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座的笔记

合集下载

曲黎敏教授s所讲《黄帝内经》学习笔记

曲黎敏教授s所讲《黄帝内经》学习笔记
东 木 西 金
生发 收敛
北 水
收藏
菊花 得秋冬二期, 补肺 肾。8
以妄为常 许多都是妄 。
上网。懒惰
名的欲望,老想让别人说自己好。 这种人一定会肝郁。
习性造病。
中国文化没有遗传这个词,还怕你是不肖子孙。
不孝顺。 所谓遗传 因为生活习性太一样了,生活习惯 情知 教育 。
不去胡来。
肝主握 握不住了 都是肝藏出问题了 握固 固住自己的魄 说明他的肝气特别足。囟门 突突的 。
人死了 撒手而去,说明肝魂散了。
"未知牝牡之合而逡做,精之至也",小鸡鸡硬,精气特别足。
小孩子整天哭,嗓子不哑 和之至也,哀而不伤。
最初的经典都是以对话的方式来的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6
亥时 21-23点三焦经当令。 焦 上边是个小鸟 下边是 小火。
上焦 心肺
中焦 脾胃
下焦 肝肾
肾里是真火 思春时 下巴颏子长痤疮。
亥 《说文截字》 一字开始,亥字结尾。
22点是做爱最佳时间,心包 喜悦出焉。身心不二
易经六十四卦后 阳就不能创造新的东西了 生命进入下一个轮回。
曲黎敏教授s所讲《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18
出处
/forum/viewthread.php?tid=69668&extra=page%3D1&page=1
曲黎敏教授s所讲《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18
作者:行之唯艰
曲黎敏教授s所讲《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18
人有次序叫 人伦 水有次序叫水论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阕阴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30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30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30《素问. 经脉别论》(节选,第二段,水谷精微输布,合于四时五脏阴阳)下面我们讲《经脉别论》的第二段。

就是67页的那段原文,这段原文我们可以给它命个题,就是“水谷精微输布,合于四时五脏阴阳”,与四时五脏阴阳相合。

下面我们读一下原文,【原文】“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

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这段经文,好象在学中医基础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引用,在其它课时老师也有时候引用,但是不一定是全段,一句一句的经常引用,说明了这段理论的重要性。

水谷精微的输布,还不单是讲的输布问题,特别提出来还要合于四时五脏阴阳的问题,这就是理论特点的所在了。

饮食输布,谁不讲,所有的医学都得讲这个问题,饮食精微在人体内输布,凡是谈医学都得谈这个问题,但是不见得凡是谈医学这个问题都要和四时阴阳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中医特点的所在,要和四时五脏阴阳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谷食之气首先入于胃。

“散精于肝”,水谷精微之气输布到肝,输布到肝脏起什么作用呢?它可以,“淫气于筋”,这个“淫”就是流溢的意思,满溢,满溢于筋,营养筋脉,肝主筋嘛,所以水谷精微之气输送到肝脏,肝脏就可以营养人的筋脉,筋才能够柔,柔韧。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这个“浊气”,是指的营养浓厚之气,不是指糟粕。

“浊气归心”才能够产生营气,产生血脉,特别是心生血,才能产生血液,食气入胃归到心脏的时候,可以化生血液。

“淫精于脉”,化生血液之后,它可以充实于脉中,血脉之中、脉管之中,形成血脉,它叫心主血脉嘛,使得脉管充盈,营血在脉中可以流动。

曲黎敏黄帝内经讲座(最全面的整理笔记)

曲黎敏黄帝内经讲座(最全面的整理笔记)

曲黎敏讲座1曲黎敏曲黎敏:女,山东人,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医史人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与文化。

著有《易道气功养生》、《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有《中医学形成的文化背景》、《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中医抗击瘟疫史》、《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中医学?人的学说》等30余篇。

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1)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2)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3)圣人为什么重医药圣人为什么重医药《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

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

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

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这也是中国古代为什么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

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

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第一天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第一天

今日学习《黄帝内经素问》卷三《生气通天论》:第一段原文: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第一段解析:关于这一段的意思我的理解是:黄帝认为阴阳为天地万物以及生命的根本,天上地下、万事万物、所有生命、人体脏腑均依赖于阴阳之气的互通。

如果人们经常违背阴阳的变化规律,我们的身体就会受到邪气的伤害,所以保持阴阳平衡是维持寿命的根本。

像苍天之气清净的话,我们人体精神就相应地调畅平和,顺应苍天之气的变化规律,人体就会阳气固守,即便是有不良贼风邪气侵袭,也不能伤害到人体,这因为顺应了天地自然之气以及阴阳变化。

圣人能够持守精神,顺应天地阴阳之气、通晓阴阳变化之理。

如若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内使九窍不通,外使肌肉壅阻闭塞,卫气涣散不固,这是因为人们不能顺应自然阴阳变化之故,使阴阳之气被削弱了,是属于自伤。

而人的阳气,就像是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若阳气紊乱失调,失了正常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的寿命就会折损甚至夭折、生命的既能也会暗弱不足,自然天地正常运行需要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所以人的阳气也是在外在上,才能起到抵御外邪、维持身体健康。

所以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机体健康不外乎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生活规律、明了顺应四时天气阴阳变化、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是养生保健、长寿的根本,违法此法则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而阳气在外、在上、向阳,由着卫护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维持阳气正常的生理功能,才能更好的护卫机体健康。

黄帝内经笔记

黄帝内经笔记

曲黎敏《黄帝内经》笔记上次王姐推荐给我的曲黎敏讲《黄帝内经》,我花了两天的时间用心看了,收获颇多,当时记了一些笔记,不是很全,也许就是我现在这个水平所能看到的东西,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没有太多条理性,也没有什么发挥,只是把曲老师所讲的我能听明白的记下来,目的一有两个:第一是复习,第二是分享。

天下即人身。

天人合一。

上医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人的身体结构及其功能决定命运。

有诸内必形之诸外。

从医入道,道以医显。

常见词语与身体的关系:魄力:魄为肺神。

肺气足则神足。

力为肾精的外显。

所谓魄力其实是人的身体决定的。

精神:精为肾精,神为心之神。

精神说的是心肾相交的能力。

胆识:胆主决断,有无胆识说的是胆气足不足的问题。

意志:脾的精为意,脾主运化,志为肾精,意志讲的是脾肾相交的能力。

聪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所以聪明讲的是肝肾相交的能力。

所以人的状态与本身身体有极大的联系。

人身难得,真理难闻,中国难生。

道者,百姓日用而不知。

修身修心为正道。

天地自然感悟,因天之序即为养生。

五行相象:东:青龙,木,肝,春,青,风,酸,魂,泪,眼,主生发,怒,仁南:朱雀,火,心,夏,赤,热,苦,神,汗,舌,主生长,发散,喜,礼西:白虎,金,肺,秋,白,燥,辛,魄,涕,鼻,主收敛,悲,义北:玄武,水,肾,冬,黑,寒,咸,志,唾,耳,主收藏,恐,智中:土,长夏,脾,黄,湿,甘,意,涎,口,主运化(开花到结果),忧思,信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健康长寿靠自己:积累精气,吃好睡好,身体病症都是自作自受。

皮毛:肺气,主肃降与宣发肉:脾主肉血:心主血骨:肾主骨筋:肝主筋此为每个手指头皆可看出你身体健康的原理。

十二时辰养生:子时:23-1,胆经当令,养胆气,胆为决断之官,一阳初生,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

这个时候需要睡觉。

胆为少阳。

失眠的原因:1、心肾不交。

2024年《黄帝内经》的读书笔记

2024年《黄帝内经》的读书笔记

2024年《黄帝内经》的读书笔记《黄帝内经》是传统医学经典,其理论体系和养生方法对现代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2024年,我重新阅读这部经典,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黄帝内经》强调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人的身体健康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外部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黄帝内经》的观念提醒我们,要关注外部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阴阳平衡的养生原则《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阴阳失衡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阴阳平衡是养生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平衡,导致身心失衡。

《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提醒我们,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平衡,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五脏六腑的养生方法《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因此,养生的关键在于维护五脏六腑的健康。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的养生方法提醒我们,要关注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情志养生的重要性《黄帝内经》认为,情志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导致身体内部阴阳失衡,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情志养生是养生的关键之一。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导致各种情绪问题的发生。

《黄帝内经》的情志养生方法提醒我们,要关注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五、饮食养生的原则《黄帝内经》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重要来源,也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饮食的重要性,导致各种营养失衡和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原则提醒我们,要注重饮食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饮食习惯,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笔记[好]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笔记[好]

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我倒并不因此感兴趣。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有帝王的支持,好办事啊。

不过百姓也有命,生命之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如今能医好病的即为好医生了。

倒是我们自己,除了病以外,多学点知识调理自己,让自己也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

上医医国,似无先例,现今更无可能,为国策把脉,参与评说,且能命中要害倒是有可能。

圣人为什么重医药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就是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

如果又能够让别人听从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

——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讲真理而又拥有受众,的确是圣人的特征。

本人肺气不足,肾精不强,从未有由人而王的欲望,离圣人也远。

学习圣人,提高克服不良生活习惯的自制力,是很实惠的目标。

天 下即人身,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机制。

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

《大学》讲至善,《中庸》讲 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假如肝火太盛,木(肝)生火(心),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

如果肾经不足 典话,我们就思维就不够。

拿破仑有一句话: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中医的话是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

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中国文化强调从医 入道(和)道以医显。

——非常同意前半部分所述,很有启发,以积极 的心态,让自己的身心和谐。

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常言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又由人身而定。

似乎有点不够全面,一个身心健壮的贫儿似乎不能与病怏怏的 王子的命运相比。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并无大差别,即使有差别,其命运也未必由此定论,人的主观努力起很重要的作用。

在大环境中,在你的活动范围内,的确 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对命运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我们三肾人、四肾人,与正常人的命运有所不同。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

不治已病治未病。
肾精足了 你才能往外散,
疾病 病字旁 说文解字 床部。
疾 是小病 病是 重病。
南方丙丁火
心病难医。林黛玉的 病 难医。除非贾宝玉娶了她
没有不能 治的 病 只有不能治的人。
脂肪 藏元气的 地方 有点 。
道者 圣者从之 愚者佩之。
夏天就是 花钱 就是 发散。 夏天 就一定要发散出去。
经脉通畅 吃什么 都型。
夏天 是 心火
到秋天 会咳嗽 奉收者少。
睡觉的重要。拔节就一定会在夜里。
夏天要 发散好 秋天才 好 收敛 冬天无物可收。
秋三月 荣平 燥气 正气。
烦躁 烦是 心病 。 心血 虚火往头上飘。
人不是靠指标活的 。人 是靠感觉活的 。
靠 精神活着的人 有事可能很好 ,没事就没精神。
生病的原因 :天地自然 给你的 影响
情致导致的 疾病
五痨
久视伤血。 电脑 特损人的 心肝
久卧伤气 。
久坐伤肉 就是 伤的 脾
懒人 的 脾湿特别重。
曲黎敏教授《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3
夏天的养生
夏天 茂盛 谷物抽穗。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开花结果。阳气开花 阴气才可结果。
男子能有子 女子才可 养子。
夏天 夜卧早起 晚上晚点睡 早上 早点起。
空调 夏天该出汗就出汗 。不厌于日 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发为肾之华。
胡须由奇经八脉主
白说明衰败了
头发干枯 肝血不足
烦恼白发生。
人生四惑
酒色财气
喝酒: 酒 气彪悍。酒到胃 胃气往上走 。肝胆就横起来 。胆子 就大
色 : 欲不可早 ,欲不可 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讲座的笔记主讲人:杨志勋主办方:中美大都会人寿凤凰营业处时间:2009-2-21笔记:韩重斌一、中医与西医中医分为三个层面,从高到低分别是:道上中医、里上中医、术上中医。

所谓养生,是生命的自我超越。

道上中医的核心讲究人生的修养。

人生要重视目标而非结果。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范畴是结果?生是一种结果而非目标,目标是健康的生。

很多事情的发展会出现一些结果,但是有多少人一直把结果当成目标啊。

错位了。

减肥是一种结果而非目标,如果只关注减肥,体重可能减下来了,但是身体不健康了,生命没有活力了。

在体型与生命活力之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这就是目标和结果的选择。

结果不是使命,不是目标。

健康的生是我们的目标,体型好看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结果而已,一个阶段性结果而已。

西医是细胞层面的系统论。

按其发展阶段分为传统西医和现代医院。

传统西医的着眼点是细胞,细胞的新陈代谢,机能的正常与否,所谓内环境稳定理论。

现代医学的核心是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细胞液。

西医最大的问题是医与药的分开。

医生只负责看病,不负责发明药。

医生看完病以后,开处方时只能有什么选什么。

传统西医进入临床后分科太细,无法给病人整体和系统性的解决,有时候病人为了看好一个病要转好多科,好多科的开的药又可能是相互打架的。

西医的全科大夫很少,中医的全科大夫相应就多。

传统西医另一问题是依赖抗生素,对于无菌性疾病就没有办法了。

所以在药物路线上,西医主要处理“敌我矛盾”,所以中医一是用抗生素,二是动手术。

实在不行就切,这就是西医。

某一天这个病人最终见上帝了,上帝看到可能都会很惊讶,我是造物主,给你们的是全乎人,怎么等你们回来的时候,这里少一块,那里少一块呢?所以手术成功不等于病好了。

现代医学分为三个流派。

第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营养派,主要观点是,身体不好是营养不够造成的。

世界营养学的发源地是美国,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氧化剂也只有美国有,叫OPC-3。

第二个是以欧洲为代表的植物药派,比如芦荟、银杏的运用,银杏提炼技术最好的是德国。

但是这种植物药,合成的原料最多不能超过6味。

第三个是以日、韩为代表的仪器派,比如针灸、经络、按摩、食疗、保健手链或项链等。

中医是宏观层面的系统论,讲求整体性、实践性和个体差异性。

比如在饮食上,中医认为不要过于讲究吃什么,顺其自然最好,因为污染太多了,你躲不过去,也改变不了。

从这个角度说,西医是标量,代数量,中医是矢量,是几何量。

所以中医、西医是不会相互替代的,各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发展的方向。

而且西医越发展,也越能促进中医的发展,因为西医在从细胞层面给中医各种证明。

西医越发展,给中医的证明也就越多,对中医的发展也就更有利。

二、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中医认为世界万物的关系就四个字:阴阳五行。

生生克克,是普遍联系的。

黄帝内经讲的就是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的。

黄帝内经是道上中医的经典。

黄帝内经是生活化的哲理,首先是生命科学著作,而非医药学著作。

黄帝内经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是生命的宣言书。

它是全书的“纲”,其他则是“目”。

它直接指出了中医的使命:最高境界是“百岁未衰”,最高目标是“无疾而终”,由此推出,中医的根本宗旨是“调为不治”。

中医最重要的是讲究“调理”,而非治疗,调理的目的是为了不必再治疗。

所以在中医看来,生命是有规律的,寿命是可以超越的。

所以黄帝内经首先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寻找“圣度”。

所谓“圣度”,是与天地相通。

达到“圣度”的人分为四种: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真人是最高境界,是与天地之道相通的人。

至人是达到天地之道标准的人。

圣人是遵循天地之道而行为的人。

贤人是符合天地之道要求的人。

境界自高而下。

所谓“圣度”,其实就是“平常”,顺应自然。

这个道理知道很容易,做到很难。

比如谋生,首先就是要不侵犯别人。

再进一步就是不仅为自己创造利益,也为别人创造机会。

与之相反的人,可能就会侵犯别人。

所以“圣”,繁体字是“聖”,就是王者耳听天地之道,口传天地之道,王者就是通天地的人。

中医认为,人生有“六气”,当“六气”变为“六淫”时,人就生病了。

所以,所有病因都是“外不平常”、“内不平常”造成的。

所以如果你身体有问题了,先反思一下,最近做人是否有问题?比如,最近是否经常晚上不好好休息?人随天地动,应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过夜生活,总是与自然相反,身体能没有问题吗?再比如,最近是不是和别人生气了?为什么要生气?人一生气,“六气”就转变为“六淫”,身体就会有状况了。

所以保持平常心理,平常价值观,遵循“四种人”的目标,就是养生之道。

“平常”放在第一位,心态就会改变,生活习惯就会改变,健康状况就会改变,全部都会彻底改变。

实际上,心理学是中医的纵贯,这是和西医有很大区别的。

中医的心理学就是讲“价值观”和“时空观”,时空观就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平常”就是中医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好?没有战争,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就是最好。

什么是让人满足的?晚上回到家饭桌上有一碗自己的白米饭即可——把自己的标准降到最低,这就是平常。

要做平常人,就不要追求“名”,要追求无疾而终,百岁未衰,追求身后事,身后能给社会留下什么,能给后代留下什么。

很多人讨厌工作,不愿意工作。

我说你工作是应该的。

为什么?从你出生到你长大,你父母养育,拿什么养育你?从社会上拿东西养育你,从市场上拿东西养育你。

现在你自立了,就要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往市场放东西,这就叫“市场经济”。

我们的父母把好的东西留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后代,这就叫“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现在就把好的东西用完了,把坏的东西留给后代,这样一代一代下来,人类不就完了吗?做人要分清三“Ming”:名人,明人和民人。

名人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

明人就是明白人,明白在“道”上的人,就是“四种人”,民人就是平常人。

我们不要追求“名人”,名人活的不明白,很累,人是出名了,身体却垮了。

无论怎样,至少我们要追求成为“明人”,活的要明白,明白自己付出的,明白自己得到的,明白付出的意义和得到的价值。

比如,什么是本事?本事就是在谁都不帮你的情况下,你自己还能活得很好。

什么是竞争力?竞争力就是不可替代性,就是所谓的绝活。

你有绝活,你就有本事,就有竞争力。

这就是在竞争上明白了。

明白人,苦恼才会少。

初看还不错,近看还可以,仔细看真不错,找对象能这样做,就算明白了。

不要一开始初看就追求真不错,那样要么最后找不到,要么最后仔细看发现很一般,自己失落感很大。

最后,我们要追求做“民人”,就是真正是普通人。

大医家,扁鹊、李时珍,都是“民人”。

世界上只有5%不到的人能够自己买艘船,自己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去,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要买船票的人,我们只能随着大家一起走,不能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既然我们都是那95%的人,所以我们就应该保持自己是95%的人所以应该有的平常心态。

平常人求圣度:就是自己尽力了,结果是什么就是什么吧,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好,结果如何不重要。

就是平常心。

中医讲究变化。

所谓变,是转变,是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化是过程,是缓慢的变的过程,“化”到了一个接点就会“变”。

所以化是变的过程,变是化累积的结果。

人的健康变坏了,都存在这样一个变化。

现在一点点的“化”,就会导致将来的变。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重视自己的心理状态,慢慢让自己养成“平常”心态,让自己逐渐向好的“变”去“化”。

中医的做人是广义的概念。

中医的价值观就是“四种人”。

中医的时空观,就是思维方式,有三方面。

第一是,人随天地动,这是自然观。

比如前面讲的睡觉,按照中医“人随天地动”的自然观,睡觉应该睡时辰觉,而不是睡数量觉。

什么叫时辰觉,什么觉数量觉?按照天地运动的方式,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给身体充电的时间,保证这一时间的熟睡,就算早上4点起来,一天也会很精神。

如果这段时间不好好睡觉,就算后面睡得再多,也会觉得很疲惫。

第二个方面是人文观,人间乃互动。

无心者为圆心,人不能以自己为核心,无心者为人,才能成为圆心,用爱去辐射他人。

第三个是功能间要互动,基本点是“气”,这是核心和关键。

中医的生命观是生命本源气,就是人有“六气”,或者说人生而内有正气和邪气,养生就是要用好一口气。

人要中和圆通无警戒,生命要自律,无警戒就是“无我”。

中和圆通,中——无我,和——仁爱,圆——道、圆满,通——无限贯通。

圆满,到位,不能定势,是阴阳五行的运转。

中医是中国经典文化之一。

中国经典文化按出现时间先后是道、儒、释、医。

看书就要看经典,其他人说的,做参考,但不能“就是”。

解释黄帝内经的经典是《类经》。

人身有正气和邪气,养生就是用好一口气,调谐最关键的是心态。

中医养生分四个层次:心调、气调、食调、药调。

心调是灵魂,气调是根本,食调、药调是术。

很多人偏重于食调或药调,比如吃各种营养品或保健,认为反正没有毒,吃了没坏处。

中医认为,“毒”就是“过”,过了就有毒,过犹不及。

所以什么东西吃多了,就有毒。

所以中医给药,一般给到差不多就行,不能过,成年人六成药,儿童七成药,老年人九成药即可。

吃饭,七八分饱即可。

总结来说,黄帝内经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的价值观就是四种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做人要做“平常人”,追求平常心。

思维方式就是人随天地动、人间乃互动、功能间互动。

中医养生是“调”而不是“治”,最关键的是心调。

百岁未衰,调为不治。

生命总的就是要友好、和谐、无我、自律。

三、两个礼物现在感冒很多,给大家两个很好的方子。

治疗风寒感冒:一包同仁清热冲剂(感冒清热颗粒)+ 两包板蓝根,一起冲泡,一起吃,一有感觉一压就好了。

针对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发热,中午37度,越到晚上度数越高,夜里24点度数最高,清晨度数最低。

治疗病毒性感冒最重要的就是压制高烧,只要温度不超过38度,就不会有并发症,不会的肺炎。

没有高烧就好治疗。

所以首选“同仁牛黄清心丸”。

这个要与“牛黄清心丸同仁堂牌”区别开,前者没有雄黄和朱砂,后者有雄黄和朱砂,吃多了会汞中毒。

有人说“同仁牛黄清心丸”不是治疗中风的吗?感冒也能吃?用药你要看它的基本功能,它的基本功能是“益气养血”,这才是最重要的,所有需要益气养血的病都可以用它,比如它可以清热、泻肺热、去疲劳、稳压、解酒。

(好方子的用途很多,比如板蓝根也是好药,非典的时候,中医主要就用板蓝根。

)如果发热,先吃一颗,过两个小时再吃一颗。

小孩也可以吃,减半就可以。

如果已经发高烧了,除了“清心剂外”再加以下的方子:连翘(6)、黄芩(6)、茯苓(6)、泽泻(6)、紫苏叶(后下,6)、甘草(3)、竹叶子(3)、佩兰叶(春冬用,6)、苏梗(夏天用藿根,6)。

括号里的数字是药量,吃三付就可以。

再教给大家调气的一种方法:跨立站稳,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平伸,自然向下摆,不要用力,5次;然后半蹲,弹两次,所谓弹,是不站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