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赏析
王湾《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

王湾《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次北固山下
黄河流淌,碧波荡漾,
百里黄沙穿绿柳,
沙上青烟柔,
绿杨芳草醉。
汉家宝马踏破尘,
马蹄声碎碎,
车轮滚滚,
马头风声满天,
黄沙滚滚,
沙角烟柳绿。
汉家宝马踏破尘,
马蹄声碎碎,
车轮滚滚,
沙角烟柳绿,
马头风声满天,
黄沙滚滚。
苍苍北固山,
黄河流淌,
碧波荡漾,
百里黄沙穿绿柳。
翻译:
在北固山下,
黄河流淌,碧波荡漾,
百里黄沙穿过绿柳,
沙角上有柔和的青烟,
绿杨芳草醉人。
汉家宝马踏碎尘埃,
马蹄声碎碎,
车轮滚滚,
马头风声响彻天空,
黄沙滚滚,
沙角烟柳绿。
苍苍的北固山,
黄河流淌,碧波荡漾,
百里黄沙穿过绿柳。
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节奏欢快、抒情流畅的民歌,描绘了北固山下黄河流淌,碧波荡漾,百里黄沙穿过绿柳,沙角上有柔和的青烟,绿杨芳草醉人的美丽景象。
歌词中还描写了汉家宝马踏碎尘埃,马蹄声碎碎,车轮滚滚,马头风声响彻天空,黄沙滚滚,沙角烟柳绿的壮阔景象,令人感受。
王湾《次北固山下》译文及鉴赏

王湾《次北固山下》译文及鉴赏王湾《次北固山下》译文及鉴赏《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次北固山下》注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次北固山下》解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
取象宏大。
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次北固山下》的翻译与赏析

《次北固山下》的翻译与赏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是自然题材的名篇之一。
该诗描写了作者行走在荒山野岭之间,被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所吸引,感叹自然之壮美、之神奇、之灵性,表达了作者跟大自然亲密的关系。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翻译与赏析。
一、翻译次北固山下次:接二连三,再一次北固:北边的隘口山下:山脚下王之涣国初以来, 家家户户, 端午节晒艾叶, 妇女们争先恐后地向阳台上比比高低. 在古代, 艾叶有如此美好的寓意, 意味着家庭温馨, 母爱的伟大, 奉献的爱, 节日的纯洁.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在浩荡的秋天,这里有一半的月亮挂在了峨眉山上,月光照着秋色的山林,显得格外的清冷、幽静。
峨眉山是四川省西南部的一个山脉,以山高、险峻、秀美、神秘而著名,也是我国佛教的中心之一。
山脉和江流交相辉映,顶峰和月光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典型的山水画卷。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眼前的情景,一切都已令人动容,而如此美好的景色又能维持多久呢?时间如风般的流逝,一切都已沉淀到了回忆之中,缩水成了人们当时的想象。
二、赏析1. 诗歌题材与主题《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题材是自然景色,主题是表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感受。
诗人王之涣通过几个生动的景象,例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表达了自然美景的神秘、宏伟、壮美、静谧等多方面的特点和表情。
同时,作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引出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一句,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生命的思考等等。
2. 诗歌表现手法《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以用典、描写、象征等为主。
用典的部分主要表现在前两句:“国初以来,家家户户,端午节晒艾叶,妇女们争先恐后地向阳台上比比高低。
” 这是对端午节晒艾叶的家庭情境的一个描写,但是却通过艾叶的美好寓意,引起了对家庭和人文精神的赞叹和向往。
描写方面主要表现在下三句的对自然美景的清晰且生动的描写。
次北固山下四联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明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两岸青山相伴,绿水在前,旅途的风景十分美好。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出了“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气势磅礴。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以对仗隐含哲理,描绘出残夜归雁、江春入冬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既积极又乐观的氛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出淡淡的乡愁和思念。
全诗和谐而优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
《次北固山下》赏析

三一文库()〔《次北固山下》赏析〕《次北固山下》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次北固山下》赏析,欢迎阅读。
《次北固山下》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鉴赏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常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次北固山下 赏析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注词释义】次:停泊,指旅途中停宿。
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地势险要,倚长江而立。
潮平: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
风正:指风顺而和,不是猛风、大风。
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
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旧年:过去的一年。
乡书:家书。
归雁:归来的大雁。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参考译文】作者乘船,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客路。
春朝涌涨,江面与两岸齐平,船上的人视野开阔,风平浪静,大江直流,一帆独悬。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水已成露春意。
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请他们抵去我对洛阳家人的问候。
某年冬末春初,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一路行来,当舟行至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思乡情思,遂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文本赏析】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一“青山”一“绿水”,遥相呼应,明快、恬雅。
时感一股清新之气迎面扑来,置身其中,心情摇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阔”、“悬”二字传神入心,细致地描绘出了春天潮水上涨时江面的景象,境界壮阔深远,映衬着诗人博大的胸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诗篇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多层次地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在一个恢宏、广阔的空间里,引出乡思离情。
情因景见,景因情生,相衬相映,浑然天成,臻至一个真挚强烈的情感与生动独特的客观景物交融一体的艺术境界。
【古诗词】次北固山下翻译及全诗赏析

【古诗词】次北固山下翻译及全诗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一、原文与译文(一)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译文旅途在青翠的山峦之外,行船于碧绿的水面之前。
潮水涨满时,两岸显得更为宽广,顺风行驶时,帆船高高悬挂。
太阳从尚未完全消逝的黑夜中升起,春天的气息已经浸润进旧年的时光里。
家信该寄往何处呢?或许只有北归的大雁能指引方向,在洛阳附近送达。
二、注释与解释(一)客路青山外“客路”指的是旅人的行程,“青山外”表明了行程的目的地或方向。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前往远方的旅程。
(二)行舟绿水前“行舟”表示乘船旅行,“绿水前”则描述了船行驶在清澈碧绿的江面上的情景,暗示了诗人此刻正在江上航行。
(三)潮平两岸阔“潮平”指潮水涨至水平面,与岸齐平,“两岸阔”表明因潮水上涨,两岸之间的水域变得更加宽阔。
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于广阔天地的感受。
(四)风正一帆悬“风正”指的是风向正好,“一帆悬”形容顺风行驶时船帆的状态。
这句话通过描写顺风行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旅途顺利的心情。
(五)海日生残夜“海日”指的是海上日出,“生残夜”则表示太阳从尚未完全消逝的黑夜中升起。
此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新旧交替的哲理。
(六)江春入旧年“江春”指江边的春天气息,“入旧年”则表明虽然还是旧年的时光,但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
此句通过季节变换的描绘,寓示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七)乡书何处达“乡书”指的是家信,“何处达”询问家信将被送往何处。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情。
(八)归雁洛阳边“归雁”比喻归家的人或信件,“洛阳边”则指出洛阳作为诗人思念的对象或目的地。
此句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对亲人平安的期盼。
三、诗人背景介绍王湾(约700-751),字承运,河南洛阳人,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王湾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曾赴长安求学,后任职于地方官府。
他与王维并称为“二王”,二人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淡淡的乡愁。
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
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
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全文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
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请对“阔”发挥一下想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正、悬两字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在描写景物、节令中,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等;“生”、“入”字用拟人手法更具情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里透露出自然规律,“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的句子,得1分;
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补充资料: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