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的入侵

合集下载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懂得外来物种与外来有害物种的区别。

2、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初步感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增强学生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意识,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套;2、故事《谁是水中恶魔》3、假高粱、毒麦、福寿螺、西红柿、马铃薯等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话题一:从吃龙虾说起1.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丰盛的大餐,想知道吗?那么就根据老师的做法,大家来猜猜看是到什么大餐,它呀,是这样做的,是用盱眙的十三香调料,先在锅里放入适量的菜油烧热,再加上十三香调料,放入蒜瓣、姜、葱等爆炒,然后放入小龙虾煮五分钟左右,猜出来了吗?这样一盆色香味俱全的十三香小龙虾就出锅了!(课件出示:龙虾图)2.谈感受吃过龙虾吗?感觉怎样?3、我国原来并没有龙虾这个物种。

你们知道龙虾是从哪里来的吗?4、简介龙虾的来历:课件出示:龙虾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后引入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我国又从日本引进,我们把这种从国外引进的物种叫做外来物种。

【板书:外来物种】5、龙虾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组织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端上了餐桌,成了人们离不开的美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如果学生讲不出,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

)6、了解龙虾的危害。

是的,龙虾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在江苏省盱眙县等地方每年还要隆重举行龙虾节,龙虾成为了地方的一种特色小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知道吗?如果你在我国的湖南吃了小龙虾,那可是为维护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系统做了巨大贡献呢!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课件出示:小龙虾已经成了洞庭湖地区最大的灾害性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

巴西红耳龟(拉丁学名: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9),也叫巴西龟,是泽龟科彩龟的亚种之一,是一种水栖龟类。

因其头顶后部两侧有2条红色粗条纹,故又名为红耳龟,是龟类中的优良品种。

巴西红耳龟的原产地并非位于巴西,而是生存于北美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流域。

巴西红耳龟由原产地已经扩散到整个美洲大陆,而且在欧洲、非洲、大洋洲、亚洲各国成功入侵,甚至北到丹麦、加拿大的野外都有多处发现它们的踪影,成为国际著名的“外来入侵生物”。

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了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巴西红耳龟赫然在列。

但是在中国许多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巴西龟在出售。

在巴西红耳龟的原产地,它们非常低调,数量也一直稳定。

这是因为在那里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为[4] 食,使其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但低调的巴西红耳龟也仅仅在原产地平静温顺而已,繁殖和生存能力超强的它们一旦到了一个全新的、无足够数量天敌制衡的生态环境中,就会变成洪水猛兽,成为那里的生态灾难。

巴西红耳龟的入侵,势必会对中国被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伤害。

它们的威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扩散到野外的巴西红耳龟会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与扩散地区的本土龟类争食,抢夺栖息地和产卵场所,排斥、挤压它们的生存空间。

其次,龟类杂交的现象十分普遍,包括亲缘关系较远的龟种间都可以杂交。

若巴西红耳龟在一个区域数量过多,本地龟类很可能会找不到同种龟交配而与巴西红耳龟交配,导致本土龟类的遗传结构改变,一旦这种恶性循环开始,那本土龟类也就走向了消亡。

此外,巴西红耳龟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

养殖龟类中约85%都携带有副伤寒类沙门氏杆菌,尤其是幼龟。

该病菌已被证明可自变温动物传播给恒温动物,美国每年约有上百万人感染此病菌,其中14%的病例由龟类传染巴西红耳龟当初引进时和福寿螺一样作为食用为目的,同属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引进后在中国各地均有养殖。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入侵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在 外来入侵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 该生态系统中原来并没有这个物种的存在, 间障碍而进来的。 间障碍而进来的。 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 境中建立了种群, 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 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对生态的影响: 对生态的影响: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 失去生存空间。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 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 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 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例如:水葫 芦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 达100 %,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 使水生动物死亡。厦门鼓浪屿的猫爪藤攀 爬绿化树木,在树冠上形成大片单优群落, 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导致死亡。 5.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有的入侵 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如厦门的猫爪藤, 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 景观。
将生物、化学、机械、人工、替代等单项技 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 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生物的目的,这就是综合治 理技术。综合治理并不是各种技术的简单相加, 而是它们有机的融合,彼此相互协调、相互促 进。以利用生物和化学防治综合治理入侵植物 为例,由于融合了化学和生物防治的优势,同 时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速效性 速效性(2)持续性 持续性(3)安全性 (4) 速效性 持续性 安全性 经济性
2、无意引种 、
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 传送系统为媒介, 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 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 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从而 形成地非有意地引入。 形成地非有意地引入。如:红 火蚁。 火蚁。在二十世纪初因检防疫 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 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 这原本不起眼的外来火蚁, 这原本不起眼的外来火蚁,却 造成美国在农业与环境卫生上 非常重要的问题与经济上的损 失。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入侵物种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自由贸易的高速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大幅度增长,都为物种偶然或有意的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机会。

这种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某一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损害的过程,称为外来物种入侵。

入侵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态灾难,恶化当地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的一些地区已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与此同时,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还在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我国对外来生物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根据大量资料统计,对我国的农林业最具有危害性的外来物种有20种。

物种引进过程中,不应当不加分析地盲目引种,应注意分析利用本地种,不要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否则很可能导致入侵物种种类增加,危害加剧。

关键字:烟粉虱稻水象甲苹果蠹(dù)蛾马铃薯甲虫桔小实蝇松突圆蚧椰心叶甲红脂大小蠹红火蚁松材线虫香蕉穿孔线虫克氏原螯虾福寿螺薇甘菊加拿大一枝黄花紫茎泽兰普通豚草水葫芦空心莲子草互米花草1.B型烟粉虱与Q型烟粉虱据推测,S型粉虱起源于地中海—小亚细亚地区,Q型粉虱起源于伊比利亚半岛,两种生物型的烟粉虱都具有寄主范围广、存活率高、产卵量大和传播多种病毒的特点。

除直接危害农业生产外,由于传播病毒而引发病毒病暴所造成的间接危害更为严重,导致毁灭性损失,损害黄瓜,番茄,茄子,甜瓜和西葫芦的生长,传播萝卜花叶病。

围绕B型Q型烟粉虱的入侵型控制需求,目前中国科学家开展的研究包括:B型和Q型烟粉虱对入侵地近缘物种的竞争替代、B型和Q型烟粉虱的竞争互作关系、烟粉虱种群的发生与病毒传播机制、B型和Q型烟粉虱的逆境适应机制、本地天敌对B型和Q型烟粉虱控制作用评价、B型和Q型烟粉虱原产地天敌的引进及规模化生产技术。

2.稻水象甲原产于北美洲,已分布于北美,中南美,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幼虫咬食水稻根部是引起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

研究包括:生殖策略与稻水象甲的入侵与种群扩张,共生菌与稻水象甲生殖策略的关系,稻水象甲逆境适应机制,双季稻区二代种群的发生极其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稻水象甲对寄住植物的识别机制,水稻对稻水象甲的抗性机制。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

牛蛙
极其危险的外来入侵种, 已被列为全球100 种最具 危害的入侵种 原产于北美洲,是北美最大 的蛙类,最大体重可达2 kg 食性广泛多样,适应能力强, 寿命长,缺乏天敌控制 已导致世界许多地区蛙类 和蛇类种群数量的严重下 降、分布区缩小和局部绝 灭。
三、外来物种的种类: 1)有益外来物种: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2)有害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 某种危害或对人类造成健康威胁的物种。 3)入侵物种:物种引入后失去控制,或 者是无意识的物种引入,给当地的生态 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和破坏,引起巨大 的经济损失,这些外来物种被视为入侵 物种。
五.外来物种入侵的严重后果
第一,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 速物种的灭绝。 第二,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第三,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对其他 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 威胁。 第四,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
六.入侵生物的防治对策 1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 侵 2 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 进品种的入侵 3 化学防治 4 机械防治 5 生物防治 6 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食人鲳
食人鱼是亚马逊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动 物,以其贪婪、残忍而闻名,所以人们将 它比之为鱼类“黑手党”。据了解,食人 鱼用其锐利的三角形牙齿和强壮的下颚, 将动物的肉吞噬殆尽。据有关实验证明, 食人鱼完全可以在铁板上咬出清晰的牙印, 可以一口咬下16立方厘米的肉,而咬断骨 头、树枝更是易如反掌。
亚洲鲤鱼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著名的入侵 物种, 它已经侵入了北美洲五大湖之中。 白宫专门举行了“亚洲鲤鱼峰会”。

微甘菊-植物杀手
20多年前
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
豚草,又名三裂叶 豚草: 原产北美,约在2 0世纪30年代传入我 国东南沿海地区, 是世界性恶性害草。 适应性广,生命 力强,危及农牧业 生产。 其花粉又是引起 人类花粉过敏症的 主要致病原。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日益严重。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一种原本不属于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侵入并繁殖,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本文将从外来物种入侵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成因外来物种入侵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第一,全球贸易的发展使得物种的跨区域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例如,旅游和进口活动可能会带来害虫或种子,这些外来物种一旦逃逸或适应新环境,就会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第二,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通过引进用于园艺和农业的外来植物物种,人们可能会无意中破坏当地植被的平衡。

第三,气候变化也可能促进外来物种入侵。

由于气候的变暖,某些外来物种得以适应原本不适宜其生存的环境,并大规模扩散。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多种多样。

首先,外来物种可能对本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破坏。

它们常常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许多本土物种逐渐灭绝。

其次,外来物种入侵还可能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例如,某些外来植物入侵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导致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

此外,外来物种也可能成为害虫,严重破坏农作物和林木,给农业和林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蔓延。

通过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和消除外来物种。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

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是跨国界的问题,国际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政策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有效的防控措施。

第三,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大对非法贸易和渠道的打击力度。

通过加强立法和执法,可以减少外来物种的非法引进和运输。

此外,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机制和影响,为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及应对策略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及应对策略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及引种前后所做的工作摘要: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交通高度发达,生物入侵已经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

在阐述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概述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建议。

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应对策略1.外来物种入侵的含义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

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

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2.我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理解我认为,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不归类为生物入侵。

而不是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才能称为外来生物入侵。

对入侵物种的科学研究可以追溯到1958年,以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的《动植物入侵生态学》为标志。

艾尔顿认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似,我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数量是有限的,生态环境也是如此。

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外来的,任何物种都必须为有限的生存空间竞争,如夏威夷群岛这样的地方就容易遭受外来物种侵害,因为其生态系统比较简单,物种较少,为新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此外,由于小环境中物种较少,那里的居民抵制外来物种的能力也较差。

如果把自然环境比作人体免疫力的话,外来生物就是病毒,免疫力强就不会被感染。

一时的感染也不是什么坏事,它在带来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还会使自然的免疫力得到锻炼和强化,逐渐具备抵御一般病毒的能力。

自然的调节净化能力之强,是人类难以想象的。

虽然外来生物入侵来势凶猛,但一般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完全战胜当地物种的事例更是鲜见,比如,美洲灰松鼠在140年前被引进到英国后很快就成了新环境中的祸害,直接威胁到当地的红松鼠的生存。

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动物

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动物

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动物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动物1、水葫芦2、紫茎泽兰3、密西西比红耳龟4、豚草5、松材线虫6、空心莲子草7、雀鳝8、福寿螺9、美洲牛蛙10、小龙虾外来入侵物种知多少?——在中国已发现的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中,215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胁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这是什么怪鱼?能不能吃?”“长得很凶,会不会伤人?”近日,全国多地先后报告发现鳄雀鳝。

对这一外来入侵的新物种,不少人很好奇。

鳄雀鳝来者不“善”。

据介绍,鳄雀鳝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淡水巨型食肉鱼。

它是北美7种雀鳝鱼中最大的一种,能长到3米,繁殖能力极强,“胃口极大”,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通吃,坚硬的鱼鳞足以让它免受各种凶猛食肉动物的威胁。

其肉质有剧毒,不可食用。

“鳄雀鳝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进入国内后处在水生食物链的顶端。

”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万学说,“一旦其进入了天然水域,很可能使当地的水体生态系统遭受灭顶之灾。

”目前,各地已发起围捕鳄雀鳝的运动。

类似鳄雀鳝的外来入侵物种还有很多,有的就分布在城市居民区。

“每次下完暴雨,花坛的枯叶下就会出现许多褐云玛瑙螺,也就是俗称的‘非洲大蜗牛’。

”家住深圳的张木岑对记者说,“据说这种螺跟福寿螺一样,有上百种寄生虫和细菌,是外来入侵物种。

我家小孩有时候在公园玩耍,我都会叮嘱她千万不要碰这种螺。

”何为外来物种入侵?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外来物种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中建立的种群,当其改变和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其造成的危害就是外来生物入侵。

据统计,约有10%的外来物种能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自行繁殖,可自行繁殖的外来种中约10%能造成生物灾害而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即1%的外来物种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中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生态环境部去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去除
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有害植物。机械防除有害植物对环 境安全,短时间内也可迅速杀灭一定范围内的外来植物。利用机械打捞船在 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等地控制水葫芦等水生杂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云南 昆明市也曾设计制造过一艘机械打捞船清除滇池水葫芦,福建农业大学也曾 帮助福建宁德地区设计制造"割草机"控制大米草,但均因技术等原因最终未 获成功。除技术问题外,机械防除后,如不妥善处理有害植物残株,这些残 株依靠无性繁殖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通过物理学的各种途径防治也可控 制外来有害生物,如用火烧控制有害植物,黑光灯诱捕有害昆虫,等等。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从外来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 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生物防治方法的 基本原理是依据有害生物-天敌的生态平衡理论,在有害生物的传入 地通过引入原产地的天敌因子重新建立有害生物-天敌之间的相互调 节、相互制约机制,恢复和保持这种生态平衡。因此生物防治可以取 得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结果 。 生物防治的一般工作程序包括:在原产地考察、采集天敌;天敌 的安全性评价;引入与检疫;天敌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天敌的释 放与效果评价。 因为天敌一旦在新的生境下建立种群,就可能依靠自我繁殖、 自我扩散,长期控制有害生物,所以生物防治具有控效持久、防治成 本相对低廉的优点。
综治理
将生物、化学、机械、人工、替代等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 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生物的目的,这就是综合治理技术。综合 治理并不是各种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有机的融合,彼此相互协调、相 互促进。以利用生物和化学防治综合治理入侵植物为例,由于融合了化学和 生物防治的优势,同时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速效性 在实施的前期,在一些急需除掉有害植物的地方,将有选择 地使用一定品种和剂量的除草剂,以在短期内迅速抑制有害植物种群的扩散 蔓延,从而加快控制速度; (2)持续性 由于除草剂只能取得短期防效,难以持久,因此,使用除草 剂后,释放一定数量的专食有害植物的天敌昆虫并使其建立种群定居,长期 自我繁殖,并逐渐达到和保持植物-天敌之间的种群动态平衡,取得持续控 制的结果; (3)安全性 与单一应用化学除草剂相比,综合治理对化学除草剂的品种、 使用浓度、剂量及应用次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所选择的除草剂对其它生物安 全,使用浓度、剂量、次数都大大低于常规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对环境影响不大; (4)经济性 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以生物防治为主,在释放天敌后,天敌可 自我繁殖,建立种群,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基本上不再需要人工增殖,因此具 有一次投资、长期见效的优势,防治成本相对较低。
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
1.作为牧草或饲料 2.作为观赏植物 3.作为药用植物 4.作为改善环境植物 5.作为食物 6.作为麻类作物 7.作为宠物 8.作为水产养殖品种 9.无意引入等等.
外来物种引发的问题:
1.直接减少物种数量 2.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的数量 3.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 4.对火灾和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 5.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 6.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 7.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
入侵物种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1.生物多样性极其功能的丧失 2.生态系统效益丧失 3.生物资源丧失 4.社会效益丧失 (40% 的世界经济和大约80%贫困人口的需求来自生物多样性) 5.当地物种和生态景观特有性的丧失 6.生态旅游收入减少 7.当地土特生物产品减少 8.全球化越盛行,当地特有性价值越高 9.周围农业和林业收入的减少 10.虫控制花费的减少 11.杂草控制花费的减少 12.土壤肥力降低 13.水资源调节能力下降
生物入侵带来的影响: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 存的其他物种没有事宜的栖息环境。 5.过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 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7.直接危害农林业经济发展, 8.通过影响生态系统而给旅游业带来损失。 9.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 济损失。 10.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对当地社会、 文化甚至人们的健康也产生了严重危害。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本地群落的影 响以及解决办法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 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 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 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 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 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 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 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 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 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替代控制
替代控制主要针对外来植物,是一种生态控制方法,其核心是根 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自身规律用有经济或生态价值的本地植物取代外来 入侵植物。它的优点在于: (1)替代控制植物一旦定植便长期控制入侵植物,不必连年防治 (2)替代植物能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涵养水源,提高环境质量; (3)替代植物有直接经济价值,能在短期内收回栽植成本,长期获 益; (4)替代植物可使荒芜土地变成经济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替代控制的不足在于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很多生境并不适宜人 工种植植物,如陡峭的山地、水域等,同时人工种植本地植物恢复自 然生态环境涉及到的生态学因素很多,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研究利用替代植物控制外来有害植物,应充分研究本地土生植物的生 物生态学特性,如它们与入侵植物的竞争力、他感作用等,掌握繁殖、 栽培这些植物的技术要点,并探讨本地植物的经济特性,市场潜力等, 以便同时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
人工防治
依靠人力,捕捉外来害虫或拔除外来植物。人工防治适宜于那些刚刚传 入、定居,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工防除可 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有害生物,但对于已沉入水里和土壤的植物种子和一些 有害动物则无能为力;高繁殖力的有害植物容易再次生长蔓延,需要年年防 治;人工防治有害动植物后如不妥善处理动植物残(体,如卵)株,它们可 能成为新的传播源,客观上加速了外来生物的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