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外来物种入侵人为途径
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与传播途径

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与传播途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逐渐凸显,给当地的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
那么,究竟什么是外来物种的入侵?它们是如何入侵的?又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呢?外来物种,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在一个地区不存在,通过人类活动或自然力量引入到新的地区的物种。
当这些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中适应并大量繁殖,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等造成威胁或损害时,就形成了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多种多样。
其中,竞争排斥是一个重要的机制。
外来物种可能在食物、栖息地、水资源等方面与本地物种展开竞争。
由于它们在新环境中没有天敌的制约,或者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如更快的生长速度、更高的繁殖能力等,从而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生态位替代也是常见的入侵机制之一。
外来物种可能占据了本地物种原本的生态位,或者创造出全新的生态位。
例如,一些外来植物可能具有特殊的根系结构或光合作用方式,能够在原本不被利用的土壤层次或光照条件下生长,从而替代了本地植物的生态功能。
此外,外来物种还可能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环境来实现入侵。
比如,某些外来植物可能分泌出特殊的化学物质,影响土壤的酸碱度、肥力等,从而改变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性质,使之更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那么,外来物种又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呢?人为引入是外来物种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这其中包括有意引入和无意引入。
有意引入通常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经济、农业、园艺、观赏等需求。
比如,为了获取木材而引进的外来树种,为了美化环境而引进的外来花卉等。
然而,在引入的过程中,由于对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估不足,导致一些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失控繁殖,成为入侵物种。
无意引入则往往是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伴随发生的。
例如,通过国际贸易,外来物种可能隐藏在货物、运输工具中进入新的地区;旅客的行李、衣物上可能携带外来的种子、昆虫等;甚至在船舶的压舱水中也可能存在外来生物。
外来物种入侵的入侵机制与传播途径

外来物种入侵的入侵机制与传播途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全球化的加速,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这些外来物种的到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那么,它们是如何入侵的?又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呢?外来物种入侵的机制多种多样。
首先,有些外来物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它们能够在新的环境中迅速适应气候、土壤、水质等条件,并且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比如,某些外来植物可能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更强的繁殖能力,或者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排挤本地植物的生存空间。
其次,缺乏天敌的制约也是外来物种成功入侵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原生地,这些物种可能受到天敌的控制,数量保持在一定的平衡范围内。
但当它们被引入新的地区后,由于没有了天敌的捕食、寄生或竞争,它们可以毫无阻碍地繁衍和扩散。
再者,人类活动的干扰也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例如,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森林砍伐、水资源利用等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得本地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更容易被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的传播途径也是五花八门。
其中,人为有意引入是一个常见的途径。
这可能是出于观赏、园艺、养殖等目的,人们将外来物种引进到新的地区。
比如,一些人喜欢养殖国外的观赏鱼或花卉,却没有意识到这些物种可能会逃到自然环境中并造成危害。
国际贸易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也大大增加了外来物种传播的机会。
货物的运输、船只的航行、飞机的起落,都可能携带各种生物,包括植物种子、昆虫、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可能会在运输过程中意外逃脱或者在目的地被释放,从而开始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了外来物种传播的“帮凶”。
游客的行李、衣物、鞋子等都可能携带外来物种的种子、孢子或幼虫。
当他们在不同的地区旅行时,就有可能将这些外来物种传播到新的地方。
自然扩散虽然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
例如,一些鸟类可能会携带植物的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水流也可能将水生生物带到新的水域。
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

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
----------------------------------------------------------------------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因为迁移扩散、人为活动等因素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统称为外来入侵物种。
在外来入侵物种中,一部分物种是因其用途,被人类有意地将其从一个地方引进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物种被称为引入种,需要在人为照管下才能生存。
外来入侵物种入侵途径:
外来入侵物种入侵途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引入,一般是随国际贸易无意进入我国,比如随苗木和插条引进的杨树花叶病毒,随进口粮油、货物或行李裹挟偶然带入的长芒苋;还有一种是有意引进,包括尾穗苋、苋、茼蒿,加州蜜李、美国樱桃、野生大豆等,还有为改善环境而引入的大米草,刚开始用于防风护堤,但由于扩散速度极快、繁殖力极强,结果大面积、单一化、高密度地入侵我国沿海地区。
外来养殖品种造成的入侵,有的属于从养殖区域逃逸到自然生境、防护措施没有做好而形成,有的则是由人为弃养造成。
入侵种对一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可发生在:
1.资源库或供应速率;
2.动植物对资源的获取率;
3.干扰体系。
入侵种也可以通过改变生境的物理特性而极大地改变生态系统功能。
外来物种入侵的引入路径

外来物种入侵的引入路径外来物种入侵的引入路径主要有三种:无意引入和有意引入和自然入侵两种情况。
有些生物是无意引入的。
比如一些地区为了搞形象工程,不通过海关从国外引进大树。
引进来的树看起来很好,但其树干、树叶、土壤中有没有害虫及其幼虫和卵就无从所知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紫茎泽兰”,一种恶性的杂草,它生长的地方,别的植物就无法生长,它霸占了营养、空间,生长极快,使生长在其下面的生物无法获得阳光。
在中国云南一些地区,形成了上面是松树,下面全是紫茎泽兰的情况。
还有一些生物是有意、不科学地引入的。
如水葫芦,由于它是一种很好看的观赏植物,且含有少量淀粉。
中国为观赏和作为饲料进行了引进。
但是,引进后其生长速度非常快。
去年,在云南滇池,那里的水变得像绿油漆一样,其主要的原因是水葫芦疯长,长后又腐烂,污染非常严重。
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引进,是不科学的。
就像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从英国引入十几只兔子后,由于没有天敌,繁殖迅速,已成为祸害的例子一样,对外来生物的引进要慎重。
约有一半的入侵物种的迁徙纯属偶然,比如,你从海外度假回来,沾了泥土的鞋子就会把一些昆虫带回来。
然而,有时物种入侵并非偶然。
有个夏威夷的男孩把一些蜗牛带给他远在迈阿密的祖母。
他以为祖母会喜欢它们,但不幸的是,她并不喜欢,把它们扔掉了。
一年半之后,科学家发现了这种蜗牛,但那时它们已经快把当地一些物种推向灭绝的边缘。
人们花了7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资金才最终把它们消灭。
人类迁移物种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在人们迁居到新的地方的同时,也把动植物带到了那里。
当时,因为旅行还比较慢,所以比较容易控制它们的危害。
可是现在,许多人每天都进行长途旅行,结果导致了许多有害物种的广泛传播。
Simberloff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做了大量工作减缓物种的传播速度。
他们通过检查机场的行李来确认有没有夹带海外物种。
另一方面,美国等国的检查措施还不是很有力。
”许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这个难题。
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有两种

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有两种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自然入侵,即入侵物种随着气候变化,跟着风、水流、动物迁徙等侵入;二是人为活动,如贸易、旅游等出入境活动带入。
起因无意携带和全球变暖造成在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上,有专家指出,外来物种入侵到一个地区之后,往往有一个过程,这个物种会慢慢生存下来,等到有一天会突然暴发出来。
很多生物入侵的例子,都是人为因素带过来的,比如柑橘蛆,这种虫子其实学名叫柑橘大实蝇,是一种仅危害柑橘的害虫。
柑橘大实蝇把卵产在柑橘内,卵孵化出幼虫,幼虫会不断破坏果肉,等长得老熟,再变蛹,钻出水果,掉到土缝里结茧,然后羽化成蝇,这样一代代循环。
很多人在旅游途中,买了很多水果,在吃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虫子之后,就随手丢掉了,如果再多一点这种情况,这个虫子就很容易在这个地方生存下来,然后大规模暴发。
如果减少水果异地交叉,这种情况相对会好一些。
另外,随着国人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广泛,直接携带生物入境的国际会议如各种博览会等也明显增多,人员入境时有意无意传播入侵物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给生物入侵的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人们应积极配合海关等检疫部门的工作,到国外旅游时尽量避免去疫区,尽量不要带水果、花卉等易于造成生物入侵的物品。
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入侵物种是人为引入或带入的,它们或作为牧草、饲料、工业材料、药用植物、蔬菜、草坪、养殖、观赏、生物防治等目的而被有意引进,或是随引进的原木、苗木、花钵、土壤而被无意传入。
比如松树的天敌“松材线虫”就是中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
国内约有50%的外来植物和25%的外来动物是有意引入的。
为什么生物入侵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在万方浩看来,全球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大气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都是重要因素。
比如一些昆虫,因为气候变暖让它们第一次飞行时间提前,飞行能力提高,从而增加传入为害的可能性;有一些植物如红雀麦,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升,它单粒种子的重量在下降,但数量增长了三倍。
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过程与机制

一扩散途径
通过种群的扩大向周围 空间扩散,这一方式是 短程的,可能是“流” 式的传播。即从某一个 点沿某些特定的通道传 到另一个点,而没有一 个明显的扩张面。
借助于某些媒体传 播,距离较长,且 可以是跳跃式的, 主要通过动物或人 的活动等途径携带 外来种扩展。
声物的空间扩张能力取决于四个因素
扩散体类型
主要内容 一 外来物种入侵过程与途径 二 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因素 三 入侵声物的核心科问题
第一节 外来物种入侵过程与途径
声物入侵:原本声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
径迁移到新的声态环境中,并给当地声态系统和 人类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外来种alien species:指那些出现在其过 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展潜力意外的物 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继 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二定居与成功地建立种群
初期定居者总是少数。即使少数个体能够找到配偶并且成功地进行 了繁殖,形成了一个小种群,这个小种群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声存危 机。这个阶段是声物入侵过程种群发展的瓶颈时期。
第二节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因素
❖外来物种到达一个新地点是人类活动的直接和间 接的结果,其所入侵的声境通常是人类干扰比较 强的地方。由于外来物种的奠基种群founder population常常很小,小种群要能在高强度高 频度干扰的声境中存活,并实现种群的增长扩张, 必须具有能应付环境种群统计和遗传不确定性的 能力。
扩散体的寿命 ❖ 扩散体的寿命指扩散体离开母体后能保持活力的
时间。繁殖体周期短扩散体寿命长,产量高且传 播机制有效的物种更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占据较 大的分布空间,外来物种尤其是入侵种更是如此。
褐云玛瑙螺卵寿命长达七年
三扩散的方式和机制 ❖ 扩散机制指扩散体离开的方式和方法。
外来物种的入侵

机械去除
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有害植物。机械防除有害植物对环 境安全,短时间内也可迅速杀灭一定范围内的外来植物。利用机械打捞船在 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等地控制水葫芦等水生杂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云南 昆明市也曾设计制造过一艘机械打捞船清除滇池水葫芦,福建农业大学也曾 帮助福建宁德地区设计制造"割草机"控制大米草,但均因技术等原因最终未 获成功。除技术问题外,机械防除后,如不妥善处理有害植物残株,这些残 株依靠无性繁殖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通过物理学的各种途径防治也可控 制外来有害生物,如用火烧控制有害植物,黑光灯诱捕有害昆虫,等等。
生物入侵带来的影响: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 存的其他物种没有事宜的栖息环境。 5.过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 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7.直接危害农林业经济发展, 8.通过影响生态系统而给旅游业带来损失。 9.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 济损失。 10.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对当地社会、 文化甚至人们的健康也产生了严重危害。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本地群落的影 响以及解决办法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 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 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 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 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 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 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 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 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 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精品推荐】外来生物入侵原因

外来生物入侵原因
小编希望外来生物入侵原因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是什么呢?
外来生物入侵,是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非本地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此生态系统,并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现象。
外来生物入侵原因有哪些呢?
对于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因为迁移扩散、人为活动等因素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统称为外来种。
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
而人类活动的频繁又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扩散,使得许多生物得以突破地理隔绝,拓展至其他环境当中。
数千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作为天然屏障,为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提供了进化所必须的隔离环境。
然而,在短短数百年间,全球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使这些阻隔失去效用,外来物种横越千里,到达新的生境,成为外来入侵。
外来入侵种不仅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绝,而且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们基本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水平,受入侵物种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将付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物种入侵人为途径
小编希望外来物种入侵人为途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为造成的,下面带您简单了解一下。
大多数外来种的传入与人类活动有关,在对外交往中,人们有意或无意将外来种引入至我国,下面带您简单了解一下。
1、有意传入
从国外引入植物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
植物引种为我国的农林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人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
根据资料统计,截止1970年,由原产世界各地引种到我国来的植物837种,隶属于267科,约占我国栽培植物的25%~33%。
这些植物区系包括印度一马来西亚区,新热带区的中美洲(包括墨西哥),欧洲西伯利亚地区,非洲亚区,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地中海亚区,伊朗-土耳其地。
另外近20年来,随着对外经济和科技交流的日益扩大,外来入境植物(包括杂草)数量也大为增加,但由于人力缺乏及工作难度大,再加上人们对一些植物引入后所产生的利弊看法不一,到目前为止很难得出有多少种类是人为引种所带来的有害植物的准确数据。
2、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