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成语故事素材

合集下载

高中万能成语故事作文素材_高中作文素材_

高中万能成语故事作文素材_高中作文素材_

高中万能成语故事作文素材素材总的来说,一是源于所见所闻,二是源于思想感悟。

那么有哪些故事素材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的“万能成语故事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万能成语故事作文素材一迎刃而解杜预是曹魏尚书仆射杜畿的孙子,幽州刺史杜恕的儿子。

杜预学问广博,通晓历代兴亡成败的道理。

最初,杜预的父亲杜恕与司马懿不和,结果被关在监牢中死去,杜预很长时间不能释怀。

司马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承父兄的位子,杜预娶了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为妻,被任为尚书郎,继承其祖父的爵位丰乐亭侯。

在职四年后,进入司马昭的相府中担任军事幕僚,参与了曹魏灭蜀的军事行动,因功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

曾经做过镇南大将军、荆州总督等高官。

他做镇南大将军的时候,曾带兵攻打吴国,不到十天就占领了吴国的许多重要城池。

他觉得吴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差,就率兵趁胜追击。

正在此时,有人认为吴国实力雄厚,就出来劝阻他:“吴国建国多年了,国力积蓄得很厚实,不可能一下子就被打跨。

现在又是夏季,天气炎热,我们晋国的士兵从小就生活在北方,对南方的气候条件很不适应,与他们作战对我们很不利。

我劝你还是趁早收兵,等夏天过去天气凉爽后,再考虑攻打吴国吧。

”杜预听他说完后,考虑了一会儿,说现在我军连胜数仗,士气非常旺盛。

而吴国则连败数仗,军队的士气非常低落。

我们这种士气旺盛的军队,去打败那些士气低落的军队,其形势就如同用锋利的刀子劈竹子一样,只要把竹子的前几节劈开了,后面的几节,将刀放在竹子中,就会一下子破开。

我们只要乘胜追击,一定会扩大战果,彻底打跨吴国。

于是,杜预就带领晋军大举进攻,结果真如他所说,很快就把吴国灭掉了,从而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杜预还朝,被封为当阳县侯,封邑增加到九千六百户。

武帝仍命杜预镇守江南,杜预在这里兴修水利,兴办学校,造福一方,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杜父”。

高中万能成语故事作文素材二食言而肥六月,哀公从越国回来,大夫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候。

高考写作素材成语故事【五篇】

高考写作素材成语故事【五篇】

【导语】作⽂是语⽂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可以多背多记⼀些写作素材,灵活运⽤。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写作素材成语故事【五篇】》希望对⼤家写作有所帮助。

篇⼀:饱⾷终⽇,⽆所⽤⼼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经常教育他的学⽣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读书。

孔⼦说如果⼀个⼈⼀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不去⽤⼼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

下棋的⼈虽然悠闲但也要⽤⼼,⽐起饱⾷终⽇,⽆所⽤⼼的⼈来强多了。

【典故】⼦⽈:‘饱⾷终⽇,⽆所⽤⼼,难矣哉!’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 【释义】终⽇: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

【⽤法】作谓语、定语;指闲⼈ 【相近词】饱⾷终⽇,⽆所事事 【成语举例】饱⾷终⽇,⽆所⽤⼼,以与朋辈优游谑浪,炳麟亦不为也。

章炳麟《与袁世凯书》篇⼆:冒天下之⼤不韪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同为周宗室姬姓的郑国与息国因为⼀些⼩事发⽣了⽭盾,势⼒弱⼩的息国很不冷静,竟派兵攻打强⼤的郑国,结果⼤败被实⼒强⼤的楚国渔翁得利给灭掉。

⼈们分析息国是冒天下之⼤不韪,贸然出兵⽽导致灭亡。

【典故】犯五不韪⽽以伐⼈,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左传·隐公⼗⼀年》 【释义】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

去⼲普天下的⼈都认为不对的事情。

指不顾舆论的遣责⽽去⼲坏事。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错误的事情 【相近词】冒⼤不韪 【成语⽰列】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命令,冒天下之⼤不韪,必已具有全⾯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

⽑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成语例句】 ◎李敖⼏乎是冒天下之⼤不韪。

◎那是在公元1644年3⽉,明朝叛徒吴三桂,丧⼼病狂,敢冒天下之⼤不韪,引来清兵进关,围剿了闯王义军,在北京建⽴了⼤清王朝。

篇三:不见棺材不下泪 【成语故事】古代滑稽清才安鸿渐特别幽默与滑稽,他⼗分害怕⽼婆,他岳⽗病故,两⼈前去吊唁,在路上他们就开始⼤哭。

经典成语故事高中生(合集5篇)

经典成语故事高中生(合集5篇)

经典成语故事高中生(合集5篇)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才智,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洁的事,让我们感觉到好玩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经典成语故事高中生(合集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成语故事高中生1窦融世代在河西担当要职。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时,他担当波水将军,统率重兵。

后来更始帝刘玄灭了王莽,他又归顺更始帝,当了巨鹿太守。

更始帝兵败后,他无主可依,就联合酒泉、敦煌等五个郡在河西形成割据势力,自任五郡大将军。

河西民风比较淳朴,窦融施行的政策又比较宽和,所以境内官民相安,粮食充分,四周的流亡百姓纷纷归顺窦融。

一时间,河西五郡兵强马壮,天下著名。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他就是汉光武帝。

窦融总觉得自己割据一方终究不是长期之计,很想归顺光武帝,做个青史留名的汉室忠臣。

于是他派长史刘钧向光武帝上书并献上马匹。

刘秀得知窦融有归顺的想法,兴奋得不得了,当下就封他为凉州牧,赏赐黄金二百斤,并让刘钧带一道诏书给窦融。

在诏书中,刘秀指出河西五郡军民安定,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些都应当归功于窦融的治理之功。

他还表示,自己知道窦融功劳很大,所以对他特别思慕。

刘秀特意指出,在他与窦融之间,还有蜀地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嚣,他们占据土地,一个想争夺天下,一个则想从战斗中渔利。

在蜀汉相攻的形势下,窦融归顺何人,对全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经典成语故事高中生2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学问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仔细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仔细学习历史,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学问,学问大有进步。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最新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三篇:成语故事

最新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三篇:成语故事

【篇一】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水深火热齐国出兵攻打燕国。

战场上一片混乱,老百姓家破人亡。

齐宣王亲自督战,十分得意。

齐国大小官员,有的赞扬齐宣王的壮举,有的私下里批评君主不仁不爱。

孟子是大学问家,历来主张仁爱,反对战争,他当然很不高兴。

齐宣王凯旋归来,设酒宴招待文武百官。

齐宣王说:“有人对我攻打燕国有意见,现在我50天就征服了他们,这不是天意吗?”群臣们一声不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孟子,你倒说说看。

”齐宣王有点咄咄逼人。

孟子回答说:“如果您占领燕国,燕国人民很高兴,您就去占领吧!”齐宣王很不高兴。

孟子继续说:“如水益深,如火益热,燕国的百姓会来送水、送饭,争相欢迎吗?”【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释读】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

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篇二】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望洋兴叹秋天洪水的时令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

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

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

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

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

’这正是说我呀。

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

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

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

高中作文素材成语故事

高中作文素材成语故事

高中作文素材成语故事故事的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素材成语故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作文素材成语故事一太公钓鱼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

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

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

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

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20xx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出处】《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释读】“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

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钓鱼,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高中作文素材成语故事二妄自尊大马援,字文渊,茂陵人。

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

当时,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霸一方,各自为政。

在各路豪强中,公孙述最为强大,他在成都称帝。

为此,在陇西一带称霸的隗嚣,派了马援去公孙述处探探情况,以商讨如何能长期地割据一方。

马援在隗嚣手下,是个很受器重的将才,他接受使命,信心百倍地踏上征途。

因为公孙述是他的同乡,早年又很熟悉,所以这次去,他心想一定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款待,可以好好地叙日说故。

然而事出意外,公孙述听说马援要见他,竟摆出了皇帝的架势,自己高踞殿上,派出许多侍卫站在阶前,要马援以见帝王之礼去见他,并且没说上几句话就退朝回宫,派人把马援送回宾馆去了。

高中作文成语故事素材大全

高中作文成语故事素材大全

高中作文成语故事素材大全中学作文成语故事素材大全一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 得十九人, 余无可取者。

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 譬假设锥之处囊中, 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 左右未有所称颂, 胜未有所闻, 是先生无全部也。

先生不能, 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 乃脱颖而出, 非特其末见而已。

春秋时, 秦军在长平一线, 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 领兵乘胜追击, 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 赵国形势万分紧急。

平原君赵胜, 奉赵王之命, 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 想选择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

他挑了又挑, 选了又选, 最终还缺一个人。

这时, 门客毛遂自我引荐, 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一再要求, 才强求同意了。

到了楚国, 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

两人坐在殿上, 从早晨谈到中午, 还没有结果。

毛遂大步跨上台阶, 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 非利即害, 非害即利, 简洁而又明白, 为何议而不决?楚王特别恼火, 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 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退下!我和你主子说话, 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 不但不退下, 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

他手按宝剑, 说:如今十步之内, 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英勇, 没有再呵斥他, 就听毛遂讲话。

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 作了特别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 说得楚王心悦诚服, 容许立刻出兵。

不几天, 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

秦军撤退了。

平原君回赵后, 待毛遂为上宾。

他很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 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释读】毛遂自我引荐。

譬如自告奋勇, 自己引荐自己担当某项工作。

中学作文成语故事素材大全二有备无患春秋时候, 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叫晋悼公。

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 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成语故事大全五篇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成语故事大全五篇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成语故事大全五篇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成语故事篇1 夏雨雨人孟简子相梁、魏,有罪而走齐。

齐相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魏时,门下使者如何”孟简子曰:“门下使者约三千余人。

”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

”管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

是以得三人来。

”管仲曰:“嗟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译文]孟简子担任梁国和卫国的丞相,后来犯了事出走齐国。

管仲来迎接他,问他:“你当丞相时,你家里有多少门客”孟简子说:“有三千多人。

”管仲说:“现在有几个人跟来了”回答说:“只有三个人。

”管仲问:“为什么这样呢”回答说:“其中一个人的父亲死了没钱葬,我给他葬了;一个人的母亲死了没钱葬,我也给葬了;一个人的哥哥吃了官司,我帮了他,後来人被放出来了。

所以这三个人跟来了。

”管仲上了车说:“唉!我一定会衰败的,我不能像春天的风一样吹在人身上,我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样落在人身上(夏雨雨人),我一定会衰败的。

”【释读】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

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

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成语故事篇2 余音绕梁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

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的.雍门卖唱筹资。

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

这次演唱,轰动全城。

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

有人便到旅店去找韩娥,请她再来演唱。

可是旅店老板却对韩娥很不礼貌,韩娥忍不住放声大哭。

哭声悲伤凄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动得流下泪来。

由于韩娥的歌声,婉转动听,唱完以后两三天,似乎还有遗留的歌声,在屋梁间缭绕飘荡,一连三天,大家都难过得吃不下饭。

高中语文作文成语故事素材

高中语文作文成语故事素材

高中语文作文成语故事素材作文素材是写作议论文的米 ,有了好米 ,才有好炊。

在平时我们应该养成多积累类似于成语故事之类的素材的好习惯。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成语故事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语文作文成语故事素材一有恃无恐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鲁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

齐孝公乘人之危,亲率大军,浩浩荡荡来讨伐鲁国。

鲁僖公派大夫展喜来出使齐军。

在路上展喜遇到了齐孝公。

展喜对齐孝公说; 我们大王派我前来慰劳贵军。

齐孝公问:你们鲁国人感到害伯了吗?展喜说:那些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们大王却一点也不害怕。

齐孝公说:你们鲁国国库空虚,地里连青草也不长,你们凭什么不感到害怕呢? 展喜说: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

当初,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同心协力地辅助成王。

成王对他俩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子孙世代友好下去。

我们的祖先这样友好,大王您怎么会背弃祖先的盟约,进攻我们呢? 我们依仗着这一点不害怕。

齐孝公无言以对,打消了讨伐的念头,只好班师回国了。

【释读】恃:倚仗,依靠;恐:害怕。

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高中语文作文成语故事素材二披荆斩棘冯异是东汉初期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立下不少战功,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做了皇帝,他派冯异大将军,平定了关中。

以后,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

公元三十年,冯异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

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向文武百官介绍说: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将,为我在创夜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是个人冠军有功之臣啊! 由于冯异,谦虚好学,所以深得人们敬仰。

【释读】披:拨开;斩:砍断;荆、棘:带刺的小灌木。

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作文成语故事素材
有恃无恐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鲁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

齐孝公乘人之危,亲率
大军,浩浩荡荡来讨伐鲁国。

鲁僖公派大夫展喜来出使齐军。

在路上展喜遇到了齐孝公。

展喜对齐孝公说; “我们大王派我前来慰劳贵军。

” 齐孝公问:“你们鲁国人感到害伯
了吗?”展喜说:“那些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们大王却一点也不害怕。


齐孝公说:“你们鲁国国库空虚,地里连青草也不长,你们凭什么不感到害怕呢?” 展喜说:“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

当初,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同心
协力地辅助成王。

成王对他俩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子孙世代友好下去。

我们的祖
先这样友好,大王您怎么会背弃祖先的盟约,进攻我们呢? 我们依仗着这一点不害怕。

” 齐孝公无言以对,打消了讨伐的念头,只好班师回国了。

【释读】恃:倚仗,依靠;恐:害怕。

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披荆斩棘
冯异是东汉初期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立下不少
战功,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做了皇帝,他派冯异大将军,平定了关中。

以后,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

公元三十年,冯异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

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向文武百官
介绍说:“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将,为我在创夜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
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是个人冠军有功之臣啊!” 由于冯异,谦虚好学,所以深
得人们敬仰。

【释读】披:拨开;斩:砍断;荆、棘:带刺的小灌木。

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气壮山河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故事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

他二十
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

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到宋朝的安全。

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

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

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
可是,钦宗非常惧怕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

金军使者来谈判时,要
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

但是,金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南下。

这年底,金兵抵达开封城下。

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营中乞求投降。

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

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宋王朝,史称宋高祖。

宋高祖即位初期,
起用了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

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专权而被罢职。

赵鼎对他很警惕,
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

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

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
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

赵鼎对他自然反对。

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
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信任。

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

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蔑地瞧了他一眼,拱
拱手就走了。

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

赵鼎在朱崖
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

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
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

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悲愤他说道:“秦
桧非要置我于死地。

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
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

它的意思是:我身骑箕、尾两
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在于本朝。

几天后,赵鼎不食
而死。

【出处】唐·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释读】形容气概豪迈,可以压倒山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