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学案

合集下载

化学-沭阳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案(2)

化学-沭阳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案(2)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热
量变化(二)
学习
目标
1、能根据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学习内容及过程
【自学导引】
一、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单位:kJ/mol。

键能的意义:
N≡N键的键能是941.7 kJ/mol表示:
二、反应热(△H)与键能的关系:△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1、根据有关键能:H—H:436 kJ/mol;O—O:496 kJ/mol;H—O:463 kJ/mol,计算化学反应
2 H2+ O2﹦2 H2O的ΔH,并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中,若断裂1mol H - 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 Cl- Cl键要吸
收243KJ的能量,断裂1molH - Cl键要吸收432KJ的能量,则1mol H
2在Cl
2
中充分燃烧的能量变化△H=
该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A.2H2(g)+O2(g)==2H2O(g)△H1;2H2(g)+O2(g)==2H2O(l)△H2
B.S(g)+O2(g)== SO 2(g)△H1;S(s)+O2(g)== SO 2(g)△H2
C.C(s)+1/2O2(g)==CO(g)△H1;C(s)+O2(g)==CO2(g)△H2
D.1/2H2(g)+1/2Cl2(g)== HCl(g)△H1;H2(g)+Cl2(g)==2HCl(g)△H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41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主编人:审核人:审批人:周次 3所需时间1课时班级第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能说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并会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能记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并正确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3、能从物质能量和键能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34-37页,资料38-39页,通过对课本设计的实验的分析,理解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概念,记忆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自主学习,成功在握】(课本34页)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必然发生着的变化。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能、能、能等。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的定义:(2)吸热反应的定义:(3)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课本36-37页)(4)写出课本35页交流与讨论中的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判断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课本35页,名师一号38-39页)(1)概念: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2)书写步骤①正确化学反应方程式;②标明物质的状态,用、、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③用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负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正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

④请根据书写步骤分别写出C、CO、C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12三、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课本36页)若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所 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 的能量,则反应过程中 能量;若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所 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所 的能量,则反应过程中 能量。

已知断开1molH-H 键、1molCl-Cl 键分别需要吸收436.4kJ 能量、242.7kJ 能量,生成1molH-Cl 键放出431.8kJ 能量。

当1molH 2与1molCl 2反应生成2molHCl 时,反应过程中共吸收能量多少kJ ?共放出能量多少kJ ?则反应最终放出能量多少kJ?(写清计算过程)【合作互助,赢在今天】(A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 、会产生新的物质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氢气还原氧化铜B 、NH 4Cl 晶体和Ba (OH )2 ·8H 2O 混合搅拌C 、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D 、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E 、镁条的燃烧F 、氧化钙和水的反应G 、铁粉和硫粉混合后稍加热,反应即能自行进行下去 H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B)3、已知一定条件下,CO(g) + H 2O (g) = CO 2(g) + H 2(g)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 、CO (g )与H 2O (g )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 CO 2(g )与H 2(g )所具有的总能量D 、1mol CO 2(g)和1mol H 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 H 2O(g)要放出41kJ 热量(B )4、已知H-H 键、N≡N 键、N-H 键的键能分别是436kJ/mol 、946kJ/mol 、391kJ/mol ,试通过计算判断反应N 2 + 3H 2 = 2NH 3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C )5、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

化学反应与热量的变化教学案

化学反应与热量的变化教学案

0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知识梳理】1、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⑴从化学键角度⑵从能量的角度⑶从反应热的角度3、反应热⑴定义:⑵符号:⑶单位;⑷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⑸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微观讨论)以H2(g) + Cl2(g) = 2HCl(g)为例:①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热量②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热量吸热和放热的差值即为反应热4、反应热的计算(1)根据键能数据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将ΔH看作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一项,再按有关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格式进行计算,得出有关数据。

5、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2)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四、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典例精析】例1.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A.放热的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C.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物质多少有关例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C(s)+12O2(g)===CO(g);△H2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③H2(g)+12O2(g)===H2O(l);△H5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例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 + 49.0 kJ·mol-1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例4.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g)+1/2O2(g);△H= +242kJ·mol-1B.2H2(g)+O2(g) = 2H2O(l);△H= -484kJ·mol-1C.H2(g)+1/2O2(g) = H2O(g);△H= +242kJ·mol-1D.2H2(g)+O2(g) = 2H2O(g);△H= +484kJ·mol-1例5.已知2H2(g)+O2(g)=2H2O(1);△H= —571.68kJ·mol-1 CO(g)+1/2O2(g)=CO2(g);△H= —282.9kJ·mol-1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B.1:2C.1:1D.2:3例6.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H= +725.8 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H= -1452 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H= -725.8 kJ/molD.2CH3OH(l)+3O2(g)=2CO2(g)+4H2O(l);△H= +1452 kJ/mol例7. 科学家盖斯曾提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化学笔记高中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笔记高中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笔记高中能量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所涉及的能量变化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利用焓变计算化学反应热变化的方法。

3.能够应用化学反应热变化的概念解释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特点。

4.能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概念和分类,焓变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焓变计算气体反应的热变化。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入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出能量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能量变化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放热和吸热反应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同反应对能量的变化。

4.焓变计算方法讲解:介绍焓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带领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焓变计算化学反应的热变化。

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不同反应的焓变计算过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6.能量守恒定律讲解:引入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7.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解答并进行讨论,加深对能量变化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8.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了焓变计算的方法,能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测量和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的方法。

3. 理解热量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现象。

教学内容:1. 热量的定义和单位。

2.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3. 热量变化的测量方法:焓变、燃烧热、反应热。

4.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5. 热量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速率变化、平衡位置变化。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热量的思考,如燃烧、烹饪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热量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1. 介绍热量的定义和单位,以及热量的传递方式。

2. 解释热量变化的测量方法,如焓变、燃烧热、反应热,并进行实例分析。

3. 介绍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并解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化学反应的案例,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热量变化。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该反应的热量变化,并进行计算和比较。

3. 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变化对该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要求学生计算其热量变化。

2. 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热量变化现象,并解释原因。

总结:1.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热量变化的进一步思考,如热量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的关系。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热量变化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提供相关的实验和研究课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对热量变化计算和分析的掌握程度。

3. 个人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拓展延伸中的研究能力和成果。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或白板笔记,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

化学-沭阳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案(1)

化学-沭阳高级中学高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案(1)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热
量变化(一)
学习
目标
1、能举例说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会写热化学方程式。

学习内容及过程
【自学导引】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上把有称为放热反应,
把称为吸热反应。

1、归纳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别如何?(提示:可从能量守恒角度分析)
∑E(反应物)>∑E(生成物)_______ __能量,是反应。

∑E(反应物)<∑E(生成物)_______ ____能量,是反应。

【对点讲练】
【例1】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镁条在氯气中燃烧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例2】已知2H2+O2=2H2O。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②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③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④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式子。

(1)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标明物质的状态:用g代表、l代表、s代表
(2)用△H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正值(即△H>0)表示;负值(即△H<0)
表示。

(3)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例如:2CO(g)+O2(g)= 2CO2(g) △H=-565.2kJ·mo l-1表示。

反应热焓变的教学设计

反应热焓变的教学设计

反应热焓变的教学设计引言:热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反应热焓变则是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理解和掌握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判断反应的热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设计一节关于反应热焓变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实验测量反应热焓变的基本步骤。

3. 了解反应热焓变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需要的器材和试剂:电子天平、量筒、玻璃棒、烧杯、热量计、蒸馏水、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2. 实验操作流程的设计。

3. 教师准备好实验操作的演示和解释。

4. 学生准备带上实验所需的物品,并阅读实验操作流程及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出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实验部分:a.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实验测定反应热焓变的实验。

b. 实验流程:将所需浓度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通过计量筒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并将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然后将两个烧杯的溶液迅速倒入20 mL 热量计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记录下反应过程中热量计的温度变化。

c. 实验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计算反应热焓变。

3. 实验结果讨论:a.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结果比较和讨论,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加深对反应热焓变的理解。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影响反应热焓变的因素。

4. 理论讲解:a. 教师简要讲解反应热焓变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b. 学生通过互动讨论与教师共同探讨反应热焓变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5. 学生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a.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b.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根据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