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水质标准 文档

合集下载

游泳场水质保障制度范本

游泳场水质保障制度范本

一、目的为保障游泳场所水质安全,防止疾病传播,确保游泳者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游泳场所内所有游泳池、儿童池、SPA、按摩池等水域。

三、水质标准1. 游泳池水质量应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公共场所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2. 游泳池水质应达到以下指标:(1)细菌总数:≤1000个/毫升;(2)大肠菌群:不得检出;(3)游离性余氯:0.3-1.0mg/L;(4)浑浊度:≤5NTU;(5)水温:25-28℃;(6)pH值:7.2-7.8。

四、水质保障措施1. 游泳池水质检测(1)每日对游泳池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2)每周对游泳池水进行全面检测,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浑浊度、水温、pH值等指标;(3)每月对游泳池水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水质长期稳定。

2. 水质处理(1)采用高效过滤设备,确保水质清洁;(2)定期更换过滤材料,保持过滤效果;(3)根据水质检测结果,调整消毒剂投放量,确保游离性余氯浓度稳定;(4)定期对游泳池进行冲洗,清除污垢和藻类。

3. 水质维护(1)加强游泳池设备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定期对游泳池池壁、池底进行清洁,防止污垢和藻类滋生;(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水质管理意识。

4. 水质安全保障制度(1)设立水质管理岗位,配备专职水质管理人员;(2)制定水质管理操作规程,确保水质管理规范化;(3)定期对水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4)建立水质管理档案,记录水质检测结果、处理措施等信息。

五、水质事故处理1. 发现水质异常时,立即停止游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 向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3. 对受影响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4. 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游泳场所管理部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游泳池水卫生标准

游泳池水卫生标准

游泳池水卫生标准一、水中余氯含量游泳池水中的余氯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以确保游泳者在游泳过程中不会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通常情况下,游泳池水中的余氯含量应保持在0.3-0.5mg/L之间。

二、水温游泳池的水温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使游泳者感到舒适并确保游泳者的健康。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游泳池水温应保持在22-26℃之间。

三、水质浊度游泳池水质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的含量。

如果水质浊度过高,会影响游泳者的视线和舒适度,还会对游泳池水中的消毒剂产生影响。

因此,游泳池水质浊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四、水质酸碱度游泳池水质的酸碱度是指水的pH值。

适宜的pH值可以保证游泳者的健康并使游泳水中的消毒剂发挥更好的作用。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游泳池水质的pH 值应保持在7.2-7.8之间。

五、水质总硬度游泳池水质总硬度是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

过高的总硬度会对游泳者的皮肤和头发造成损害,还会影响游泳池水中的消毒剂的作用效果。

因此,游泳池水质总硬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六、水质大肠杆菌含量游泳池水质大肠杆菌含量是指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如果水质大肠杆菌含量过高,会对游泳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游泳池水质大肠杆菌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七、水质游离性余氯含量游泳池水质游离性余氯含量是指水中的游离性余氯的含量。

游离性余氯是游泳池水中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但是,如果游离性余氯含量过高,会对游泳者的皮肤和头发造成损害。

因此,游泳池水质游离性余氯含量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八、水质结合性余氯含量游泳池水质结合性余氯含量是指水中的结合性余氯的含量。

结合性余氯是指游离性余氯与水中有机物质结合后形成的化合物。

如果结合性余氯含量过高,会对游泳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游泳池水质结合性余氯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游泳池水质检查评分标准

游泳池水质检查评分标准

游泳池水质检查评分标准1. 引言游泳池是人们常用的休闲娱乐场所,游泳池水质的安全与舒适对游泳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游泳池水质的良好状态,需要进行定期的水质检查。

本文档将介绍游泳池水质检查评分标准,以帮助相关人员评估并改善游泳池水质。

2. 检查项目在进行游泳池水质检查时,应对以下项目进行评估:2.1 水温水温是影响游泳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水温范围应在25-28摄氏度之间。

过低的水温可能导致游泳者体温过低,过高的水温则会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

根据水温情况,给予不同评分。

2.2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程度的指标,对游泳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直接影响。

游泳池水的pH值应在7.2-7.8之间,这个范围内的水质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较小。

根据pH值的偏离程度和调节情况,给予不同评分。

2.3 游泳池水浑浊度水浑浊度是评估游泳池水清澈度的重要指标。

游泳池水应该清澈透明,不得有明显的混浊和浊度。

清澈的游泳池水能够提供更好的游泳体验以及视觉感受。

根据水浑浊度情况,给予不同评分。

2.4 游泳池水中余氯含量游泳池水中的余氯含量直接反映了消毒剂的浓度。

适量的余氯含量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保证水质健康。

游泳池水中的余氯含量应保持在1-3mg/L。

根据余氯含量的偏离程度,给予不同评分。

2.5 游泳池水中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游泳池水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水中的氧气含量。

足够的溶解氧含量可以提供给游泳者呼吸所需的氧气,保证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溶解氧含量的偏离程度,给予不同评分。

3. 评分标准根据以上检查项目的情况,给予不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水温:- 25-28摄氏度:满分10分- 小于25摄氏度或大于28摄氏度:递减评分- pH值:- 7.2-7.8:满分10分- 偏离范围较小并及时调节:递减评分- 偏离较大或未及时调节:递减更多评分- 游泳池水浑浊度:- 清澈透明:满分10分- 稍有混浊但可接受:递减评分- 明显混浊或浊度超标:递减更多评分- 游泳池水中余氯含量:- 1-3mg/L:满分10分- 偏离范围较小并适时调节:递减评分- 偏离较大或未适时调节:递减更多评分- 游泳池水中溶解氧含量:- 满足需求:满分10分- 偏离范围较小并适时调节:递减评分- 偏离较大或未适时调节:递减更多评分4. 总结游泳池水质检查评分标准通过对水温、pH值、水浑浊度、余氯含量和溶解氧含量的评估,帮助相关人员快速了解游泳池水质的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

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外游泳场所的水质和游泳馆的空气质量标准值。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人工和天然游泳场所。

引用标准
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标准值和卫生要求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值(表1)
天然游泳场水质卫生标准值(表2)
游泳馆空气卫生标准值(表3)
经常性卫生要求
游泳场所的通道及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无异味并应定期消毒。

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池水中加入0.25-0.5mg/L硫酸铜。

发现藻类时的最大加药量不过1.0mg/L。

浸脚消毒池的余氯含量应保持5-10mg/L,须4h更换三次。

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中余氯浓度应保持0.3-0.5mg/L。

人工游泳池在开放时间内应每日定时补充新水,保证池水水质有良好的卫生状况。

游泳池用水水质卫生标准
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规定了游泳池初次充水和补充水水质要求,使用过程中的水质标准和池水温度。

适用于各单位修建使用的人工游泳池。

1 游泳池水质
1.1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GB5749-85的规定。

1.2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 游泳池水温
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2.1 室内游泳池
比赛游泳池:24-26摄氏度
训练游泳池:25-27摄氏度
跳水游泳池:26-28摄氏度
儿童游泳池:24-29摄氏度
2.2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摄氏度。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游泳池水质标准

游泳池水质标准

游泳池水质标准
1游泳池原水和补充水质要求
1.1游泳池原水和补充水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的要求。

2游泳池池水水质基本要求
2.1池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2.2池水中不含有病原微生物。

2.3池水中所含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游泳池池水水质检验项目及限值
3.1游泳池池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游泳池池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3.2游泳池池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游泳池池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3.3常规检验微生物超标或发生污染事故时,池水还应按当地卫生部门要求的附加水质检测内容和非常规微生物检测内容进行检测。

3.4本标准中未列入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其使用及检测应按当地卫生部门相关要求执行。

3.5竞赛池举办世界级比赛时的水质标准,应符合国际泳联的相关要求,可参照附录A(未找到)的水质标准。

4水质检验
4.1水质的检测方法应按GB/T 5750标准执行。

4.2空气中臭氧可采用GB/T 18204.27标准进行检验。

4.3池水中尿素可采用GB/T 18204.29标准进行检验。

4.4游泳池使用部门应配备有游泳池水质检测工具,现场检测应符合TY/T 1003的要求。

4.5池水中氰尿酸的测定方法见附录B(未找到)。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游泳池水质标准

游泳池水质标准

游泳池水质标准篇一:游泳池水质标准建设部于2007年3月8日批准发布了《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城镇建设行业标准,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现将标准主要技术内容介绍如下:1游泳池原水和补充水质要求1.1游泳池原水和补充水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的要求。

2游泳池池水水质基本要求2.1池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2.2池水中不含有病原微生物。

2.3池水中所含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游泳池池水水质检验项目及限值3.1游泳池池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游泳池池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3.2游泳池池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游泳池池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3.3常规检验微生物超标或发生污染事故时,池水还应按当地卫生部门要求的附加水质检测内容和非常规微生物检测内容进行检测。

3.4本标准中未列入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其使用及检测应按当地卫生部门相关要求执行。

3.5竞赛池举办世界级比赛时的水质标准,应符合国际泳联的相关要求,可参照附录A的水质标准。

4水质检验4.1水质的检测方法应按GB/T 5750标准执行。

4.2空气中臭氧可采用GB/T 18204.27标准进行检验。

4.3池水中尿素可采用GB/T 18204.29标准进行检验。

4.4游泳池使用部门应配备有游泳池水质检测工具,现场检测应符合TY/T 1003的要求。

4.5池水中氰尿酸的测定方法见附录B。

篇二:CJ244-2007游泳池水质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游泳池水质标准》说明(CJ244-2007)《游泳池水质标准》说明 (CJ244-2007)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作为夏季奥运会非常重要的竞赛内容之一的室内水上运动,都离不开对游泳池水质的控制、监测与处理,要求池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水中不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保证游泳池水水质的安全、可靠。

泳池水质标准

泳池水质标准

泳池水质标准1. 引言泳池作为一种常见的水上娱乐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以确保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

泳池水质标准是监测和评估泳池水质的指导性标准,通过严格的监测和检测,确保泳池水质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减少游泳带来的健康风险。

2. 泳池水质参数一般而言,泳池水质标准包括以下主要参数:•温度•pH值•游离余氯•总余氯•游离氯胺•亚硝酸盐•亚硝酸钠•总碱度•总碱度酸度指数•水浑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微囊藻毒素这些参数是根据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行业的建议进行制定的,用于指导泳池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参数的范围和标准。

2.1 温度泳池水的温度应在26°C-28°C之间,这是游泳的最佳温度范围。

水温过高会增加游泳者的体力消耗,容易引起体力疲劳;而水温过低则会导致游泳者感到不适。

2.2 pH值泳池水的pH值应在7.2-7.8之间,这是人体皮肤的最佳pH 值范围。

如果 pH 值偏高或偏低,都会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产生刺激和不适。

同时,pH值也会影响到其他水质参数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整。

2.3 游离余氯游离余氯是泳池中有效的消毒剂,能杀死病菌和其他微生物,保持水质清洁。

游泳池中游离余氯的浓度应在0.3-0.5mg/L之间,过高的游离余氯浓度会对游泳者的眼睛和皮肤造成刺激,过低则无法有效杀灭病菌。

2.4 总余氯总余氯是指游离余氯和结合余氯的总和。

泳池水中总余氯的浓度应在0.5-1.5mg/L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总余氯浓度都会对游泳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2.5 游离氯胺游离氯胺是游离余氯与含氮物质反应生成的产物。

泳池水中游离氯胺的浓度应在0.3mg/L以下,过高的游离氯胺浓度会对人体产生刺激和不适。

2.6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由天然水源中的硝酸盐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而来的。

泳池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应在0.02mg/L以下,过高的亚硝酸盐浓度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2.7 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是泳池消毒剂中的一种添加剂,用于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

游泳池水质检测标准

游泳池水质检测标准

游泳池水质检测标准游泳池水质检测是保证游泳池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合格的游泳池水质不仅能够保障游泳者的健康,也是游泳池管理的重要指标。

因此,建立科学的游泳池水质检测标准对于保障游泳池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一、水质检测项目。

1.余氯浓度,余氯是游泳池中最常用的消毒剂,其浓度直接影响着水质的卫生状况。

通常情况下,游泳池中的余氯浓度应控制在1-3mg/L之间。

2. PH值,PH值是衡量水质酸碱度的重要指标,对于游泳者的眼睛和皮肤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标准的PH值范围为7.2-7.8,保持在此范围内能够保证游泳者的舒适感。

3.浑浊度,浑浊度是衡量游泳池水清澈度的指标,通常情况下,游泳池水的浑浊度应该保持在1NTU以下。

4.游离余氯,游离余氯是游泳池水中游离状态的氯,其浓度过高会对游泳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标准的游离余氯浓度应该控制在0.3mg/L以下。

二、水质检测频率。

1.日常检测,游泳池水质应该进行日常检测,特别是在游泳高峰期,每天至少检测一次。

日常检测项目包括余氯浓度、PH值和浑浊度等。

2.定期检测,除了日常检测外,游泳池水质还应该进行定期检测,通常情况下,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水质检测,项目包括游离余氯、细菌总数、有机物含量等。

三、水质检测标准。

1.国家标准,游泳池水质检测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比如《游泳池卫生标准》(GB9667-1996)等。

2.行业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游泳池水质检测还应该符合行业标准,比如《游泳池水质检测规范》等。

3.自建标准,一些大型游泳池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自己的水质检测标准,但是必须保证其严谨性和科学性。

四、水质检测方法。

1.化学分析法,常用于余氯浓度、PH值等指标的检测,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2.光学法,常用于浑浊度的检测,通过光学仪器对水质进行测定。

3.微生物学检测法,常用于细菌总数等指标的检测,通过培养基培养出细菌并计数。

五、水质检测记录。

游泳池水质检测结果应该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检测时间、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内容,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作为夏季奥运会非常重要的竞赛内容之一的室内水上运动,都离不开对游泳池水质的控制、监测与处理,要求池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水中不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保证游泳池水水质的安全、可靠。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中国游泳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等12家单位参编,负责编制的《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已于2007年10月1日开始执行了,这个标准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游泳池、按摩池水环境指导准则》(2006年版)为主要依据,同时执行国际游泳联合会(FINA)水质卫生标准,对我国原执行的《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中“人工游泳池池水水质卫生标准”进行修改、编制的。

《游泳池水质标准》(CJ 244-2007)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防止传播疾病和保障游泳池者的健康和安全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今后在我国举行的各项国际游泳比赛在水质标准上提供技术保证,使得我国的游泳池水质标准与发达国家接轨,对于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这个标准中,遵循了以下的几个主要的原则,特别是针对水质水质指标项目的确定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具有可行检测方法,水质限值应确保水质感官良好,防止水性传染病爆发及其他健康的危险,还应考虑其他处理技术和化验检测费用,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具有可操作性的。

见表1-2表1 游泳池池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序号项目限值1浑浊度/NTU≤12pH~3尿素/mg/L≤3.5L4菌落总数【36±1℃,48h】CFU/ml≤2005总大肠菌群【36±1℃,24h】每100ml不得检出6游离性余氯/mg/L0. 2~7化合性余氯/mg/L≤8臭氧采用臭氧消毒时/mg/m3≤以下水面上空气中9水温℃23~30表2 游泳池池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序号项目限值1溶解性总固体TDS/mg/L≤原水TDS+1 5002氧化还原电位ORPmV≥6503氰尿酸/mg/L≤1504三卤甲烷THMug/L≤200我们从水质分析、监测的角度对本标准执行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本标准,为游泳池水质的保障,提供更好的、更加完善的水质分析监测解决方案。

第一项浊度浊度是反映游泳池物理性状的一项指标,从消毒和安全考虑,池水的浑浊度应高于等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依据我国目前执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浊度的限值要求为龙头出水为1NTU,考虑到国内游泳池常规的水处理沉淀-砂滤-氯化在正常合理的运行条件下,浊度去除只能达到≤2 NTU。

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游泳池环境指导准则”指出泳池水质浊度宜在NTU、德国游泳池水质标准为过滤后下限值~NTU池水上限值、西班牙游泳池水质标准为~1 NTU。

考虑我国国情,在本标准中将浊度限值定为1 NTU。

第二项pH值由于大多数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取决于pH,因此必须使pH保持在一种消毒剂的最佳有效范围内,所以在游泳池水处理中,调节池水的pH很重要,这个方面比生活饮用水的pH允许范围在~对人门的饮用和健康的影响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第三项总溶解性固体(TDS)总溶解性固体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所有无机金属、盐、有机物的总和,但不包括悬浮在水中的物质,其监测意义在于控制池水的更新。

在国外游泳池水质TDS的规定中,对TDS的控制是有相对于原水TDS的,如美国ANSI/NSPI-1标准规定游泳池水总溶解性固体(TDS)比原水高出1000-3000 mg/L;也有按照绝对值控制的,如澳大利亚要求游泳池水总溶解性固体(TDS)≤1000 mg/L,理想值400~500 mg/L。

第四项消毒剂余量限值与氧化还原电位(ORP)在线测量在游泳池水处理过程中为了达到消毒效果,采用了各种消毒剂消毒,所以对消毒剂余量的考量相对比较复杂,有许多控制值,这些限值的获得是在水质微生物安全性的前提下,更好地维护人的身体健康、符合人的感官要求。

主要消毒剂限值,见表-3表3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游泳池水环境指导准则”中对消毒剂余量的规定例如,我国主要采用氯消毒,化合性余氯会引起结喉炎和鼻粘膜炎,这种有强烈刺激性的化合物也是引起“室内游泳池异味”的物质,所以世界各国对游泳池水中的化合性余氯均做出了不同规定,德国mg/L;丹麦mg/L;意大利mg/L;瑞士mg/L;挪威mg/。

再例如,我国使用二氯异氰酸钠和三氯异氰酸盐消毒剂也越来越普遍,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盐投入池中,在水中分解成氰尿酸和氯,其中的氰尿酸是稳定剂。

它能够稳定的原因是先控制次氯酸一次只生成一定的数量,使药剂中的氯逐渐释放出来,即使在日光照射下,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次氯酸流失。

随着氰尿酸会不断积累,会导致水质过稳,减少氯的消毒效果,使菌群增加,产生藻类。

氰尿酸过多可能使氯不能充分发挥消毒作用,所以本标准增加氰尿酸的控制指标。

氧化还原电位(ORP)是泳池消毒剂投加量的控制指标,用这个反应迅速、测量原理简单的电化学指标来测量消毒剂量的活性,而不是用消毒剂余量普遍采用的化学检测方法来测定消毒的量。

各国游泳池经常保持ORP在650mV以上,可防止病菌和微生物生长。

ORP能够体现消毒剂的作用、活性炭的性能等指标,而且也可以在线监测、并与余氯/总氯、浊度的在线监测共同运行,是比较好的游泳池日常维护参数,提高游泳池的管理水平。

第五项菌落总数与总大肠菌群发达国家的游泳池细菌总数的限值;德国规定过滤后>20CFU/mL,池内水<100 CFU/mL;英国规定池内水<100 CFU/mL;美国加利福尼亚规定<200 CFU/mL;法国规定<100CFU/mL。

只要循环周期合适,有足够的消毒剂余量,pH维持在一定水平,水质平衡,同时经常反冲洗过滤器,并且游泳池管理完善,控制池水中的微生物并不困难。

因为微生物等指标和人体健康直接相关,有必要采用比较高的标准。

本水质标准中提出菌落总数≤200CFU/L。

水中总大肠菌群国际上均以100mL水样中污染的总大肠菌群最大可能数(MPN)表示。

各国的限值要求(MPN/100mL)均为不中检出,本标准也遵循这样的限值。

而当消毒失效,过滤器不能达到工作要求,特别是活性炭过滤器中细菌繁殖,管道系统和平衡池水质变差趋势,水质受污染时,就必须进行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菌的非常规检测。

第六项尿素在我国,长期以来,游泳池水中的尿素是用来评价池水水质卫生的一个重要指标,GB9667-1996规定尿素≤ mg/L,其含量超标时对人体产生危害,并为此制定了游泳池水尿素的分析检测国家标准。

有文献表明,泳池开放使用初期,池水尿素与耗氧量呈正比关系,随着时间的延长,尿素的指示性比之于耗氧量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耗氧量虽是反映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但它表示的是容易氧化的有机物质。

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含量改变不显著,故耗氧量作为污染指标不够敏感,而尿素可更好地反映出池水的新旧程度。

所以本标准中继续采用GB 9667-1996标准中的尿素限值,对尿素指标进行监测更符合我国国情。

此外,标准中还具体规定了游泳池原水和补充水水质必须符合GB5749-2006的要求,水质的检测方法应按GB/T 5750标准执行,其中,池水中尿素可采用GB/T 标准进行检验,游泳池使用部门应配备有游泳池水质检测工具,现场检测应符合TY/T 1003的要求。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96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外游泳场所的水质和游泳馆的水质量等标准值及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人工和天然游泳场所。

二、引用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三、标准值和卫生要求1、标准值表1 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值表表3 游泳馆空气卫生标准值2、经常性卫生要求游泳场所的通道及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无异味并应定期消毒。

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池水中加入硫酸铜。

发现藻类时的最大加药不应超过l。

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5-10mg/l,须4h更换一次。

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中氯浓度应保持。

人工游泳池在开发时间内应每日定时补充新水,保证池水水质有良好的卫生状况。

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

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3、设计卫生要求新建游泳场所必须结合城市远景规划,场址应选择在远离工业污染源地带,同时也应避免游泳场对周围干扰。

新建,改建,扩建游泳池必须具有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采用氯化消毒时应有防护措施。

游泳池池壁及池底应光洁不渗水,呈浅色。

池外走道不滑易于冲刷,走道外缘设排水沟,污水排入下水道。

室内游泳池采光系数不低于1/4,水面照度不低于80lx。

游泳场所应分设男女更衣室,淋浴室,厕所等。

淋浴室每30-40人设一个沐浴喷头。

女厕所每40人设一个便池,男厕所每60人设一个大便池和二个小便池。

其污水排入下水道。

通往游泳池走道中间应设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水不小于2m,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cm)人工游泳池内设置儿童涉水时不应与成人游泳池连通,并应有连续供水系统。

开辟天然游泳场所时,其水质应符合本标准3.1.2规定,并设置卫生防护地带。

天然游泳场的水底不应有树枝,树桩,礁石等障碍物和污染源。

水流速度不大于0.5m/s。

严禁在有血吸虫病区或潜伏有钉螺地区设计和开辟游泳场所。

4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的监测方法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执行。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广州市卫生防疫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善亨,崔玉珍,高文新,黄荣,尹先仁。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1-29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