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梅花》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 梅花》教学设计 沪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梅花》教学设计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梅花》教学设计沪教版《梅花》教学内容:古诗《梅花》教材沃苏什卡:教学目标:1、认识“梅、墙、数、枝、凌、寒、遥、暗、”等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生活结合,感情朗诵,体会梅花不惧炎热的不屈不挠品格。
4、通过朗诵、交流等活动,训练孩子的观测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恰当、简洁、存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诵读古诗;教学难点:通过图、文、生活相结合,体会诗歌情境,感受梅花不畏寒冷的顽强品格。
教学设计理念及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鼓励学生进情入境,观测并抒发,协助孩子体会诗歌意境,化难为易。
2、反复吟诵古诗。
借反复的感情朗读成诵,借多种不同形式的吟诵,如挑战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加深孩子对古诗的理解,同时训练孩子的语感。
教学准备:学案导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聊花猜梅,转化成课堂1、老师引出话题:爱花的小朋友请举手。
呵呵,都喜欢?那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呀?(生畅所欲言)(根据课前作业交流)写花字2、猜一猜:存有一种花掉,上开在炎热的冬季,万花凋谢,它却独自对外开放,就是什么花掉?对于梅花,你存有哪些介绍?(生互动交流)3、同学们对梅花的了解可真不少,老师也搜集了许多关于梅花的图片,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梅花观赏图,配乐,教师解说)解说词:(梅花原产于我国的东南部,讨厌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不惧寒冷,存有200多个品种,生长很存有特点:先开花,后长叶,它的花瓣也很存有特色,如果你认真地数一数,就可以辨认出它的花瓣就是五瓣,或者就是五的倍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梅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如果它的花瓣只有一层,那么它多数都能结果,味道好酸,如果它的花瓣有两层或两层以上,一般就很少结果,只能供人观赏了,梅花有大红、粉红、白色、黄色等好多种颜色,植物学家们还新培育了其他颜色的梅花呢!好让它在百花凋零的冬天给大家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古诗二首之《梅花》课件

《江上》
这首诗描写了江上的景色 和渔民的生活,反映了王 安石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 对自然的热爱。
03
《梅花》的诗意解析
诗中意象的解读
梅花
梅花在诗中象征着坚强、高洁的 品质,代表着诗人的理想人格。
雪
雪在诗中象征着纯洁、高雅,与 梅花的形象相得益彰,共同营造
出一种高洁、清雅的意境。
枝头
枝头在诗中象征着坚韧、不屈的 精神,代表着诗人的坚定信念。
3
传承与创新
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结合时 代特点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 力。
THANKS
梅花的文化意义
01
02
03
象征高洁
梅花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 高洁、坚强、谦虚的象征 ,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德 和情操。
文学艺术
梅花是文学、绘画等艺术 形式中常见的题材,以其 美丽、清雅的形象被广泛 赞誉。
园林景观
梅花在园林景观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常被用于构成 美丽的花境和景点,为园 林增添生机和雅趣。
培养情感
诗歌中梅花的形象,能够激发我们对自然、生命、美的热爱和追求 ,培养我们的情感和情操。
提高素养
学习《梅花》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增强我们的 语言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
对梅花的感悟与思考
坚韧不拔
01
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
质。
高洁清雅
02
梅花以其洁白、清香、淡雅的特质,代表着高洁清雅的审美追
求。
孤傲独立
03
梅花的形象常常与孤傲独立、遗世独立的品格相联系,体现了
对个性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追求。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梅花》古诗鉴赏(12篇)

《梅花》古诗鉴赏(12篇)《梅花》古诗鉴赏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古诗鉴赏2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
故梦劳诗苦。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赏析/鉴赏咏物词在南宋时已发展成熟,周邦彦人称“缜密典丽”,“富艳精工”,史达祖继承了这种创作风格,而其除了字锻句炼外,又使情景融合无际,更加浑融。
上片写溪上月下赏梅情景。
词人自号梅溪,作词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爱梅之情可见一直很深。
他曾往好友张镃(功甫)南湖园中赏梅,《醉公子·咏梅寄南湖先生》云:“秀骨依依,误向山中,得与相识。
溪岸侧。
……今后梦魂隔。
相思暗惊清吟客。
想玉照堂前、树三百。
”诉说与梅花溪畔相识,钟爱情深,别后梦魂相隔,相思暗惊,弄得多情鬓白,剪愁不断,沾恨泪新。
这首《留春令》在词意和感情上与此极为相似,由词意可知词人是大约在春天的一个傍晚来到梅花溪的。
此时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见那梅树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银光素辉,清奇幽绝,分外动人。
可是,那梅树梢头却因暮色尚未散尽,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胧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
这情景对一心赏梅,爱之情深的词人来说,自然是很扫兴的,心中不觉浮起难以抑制的怨愁,显出百般无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骚雅之笔写出两句奇妙的词句:“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
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
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反击守旧派,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
《梅花》古诗鉴赏

《梅花》古诗鉴赏《梅花》古诗鉴赏1《梅花》原文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梅花》鉴赏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
这首咏梅诗是写形传神的神来之笔。
神似的高妙之处,在于虽然难以确指梅花的色如何艳、香如何郁,但闭目凝想,可得其神韵,拂之不去。
《梅花》作者简介钱澄之,清代诗人。
原名秉镫,字幼光(一作饮光),号田间(别号四顽)。
桐城(今属安徽)人。
明末诸生。
南明唐王时(1645),授彰州府推官;桂王时(1646)授礼部仪制司主事。
永历三年(1649)授翰林院庶吉士。
曾在吴江起兵抗清,又曾因避南明党祸出亡浙闽至粤,削发为僧,改名幻光。
后还俗归隐故乡,又改名澄之,不再出仕。
《梅花》古诗鉴赏2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
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瘴雾:犹瘴气。
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
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①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②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③幺风:鸟名,即桐花凤。
④涴: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此词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杨慎《词品》: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冷斋夜话》谓东坡在惠州作《梅花》时,时侍儿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
古诗《梅花》王安石带拼音版

古诗《梅花》王安⽯带拼⾳版古诗《梅花》王安⽯带拼⾳版 古诗梅花王安⽯带拼⾳版,《梅花》中以“墙⾓”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
墙⾓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其实作者以墙⾓为中⼼,展开了⽆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落外,见⾓落便想到空阔。
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古诗《梅花》王安⽯带拼⾳版,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古诗梅花王安⽯带拼⾳版 méi huā 梅花 wáng ān shí 王安⽯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líng hán dú zì kāi 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yáo zhí bù shì xuǎ,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2、古诗梅花王安⽯原⽂翻译 冬天,墙⾓⾥有⼏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开放。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
3、梅花王安⽯的.意境 ⾸⼆句写墙⾓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句写梅花洁⽩鲜艳,⾹⽓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诗⼈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洁品性的赞赏,⽤雪喻梅的冰清⽟洁,⼜⽤“暗⾹”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洁的⼈格所具有的伟⼤的魅⼒。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得不到⽀持,其孤独⼼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然有共通的地⽅。
这⾸⼩诗意味深远,⽽语句⼜⼗分朴素⾃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小学生古诗词欣赏《梅花》王安石(课堂PPT)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14
墙角数枝梅
数枝:几枝 句意:墙角屹立着几枝白梅。
15
凌寒独自开
凌寒:冒着严寒 句意:冒着严寒在独自盛开。
16
遥知不是雪
遥:很远 句意:远看就知道那不是雪1。7
为有暗香来
为:因为 暗香:幽香,淡淡的香气 句意:因为有幽香随风飘来。 18
宋 李公明
24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6
《墨梅图》吴昌硕(清)27Βιβλιοθήκη 282930
31
32
33
谢谢大家
34
12
王安石(1021-1084), 字介甫,晚号半山,谥 “文”,曾任宰相,封荆 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 临川人,著有《临川先生 文集》,在文学方面有突 出成就,且与韩愈、柳宗 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曾巩,并称“唐宋 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有 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 学家、改革家。 ”。
13
墙角屹立着几枝白梅。 冒着严寒在独自盛开。 远看就知道那不是雪。 因为有幽香随风飘来。
19
20
21
早梅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唐·齐己
22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 23
早梅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梅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如果它的花瓣只有一层那么它多数都能结果味道好酸如果它的花瓣有两层或两层以上一般就很少结果只能供人观赏了梅花有大红粉红白色黄色等好多种颜色植物学家们还新培育了其他颜色的梅花呢
26古诗两首《梅花》邓思PPT课件

26 古诗两首
执教:邓思
宋朝著名的 诗人王安石
26 古诗两首
梅花
(宋)王安石
墙 角 数 枝 梅, 凌 寒 独 自 开。 遥 知 不 是 雪, 为 有 暗 香 来。
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再读古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 角 / 数 枝 梅, 凌 寒 / 独 自 开。 遥 知 / 不 是 雪, 为 有 / 暗 香 来。
古诗新唱
梅花
(宋)王安石
墙 角 / 数 枝 梅, 凌 寒 / 独 自 开。 遥 知 / 不 是 雪, 为 有 / 暗 香 来。
课外延伸
咏桂
(南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 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 吹得满山开。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梅花
(宋)王安石
shù(数学)
shù
数
墙 角 / 数 枝 梅,
shǔ(数星星) líng
凌 寒 / 独 自 开。
yáo
遥 知 / 不 是 雪,
wèi(因为)。
wéi(为难)
再读古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 角 / 数 枝 梅, 凌 寒 / 独 自 开。 遥 知 / 不 是 雪, 为 有 / 暗 香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