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的进化PPT优秀课件19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总结、区别及解题思路教学课件

(3)基因型、表现型问题
①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双亲杂交后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种
类数与表现型种类数 规律:两基因型已知的双亲杂交,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
类数等于将各性状分别拆开后,各自按分离定律求出子代基
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多少种表现型?
遗传因子对数
配子类型
F1
及其比例
配子组合数
一对 一对
1 2 1∶1 4
两对 两对
2 4 1∶1∶1∶1 16
n对 n对
n 2n (1∶1)n 4n
遗传因子组成种数 3
F2
表现类型种数
2
表现类型比
3∶1
遗传因子
2
F1测交
组成种数
子代 表现类型种数
2
表现类型比
1∶1
9 4 9∶3∶3∶1
4
4 1∶1∶1∶1
如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相交,求: ①生一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 ②生一表现型为A bbC 的概率。
分 析 : 先 拆 分 为 ①Aa×Aa 、 ②Bb×bb 、 ③CC×Cc , 分 别 求 出
Aa、bb、Cc 的概率依次为12、12、12,则子代基因型为 AabbCc 的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所占 比例
显性 纯合子
隐性 纯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②坐标曲线图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所占 比例
显性 纯合子
隐性 纯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例1. 将具有一对等位遗传因
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
纯合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共40张ppt).ppt

• 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与上面的解释有矛盾吗? 如果有,又怎样解释? 这与对枯叶蝶适应性的解释看似矛盾。其实翅色鲜艳的蝴蝶 可能具有其他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如翅上有类似猛禽眼 睛的眼斑,用来警示天敌不要靠近。
枯叶蝶和翅膀艳丽的蝴蝶
竹节虫 圆掌舟蛾
蝗虫 蜘蛛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北极熊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 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 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 斗争
事实4: 个体间普遍存在差 异(变异)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能遗 传的
推论2: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 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适者生存)
推论3: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具有 这些有利变异的个体越来 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适应 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变异是生物本来就有的, 是不定向的
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
有些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有些变异不适应环境,不适者淘汰
由生物自身决定
由自然选择决定
都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练习
5、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2、选择的因素: 外界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
3、选择的手段: 生存斗争(生物的过度繁殖与有限的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
4、选择的结果: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讨论:
• 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而在漫长的干早季节,食物的缺乏是经常发生的。设想在 某个历史时期,长颈鹿的祖先群体中出现了颈长的个体,这一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这样的个体在生存和繁殖上具有什么优势?经过若干代的繁殖,长颈鹿祖先群体中 颈长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将会怎么变化?
枯叶蝶和翅膀艳丽的蝴蝶
竹节虫 圆掌舟蛾
蝗虫 蜘蛛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北极熊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 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 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 斗争
事实4: 个体间普遍存在差 异(变异)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能遗 传的
推论2: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 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适者生存)
推论3: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具有 这些有利变异的个体越来 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适应 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变异是生物本来就有的, 是不定向的
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
有些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有些变异不适应环境,不适者淘汰
由生物自身决定
由自然选择决定
都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练习
5、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2、选择的因素: 外界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
3、选择的手段: 生存斗争(生物的过度繁殖与有限的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
4、选择的结果: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讨论:
• 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而在漫长的干早季节,食物的缺乏是经常发生的。设想在 某个历史时期,长颈鹿的祖先群体中出现了颈长的个体,这一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这样的个体在生存和繁殖上具有什么优势?经过若干代的繁殖,长颈鹿祖先群体中 颈长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将会怎么变化?
高中生物人教版《生物的进化》PPT课文课件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_基__ _因__频___率_的改变 ③_突__变__和__基__因___重__组_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
④_隔__离__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生 物的进 化》PPT 课文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生 物的进 化》PPT 课文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
[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1.拉马克学说的主要内容(3点)、意义?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意义、不足?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4点) 4.种群?种群的特点?生物进化的实质? 5.课本116页最后一段 6.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 7.什么是物种?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 8.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9.123页最后两段:“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和“收 割理论”。 10.什么是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A.9.39%,90.61%
B.8%,92%
C.92%,8%
√D.90.61%,9.39%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生 物的进 化》PPT 课文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哈代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公式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版《生物的进化》PPT课文课件(最新版本)推荐
一、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史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争议: 中性学说、物种形成不都是渐变过程等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体 现 先 变 异 后 选 择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化提供原材料
④_隔__离__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生 物的进 化》PPT 课文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生 物的进 化》PPT 课文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第22讲 生物的进化
[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1.拉马克学说的主要内容(3点)、意义?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意义、不足?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4点) 4.种群?种群的特点?生物进化的实质? 5.课本116页最后一段 6.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 7.什么是物种?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 8.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9.123页最后两段:“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和“收 割理论”。 10.什么是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A.9.39%,90.61%
B.8%,92%
C.92%,8%
√D.90.61%,9.39%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生 物的进 化》PPT 课文课 件(最 新版本 )推荐
哈代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公式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版《生物的进化》PPT课文课件(最新版本)推荐
一、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史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争议: 中性学说、物种形成不都是渐变过程等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体 现 先 变 异 后 选 择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生物的进化》PPT免费课件

种类
始祖马 5000万年
温暖潮湿的草 狐一般大小、 丛和灌木林 背部弯曲
跳跃
三趾马 2000万
年
草原
比始祖马大一
些背较平直
能奔跑
现代马 100万
年
草 原 高大、背平直 能快速奔跑
腔棘鱼
由于深海水温几乎不变,水流也很缓 慢,既没有陆地上那样剧烈的环境变化, 也没有像陆地那样有那么多敌害——对 生存构成威胁的动物,环境十分安定,进 化的必要性不大,所以它才跨越巨大时空, 相传3000多万代,以几乎是原始的形 态幸存到今天。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你在学习上这种尝试精神很可贵。 战士的意志要象礁石一样坚定,战士的性格要象和风一样温柔。 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地壳变化,风、 水侵蚀(风化作 用),露出化石。
植物化石与动物化石的形成过程相似。
树叶化石
硅化木
化石种类 遗体、遗物和遗迹
化石如何支持生物进化的观点的呢?
将同类的化石标本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可以发现一些支持生物演化观点的证据。
三类马的生境、体形、运动形式的对比
项目
距今年代 生活环境 体形 运动形式
一个人想要平庸,阻拦他(她)的人很少;一个人想要出众,阻拦他(她)的人就很多。那些与周围关系融洽的人,大都很平庸,与周围人 关系紧张的人,大都很出众。人都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 ,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 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最容易做到的事是把简单的事变复杂,最难做到的事是把复杂的事变简单。 为了照亮夜空,星星才站在天空的高处。 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樱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总能找得出借口。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课件(共35张PPT)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二、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图6-2所示资料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不同地层的形成年代不同。 越早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越低等,生物特征越简单。 越晚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越高等,生物特征越复杂。 生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二、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资料: 2009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发现了完整 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其身体骨架与恐龙非常接近, 但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印痕,显示其后肢和 尾部都有飞羽;后肢发达,显示其善跑不善飞。
赫氏近鸟龙化石及复原图
思考:科学家认为这一化石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为什 么?
与基本结构均不同的器官。
含 同源器官在内部结构上的相似性,表示了这些生物起 义 源的共同性,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在发展过程中,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了 不同的形态与功能。
同功器官不能说明它们在进化上有共同起 源,只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
举 鸟的翅、蝙蝠的翼、狗的前肢以及人的上肢等。 例
昆虫的翅膀与鸟的翅膀均为飞行器官,但 昆虫的翅膀为膜状结构,而鸟的翅膀由前 肢构成。
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两大学说
共同由来学说 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祖先共同进化来的。 自然选择学说 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生
物
1 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有
共
2 比较解剖学证据
同
祖
3 胚胎学证据
先
的
证
4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据
二、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2.科学家测定了某保护区MG、CE、DP、DW四种鸟类的ALX1基因的核苷酸
2019版统编人教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全章节PPT课件(已分节方便查找)

生活痕迹
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 及其
、
、 等特征。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
化
、
的证据。
种类
形态
结构 行为
3.分布 大部分化石发现于
最直接 的地层中。
最重要
4.结论
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沉是积由岩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
由
、由
、由
的进化顺序。
原始的共同祖先
简单到复杂
、器官 的 系统
,形可态以和为结这构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
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
和
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
,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
形成
发育
胚胎发育过程
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比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
,细胞有共同的 细胞 和
等;
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
3.什么是适应的相对性? 答案:因为环境条件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有时不能适应变化后的环境, 因而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
预习反馈 判断正误。 (1)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 ) (2)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 ) (3)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 √ ) (4)适应就是生物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 × ) (5)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 )
(1)化石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 提示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 越高等。 (2)该图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吗?_____。
生物的进化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课堂PPT学习

生物的进化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课堂 PPT学习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生物(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能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能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识记并理解协同进化及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生物的进化
证据
直接证据 --化石 间接证据 --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生物进化
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 基因重组 (2)可遗传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①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只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原因:淘汰不利变异的个体,选择有利变异个体。
选择的对象:作用于个体的表型,最终选择决定表型的基因。 选择的结果 ①基因方面: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②生物性状方面: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环境选择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A 生殖隔离
物种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比较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学说
共同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①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①变异是进化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①进化局限于个体水平 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②遗传变异-性状水平 ②解释生物的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00% =
×100% = 9.3%
(B+b)基因的总数
44×2+5×2+1×2+43+7
重点辨析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1。
雌配子 雄配子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生物(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能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能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识记并理解协同进化及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生物的进化
证据
直接证据 --化石 间接证据 --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生物进化
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 基因重组 (2)可遗传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①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只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原因:淘汰不利变异的个体,选择有利变异个体。
选择的对象:作用于个体的表型,最终选择决定表型的基因。 选择的结果 ①基因方面: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②生物性状方面: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环境选择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A 生殖隔离
物种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比较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学说
共同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①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①变异是进化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①进化局限于个体水平 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②遗传变异-性状水平 ②解释生物的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00% =
×100% = 9.3%
(B+b)基因的总数
44×2+5×2+1×2+43+7
重点辨析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1。
雌配子 雄配子
必修第三单元第讲 生物的进化(共46张PPT)

(1)突变≠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 “染色体变异”。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 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 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 进行了选择。
p= 2
2NXAXA+NXAXa+NXAY NXAXA+NXAXa+NXaXa + NXAY+NXaY
×100%
q= 2
2N Xa Xa+N XAXa+N Xa Y NXaXa+NXAXa+NXAXA + NXaY+NXAY
×100%
(p 为 XA 频率,q 为 Xa 频率)
题点三 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基因频率计算
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
A.30% , 21%
B.30% , 42%
C.70% , 21%
D.70% , 42%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Aa 个体占 30%,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时, 产生 A 配子的基因频率=55%+30%×1/2=70%,a 配子的基因频 率=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 F1 各基因型的频率比 例为 AA∶Aa∶aa=49%∶42%∶9%,统计得到 A 基因的频率为 49% +42%×1/2=70%。
[例 4]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比例(%)
42.32
7.36
0.32
46
4
则该校学生中 XB 和 X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8% B.92%、8%C.78%、92% D.8%、92%
p= 2
2NXAXA+NXAXa+NXAY NXAXA+NXAXa+NXaXa + NXAY+NXaY
×100%
q= 2
2N Xa Xa+N XAXa+N Xa Y NXaXa+NXAXa+NXAXA + NXaY+NXAY
×100%
(p 为 XA 频率,q 为 Xa 频率)
题点三 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基因频率计算
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
A.30% , 21%
B.30% , 42%
C.70% , 21%
D.70% , 42%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Aa 个体占 30%,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时, 产生 A 配子的基因频率=55%+30%×1/2=70%,a 配子的基因频 率=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 F1 各基因型的频率比 例为 AA∶Aa∶aa=49%∶42%∶9%,统计得到 A 基因的频率为 49% +42%×1/2=70%。
[例 4]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比例(%)
42.32
7.36
0.32
46
4
则该校学生中 XB 和 X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8% B.92%、8%C.78%、92% D.8%、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一棵一年生的植物,即使每年只产 生两粒种子,经过20年,后代的数目 就能超过100万棵。
又如,象的寿命可达100岁,如果每对象一年 生产6头小象,经过740年~750年,一对象的 后代就可达1900万头。
过鱼度繁殖:
荚迷
群 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
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
人可能是繁殖能力最小的!一对夫妻最多 的能产生十几个子女。若以每对夫妻平均生三 个子女,平均30年传递一代计算,每隔50年人 口就将增加一倍。只需数百年时间世界人口就 将达到几万亿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代代相传
C
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B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 )
A. 太平洋里全部的鱼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人
C. 稻田里全部的蛇
D. 草原上的灰仓鼠
3.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
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 的纯合体频率与1/2杂合体频率之和,则A占60%,a占40%
3.一个种群中有某隐性性状者为16%,求该性 状的其他基因型的频率。
由aa占16%知,a的基因频率为40%,则A的基因频率为60 %,AA占36%,Aa占24%×2=48%
3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3、遗传和变异
(1)具有普遍性
(2)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 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 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 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
(3)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
4、适者生存
(1)概念: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
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自然选择学说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
意义:(1)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不足: 对遗传和变异未能做出本质的阐明。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 种群
定义: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个体总和。 特点: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 2. 基因库: 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如:假设一群金鱼有1000条,它们有2000个颜色基因,其中纯
合灰色200条,杂合的有400条,红色的有400条。则灰色基因
频率为?
(200*2+400)/2000=40%
红色基因频率为?
(400*2+400)/2000=60%
人类把鲫鱼的后代 培育成金鱼,实质就 是通过选择改变基因 频率。从图中看,显 然红色基因的频率显 著提高了。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比人强很 多很多倍!若全部后代都能成活下来,只要很 短时间就会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2、生存斗争
(1)原因: ①生物的过度繁殖 ②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如食物 和空间)有一定的限度
(2)类型:与无机自然环境的斗争
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3) 结果: 大量生物个体死亡,少量生物个 体生存
(2)例:A、同一环境下的植物,长得快的会比长得
慢的占有广大的地盘,因此发育就好、开花 结实就多。 B、跑得快的动物比跑得慢的更易得到食 物并逃避敌害。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
程。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选择的结果—— 使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适应性。
例: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长颈鹿的始祖
时空条件
组成和数量 生殖和遗传组成
一个池塘
全部鲤鱼
一片草地
所有蒲公英
一定自然区域 同种生物个体总 和
种群
相互交配,交流基 因
相互交配,交流基 因
群体共有全部基因
基因库
某一地区的全部猕猴是 一个种群吗?
想一想? 一个池塘的全
部鱼是不是一 个种群?
猕猴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2、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 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 因库的一部分。
章生物的进化
大约在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 生命。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生物 由简单、低等逐步向复杂、高等发展。
? 生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
1、过度繁殖
任何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 大量的后代。
3.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 出现的比例。
特点:频率可变。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4.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
结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1.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 C
A.生物个体 B.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种群
D.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现代长颈鹿
实例
长颈鹿祖先发生变异
生物进化过程 变异是不定向 内因
个体有长颈长前肢的也 有短颈短前肢的
缺乏青草的环境下
长颈长前肢生存
逐代选择
个体差异
生存斗争 动力 自 然
适者生存,
选
不适者淘汰
择
逐代遗传积累 内因
现代长颈鹿
适应环境新类型
结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
1、选择材料—— 由变异提供 2、内在因素—— 遗传和变异 3、进化方向— 由自然选择决定 — 4、进化动力—— 生存斗争
这些金鱼各自有 自己的基因,共同构 成了种群的基因库。 它们各自的基因都是 基因库的一部分。个 体数目越多,个体间 的差异越大,基因库 也就越大。
例: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 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 10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解:100个个体的总基因数为100×2﹦200个 其中A基因为30×2﹢60=120个 a基因为60+10×2=80个
那么,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120 = 60% 200
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80 =40% 200
计算基因频率
1.一个种群中有AA18个,Aa78个,aa4个。算 这个种群中A和a的频率。
个体中的总基因数为200,A占(18×2+78)/200=57%a 占(78+4×2)/200=43%
2.一个种群中有AA占30%,Aa60%,aa占10 %。算这个种群中A和a的频率。
又如,象的寿命可达100岁,如果每对象一年 生产6头小象,经过740年~750年,一对象的 后代就可达1900万头。
过鱼度繁殖:
荚迷
群 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
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
人可能是繁殖能力最小的!一对夫妻最多 的能产生十几个子女。若以每对夫妻平均生三 个子女,平均30年传递一代计算,每隔50年人 口就将增加一倍。只需数百年时间世界人口就 将达到几万亿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代代相传
C
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B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 )
A. 太平洋里全部的鱼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人
C. 稻田里全部的蛇
D. 草原上的灰仓鼠
3.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
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 的纯合体频率与1/2杂合体频率之和,则A占60%,a占40%
3.一个种群中有某隐性性状者为16%,求该性 状的其他基因型的频率。
由aa占16%知,a的基因频率为40%,则A的基因频率为60 %,AA占36%,Aa占24%×2=48%
3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3、遗传和变异
(1)具有普遍性
(2)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 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 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 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
(3)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
4、适者生存
(1)概念: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
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自然选择学说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
意义:(1)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不足: 对遗传和变异未能做出本质的阐明。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 种群
定义: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个体总和。 特点: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 2. 基因库: 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如:假设一群金鱼有1000条,它们有2000个颜色基因,其中纯
合灰色200条,杂合的有400条,红色的有400条。则灰色基因
频率为?
(200*2+400)/2000=40%
红色基因频率为?
(400*2+400)/2000=60%
人类把鲫鱼的后代 培育成金鱼,实质就 是通过选择改变基因 频率。从图中看,显 然红色基因的频率显 著提高了。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比人强很 多很多倍!若全部后代都能成活下来,只要很 短时间就会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2、生存斗争
(1)原因: ①生物的过度繁殖 ②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如食物 和空间)有一定的限度
(2)类型:与无机自然环境的斗争
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3) 结果: 大量生物个体死亡,少量生物个 体生存
(2)例:A、同一环境下的植物,长得快的会比长得
慢的占有广大的地盘,因此发育就好、开花 结实就多。 B、跑得快的动物比跑得慢的更易得到食 物并逃避敌害。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
程。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选择的结果—— 使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适应性。
例: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长颈鹿的始祖
时空条件
组成和数量 生殖和遗传组成
一个池塘
全部鲤鱼
一片草地
所有蒲公英
一定自然区域 同种生物个体总 和
种群
相互交配,交流基 因
相互交配,交流基 因
群体共有全部基因
基因库
某一地区的全部猕猴是 一个种群吗?
想一想? 一个池塘的全
部鱼是不是一 个种群?
猕猴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2、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 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 因库的一部分。
章生物的进化
大约在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 生命。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生物 由简单、低等逐步向复杂、高等发展。
? 生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
1、过度繁殖
任何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 大量的后代。
3.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 出现的比例。
特点:频率可变。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4.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
结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1.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 C
A.生物个体 B.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种群
D.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现代长颈鹿
实例
长颈鹿祖先发生变异
生物进化过程 变异是不定向 内因
个体有长颈长前肢的也 有短颈短前肢的
缺乏青草的环境下
长颈长前肢生存
逐代选择
个体差异
生存斗争 动力 自 然
适者生存,
选
不适者淘汰
择
逐代遗传积累 内因
现代长颈鹿
适应环境新类型
结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
1、选择材料—— 由变异提供 2、内在因素—— 遗传和变异 3、进化方向— 由自然选择决定 — 4、进化动力—— 生存斗争
这些金鱼各自有 自己的基因,共同构 成了种群的基因库。 它们各自的基因都是 基因库的一部分。个 体数目越多,个体间 的差异越大,基因库 也就越大。
例: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 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 10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解:100个个体的总基因数为100×2﹦200个 其中A基因为30×2﹢60=120个 a基因为60+10×2=80个
那么,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120 = 60% 200
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80 =40% 200
计算基因频率
1.一个种群中有AA18个,Aa78个,aa4个。算 这个种群中A和a的频率。
个体中的总基因数为200,A占(18×2+78)/200=57%a 占(78+4×2)/200=43%
2.一个种群中有AA占30%,Aa60%,aa占10 %。算这个种群中A和a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