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区多联机空调系统集中控制 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绿色低碳园区数字化技术应用-2023标准

绿色低碳园区数字化技术应用-2023标准

绿色低碳园区数字化技术应用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绿色低碳园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总体要求,规范了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产业园区的绿色低碳建设和改造提升,对园区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数字化技术检测,实现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目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T 51366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38538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GB/T 36578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信息化公共平台数据接口规范NB/ T32004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DB37/T5043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SJG27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3.1绿色低碳园区 green low-carbon park是指集中统一规划,土地集约利用,产业功能结构合理,能源、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污染物排放减少,发展与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与环境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产业区域。

3.2检测边界 detection boundary与园区生产、生活及生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检测范围。

3.3园区碳汇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park在整个园区范围内,绿化、植被从空气中吸收并存储的二氧化碳量。

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LC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CCUS:碳捕集(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5总体要求5.1园区建设应遵循合理配置、节能减排、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原则,遵循一个标准、一个规划、一个协议、一个网络、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做到总体设计,避免重复建设。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

多联机空调机组供应、指导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一、技术要求:1.1产品规范及标准产品的设计、制造、性能、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检验、产品的测试等,都应按国内外通行的现行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执行。

若标准跟新则以新标准为准,包括但不限于:《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GB/T14296-93《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JGJ174-20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GB/T 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21454-2008《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 9237-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4706.32-200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空调用通风机》 GB/10080-88《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 GB/T17791-1999《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GB/T21087-2007《盘管耐压试验与密封性检查》 JB/T9064-1999《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755-2000《整体式机电一体化空调机组》 JB/T-8544-1997《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 GB/T18836-2002《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JG/T22《采暖通风与空调设备噪声声功率级测定-工程法》GB9068-88/HS561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T4942.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7251《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841.2基本要求:1.2.1空调系统应在当地气象参数条件下,能满足多种运行负荷和工况的需要,达到室内设计参数规定的制冷、制暖效果。

1.2.2工作环境温度:1.2.3制冷运转范围:15℃~43℃(DB);制热运转范围:-15℃~15℃(WB)。

厂房空调集中控制方案

厂房空调集中控制方案

厂房空调集中控制方案
厂房空调集中控制方案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厂房的空调系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舒适度,采取集中控制方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集中控制方案可以统一管理厂房的空调系统。

通过集中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各个空调设备的状态和温度。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空调设备操作不当或故障造成的温度不均衡或断电等问题,提高工作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集中控制方案可以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

通过集中控制器的智能调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调整厂房各个区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因为空调设备运行时间过长或过短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此外,集中控制方案还可以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供节能建议,进一步优化能源使用和降低运营成本。

再次,集中控制方案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维护效率。

通过集中控制器,工作人员可以远程监测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集中控制方案还可以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

最后,集中控制方案还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功能。

通过集中控制器的连接和软件控制,可以实现智能调度、智能预警、智能分析等功能,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管理方式。

比如,可以
根据厂房的工作时间和人员流量情况自动调整温度,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员工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的反馈,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管理参考。

综上所述,厂房空调集中控制方案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提高维护效率和设备寿命,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管理方式。

因此,采用集中控制方案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措施。

多联机技术标准及要求

多联机技术标准及要求

多联机技术标准及要求⼀、技术要求:1.1 产品规范及标准产品的设计、制造、性能、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检验、产品的测试等,都应按国内外通⾏的现⾏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执⾏。

若标准跟新则以新标准为准,包括但不限于:《空⽓冷却器与空⽓加热器》 GB/T14296-93 《多联机空调系统⼯程技术规程》 JGJ174-2010通风与空调⼯程施⼯质量验收规范》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21454-2008制冷和供热⽤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 9237-2001 家⽤和类似⽤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4706.32-2004民⽤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空调⽤通风机》 GB 空调与制冷⽤⽆缝铜管》空⽓ - 空⽓能量回收装置》盘管耐压试验与密封性检查》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整体式机电⼀体化空调机组》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般通风⽤空⽓过滤器性能试验⽅法》采暖通风与空调设备噪声声功率级测定通⽤⽤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机电产品包装通⽤技术条件》 1.2 基本要求:1.2.1 空调系统应在当地⽓象参数条件下,能满⾜多种运⾏负荷和⼯况的需要,达到室内设计参数规定的制冷、制暖效果。

1.2.2 ⼯作环境温度:1.2.3 制冷运转范围: 15℃~ 43℃(DB );制热运转范围: -15℃~ 15℃(WB )。

1.2.4 设备应符合如下供电条件:三相交流电电压为 380V ±10%,单相电电压为 220V ± 10%,频率为 50HZ 。

1.2.5 多联机的能效应满⾜国家规范等级》 GB21454-2008 的要求。

1.3 ⼀般要求1.3.1 机组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件制造。

技术标准和要求GB 50243-2002 GB/T 18837-2002GB 50736-20120080-88GB/T17791-1999GB/T21087-2007JB/T9064-1999GB755-2000JB/T-8544-1997 GB/T18836-2002 JG/T22- ⼯程法》 GB9068-88/HS5618GB50055─ 93 GB/T4942.2GB7251GB/T13384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1.3.2 机组应按铭牌标⽰的⽓候类型进⾏性能试验,对于使⽤两种以上⽓候类型的机组应在铭牌标出的每种⽓候类型⼯况条件下进⾏试验。

多联机技术标准及要求

多联机技术标准及要求

一、技术要求:1.1 产品规范及标准产品的设计、制造、性能、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检验、产品的测试等,都应按国内外通行的现行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执行。

若标准跟新则以新标准为准,包括但不限于: 《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GB/T14296-93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JGJ174-20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21454-2008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 9237-200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4706.32-200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空调用通风机》 GB 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 空气 - 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盘管耐压试验与密封性检查》 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整体式机电一体化空调机组》 风管送风式空调 (热泵 )机组》 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备噪声声功率级测定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1.2 基本要求:1.2.1 空调系统应在当地气象参数条件下,能满足多种运行负荷和工况的需要,达到室内设计 参数规定的制冷、制暖效果。

1.2.2 工作环境温度:1.2.3 制冷运转范围: 15℃~ 43℃(DB ) ;制热运转范围: -15℃~ 15℃(WB )。

1.2.4 设备应符合如下供电条件:三相交流电电压为380V ±10%,单相电电压为 220V ± 10%, 频率为 50HZ 。

1.2.5 多联机的能效应满足国家规范等级》 GB21454-2008 的要求。

1.3 一般要求1.3.1 机组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技术标准和要求GB 50243-2002 GB/T 18837-2002 GB 50736-20120080-88GB/T17791-1999 GB/T21087-2007 JB/T9064-1999 GB755-2000JB/T-8544-1997GB/T18836-2002JG/T22- 工程法》 GB9068-88/HS5618GB50055 ─ 93GB/T4942.2GB7251 GB/T13384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1.3.2 机组应按铭牌标示的气候类型进行性能试验,对于使用两种以上气候类型的机组应在铭牌标出的每种气候类型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

多联机空调主要技术要求

多联机空调主要技术要求

多联机空调主要技术要求气象参数:(1)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 Twk=-2.4℃夏季Twg=35.6℃(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Tws=27.9℃(3)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最冷月日平均相对湿度)76%(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31.6℃(5)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2.3℃1 、技术要求a.机组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制造。

b.机组的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机组应设排水口,排水应顺畅,无溢出和渗漏。

·机箱保温层与壁牢固、密实。

保温材料应为非燃或难燃材料,保温层厚度应保证机箱外壁不结露。

·机组的设计应便于检查和维护。

·机组箱体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在运输、运行和启动后不应有变形现象产生。

c.机组内配置的风机、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过滤器及其他另部件应符合中国国家标准或相应的被买方认可的其他国家标准的规定。

d.机组采用黑色金属制作的构件表面应作除锈、防腐处理。

e.制冷系统管路及设备应无泄漏,制冷剂应符合环保要求。

f.空调机组内的电气系统选用的设备、元件等必须符合本标书中提供的现场条件。

2、系统要求1)系统设置制冷、制热、除湿、通风模式。

机组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启动和运转。

有高压、低压、压差、电流过载、电压欠压、超压、电机断相等完善的自动保护装置。

2)每套空调机组须带有一套完整的包括开、关按钮,温度的设定、测量,运行时间,运转状态控制及故障报警的自控装置,控制显示器的操作板上一律以中文显示。

3)系统设置制冷/制热模式,采用R410a冷媒。

4)压缩机具有内置式停电瞬间启动自动保护装置。

5)通过冷媒流量控制,达到最佳节能制冷工作状态。

6)信号双芯线电缆传输,自动地址设定,自动电缆错误检测。

7)管道穿墙、楼板处需设钢套管。

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空隙用相同的保温材料填充。

8)每个室内机配置一个有线遥控器。

9)系统具备计算机自动故障检测功能及检测接口和自动保护装置。

空调风系统的控制要求

空调风系统的控制要求
系统手自动模式、CO2浓度 比较
系统手自动模式、新风阀开 度+回风阀开度=100%
系统手自动模式、室内温度 比较、冬夏季转换
And、BooleanSwitch
And、BooleanSwitch、 GreaterThan、BooleanDelay And、BooleanDelay、 NumericSwitch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基于niagara4平台
2
空调机组 的监控原 理
3
手自动模
空调风系统的控制要求 根式据、室季节
单独控 切内换CO模2式、根据室
制手新动风模 浓一度键与启停 内温度自动模新风阀
机、式排 室等内功设能 与设定 式 的开度
风机、 定CO2 温度进 +回风
排风阀、 浓度进
行PID
阀的开
LoopPoint、NumericSwitch
Subtract、NumericSwitch
LoopPoint 、NumericSwitch5T hanks新风阀、 行PID 控制盘

回风阀、 盘管水 控制新 管水阀
=100 %
根据室 内CO2 浓度与 室内设 定CO2 浓度进 行PID 控制排
4
空调风系统的控制分析
新风机 排风机 排风阀 新风阀 回风阀 盘管水阀
一键启停、系统手自动模式
一键启停、系统手自动模式、 室内CO2浓度比较、延时
一键启停、系统手自动模式、 排风机状态、延时

多联机设计技术要点

多联机设计技术要点

多联机设计技术要点1.控制系统设计: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一个集中式的控制系统来管理和控制多个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通信和协调。

这个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各个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以及根据需求自动调节运行模式和温度设定。

2.室内机与室外机的连接: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连接线路能够传输多个室内机的信号和数据。

这要求连接线路具备高速传输、低延迟和稳定可靠的特性。

同时,连接线路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不同房间或者区域的距离和布线,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效果。

3.系统扩展和灵活性: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具备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需求增减室内机的数量,并能够灵活调整各个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和温度设定。

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便利性,还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能源浪费。

4.智能化控制和优化算法:多联机设计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和优化算法来实现对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

通过智能化控制,可以根据房间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来自动调节温度设定和运行模式,以实现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5.节能设计和环保性能: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考虑节能设计和环保性能,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压缩机、优化系统的使用策略和控制算法,以及使用环保制冷剂等方式来实现。

6.低噪音设计和用户体验: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考虑低噪音设计和用户体验,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这可以通过优化室内机和室外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以及采用隔音材料和技术来实现。

7.安全性和稳定性:多联机设计技术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和用户的安全。

这可以通过采用防火、防爆和防震的设计和材料,以及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和监控机制来实现。

综上所述,多联机设计技术是一项能够同时连接多个室内机和一个室外机的空调系统设计技术。

通过合理的控制系统设计、可靠的连接线路、智能化控制和优化算法以及节能设计和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的考虑,可以实现对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优化,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区多联机空调系统集中控制基本要求
各投标单位按以下基本要求并结合自家产品对C区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集中控制设计,并形成图纸,经招标方认可后按图纸进行投标。

1、 空调基本监控功能;
2、分户计费管理功能;
3、空调分组管理功能:可自由划分区域,各区域统一设置;
4、远程监视功能:开关、模式切换、温度调节、风量与风向控
制;
5、 监视空调运行状态:实现分组显示,列表显示和平面图显示
形式;
6、 日程管理设定功能:具备指定日期分类功能,主线日程管理
及特殊日程管理功能;
7、 节能控制功能;
8、 运行历史记录、查询;
9、 故障报警、历史记录查询:实现滤网报警,内外机故障报警
及欠费报警功能;
10、 空调管理权限设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