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
脑干内部结构:脑神经、非脑神经核团

脑干肿瘤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面部麻木、肢体无力等。
治疗
脑干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开颅手术 或微创手术来切除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主要是通过放疗和化疗来杀死癌细胞,控制 病情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协调肢体动作和姿势平衡。
中脑脑神经核团
参与视觉和听觉的整合。 调节瞳孔反射和光适应。
参与觉醒和睡眠的调节。
02
非脑神经核团
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是脑干内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由神经元和神经纤 维交织而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
络。
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和处 理各种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信 息,协调和整合不同脑区之间的
活动,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
网状结构中的神经元通过突触连 接,传递信息,这些连接可以调 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活动,从而
影响大脑的功能。
丘脑
丘脑是脑干中的一个重要核团,它位 于下丘脑和大脑皮质之间。
丘脑还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参与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
丘脑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传递来自身体各 部位的感觉信息,以及将感觉信息传递到 大脑皮质,以产生相应的感觉和知觉。
脑干内部结构
目录
• 脑神经核团 • 非脑神经核团 • 脑干内部结构的生理功能 • 脑干内部结构的损伤与疾病
01
脑神经核团
延髓脑神经核团
包含呼吸、循环、消 化、吞咽等基本生命 功能的调节中枢。
协调自主神经系统功 能。
控制躯体、听觉和平衡感的传导。 调控眼球运动和面部表情。
03
脑干内部结构的生理功能
调控运动功能
脑干中的网状结构包含许多神经 元和神经纤维,这些结构对运动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一、一般躯体运动核:1. 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穿脚间窝出脑参与构成动眼神经,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之外的眼肌,即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和上睑提肌。
损伤表现:上睑下垂,眼外下斜视。
2. 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在上髓帆内左右交叉后,经下丘下方出脑组成滑车神经,支配眼上斜肌。
损伤表现:眼内上斜视。
3. 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经丘的深面。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延髓脑桥沟内侧出脑构成展神经,支配眼的外直肌。
损伤表现:眼内斜视。
4. 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
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锥体与橄榄之间出延髓组成舌下神经,支配同侧舌内、外肌的随意运动。
损伤表现:伸舌偏向患侧,舍肌萎缩。
二、特殊内脏运动核:1. 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室底灰质的腹外侧。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组成三叉神经根加入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等由鳃弓衍化的骨骼肌。
损伤表现: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2. 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脑桥被盖的腹外侧。
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绕过展神经核背侧形成面神经膝,转向腹外侧经面神经核外侧出脑构成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
其中眼裂以上的表情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
损伤表现:面瘫(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
3. 疑核: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的背外侧。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支配咽喉部和食管上段的骨骼肌。
损伤表现:吞咽、发声困难。
4. 副神经核:延髓部较小,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核的下方,延伸至上5~6 个颈脊髓节段。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延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脑根,最终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脑干内的脑神经核团,脑干的上下行传导束

21:脑干内的脑神经核团,脑干的上下行传导束。
①脑干内的脑神经核团。
脑神经核团按性质可分为7种。
在脑干内规律排成纵行的机能柱。
1躯体运动核柱。
居最内侧,中线两旁,支配骨骼肌:2一般内脏运动核柱。
在躯体运动柱的外侧,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3特殊内脏运动核柱。
在躯体运动柱的腹外侧的网状结构中,支配由鳃了衍化而来的骨骼肌。
4一般内脏感觉核柱。
在界沟的外侧,与内脏运动柱毗邻,接受心血管和脏器的一般感觉。
5特殊内脏感觉核柱。
接受味觉纤维的传入。
6一般躯体感觉核柱。
靠脑干的外侧,接受头面部的皮肤和口,鼻腔黏膜的一般感觉。
7特殊躯体感觉核柱,接受内耳听的平衡器的初级感觉核。
但是一般内脏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实际上只有一核柱,即孤束核。
所以脑干内只有6条脑神经核柱。
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运动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脊核一般内脏感觉核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②脑干的上下行传导束上行感觉传导束:1内侧丘系是对测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前方左右交叉的后上行,最后终止于丘脑,即传导对侧躯干和上,下肢深感觉和精细感觉的纤维束。
2脊髓丘脑束:即从脊髓上行的传导对测躯干的上,下肢浅感觉到丘脑的纤维束,与在脑干的脊髓丘脑前束合在一起称脊髓丘系,向上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3三叉丘系即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纤维交叉后到对侧上行,最后终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的纤维束,传导对测头面部的感觉器。
4外侧丘系和斜方体传导双侧的听觉信息到后丘脑内侧膝状体的纤维束称外侧丘系。
发自对侧蜗神经腹,脊核的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的横行纤维为斜方体,内侧丘系穿行其中,斜方体纤维在脑核外侧折向上行传导的纤维。
下行运动传导束:1皮质脊髓束即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发出纤维,经过内囊后脚到脑干,其中大部分纤维在锥体交叉处越边到对侧皮质脊髓测束,小部分纤维不交叉为皮质脊髓前束,最后皮质脊髓束终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
【基础】神经系统口诀——脑

【基础】神经系统口诀——脑脑脑在颅腔分六部,延髓脑桥中间小;大脑发达最重要,延髓桥中脑干称。
1.脑干内部结构脑干内部三结构,网状结构神经核,尚有一种更重要,上传下达纤维束。
脑干神经核神经核中分两类,脑神经核十八对;躯体运动有八对,六对躯体感觉核;其余四对内运核,上下涎核迷动副。
脑干六种非脑核,红核黑质与桥核;薄楔束核在延髓,蓝斑深处蓝斑核。
2.脑干连脑神经中脑三四连,脑桥五到八,九到十二对,需在延髓查。
3.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可分蚓部两半球;半球下面扁桃体,紧邻延髓背侧面;颅压升高成脑疝。
内部结构神经核,最大一对齿状核。
肌肉协调体平衡。
4.间脑间脑位于中脑顶,背后丘脑下丘脑。
(1)背侧丘脑背侧丘脑灰质团,Y形髓板隔三部;内外侧核与前核,内核联系其它核;内脏活动前核管,外核感觉中继站。
(2)后丘脑丘脑后下后丘脑,分内外侧膝状体;功能定位各不同,内听外视有分工。
(3)下丘脑丘脑前下下丘脑,垂体漏斗连于它;视束相连视交叉,脑室侧壁神经核;副交感前交感后,内脏活动它调节。
5.大脑(1)分叶大脑左右半球成,三沟表面五叶分;额枕顶颞与脑岛,重要中枢在各叶。
(2)大脑皮质功能定位旁小叶前与前回,运动中枢四六区;旁小叶后与后回,感觉中枢一二三;对侧管理要知道,倒立人影要记清。
听中枢在颞横回,四十一二两区域;视中枢是十七区,枕叶内面距状沟;四十四区布洛卡,运动语言中枢区;大脑内面穹窿回,内脏活动切相关。
(3)基底核尾豆屏状基底核,尾豆合称纹状体;尾状核壳新纹状,旧纹状体苍白球。
(4)内囊尾背与豆夹内囊,投射纤维经此穿;水平切面侧X字,前脚后脚膝部分。
后脚穿经束较多,前部皮质脊髓束;中部丘脑顶叶束,视听辐射最后通。
膝部皮质脑干束,内囊损伤三偏症。
脑干内部结构

1.按照功能,脑干内的神经核是如何分类的,脑神经核又分为哪几种?脑干内的神经核,按照纤维联系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脑神经核、中继核和网状核。
后两类合称为‘非脑神经核’。
脑神经核:直接与第Ⅰ~Ⅻ对脑神经相连。
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进行中继换神经元。
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
脑神经核团分为以下7种:一般躯体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4对):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一般内脏感觉核(1对):孤束核下部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上部(头段)一般躯体感觉核(3对):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2对):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
2.一般躯体运动核有哪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一般躯体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内侧。
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高度,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内侧,正对动眼神经核的下方。
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经丘的深面。
该核还有一种核间神经元,投射至对侧动眼神经核内的内直肌亚核。
舌下神经核:核呈柱状,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
3.特殊内脏运动核有那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特殊内脏运动核(4对):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网状结构的背外侧,三叉神经脑桥核的腹内侧,两者之间以三叉神经纤维分隔。
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被盖腹外侧的网状结构内,展神经核的腹外侧。
疑核: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背外侧的网状结构中,自髓纹向下延伸至内侧丘系交叉高度。
副神经核:包括两部分:延髓部较小,实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核的下方,延伸至上5~6节颈髓的前角背外侧。
4.一般内脏运动核有哪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一般内脏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脑干中的7种核团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脑干中的7种核团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控制着许多自主功能和生命支持系统。
在脑干中,有许多不同的核团,它们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并且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对脑干中的七种核团进行详细介绍。
1.红核红核是脑干最重要的核团之一,它位于中脑的底部。
红核与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肌肉协调和姿势调节有关。
它具有两个主要分支:上红核和下红核。
上红核主要负责手部运动的调节,下红核主要负责脚部运动的调节。
2.黑质黑质是脑干中一个重要的神经元集群,位于中脑。
它的名字来自于其在切片中的黑色外观。
黑质与多种功能相关,包括运动控制、情绪调节和记忆等。
特别是黑质当中的一部分,即多巴胺能神经元,受到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3.腹侧被盖核腹侧被盖核位于中脑的底侧,它是视觉系统的关键结构之一。
腹侧被盖核通过舌状核和上盖核,将视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其他区域,以实现视觉信息的处理和感知。
4.磁带核磁带核是脑干中的一个细长结构,位于中脑和脑桥之间。
磁带核在运动控制和姿势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与眼球运动有关。
它主要分为上部磁带核和下部磁带核,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运动控制。
5.脑桥核脑桥核位于脑桥的基底部分,它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通道之一。
脑桥核在运动控制、呼吸和睡眠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脑桥核的一部分,即延髓正中神经元群,对呼吸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6.延髓核延髓核位于脑干的最底部,也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通道之一。
延髓核在许多自主功能和生命支持系统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包括呼吸、心血管控制和消化系统的功能调节等。
7.阻滞区阻滞区是脑干的一个重要核团,位于脑干的中心部分。
阻滞区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同时还具有抑制迷走神经的作用,从而对心血管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脑干中的这七种核团在神经调控和功能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核和黑质主要参与运动调节;腹侧被盖核与视觉系统相关;磁带核参与眼球运动控制;脑桥核对呼吸和睡眠有调节作用;延髓核是各种自主功能的重要调控中心;阻滞区参与信息传递调节和心血管系统的控制。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一、一般躯体运动核:1.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穿脚间窝出脑参与构成动眼神经,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之外的眼肌,即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和上睑提肌。
损伤表现:上睑下垂,眼外下斜视。
2.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在上髓帆内左右交叉后,经下丘下方出脑组成滑车神经,支配眼上斜肌。
损伤表现:眼内上斜视。
3.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经丘的深面。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延髓脑桥沟内侧出脑构成展神经,支配眼的外直肌。
损伤表现:眼内斜视。
4.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
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锥体与橄榄之间出延髓组成舌下神经,支配同侧舌内、外肌的随意运动。
损伤表现:伸舌偏向患侧,舍肌萎缩。
二、特殊内脏运动核:1.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室底灰质的腹外侧。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组成三叉神经根加入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等由鳃弓衍化的骨骼肌。
损伤表现: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2.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脑桥被盖的腹外侧。
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绕过展神经核背侧形成面神经膝,转向腹外侧经面神经核外侧出脑构成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
其中眼裂以上的表情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
损伤表现:面瘫(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
3.疑核: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的背外侧。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支配咽喉部和食管上段的骨骼肌。
损伤表现:吞咽、发声困难。
4.副神经核:延髓部较小,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核的下方,延伸至上5~6个颈脊髓节段。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延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脑根,最终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脑干

6.特殊躯体感觉柱
位置:前庭区的深方 组成:蜗神经核(蜗神经背核和腹核) 前庭神经核(前庭下核、内侧核 、外侧核 、上核)
螺旋器 —— 蜗神经核(VIII)接受听觉冲动。 壶腹嵴 球囊斑 前庭神经核(VIII) 接受平衡觉 椭圆囊斑 冲动,受刺激时,引起恶心、眩晕感觉。
2.特殊内脏运动柱
位置:躯体运动柱的腹外侧 功能:支配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 V. 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鼓膜张肌等。 VII.面神经核,支配面肌、镫骨肌等。 IX. 疑核 X. 支配茎突咽肌和咽喉肌等。 XI. XI.副神经核,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面神经核中支配眼裂以下面 肌,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
1.与小脑相联系 2.加入内侧纵束 3.投射至背侧丘脑, 继而至大脑皮质 4.前庭脊髓束
面 神 经瘫
核下瘫
核上瘫
脑神经核的学习要求
核团的性质 核团的位置 核团的纤维联系(接受纤维、传出纤维) 核团的功能 损伤后的表现
脑干内部结构(一) 脑神经核 脑干的组成 6个脑神经核机能柱 所属核团
脊神经和脑神经的纤维成分
31对脊神经每一对都有四种纤维成分: 躯体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12对脑神经中总体看有7种成分,比脊神经 增加了3种,即:特殊躯体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每对脑神经中成分不同,少的只含有一种 纤维成分,多的含4~5种成分。
3.一般内脏运动柱(副交感核)
位置:躯体运动柱的背外侧 III.动眼神经副核:支配瞳孔括约肌和 (E-W核) 睫状肌。 VII.上泌涎核:控制泪腺、舌下腺、下 颌下腺的分泌活动。 IX.下泌涎核:控制腮腺的分泌活动。 X. 迷走神经背核:控制大部分胸腹腔脏器 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
一、一般躯体运动核:
1.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穿脚间窝出脑参与构成动眼神经,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之外的眼肌,即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和上睑提肌。
损伤表现:上睑下垂,眼外下斜视。
2.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在上髓帆内左右交叉后,经下丘下方出脑组成滑车神经,支配眼上斜肌。
损伤表现:眼内上斜视。
3.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经丘的深面。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延髓脑桥沟内侧出脑构成展神经,支配眼的外直肌。
损伤表现:眼内斜视。
4.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
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锥体与橄榄之间出延髓组成舌下神经,支配同侧舌内、外肌的随意运动。
损伤表现:伸舌偏向患侧,舍肌萎缩。
二、特殊内脏运动核:
1.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室底灰质的腹外侧。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组成三叉神经根加入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等由鳃弓衍化的骨骼肌。
损伤表现: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2.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脑桥被盖的腹外侧。
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绕过展神经核背侧形成面神经膝,转向腹外侧经面神经核外侧出脑构成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
其中眼裂以上的表情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
损伤表现:面瘫(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
3.疑核: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的背外侧。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支配咽喉部和食管上段的骨骼肌。
损伤表现:吞咽、发声困难。
4.副神经核:延髓部较小,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核的下方,延伸至上5~6个颈脊髓节段。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延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脑根,最终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损伤表现:头不能向对侧偏转,肩不能上提。
三、一般内脏运动核:
1.动眼神经副核:位于中脑上部,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
发出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加入动眼神经,进入眼眶后在睫状神经节内换元。
其节后神经纤维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损伤表现:瞳孔散大。
2.上泌涎核:位于脑桥的最下端,面神经核尾侧。
发出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加入面神经,换元后其节后神经纤维管理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口、鼻腔粘膜腺的分泌。
3.下泌涎核:其神经元散在于延髓上段的网状结构中,疑核的上方,发出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加入舌咽神经,至相应的耳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维支配腮腺的分泌活动。
4.迷走神经背核:位于延髓室底灰质内,迷走神经三角的深面。
发出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参与组成迷走神经,支配颈部、胸部和腹部大部分器官(肝、胰、脾、肾等实质性脏器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道)的平滑肌、心肌的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活动。
四、五、一般内脏和特殊内脏感觉核:
即孤束核,位于延髓内,界沟外侧,迷走神经背核的腹外侧。
上端属特殊内脏感觉核,接受经舌咽神经和面神经传入的味觉初级纤维终止,故又称味觉核;下部主要接受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传入的一般内脏感觉初级纤维的终止。
六、一般躯体感觉核:即三叉神经感觉核
1.三叉神经中脑核:上起中脑上部,下端达脑桥中部。
此核相当于脊神经后根上的脊神经节,其假单及神经元的周围突进入三叉神经分布至头面部的咀嚼肌,接受其本体感觉冲动。
2.三叉神经脑桥核:位于脑桥中部。
主要接受头面部的触、压觉初级纤维。
3.三叉神经脊束核:上端达脑桥中、下部,与三叉神经脑桥核相续,下端可延伸至第1、2颈段脊髓,与脊髓灰质后角相续。
主要接受头面部痛、温觉的初级感觉纤维。
七、特殊躯体感觉核:
1.前庭神经核:位于前庭区的深面,由前庭上核、下核、内侧核和外侧核构成。
主要接受前庭神经传入的初级平衡觉纤维。
损伤表现:患侧平衡觉障碍。
2.蜗神经核:位于菱形窝外侧角听结节深面,分为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
接受内耳经蜗神经传入的初级听觉纤维。
损伤表现:患侧听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