起来! 啊呀,是个怪物——人不像人,兽不 像兽。这个怪物原来在这里睡觉。他 们还以为它是一座黑山哩。怪物现在 站直了,眼睛像一面锣那么大,发着 绿光。他伸出他那长着草的手来抓大 林和小林。
怪物现在站直了,眼
睛像一面锣那么大,发着绿
光。他伸出他那长着草的手来
抓大林和小林。

《大林和小林》阅读教学设计

《大林和小林》阅读教学设计

《大林和小林》阅读教学设计《大林和小林》阅读交流课设计活动目标:1.从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故事中感受作者张天翼的幽默与智慧,获得情感体验,去做一个自立自强、勇敢善良的人。

2.通过交流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分享阅读的收获。

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活动准备:认真阅读张天翼的童话故事《大林和小林》,按照阅读积累卡积累素材。

活动过程:一、聚焦人物1. 最近我们都在读张天翼爷爷的童话《大林和小林》。

下面我来模仿书中一个人物讲话,你们猜猜他是谁?(模仿四四格说话:你早晨三点钟起来,替我到厨房把我的早饭拿来,早饭拿来。

然后你给我剃胡子,剃胡子。

然后你去做工,做工。

然后休息一秒钟,一秒钟。

然后再做工,再做工。

)2. 再来一个:我我我是世界上最最最最美丽的人了,我我我我唱歌也是最最最最好听了!(蔷薇公主)3. 课前同学们也进行了人物研究,并且也像老师一样准备好了,让大家猜。

下面就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学生展示:大林(唧唧)、小林、叭哈、包包、鳄鱼小姐、红鼻头王子、亲王等)4.小结:大家都太了不起了。

我看出来了,你们读书都很认真,从书的字里行间抓住了人物的特点。

二、品读之“最”1. 张天翼爷爷在《大林和小林》这本书中,进行了很夸张的描写,简直可以创世界吉尼斯记录了。

比如书里有一个最长的名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后来国王老了就叫三个王子到外面去冒险后来三个王子冒过了险回来了后来国王快活极了后来故事就完了亲王。

)(1)指名读出这个名字。

(2)看到这个亲王的名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亲王?(3)出示:我是贵族,贵族的名字总是得很长很长的。

指名想象神态读。

(4)名字是用来给人叫的,可这位亲王的名字念起来这么麻烦,太夸张了吧!为了显示自己的贵族身份,就给自己取了个这么长的名字,实在是太好笑了。

2. 书里有很多这样夸张的描写,称得上“之最”,先把印象最深的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大林和小林》文学手法1《大林和小林》中的视角视角这个短语指的是在书中讲述故事的人,也称为叙述者。

在小说创作中,人称视角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很少见)。

最常见的视角就是第三人称,这也是读者最容易接受的视角。

第三人称也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作者可以随意交待故事背景,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人称就是以“我”的口吻讲故事,故事的内容范围受限于“我”的感知范围内。

第一人称的优势在于代入感强烈,弱点在于叙事自由度低,而它的优缺点正好跟第三人称互补。

在《大林和小林》中,叙述者使用了第三人称视角。

这意味着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之一。

你可以通过寻找人称代词她、他、它、他们和角色的名字来识别第三人称视角。

不同视角的优缺点第一人称,这个视角便于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便于讲述人物历程,可以迅速营造出代入感,读起来更为亲切。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也称为全能视角,能比较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一部作品要采用哪种视角来写,很大程度上只是作者的个人喜好,然而,每种视角有其优缺点。

比如第一人称视角往往容易让作者倾入大量的感情,写起来也更为简便,不用切换视角,但只能写“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局限比较大,不利于大剧情的铺陈。

也很难制造出故事的“高潮”和“冲突”。

而全知视角可以向读者灌输大量的背景信息,但一定要加以节制,适可而止。

充满“儿童性”的叙述视角尽管这是一部揭露剥削阶级下的黑暗社会的故事小说,但里面的情节以及词语并没有生涩难懂,处处彰显着一种儿童的趣味在其中。

在《大林和小林》一书中,有许多语句体现着鲜明的儿童性,如大林的“我也懒得哭”,一个“懒”生动刻画了大林霸道以及懒惰的性格;还有“想得太妙了!月亮不再是夜晚照明的月亮,倒像极了水果刀,那样的怪兽要长多么高”。

叭哈说:“我也一定要把你养胖!”为什么呢?叭哈一定会说:“我是世界第一大胖子!”除此之外,《大林和小林》中也体现了“儿童性”的逻辑思维,如小林面对四四格的压迫,他说:“泥土是我们掘的,汗是我们流的,桶子是我们搅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卖金刚钻了。

”他这样的逻辑思维显然是站在儿童角度中的自我认可是非观来描写的。

此外还有文末,当国王他们要求小林他们开火车的时候,作者只是写小林这些劳动人民不肯,如果站在成人的角度,完全可以写成一部鲜血淋漓的革命史。

但作者没有这么做,而是写怪物推火车,这里也充分反映了儿童思维的世界观。

课程总结《大林和小林》结尾最后一句“那位铁路工人大叔对那位童话作家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再次点明作者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听取并转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林和小林》中涉及的人物形象众多,主角线索就有大林和小林两个人,采用全知视角,有利于故事情节的推动,展现更多故事细节与信息。

但是童话的创作视角,本应该以纯真的儿童眼光,表达儿童的天真、愉悦的心灵世界。

但张天翼的童话创作继承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传统,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不是逼近童心感悟世界,而是冷静理智地对儿童世界进行旁观,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传达着自己成人化的情感倾向。

2《大林和小林》中刻画/塑造:技巧,释义与案例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生动的语言,塑造的生动人物形象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塑造人物形象的。

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大林和小林》中充满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幻想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要求,不断地以奇幻的色彩变化,引人入胜。

故事里有名叫皮皮的狗绅士,有“总以为自己很漂亮”的鳄鱼小姐,有满脸绿胡子、喜欢啰嗦、对工人残忍苛刻至极的工厂主四四格,有被四四格变形成鸡蛋、且常常把自己鼻子搞丢的可爱乔乔。

比如,小林力大无穷,早上扔出去一个铁球,到下午三点钟的时候,铁球才从天上掉下来。

还有四四格死了,但却出现了第二个一模一样的四四格,接着又是第三个……如此的夸张变形,正迎合了我们儿时天马行空的想象,童话里的人物往往拥有平常人所不具备的超人能量。

对话描写让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物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对话有利于设置悬念和发展人物性格。

《大林和小林》中我们就可以找到大量的对话,通过对话,也让我们感知了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

例如:大林看看口袋,叹了一口气:“我将来一定要当个有钱人。

有钱人吃得好,穿得好,又不用做事情。

”小林反对道:“嗯,爸爸说的:‘一个人总得干活。

’”“因为爸爸是穷人呀。

财主老爷就不用干活。

爸爸说的:‘你看有田有地的可多好!’”“妈妈和爸爸都是穷人,妈妈和爸爸都是好人。

可不象财主老爷。

”“可是,有钱人才快活呢,”大林大声说。

“穷人一点也不快活,穷人要做工,要……”想呀想的,大林就把眼睛闭起来。

大林躺到了地上,就睡着了。

大林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和小林都做了富翁。

他和小林拿许多许多珠宝给了怪物,怪物就乖乖地走开了。

怪物还对着他和小林鞠躬哩。

他又梦见他和小林住在一间很好很好的屋子里,吃得好,穿得好,又不用做活。

大林快活极了。

“做了富翁可真好呀!”从这段对话中,兄弟两个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印象深刻。

张天翼的一个独特之处是作品中的叙述、描述性的语言少,而人物的对话语言多,甚至故事的情节和结构也由对话来推进,这样有利于表现出人物形象的传神、性格化。

课程总结《大林和小林》正是通过幻想、夸张、变形的手法,以及大量的对话为我们塑造了形态各异,富有特征的人物形象,增强了童话的趣味和乐趣。

3《大林和小林》中的叙事方式对照性的叙事框架张天翼在《大林和小林》中采用了对照式即对比的创作手法,倾注了对社会底层儿童生存现实的深切关注。

在描写正面事物的同时描写反面事物,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行为、命运等置于强烈的对比之中,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恶”与“善”的斗争的讲述,通过对“有钱人”与“穷人”不同“命运”的对比,毫不犹豫地摧毁、否定、讥刺、批判着前者。

一个很长的童话要让儿童读者看得头绪分明,自然很不容易;一个很严肃的贫富对立、阶级对抗的题旨要让小读者看得爱不释手,当然更是难。

但是,张天翼却能化难为易,寓教于乐,并由此启人心智,引人入胜。

作品中嘲讽了国王、王子、公主之流的昏庸无能,暴露了吃人的剥削者四四格、叭哈的穷凶极恶,而且通过大林的经历,着意写了做“富翁”的“好处”(可耻和无聊)。

而小林与小姑娘乔乔则热爱劳动,不怕艰苦,敢于反抗,并与劳苦大众同心协力,团结起来同四四格及其狐群狗党作斗争,最后获得斗争的胜利。

整部童话暗示了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

这种暗示,是通过童话里幻想与现实相对照的方式来实现的。

民间故事的格调张天翼的童话,很容易想到他作品中的民间传统因素,《大林和小林》中,“两兄弟”(或“两姐妹”)的人物设置方式更是典型的民间故事模式,两林兄弟,一个勤劳勇敢,另一个懒惰贪婪,这是民间故事的二元对立构成方式,作者安排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外表特征的两个人,突出地形成鲜明的对照,结局是善的一面获得胜利,使事件得到完满的结局,也自然而然地更适合民众的朴素的口味。

从总体上,“两林”也很接近民间故事中复合形式中的现实故事,如实描写人的原始的心性,按对立原理,讲善恶对立,选取社会主题,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幻想,并加上荒诞、虚构等成分。

课程总结作为一个童话故事,张天翼运用对照性叙事框架和传统的民间故事的角度,把成人阶级的矛盾以“儿童性”的角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其童话作品突破了时代背景的牢笼,与国外童话可做类比性研究。

4《大林和小林》中的语言张天翼创作童话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他认为给孩子写东西应当努力达到两个标准,即对“孩子有益处”与“孩子们爱看,看得进,能够领会”。

而第二个标准恰恰是针对语言而说的,“爱看”,当然是指有趣,“看得进,能够领会”则指语言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形象直观词语运用上,张天翼的童话,各类词中名词使用最为突出,其中普通名词的使用频率较大,尤其是表示房屋、家具、动植物、人体、饮食、人物亲属等具体名词的使用频率最高。

如《大林和小林》第一章中共用了一百多个名词,在这些名词当中,使用频率较多的分别是: 表示人物的名词,如:农人、妻子、儿子、财主等;表示自然景物的名词,如:太阳、月亮、星星、山等;表示人体的名词,如:皮、牙齿、脸等;以及表示动植物的名词,如:松树、树林、兽、乌鸦等,这些具有实在意义的名词比例大,容易引起儿童对具体事物的联想。

形象化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

在《大林和小林》中,唧唧做了叭哈的儿子后,侍侯唧唧吃饭的竟有二百个听差,饭来张口竟到了有人把菜送到嘴里,连嚼都用不着费劲,有人帮助将上颚下巴一合一合,菜就被嚼烂了,咽也不用费劲,有人帮助捅下去。

虽然这与现实不符,但却符合儿童的感知、随意联想。

象声词和复叠的广泛使用复叠词均从不同程度上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并且形式整齐、节奏和谐。

在《大林和小林》中,句子、篇章的复叠则更加突出,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小林被卖给四四格后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星期五。

起来拿早饭。

后来剃胡子。

后来做工。

后来挨打。

后来我哭了。

后来睡。

星期六。

起来拿早饭。

后来剃胡子。

后来做工。

后来挨打。

后来我哭了。

后来睡。

星期日。

起来拿早饭。

后来剃胡子。

后来做工。

后来挨打。

后来我哭了。

后来睡。

星期一。

起来拿早饭。

后来剃胡子。

后来做工。

后来挨打。

后来我哭了。

后来睡。

星期二。

起来拿早饭。

后来剃胡子。

后来做工。

后来挨打。

后来我哭了。

后来睡。

在这里,小林的悲惨生活由于语句、篇章的不断重复而产生了一种幼儿般的稚拙的口语形式风格,构成的是大巧若拙、浑然天成的艺术景致,增加了童趣。

运用口语口语因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而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张天翼的每一篇童话都能够熟练、自然地运用儿童的口语化的语言。

作者在口语语体中还较多地运用了方言土语、俚俗语和粗鄙词语,使作品的语言新鲜、活泼、亲切。

如“问你们要一点儿吃的东西,你们都不给。

就那么稀罕!”非常生动形象。

课程总结张天翼曾说:“语言怎样才算美?我认为经济、恰如其分、不可更易就是美;朴素就是美。

花哨、堆砌并不等于美。

”张天翼形成了他独特的“张氏语言”5《大林和小林》中的氛围营造幻想氛围作为优秀的有代表性的童话,张天翼的作品充满着“《西游记》般奇妙的幻想”,作者将“儿童的感觉加以夸张并导入童话因素”,把官僚、奸商、资本家描写成为狐狸、狗、妖怪等等幻想世界中的人物。

并且,作者运用“新奇的想象、跳跃的笔触”编织出孩子们喜欢的情节紧张发展的故事。

这样“一个接一个千奇百怪的幻想”,加上和“现实的悲喜剧及阶级斗争”,两种因素的融合产生出了奇妙的效应,一个神奇的反映了现实却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想象世界的奇妙氛围由此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