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的定位诊断
合集下载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脑的组成
端脑 脑 间脑 的 区 小脑 中脑 分
脑干 脑桥 延髓
一、脑干: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 侧
(三)、长上、下行传导束 1.长上行传导束: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脊髓小脑前、后束 外侧丘系 三叉丘系 2.长下行传导束: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脑干)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2.1 意识障碍 维持意识清醒主要依靠觉醒反应和认知反应。觉醒状态主 要由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来维持,因而脑干网状结构病变可 丧失睡眠觉醒周期的反应,导致意识丧失。
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2.2 幻觉 按幻觉的责任病灶可分为皮层感觉中枢性幻觉、颞叶性幻 觉和脑干性幻觉3种。脑干性幻觉的概念是Lhermitte(1992) 首先提出。中脑、桥脑被盖部病变导致梦幻状态的报告,以 后Van Bogaert报告表现同样状态的梅毒性脑动脉炎剖检病例 命名为脑脚幻觉症。其特征为:(1)以实体性、感觉性明显的 动物、人物、情景等幻觉为主体,可伴有动作的幻觉;(2)多 发生于黄昏时间;(3)对幻觉保有批判能力;(4)伴有睡眠周 期异常,脑脚幻觉的责任病灶可为中脑、桥脑甚至延髓,病 变位于脑干背侧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的广泛区域。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背侧丘脑 内囊 豆状核
大脑脚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
大脑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延髓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背侧丘脑 内囊 豆状核 大脑脚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
大脑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延髓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
脑的组成
端脑 脑 间脑 的 区 小脑 中脑 分
脑干 脑桥 延髓
一、脑干: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 侧
(三)、长上、下行传导束 1.长上行传导束: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脊髓小脑前、后束 外侧丘系 三叉丘系 2.长下行传导束: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脑干)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2.1 意识障碍 维持意识清醒主要依靠觉醒反应和认知反应。觉醒状态主 要由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来维持,因而脑干网状结构病变可 丧失睡眠觉醒周期的反应,导致意识丧失。
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2.2 幻觉 按幻觉的责任病灶可分为皮层感觉中枢性幻觉、颞叶性幻 觉和脑干性幻觉3种。脑干性幻觉的概念是Lhermitte(1992) 首先提出。中脑、桥脑被盖部病变导致梦幻状态的报告,以 后Van Bogaert报告表现同样状态的梅毒性脑动脉炎剖检病例 命名为脑脚幻觉症。其特征为:(1)以实体性、感觉性明显的 动物、人物、情景等幻觉为主体,可伴有动作的幻觉;(2)多 发生于黄昏时间;(3)对幻觉保有批判能力;(4)伴有睡眠周 期异常,脑脚幻觉的责任病灶可为中脑、桥脑甚至延髓,病 变位于脑干背侧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的广泛区域。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背侧丘脑 内囊 豆状核
大脑脚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
大脑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延髓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背侧丘脑 内囊 豆状核 大脑脚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
大脑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延髓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
基底节、间脑、脑干、小脑的定位诊断

谢谢聆听
2、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 合征 旧纹状体(苍白球)、 黑质病变。PD
间脑组成
1、丘脑 2、丘脑下部 3、丘脑上部 4、丘脑底部 5、丘脑枕
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定位诊断
丘脑
丘脑:为卵圆形灰质块,居于第 三脑室的两侧。 分为前核、内侧核和外侧核。 前核与控制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为躯体、内脏感觉的整合 中枢;与记忆、情感等有关; 外侧核为感觉传导径路第三级神 经元的起点。 其后外侧部分为内、外侧膝状体, 为视听传导通路中转站。
脑干病变定位诊断
1、延髓病变定位诊断 2、桥脑病变定位诊断 3、中脑病变定位诊断
脑干的解剖特点
脑干分上中下三部分 上:中脑 中:桥脑 下:延髓
中脑:动眼、滑车核 桥脑:三叉、外展、面、听 神经核 延髓:舌咽、迷走、付、舌 下神经核 脑干分前中后三部分 前:运动纤维 中:感觉纤维 后:颅神经核 脑干分内中外三部分 内:体运动核 中:腮运动核 外:感觉核
3、Claude综合征:同侧动眼 瘫、对侧共济失调
4、Parinaud综合征:双眼上 视不能
脑干损害定位诊断
二、桥脑综合征
1、Millard-Gubler综合征:同侧外展、 面瘫 对侧偏瘫
2、Foville综合征:同侧外展瘫、双眼 侧视 麻痹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
三、延髓综合征
1、Wallenberg综合征:同侧①吞咽
脑干病变定位诊断
延髓病变定位诊断
简要解剖(如图):
延髓病变定位诊断
1、Wallenberg’s syndrome:延 髓背外侧受损,多见于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 缺血
主要临床表现有:a 眩晕、恶 心、呕吐、眼球震颤;b 吞咽、 构音障碍,咽反射消失;c 病 灶侧共济失调;d 同侧horner 综合征; e 交叉性偏身感觉障 碍,即同侧头面痛温觉障碍, 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
脑干系统定位诊断111页PPT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脑干系统定位诊断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脑干系统定位诊断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脑干的解剖及临床综合征(1)

中继核与网状核合称为非脑神经核
2024/7/19
脑神经核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化的相当精细 复杂,其含有7种不同性质的纤维,脑干内也随之出现与 其相应的7种脑神经核团。
2024/7/19
脑神经核
1. 躯体运动性核(柱):支配舌肌、眼球外肌 2. 一般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3. 特殊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由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如咀肌、面肌、 咽喉肌等 4. 一般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心血管和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 5. 特殊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味觉纤维 6. 一般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角膜等 的感觉纤维 7. 特殊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内耳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脑干内部结构的特点 灰白质配布没有脊髓有规则 灰质柱断裂成一个一个的核团 网状结构发达
2024/7/19
脑干的灰质
脑干灰质的核团,根据其纤维联系及功能,可 分为3类:
➢ 脑神经核:与第3~12对脑神经发生联系 ➢ 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进行中继
换元 ➢ 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
2024/7/19
内侧丘系
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腹侧交叉称为 内侧丘系交叉,折向上行为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传递对侧躯体、肢体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
2024/7/19
2024/7/19
脊髓丘系
来自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脑束在脑干内上行构成脊髓 丘系的主要成份
传递对侧躯干、肢体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2024/7/19
脑桥综合征
三.脑桥被盖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 病变部位:前庭、展、面神经核;小脑结合臂;
内侧纵束、脊丘束、 内侧丘系;
2024/7/19
脑神经核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化的相当精细 复杂,其含有7种不同性质的纤维,脑干内也随之出现与 其相应的7种脑神经核团。
2024/7/19
脑神经核
1. 躯体运动性核(柱):支配舌肌、眼球外肌 2. 一般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3. 特殊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由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如咀肌、面肌、 咽喉肌等 4. 一般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心血管和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 5. 特殊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味觉纤维 6. 一般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角膜等 的感觉纤维 7. 特殊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内耳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脑干内部结构的特点 灰白质配布没有脊髓有规则 灰质柱断裂成一个一个的核团 网状结构发达
2024/7/19
脑干的灰质
脑干灰质的核团,根据其纤维联系及功能,可 分为3类:
➢ 脑神经核:与第3~12对脑神经发生联系 ➢ 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进行中继
换元 ➢ 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
2024/7/19
内侧丘系
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腹侧交叉称为 内侧丘系交叉,折向上行为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传递对侧躯体、肢体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
2024/7/19
2024/7/19
脊髓丘系
来自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脑束在脑干内上行构成脊髓 丘系的主要成份
传递对侧躯干、肢体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2024/7/19
脑桥综合征
三.脑桥被盖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 病变部位:前庭、展、面神经核;小脑结合臂;
内侧纵束、脊丘束、 内侧丘系;
脑干神经 解剖定位

脑桥被盖部除自延髓上行的纤维束外,主 要含Ⅴ-Ⅷ包括Ⅸ对脑神经的有关核团,以及 与这些核团连续纤维束和神经根。
被盖部的纤维大多为过路纤维。
图1 经桥脑中下部 图2 桥脑中部
3. 中脑
上丘
横切面上由后向前可分为四部分: 顶盖:包括上、下丘
动眼神经核 内侧丘系
中脑导水管
被盖:是脑桥被盖部的延续,包含中脑水 红核 管周围的中央灰质。 黑质:在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 大脑脚底:是脑桥基底部的延续
大脑脚综合征
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损害 对侧中枢性瘫痪—--皮质脊髓束损害 中枢性面舌瘫----皮质核束 对侧肢体震颤、强直----黑质
大脑脚综合征
红核综合征
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损害 对侧肢体震颤、强直----黑质 对侧肢体舞蹈、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红核
四、脑干受损 临床综合征
脑干受损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 ----前庭神经核
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 病灶侧共济失调----小脑额下脚
霍纳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
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同侧面部 三叉神经脊束核 对侧偏 身温痛觉 脊髓丘脑束
红核综合征
脑干解剖、定位与临床意义
2015.1.23
贾文辉
脑干(brain stem)
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由 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
脑干下端为延髓,向下与脊髓相连,宽大的 中部为脑桥,与延髓斜卧于枕骨斜坡上,上端缩 窄的部分为中脑,向上与间脑相连。脑干是大脑、 小脑与脊髓间联系的干道,第Ⅲ -Ⅻ 对脑神经自 上向下依次与脑干相连,脑干还有心血管中枢、 呼吸中枢等。
脑干的解剖生理与定位诊断共121页文档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

• 一、延髓病变的症状
(三)感觉障碍:
• 3.可以出现节段性感觉障碍:
•
在延髓中部,脊髓丘脑侧束及脊髓丘脑前束已合并成
脊髓丘脑束(系)。在延髓,脊髓丘脑束也可以分层定位,
其纤维排列由前外向后内依次为来自骶、腰、胸、颈部的
纤维;传导面部浅感觉的腹侧三叉丘系则在脊髓丘脑束的
后内侧。因此,小范围的病灶,可能只损害其中的一部分
害一侧。故于病灶同侧出现颅神经感觉、运动核及其纤维 的损害引起周围性瘫痪及感觉障碍,往往能提示病灶所在 的部位。同时还损害了病灶同侧所通过的下行运动传导束 和上行感觉传导束,出现病灶对侧感觉和/或运动障碍的 症状、体征。这样就形成了交叉性综合征,即病灶同侧颅 神经周围性瘫痪及感觉障碍;病灶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 传导束性感觉障碍;伴有或不伴有病灶对侧病变水平以下 的颅神经感觉、运动障碍。
脑干病变的定位原则
• 三、确定脑干病变的范围(横定位):
• (一)延髓病变:
•
3.内侧丘系:两侧内侧丘系在延髓
和脑桥下部彼此靠近,故在此部正中区有
小的病变,便可以出现颈髓以下的四肢躯
干深感觉障碍和感觉性共济失调。
脑干病变的定位原则
• 三、确定脑干病变的范围(横定位): • (二)脑桥病变: • 脑干高位水平较宽,脑桥和中脑的体
的病变,尤其在延髓背部较小的病变,也很容易
造成显著的功能障碍,引起双侧的病损。
脑干病变的定位原则
• 三、确定脑干病变的范围(横定位):
• (一)延髓病变:
•
1.舌下神经核附近的小病灶,往往可以引
起双侧舌下神经的核性损伤,产生舌全部的麻痹。
•
2.锥体位延髓的最下端,两侧锥体在此紧
相靠近,故在此部位较小的病变就可以引起两侧 锥体束的损害,产生四肢瘫痪。
脑干系统定位诊断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距状裂) →上丘臂→上丘(顶盖前区)→顶盖脊髓束
蜗神经→交叉→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听放射→颞叶 (颞横回) →下丘臂→下丘(顶盖)→顶盖脊髓束
整理课件
13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
(1) 第四脑室
脊髓中央管向上扩大形成
上通中脑导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
顶→小脑脉络丛,底→菱形窝
三. 脑干病变鉴别诊断 1. 脑干内、外损害的鉴别 2. 颅底脑干外病变 3. 继发性脑干病变
四. 网状结构功能 五. 病因诊断 六. 临床病例
整理课件
3
脑干的生理解剖
1. 概述
(1) 脑干位于“后颅窝”(前、中), 脑桥 及延髓趴在斜坡上,与第III~XII对颅 神经相连。
(2) “三三制”脑干由中脑、延髓、脑桥 三部分组成,上端与丘脑,下端与 延髓,背侧与小脑相接。 小脑分别由上脚(结合臂)、中脚 (脑桥臂)、下脚(绳状体)与中脑、 延髓、脑桥相连接。12=4(2+2)+4+4
整理课件
8
整理课件
9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延髓: 上界— 髓纹(与桥延沟对应) 纵裂: 后正中沟、后中间沟、后外侧沟 核团: 舌下神经三角 →舌下神经核 灰翼(迷走神经三角)→ 迷走神 背经核 最后区 棒状体→ 薄束核 楔状结节→楔束核 绳状体: 脊髓小脑后束 下界—枕骨大孔
整理课件
10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整理课件
33
整理课件
34
整理课件
35
整理课件
36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中脑:
顶盖:四叠体,视、听反射
(2) 橄榄体、绳状体的形成 (3) 脊髓中央管向上形成第四脑室,
蜗神经→交叉→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听放射→颞叶 (颞横回) →下丘臂→下丘(顶盖)→顶盖脊髓束
整理课件
13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
(1) 第四脑室
脊髓中央管向上扩大形成
上通中脑导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
顶→小脑脉络丛,底→菱形窝
三. 脑干病变鉴别诊断 1. 脑干内、外损害的鉴别 2. 颅底脑干外病变 3. 继发性脑干病变
四. 网状结构功能 五. 病因诊断 六. 临床病例
整理课件
3
脑干的生理解剖
1. 概述
(1) 脑干位于“后颅窝”(前、中), 脑桥 及延髓趴在斜坡上,与第III~XII对颅 神经相连。
(2) “三三制”脑干由中脑、延髓、脑桥 三部分组成,上端与丘脑,下端与 延髓,背侧与小脑相接。 小脑分别由上脚(结合臂)、中脚 (脑桥臂)、下脚(绳状体)与中脑、 延髓、脑桥相连接。12=4(2+2)+4+4
整理课件
8
整理课件
9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延髓: 上界— 髓纹(与桥延沟对应) 纵裂: 后正中沟、后中间沟、后外侧沟 核团: 舌下神经三角 →舌下神经核 灰翼(迷走神经三角)→ 迷走神 背经核 最后区 棒状体→ 薄束核 楔状结节→楔束核 绳状体: 脊髓小脑后束 下界—枕骨大孔
整理课件
10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整理课件
33
整理课件
34
整理课件
35
整理课件
36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中脑:
顶盖:四叠体,视、听反射
(2) 橄榄体、绳状体的形成 (3) 脊髓中央管向上形成第四脑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如眼球向外注视时,一侧外直肌与对侧 内直肌同时收缩,冲动经内侧纵束联系 一侧动眼神经核和对侧的展神经核。刺 激内耳可引起眼球震颤,双眼有节奏地 水平(垂直或旋转)摆动、冲动经前庭神 经传入四核,亦由此束联系眼球外肌诸 核。
53
3)前庭小脑纤维起自下核与内侧核,经 小脑下脚内侧的旁绳状体止于小脑顶核、 绒球小结叶及蚓垂。 (4)前庭网状纤锥起自前庭诸核止于脑干 网状结构和迷走神经背核,与刺激内耳 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前庭反射 有关,
30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的血管顶着软脑膜和 室管膜上皮突入室腔,反复分支成丛状, 即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第四 脑室脉络丛,每侧各有纵、横两列。沿 室顶对角线的横列脉络丛,在中线两侧 转折向下成纵列脉络丛。横列脉络丛向 两侧可经第四脑室外侧孔突至蛛网膜下 腔。
31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由灰质和白质组成--分布特殊
45
最后区 位于内侧隆起的下部,迷走神经 三角外侧的第四脑室底,是脑室室管膜 的特化结构。已证明狗的最后区是一个 催吐化学感受器,对脱水吗啡起反应。 有人认为最后区接受孤束核等处来的纤 维,并发纤维至孤束核。在最后区不具 有其它脑部那祥的血脑屏障典型结构。
46
(2)脑桥内神经核团
蜗神经前核在小脑下脚腹外侧,蜗神经 根又分此核为后、前两部。蜗神经后核 在小脑下脚背外侧。 蜗神经根由蜗(蜗螺旋)神经节双极细胞 的中枢突组成,传导听觉,经内耳道入 脑桥小脑三角,以明确的定位投射,止 于蜗神经核。
39
疑核 --运动神经元,约在三叉神经脊束 核和下橄榄核之间的网状结构内。其轴 突先行向背内侧,再转向腹外侧,从延 髓侧面出脑,支配咽喉肌和部分腭肌, 发自此柱尾部的纤维形成副神经的颅根, 发自中部的加入迷走神经,发自上部的 加入舌咽神经。
40
迷走神经背核 位于迷走神经三角的深方, 舌下神经核的外侧,迷走神经在延髓外 侧面出脑,为副交感的节前纤维,经中 继后至胸、腹腔脏器的平滑肌、腺体和 心肌。迷走神经背核中含有很少的有髓 纤维,这表示终止于此核的纤维大部分 是无髓的,主要来自迷走和舌咽神经的 感觉核。
41
舌下神经核还接受网状结构(本侧和对 侧)、孤束核以及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纤维, 以完成舌的反射活动,此外,它还接受 锥体外系的纤维,舌下神经根沿锥体外 侧出脑,若因供应此区的动脉发生病变, 出现同侧舌肌瘫痪,对侧肢体痉挛性瘫 痪
42
下泌延核 位于迷走神经背核上方,桥延 交界处的网状结构内。它的轴突加入舌 咽神经,在耳神经节中继后分布至腮腺。 此核接受孤束核、下丘脑和皮质等处来 的纤维,以完成泌涎活动。
22
腹侧面自脑桥基底部的上缘至视束。中 脑腹侧面可见左右大脑脚自脑桥斜向上 外侧,中间围成深陷的脚间窝,窝底有 许多血管穿入的小孔,故称为后穿质。 大脑脚内侧面的一条纵行沟叫动眼神经 沟,动眼神经根经此穿出;大脑脚外侧 面另有一条纵行的大脑脚外侧沟。
23
背侧面自滑车神经出脑处至松果体根部。 背面顶盖板(四叠体),由两对圆形隆起 组成。上一对为上丘,是皮质下视觉反 射中枢;下一对为下丘,是听觉传导通 路的中继核,也是皮质下听觉反射中枢。 上、下丘都向前外方伸出一条隆起,发 自上丘的叫做上丘臂,连至丘脑外侧膝 状体;发自下丘的是下丘臂,连至丘脑 内侧膝状体。
11
back 12
脑桥
脑桥位于延髓和中脑之间。其腹侧面是 宽的横行隆起,为脑桥的基底部,借延 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沿脑桥腹侧面的 中线有容纳基底动脉的基底沟。
13
脑桥基底部向两侧逐渐变窄。形成小脑 中脚(脑桥臂),伸向背侧进入小脑,小 脑中脚有三叉神经根,分为感觉根和运 动根两部;延髓脑桥沟中,自内向外排 列着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根。
43
孤束核 是接受内脏感觉的细胞柱。迷走 神经、舌咽神经和面神经的内脏感觉纤 维入脑后下行形成孤束,它的终支或旁 支止于孤束核。
44
孤束核上端的膨大部分接受味觉纤维, 叫做味觉核;其余部分接受一般内脏感 觉纤维。孤束核外侧部的上端发出纤维, 投至同侧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大概 与味觉冲动传递有关。与呼吸活动的控 制及呼吸、呕吐以及心血管等反射调节 活动有关。
47
48
二级听纤维:大量纤维起自蜗神经前核, 横向内组成斜方体,越过中线至上橄榄 核背外方转向上行,是为外侧丘系(双 侧纤维)。 经下丘核中继或直接止于内 侧膝状体,再发纤维至大脑皮质听区 (颞横回)。
49
前庭神经核 前庭神经由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的中 枢突组成,传导平衡觉,穿内耳道出内 耳门,入脑桥后,少量纤维沿小脑下脚 内侧入小脑,大部纤维止于前庭神经核, 此核又分为内、外、上、下四核
56
back
57
58
面神经还有三个成分:(1)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起自上泌涎核,其纤维加入面神经的中间神经 部分,经鼓索,在下颌下神经节中继后控制舌 下腺和下颌下腺。一部分纤维经岩大神经,在 翼腭(蝶腭)神经节中继后控制泪腺、鼻腔粘膜 腺体分泌。(2)面神经的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起 自膝神经节,传导舌前2/3味觉冲动,经鼓索, 中间神经入脑桥,止于孤束核上端(味觉核)。 (3)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亦起自膝神经节,周围 突分布于外耳道及耳背皮肤,中枢突随面神经 入脑,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38
副神经核 位于脊髓前角内,由运动神经 元组成,自第5或第6颈髓向上约至锥体 交叉中部,它的轴突行向背外侧,在前、 后根之间出脑,是为副神经脊髓根,支 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一般认为 副神经核仅接受同侧皮质脑干束纤维; 也有人认为接受双侧的纤维,但对侧者 较多。副神经核还接受顶盖脊髓束和内 侧纵束的纤维,完成反射活动。
脑干的定位诊断
1
一 二 三 四
解剖 脑干的主要生理功能 脑干病变的定位原则 脑干损伤症状群
2
一 解剖 (一)脑干外形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三)脑干的血液供给
3
一 解剖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及 延髓。位于后颅窝。延髓尾 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接续, 中脑头端与间脑相接。后方 为小脑。
18
脑桥在横切面上借斜方体分为背、腹两 部。脑桥腹侧部(脑桥基底部) 。内有纵 行的锥体束和皮质脑桥束,后者与锥体 束伴行,起自额、顶、枕、颞叶皮质, 分别称额桥束、顶桥束、 颞桥束和枕桥束,止于 脑桥核
19
脑桥核发出脑桥横纤维,交叉至对侧组 成小脑中脚(脑桥臂),绕向背方,止于 小脑半球皮质。
9
在延髓的上部,锥体的背外侧有卵圆形 的橄榄。它与锥体之间隔以橄榄前沟, 是脊髓前外侧沟的上延,舌下神经根经 此沟离脑。橄榄后界为橄榄后沟,舌咽 神经和迷走神经根经此沟离脑;副神经 根在迷走神经根下方也沿同一纵线离脑。
10
延髓下部的背面似脊髓,有后正中沟、 薄束、楔束和后外侧沟的向上延续。在 第四脑室下方,薄束、楔束扩成椭圆形 的隆起,分别称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 在楔束的外侧有纵行的三叉神经结节(灰 小结节)。楔束结节的上外方有一隆嵴, 称为小脑下脚(绳状体)。延髓上部的背 面为菱形窝的下半
24
25
顶盖前区是紧接上丘前方的数群细胞, 多数与视觉功能有关,接受视束、外侧 膝状体和某些皮质区域发来的纤维,被 认为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调节聚凑反 应的通路亦与上丘和顶盖前区有关。
26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上连中脑的中脑水管,下 接中央管;室底为菱形窝。成自延髓上 部和脑桥的背面。它的上角朝向中脑, 下角通向中央管,两侧角通至外侧隐窝。 自两侧角行向中线的几条横行纤维束称 为(第四脑室)髓纹, 是延髓与脑桥在背面 的分界。
54
(5)前庭传出纤维大概起自下核、外侧核 或认为起自脑桥网状结构,双侧下行入 前庭神经止于壶腹嵴及椭圆囊斑、球囊 斑,起抑制作用,可能对平衡的适应有 关。
55
面神经核 位于被盖下部网状结构腹外侧, 面神绕过展神经核构成面神经丘,继而 转向腹外出脑为面神经运动根,支配面 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 耳肌、枕额肌的枕腹;颈阔肌,枕额肌 的额腹、眼轮匝肌、皱眉肌和颧肌;颊 肌、口轮匝肌等。
32
1 脑神经核
除嗅神经和视神经以外的其它脑神经核 团都位于脑干内,按不同机能性质排列 成纵行的细胞柱。这些脑神经核团的配 布与脊髓灰质基本相似,运动核来自基 板,感觉核来自翼板。但由于特殊感觉 器的发生和鳃弓的转化。使脑干内的基 板和翼板除分化出一般性的运动和感觉 核以外,还分化出特殊性的运动和感觉 核团
20
脑桥背侧部(脑桥被盖部)是延髓直接延 续,内含VIII、VII、VI、V对脑神经核 团和联系纤维、上、下穿行的纤维束及 蓝斑、网状结构等。第VIII对脑神经(前 庭蜗神经)中脑
中脑分为背侧的中脑顶盖和腹侧的大脑 脚,两部间有围绕中脑水管的中央灰质 大脑脚包括背侧的被盖和腹侧的大脑 脚底,其间隔内有含色素细胞的黑质。
14
延髓、脑桥和小脑交界处常称为脑桥小 脑三角,前庭蜗神经根恰位于此处。脑 桥的背面是菱形窝的上部。脑桥移行于 中脑的窄缩部分称为菱脑峡。
15
脑桥腹外侧区 脑桥腹外侧区
back
16
17
小脑下脚(绳状体)是一复合纤维束, 开始形成于下橄榄中部阶段,沿延髓背 外缘上行并逐渐加大,最后转向背侧进 入小脑。它主要成自脊髓小脑后束和橄 榄小脑束,另有一些延髓核团发出较少 量的纤维加入,包括外侧网状核、楔状 副核、旁正中网状核、弓状核以及舌下 神经周核。
4
5
6
(一)脑干外形
7
延髓
延髓形如倒置的圆锥体,是脊髓的上延, 自枕骨大孔向上连至脑桥下端。它与脑 桥,在腹侧借延髓脑桥沟分界,在背侧 则以第四脑室底的髓纹为界。 延髓可分上、下两部:下部外形近似脊 髓,内腔仍为中央管。上部的内腔位居 背侧,且向两侧扩展成为第四脑室的下 部。
如眼球向外注视时,一侧外直肌与对侧 内直肌同时收缩,冲动经内侧纵束联系 一侧动眼神经核和对侧的展神经核。刺 激内耳可引起眼球震颤,双眼有节奏地 水平(垂直或旋转)摆动、冲动经前庭神 经传入四核,亦由此束联系眼球外肌诸 核。
53
3)前庭小脑纤维起自下核与内侧核,经 小脑下脚内侧的旁绳状体止于小脑顶核、 绒球小结叶及蚓垂。 (4)前庭网状纤锥起自前庭诸核止于脑干 网状结构和迷走神经背核,与刺激内耳 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前庭反射 有关,
30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的血管顶着软脑膜和 室管膜上皮突入室腔,反复分支成丛状, 即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第四 脑室脉络丛,每侧各有纵、横两列。沿 室顶对角线的横列脉络丛,在中线两侧 转折向下成纵列脉络丛。横列脉络丛向 两侧可经第四脑室外侧孔突至蛛网膜下 腔。
31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由灰质和白质组成--分布特殊
45
最后区 位于内侧隆起的下部,迷走神经 三角外侧的第四脑室底,是脑室室管膜 的特化结构。已证明狗的最后区是一个 催吐化学感受器,对脱水吗啡起反应。 有人认为最后区接受孤束核等处来的纤 维,并发纤维至孤束核。在最后区不具 有其它脑部那祥的血脑屏障典型结构。
46
(2)脑桥内神经核团
蜗神经前核在小脑下脚腹外侧,蜗神经 根又分此核为后、前两部。蜗神经后核 在小脑下脚背外侧。 蜗神经根由蜗(蜗螺旋)神经节双极细胞 的中枢突组成,传导听觉,经内耳道入 脑桥小脑三角,以明确的定位投射,止 于蜗神经核。
39
疑核 --运动神经元,约在三叉神经脊束 核和下橄榄核之间的网状结构内。其轴 突先行向背内侧,再转向腹外侧,从延 髓侧面出脑,支配咽喉肌和部分腭肌, 发自此柱尾部的纤维形成副神经的颅根, 发自中部的加入迷走神经,发自上部的 加入舌咽神经。
40
迷走神经背核 位于迷走神经三角的深方, 舌下神经核的外侧,迷走神经在延髓外 侧面出脑,为副交感的节前纤维,经中 继后至胸、腹腔脏器的平滑肌、腺体和 心肌。迷走神经背核中含有很少的有髓 纤维,这表示终止于此核的纤维大部分 是无髓的,主要来自迷走和舌咽神经的 感觉核。
41
舌下神经核还接受网状结构(本侧和对 侧)、孤束核以及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纤维, 以完成舌的反射活动,此外,它还接受 锥体外系的纤维,舌下神经根沿锥体外 侧出脑,若因供应此区的动脉发生病变, 出现同侧舌肌瘫痪,对侧肢体痉挛性瘫 痪
42
下泌延核 位于迷走神经背核上方,桥延 交界处的网状结构内。它的轴突加入舌 咽神经,在耳神经节中继后分布至腮腺。 此核接受孤束核、下丘脑和皮质等处来 的纤维,以完成泌涎活动。
22
腹侧面自脑桥基底部的上缘至视束。中 脑腹侧面可见左右大脑脚自脑桥斜向上 外侧,中间围成深陷的脚间窝,窝底有 许多血管穿入的小孔,故称为后穿质。 大脑脚内侧面的一条纵行沟叫动眼神经 沟,动眼神经根经此穿出;大脑脚外侧 面另有一条纵行的大脑脚外侧沟。
23
背侧面自滑车神经出脑处至松果体根部。 背面顶盖板(四叠体),由两对圆形隆起 组成。上一对为上丘,是皮质下视觉反 射中枢;下一对为下丘,是听觉传导通 路的中继核,也是皮质下听觉反射中枢。 上、下丘都向前外方伸出一条隆起,发 自上丘的叫做上丘臂,连至丘脑外侧膝 状体;发自下丘的是下丘臂,连至丘脑 内侧膝状体。
11
back 12
脑桥
脑桥位于延髓和中脑之间。其腹侧面是 宽的横行隆起,为脑桥的基底部,借延 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沿脑桥腹侧面的 中线有容纳基底动脉的基底沟。
13
脑桥基底部向两侧逐渐变窄。形成小脑 中脚(脑桥臂),伸向背侧进入小脑,小 脑中脚有三叉神经根,分为感觉根和运 动根两部;延髓脑桥沟中,自内向外排 列着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根。
43
孤束核 是接受内脏感觉的细胞柱。迷走 神经、舌咽神经和面神经的内脏感觉纤 维入脑后下行形成孤束,它的终支或旁 支止于孤束核。
44
孤束核上端的膨大部分接受味觉纤维, 叫做味觉核;其余部分接受一般内脏感 觉纤维。孤束核外侧部的上端发出纤维, 投至同侧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大概 与味觉冲动传递有关。与呼吸活动的控 制及呼吸、呕吐以及心血管等反射调节 活动有关。
47
48
二级听纤维:大量纤维起自蜗神经前核, 横向内组成斜方体,越过中线至上橄榄 核背外方转向上行,是为外侧丘系(双 侧纤维)。 经下丘核中继或直接止于内 侧膝状体,再发纤维至大脑皮质听区 (颞横回)。
49
前庭神经核 前庭神经由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的中 枢突组成,传导平衡觉,穿内耳道出内 耳门,入脑桥后,少量纤维沿小脑下脚 内侧入小脑,大部纤维止于前庭神经核, 此核又分为内、外、上、下四核
56
back
57
58
面神经还有三个成分:(1)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起自上泌涎核,其纤维加入面神经的中间神经 部分,经鼓索,在下颌下神经节中继后控制舌 下腺和下颌下腺。一部分纤维经岩大神经,在 翼腭(蝶腭)神经节中继后控制泪腺、鼻腔粘膜 腺体分泌。(2)面神经的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起 自膝神经节,传导舌前2/3味觉冲动,经鼓索, 中间神经入脑桥,止于孤束核上端(味觉核)。 (3)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亦起自膝神经节,周围 突分布于外耳道及耳背皮肤,中枢突随面神经 入脑,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38
副神经核 位于脊髓前角内,由运动神经 元组成,自第5或第6颈髓向上约至锥体 交叉中部,它的轴突行向背外侧,在前、 后根之间出脑,是为副神经脊髓根,支 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一般认为 副神经核仅接受同侧皮质脑干束纤维; 也有人认为接受双侧的纤维,但对侧者 较多。副神经核还接受顶盖脊髓束和内 侧纵束的纤维,完成反射活动。
脑干的定位诊断
1
一 二 三 四
解剖 脑干的主要生理功能 脑干病变的定位原则 脑干损伤症状群
2
一 解剖 (一)脑干外形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三)脑干的血液供给
3
一 解剖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及 延髓。位于后颅窝。延髓尾 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接续, 中脑头端与间脑相接。后方 为小脑。
18
脑桥在横切面上借斜方体分为背、腹两 部。脑桥腹侧部(脑桥基底部) 。内有纵 行的锥体束和皮质脑桥束,后者与锥体 束伴行,起自额、顶、枕、颞叶皮质, 分别称额桥束、顶桥束、 颞桥束和枕桥束,止于 脑桥核
19
脑桥核发出脑桥横纤维,交叉至对侧组 成小脑中脚(脑桥臂),绕向背方,止于 小脑半球皮质。
9
在延髓的上部,锥体的背外侧有卵圆形 的橄榄。它与锥体之间隔以橄榄前沟, 是脊髓前外侧沟的上延,舌下神经根经 此沟离脑。橄榄后界为橄榄后沟,舌咽 神经和迷走神经根经此沟离脑;副神经 根在迷走神经根下方也沿同一纵线离脑。
10
延髓下部的背面似脊髓,有后正中沟、 薄束、楔束和后外侧沟的向上延续。在 第四脑室下方,薄束、楔束扩成椭圆形 的隆起,分别称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 在楔束的外侧有纵行的三叉神经结节(灰 小结节)。楔束结节的上外方有一隆嵴, 称为小脑下脚(绳状体)。延髓上部的背 面为菱形窝的下半
24
25
顶盖前区是紧接上丘前方的数群细胞, 多数与视觉功能有关,接受视束、外侧 膝状体和某些皮质区域发来的纤维,被 认为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调节聚凑反 应的通路亦与上丘和顶盖前区有关。
26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上连中脑的中脑水管,下 接中央管;室底为菱形窝。成自延髓上 部和脑桥的背面。它的上角朝向中脑, 下角通向中央管,两侧角通至外侧隐窝。 自两侧角行向中线的几条横行纤维束称 为(第四脑室)髓纹, 是延髓与脑桥在背面 的分界。
54
(5)前庭传出纤维大概起自下核、外侧核 或认为起自脑桥网状结构,双侧下行入 前庭神经止于壶腹嵴及椭圆囊斑、球囊 斑,起抑制作用,可能对平衡的适应有 关。
55
面神经核 位于被盖下部网状结构腹外侧, 面神绕过展神经核构成面神经丘,继而 转向腹外出脑为面神经运动根,支配面 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 耳肌、枕额肌的枕腹;颈阔肌,枕额肌 的额腹、眼轮匝肌、皱眉肌和颧肌;颊 肌、口轮匝肌等。
32
1 脑神经核
除嗅神经和视神经以外的其它脑神经核 团都位于脑干内,按不同机能性质排列 成纵行的细胞柱。这些脑神经核团的配 布与脊髓灰质基本相似,运动核来自基 板,感觉核来自翼板。但由于特殊感觉 器的发生和鳃弓的转化。使脑干内的基 板和翼板除分化出一般性的运动和感觉 核以外,还分化出特殊性的运动和感觉 核团
20
脑桥背侧部(脑桥被盖部)是延髓直接延 续,内含VIII、VII、VI、V对脑神经核 团和联系纤维、上、下穿行的纤维束及 蓝斑、网状结构等。第VIII对脑神经(前 庭蜗神经)中脑
中脑分为背侧的中脑顶盖和腹侧的大脑 脚,两部间有围绕中脑水管的中央灰质 大脑脚包括背侧的被盖和腹侧的大脑 脚底,其间隔内有含色素细胞的黑质。
14
延髓、脑桥和小脑交界处常称为脑桥小 脑三角,前庭蜗神经根恰位于此处。脑 桥的背面是菱形窝的上部。脑桥移行于 中脑的窄缩部分称为菱脑峡。
15
脑桥腹外侧区 脑桥腹外侧区
back
16
17
小脑下脚(绳状体)是一复合纤维束, 开始形成于下橄榄中部阶段,沿延髓背 外缘上行并逐渐加大,最后转向背侧进 入小脑。它主要成自脊髓小脑后束和橄 榄小脑束,另有一些延髓核团发出较少 量的纤维加入,包括外侧网状核、楔状 副核、旁正中网状核、弓状核以及舌下 神经周核。
4
5
6
(一)脑干外形
7
延髓
延髓形如倒置的圆锥体,是脊髓的上延, 自枕骨大孔向上连至脑桥下端。它与脑 桥,在腹侧借延髓脑桥沟分界,在背侧 则以第四脑室底的髓纹为界。 延髓可分上、下两部:下部外形近似脊 髓,内腔仍为中央管。上部的内腔位居 背侧,且向两侧扩展成为第四脑室的下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