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进行课堂教学电子教案
紧扣题眼剖析文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教案教学设计

紧扣题眼剖析文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教案教学设计紧扣题眼剖析文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三到七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4.联系生活实际,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讲解新课。
1.第三自然段。
(1)作者除了写还海水,还写了什么?(海底,海滩,海岛)海底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2)海底有什么呢?(珊瑚,海参,大龙虾,鱼)(3)作者先写了珊瑚,接着写海参,然后写大龙虾,最后写了大龙虾(4)作者笔下的珊瑚是怎么样的?(生读文,并出示课件)(5)除了这两种,还有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出示课件)(6)写完珊瑚,作者写了什么?(海参)谁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写海参的?(7)作者在这段,还写了什么呢?(大龙虾)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8)谁来说说“威武”什么样的?请一个同学来表演看看。
(9)再读课文,想一想这段写了海里的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10)填表。
2.第四自然段(1)作者看完海底,来到了哪?(海里)海里到底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2)这段主要写了海里的什么?(鱼)听完老师的朗诵,你觉得海底的鱼怎么样?(3)作者是怎样写这些鱼的?请你用课文中的回答。
(出示课件)(4)“有的全身布满,有的,有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鱼的种类多)你还可以从课文中找出什么词语,说明海里的鱼很多呢?(出示课件)(5)你什么怎么理解“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出示课件)小组讨论下你的理解。
(6)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下这么多,这么美的鱼。
3.第五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看看这段写的是什么地方?写了什么?(2)这一段,写了西沙群岛的什么地方?(海滩)写了海滩的什么?(贝壳、海龟)(3)作者怎么写海滩上的贝壳的呢?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
语文作文短文讲解教案模板

语文作文短文讲解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短文讲解教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点,掌握写作短文讲解教案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讲解短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短文讲解教案的写作。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短文讲解教案的写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使短文讲解教案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举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短文讲解教案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
(1)讲解短文讲解教案的结构和要点,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语等部分。
(2)分析短文讲解教案的写作技巧,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例子、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和如何进行语言修辞等。
3. 培养能力。
(1)组织学生进行短文讲解教案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指导学生进行互相修改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4.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短文讲解教案的交流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短文讲解教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了短文讲解教案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提高和收获。
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练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教学重点:1。
学会1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先生刻苦学习、勤奋好问的精神。
教具:生字词卡片。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
学习重点:1.会读16个生字。
2.会写“要、先、思、很”。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三、学习1—2段。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导朗读。
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孙中山背得这么流利,可课文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却一点也不懂,那孙中山会怎么做呢?四、学习生字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
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1.学习3—4自然段。
2.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3.学会“少、讲、于、气”学习重点:1.学习3—4自然段。
2.学会“少、讲、于、气”学习难点: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卡。
二.学习3—4自然段。
过渡:面对不懂的问题,孙中山会怎么去做呢?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同座交流各自学习的情况。
小学语文高级段第一课时模拟课堂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高级段第一课时模拟课堂教案模板3、小池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2、听写偏旁:口字旁、鱼字旁、女字旁。
3、学生朗读课文。
二、继续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给各段标上序号。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说明池塘的水很清。
启发理解“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过来了”。
(2)指名学生口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3)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
(4)指名朗读全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结合学生的交流,归纳:这四句话都是打比方的句子。
这样写,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默读第二自然段,把这一段话画成一幅画。
(5)小结:这一段共四句话,从白天写到夜里,从天空写到池塘,你觉得池塘怎样?(6)指导朗读。
3、精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五彩”指颜色多而美,为什么说“小池塘映出一个美丽的世界”呢?朗读全文,学生质疑。
四、背诵指导1、指名背诵。
2、交流背诵的方法。
3、练习背诵课文。
五、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气只吹波姐鲜2、想一想,写这些字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气”第四笔是横折斜钩;第三笔写在横中线的上方。
“女字旁”的一横改成提。
3、教师范写,学生按笔顺描红。
六、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
2、填空:()的眼睛()的睫毛()的气球()的珍珠()的小船()的世界()的外衣()的娃娃()的池塘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睫毛白云白鹅太阳小池塘气球月牙大眼睛小船星星珍珠五彩的世界3、bpmf教学要求1.学会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乐趣,掌握音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及反思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及反思总结一是巧用课件创设课文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二是做到主线分明,细节饱满。
抓住课文重点段进行教学,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式,紧扣重点词句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想粗线头教学,课堂上采用质疑、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与老师进行对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落实新课标精神;三是注重朗读感悟和指导,突出语文本色教学。
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去读懂课文内容,保证学习充分的读书时间,还原语文教学本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二、略讲1---4自然段。
1、师: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哪里卖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的1至4自然段,边读边将有关的词句做上记号。
2、指名回答:谁能够用“什么时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告诉大家1至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师相机板书:卖火柴(大年夜)。
师:通过朗读你还知道了什么?3、创设情景,打开课件(一)配乐,师激情描述1---4自然段的内容。
师:大年夜,在雪花漫天飞舞的街头,一个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头卖火柴,可怜的小女孩由于一整天没卖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就孤零零地坐在冰冷的墙角里。
此时,她又冷又饿,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已的小手吗?(学生:敢!)师:对,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小女孩勇敢地擦燃了火柴来取暖,借着微弱的亮光,她进行了美好的幻想。
师相机板书:擦火柴(美好的幻想)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5---11自然段,思考回答:小女孩一共几次擦燃火柴?(设计意图:一至四自然段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语言简练:“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去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老师的配乐描述课文内容,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情景中来。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核心素养教案

1.书写小练笔。
教师活动: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后,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
书写小练笔: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活动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情思,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本单元所选取的两篇文章—屠格涅夫的《麻雀》和黄亦波的《爬天都峰》,都具体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学习这单元的课文,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还要学会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力争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会把事情写清楚。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学生活动:
1.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2.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 课文分段。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活动意图: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环节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重点段教学的两个关键点

“ 小稻秧 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 的” , 使得学生对重 点 段有 了一个整体把握 。
2 . 3 凸现主题 , 精读 重点段 在重点段教学 中 , 一般老师最容易 陷人重点 串讲 的误 区。因 此, 优秀 的教师会尽 量避免程式化 。或者是采 用变序教 学 , 或 者 是尝试 凸现 主题 的方法 。 比如 , 窦桂梅老师在《 秋天的怀念》 一 文
出重点 、 突破难点 , 提高课堂教学 的实效性 。 1 抓住“ 教 材解读” 的关键点 , 找准课文 的重 点段 1 . 1 凭借 审美经验确定重点段 重点段是在教材 中举足轻重 , 最主要 、 最关键 的内容 , 最精华
的部分 。这些段落或绘景 , 或状 物 , 或言情 , 或说理 , 纵横捭阖 , 气 象 万千 , 是作者思 想感情 、感 。有经验 的教师在备课 时 , 通过反复 阅读 课文, 深入理解并 把握教材 的基本思想 内容 , 就能凭借 审美经验 确 定引导精 读的重点段 落。 比如 , 苏教 版教材五下 《 秦 兵马俑》 ,
!
N O. 0 4
TI 眦 EDUCATI ON ADr l l
重点段教 学 的两个关键点
陈 惠琴
摘要 : 抓住 重点段 的教 学提 高语文课 的实效性 , 第一要抓住“ 教材解读” 的关键 点 , 找 准课 文的重点段 ; 第二要抓住 “ 教 学路径” 的关
键点。 精 读 课 文 的 重 点段 。
《 小 学语 文教师》 杂 志开辟 的“ 精 品课堂 ” 栏 目中, 就 刊登 了许 多优 秀教师的精 品课 案例 。 比如 , 浙江蒋军 晶老师在 《 祖父 的园 子》 的教 学 中 , 抓住 了“ 倭瓜 愿 意爬 上架 就爬 上 架 ……” 的重 点 段 。在 阅读过程 中 , 他先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 的表 达特 点 , 然后 ,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材把握:教材简析: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设计理念: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
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过程方案: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品味,在探讨交流中提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二.初读课文,理清记叙线索(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2、分开层次,确定重点3、确定学法三、读中感悟,突破难点1、想象情景,学生自由读再分角色朗读一家人谈论花生的部分2、教师提问:从这段对话中知道了花生的哪些好处?(榨油、味美、价钱便宜)进一步提问:除了这些大家知道生活中花生还有什么好处?学生畅谈自己了解的花生的好处,营造课堂自由讨论氛围3、重点读父亲的两次对花生的评价父亲第一次谈论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课件出示花生和其它果实的图片并完成表格,请学生画出写花生及其它果实特点的词语,教师在对比讲解中让学生明确花生的特点。
4、学生再读父亲的`话,体味父亲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进行课堂教学
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翻开任何一本课本都可以看出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它比重之大、容量之足、所花课时之多是课本的其它方面无法比拟的。
面对“减负”我们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课文教学?我认为首先必须确定哪些部分或段落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要像在具体生活中面临选择时做到有取有舍,避轻就重一样,我们要把学习重点放在课文最能够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部分(即课文的重难点部分),集中精力突破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
我们要教给学生确定文章重点部分的方法。
采用从文章的重点段入手进行课堂教学。
下面我就从切入文章的重点段来分析课文的目的及如何教学重点段两方面来谈谈:
一、从文章的重点段入手,就是一改以往的逐段逐层分析和讲授课文的方法。
课前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预习,教学中找出文章中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段落,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然后围绕这一中心,剖析课文。
如《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文章长、层次较多,逐层去分析占用时间太多而且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的英雄精神。
先理解“盗”的字义,再让学生思考普罗米修斯为什
么要盗火?他盗火的意义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他是为了解解除人类生活的困苦而去行盗的。
教学中先让学生体验“盗”的过程(第2自然段),感受“盗”的后果(第6自然段),品悟“盗”的精神(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体验普罗米修斯的心理。
进而重点品读“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甘愿为人类而受苦。
”抓住关键词语悟出普罗米修斯为名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样,抓住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从文章的重点段入手,既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简化学习内容。
如在教《说勤奋》这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一开始直接从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开篇段落入手,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这一中心,并弄清其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时,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从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学生很容易在书中找到答案。
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弄清了文章的层次和内容,简化了学习内容,使教学既节省了大量时间,又使学生感到学得轻松、自如。
三、从文章的重点段入手,画龙点睛,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过渡语简练精确,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本文的文眼在“奇妙”二字,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读题找到题眼:“奇妙”。
这一词契领全文,于是设计中心问题 “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
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就会很自然地切入文章的重点段,整体把握全局,展开教学,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通过研读,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设计面大、传递信息快、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当我们找到了一篇课文需要进行精读教学的内容,接下来的问题是
如何突破文章重点内容的教学。
我认为应经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1、精心设计教学导语。
精彩的教学导语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使教学的过程严
谨而不紊乱。
学生能更好的集中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
比
如在教学《一路花香》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春回大地,万物复
苏,柳枝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笑醒的笑颜,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
机。
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
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一路花香:板书)从
课题“一路花香”着手,可以引起学生无限联想,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
趣,急于了解一路花香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为什么会一路花香、从这个
故事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地引导下,学生去阅读
课文有关内容,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2、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读”的训练。
对课文重点段落的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课文,反复
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们要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
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与作者进行心与心地交流,体会作者所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我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在教学步骤上,体现出层次性,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李时珍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再用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哪些句子触动你心弦,让你的心为之一颤?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读,去品,去谈自己的所思所想,真正走进那个夜晚,了解李时珍记录的条件差,记录得如此翔实,记录时的危险,并从文字背后读出李时珍的品质,让人物形象从有温度的文字中鲜活起来。
从三个层面,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的这一夜是为民造福的一夜!最后,由点及面,27年中,李时珍的每一个夜晚都是在忘我地编写《本草纲目》的,从课文中走出来,领会作者窥一斑见全豹的表达方法。
3、适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除了让学生充分地读,我们可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教学方式。
如教学《花瓣飘香》时,我们首先确定了该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三部分,这一段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通过对比,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
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
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
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
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材特点所能选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一说(说说自己的感受)、演一演(演演课文的主要内容)、辩一辩(阐述自己对文章的不同看法)、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
等。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所体会到的点滴收获,它在理论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去不断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