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名言警(文言文)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1《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1.《论语》是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及 编撰而成。
它以 为主,记录了 。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
共 篇。
2.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 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 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 ”。
二、内容简介。
本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三、字音字形论.语( ) 说.( ) 愠.( ) 三省.( ) 传.( )不习也 逾.( ) 罔.( ) 殆.( ) 一箪.食( ) 曲肱.( ) 笃.志( )四、朗读节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以/乐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以/乐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也?”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也?与朋友交/而不信也?传/不习也?”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懈怠。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以在/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之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中矣。
”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3.不以君子..也4.吾日三省...吾身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也6.传.不习也7.三十而立.8.四十不惑9.不逾矩.. ;10.温故.而知新.; 11.学而不思则罔.; 12.思而不学则殆.13.可以为...师矣 ; ; 。
文言文中的名言名句

文言文中的名言名句1、《论语》“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全文的中心观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的主旨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于忧患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曹刿论战》可以作战的条件,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关于“士兵的勇气决定战争胜负”的经典论断是: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进攻的四字短语是:彼竭我盈;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追击的四字短语是:辙乱旗靡。
5、《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邹忌得出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中赏”的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下赏”的是:闻寡人之耳者。
古语告诫的句子

古语告诫的句子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解读] 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解读]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
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
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解读] 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
廪(lǐn):粮仓。
实:充实。
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解读] 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
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
缪(miù):错误。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战国·楚·屈原《卜居》[解读] 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
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解读] 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
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解读] 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
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解读] 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学习态度的古人名言

学习态度的古人名言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译文: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
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
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嬉游而荒废。
这句话警示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勤勉努力,不要虚度光阴。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译文: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
这是鼓励人奋发有为,努力进取的警句。
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就要不畏困难,时刻自我激励,永远自强奋进。
4、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王夫之《周易外传》译文:才干因为使用而不断增进;思想因为疏导而不穷竭。
这句话是说,人的才干和思想只有在不断使用中才能得到增强和提高,如果没有实践的激发,才思就会枯竭。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这句话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坚定的志向能给人无穷的动力。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译文:有抱负的人志在四海,这样,即使相距万里,也能彼此心意相通,就像离得很近的邻居一样。
这是曹植与其弟弟曹彪分别时写的诗句,后来,人们常用它来互相勉励,抒发昂扬的情怀。
7、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译文: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后人常用这名话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8、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管子·五辅》译文: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
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
“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古代修养性情的名言警句

古代修养性情的名言警句1. 中国古代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告子上)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重订增广》)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明.薛瑄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唐.骆宾王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
(宋·李觏)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淮南子·人间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左传》)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
(明·李廷机)。
2. 中国古代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文言文名言警句

文言文名言警句文言文名言警句文言文名言警句1、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3、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4、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6、轻诺必寡信。
——《老子》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李绅《悯农》网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10、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13、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17、五刑不如一耻。
——吕坤《呻吟语·治道》18、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1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2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21、兄弟敦和谐,伴侣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22、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石成金《传XXX·绅瑜》2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24、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2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2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2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谁的名言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的文言文《论语》。
它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谦虚是一种美德,它能让人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轻易自满,不自以为是;骄傲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会让人失去进取心和进步的动力。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句经典的警示之言。
谦虚是一种美德。
谦虚的人通常具有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乐于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谦虚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愿意不断学习和进步。
正如古人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谦虚的人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怕吃苦受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相对而言,骄傲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骄傲的人往往自视甚高,自以为是,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常常固执己见,不愿意改变自己,对待他人傲慢无礼。
骄傲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缺乏勇气和毅力,因为他们心中总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不需要努力,不需要进步。
这样的心态注定会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屡屡碰壁,最终难以取得成功。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一种人生道理。
谦虚的人心态开放,不断进取,勇于追求进步和提高;而骄傲的人往往自视甚高,缺乏进取心,误入歧途。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事业发展中,谦虚都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能够让人走得更远,得到更多的成就。
1. 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的人通常具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在面对成功和成就时,他们不会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地对待自己,时刻保持着进取的心态。
谦虚的人不怕吃苦受累,勤奋努力,愿意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这也是他们能够不断进步的重要原因。
2. 骄傲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与谦虚相对应的是骄傲,它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骄傲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对他人傲慢无礼,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们缺乏勇气和毅力,因为他们自视甚高,不愿意改变自己,不愿意付出努力,这样的心态注定会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屡屡碰壁。
形容态度端正的文言句子

形容态度端正的文言句子
1.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2.多言不可与谋,多动不可与久处。
3.言为世范,行为士则。
4.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10.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3.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14.不要对任何人都敞开你的心胸。
15、出门要三稳:身稳,手稳,口稳。
16、没有谨值的态度,智慧再多也无济于事。
17、重视结避的人,开始就会谨值。
1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得意之事不可再做,便宜之处不可再住。
20、谨于言而值于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度的名言警句
学习态度
1.传不习乎?---《学而》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5.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6.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对生命的态度(人生观)
8.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9.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卢梭
10.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
11.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爱默生
12.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13.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泰戈尔
14.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
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小塞涅卡
15.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
——塞涅卡
16.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伯
克
17.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达尔文
18.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
——谚语
19.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
——谚语
20.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库尔茨
21.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
——英国谚语
22.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吕凯特
23.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佚名
对金钱的态度(价值观)
24.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茶花女》
2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佚名
26.有钱的人从来不肯错过一个表现俗气的机会。
——巴尔扎克
27.大凡不亲手挣钱的人,往往不贪财;亲手赚钱的人才有一文想两文。
——柏拉图
28.为什么一个人要富有?为什么他一定要有马匹,精致的衣服,漂亮的住宅,到公共场所与娱乐场所去的权利?因为缺少思想。
你给他的心灵一个新的形象,他就会逃遁到一个寂寞的花园或是阁楼上去享受它,这梦想使他们那样富有,即使给他一州作为采邑,也还抵不过它。
但是我们最终是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才发现我们没有钱。
我们最初是因为耽溺于肉欲,所以才觉得一定要有钱。
——爱默生
29.金钱能做很多事,但它不能做一切事。
我们应该知道它的领域。
并把它限制在那里;当它想进一步发展时,甚至要把它们踢回去。
——卡莱尔
30.一个人要在年轻的时候,感到世界上一切都生气勃勃、趣味无穷,那才需要钱财啊。
老天爷为什么不把通常的过程颠倒一下,让多数为首先获得财富,慢慢把它花掉,然后让他们在不需要再有钱的时候,变成一个穷光蛋死去呢?——马克吐温人从生到死的生活每一步都应是一种隔着柜台的现钱买卖关系,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登天堂的话,那么天堂也就不是为政治经济学所支配的地方,那儿也就没有我们的事了。
——狄更新
31.金钱是能让我们去除了天堂以外的任何地区性方面军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
——查尔斯·兰姆
32.一个非常喜爱钱财的人,是很难在任何时候也同样非常喜爱他的儿女的。
这二者就仿佛上帝和财神一样,形同冰炭。
——塞缪尔·巴特勒
33.金钱!金钱是人类所有发明中是近似恶魔的一种发明。
再没有其它东西比在金钱上有更多的卑鄙和欺骗,因而也没有其它方面能为培植伪善提供这么丰脾的土地。
——马卡连柯一切对财富的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贪婪的气味,甚至以一种过于有意的不自然的慷慨去处理钱财,也是不得去费心指挥和关心的。
——蒙田
34.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菲尔丁
35.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如果您失去了勇气.失去一切。
——(德)哥德
36.有了金钱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事,唯有青春却无法用金钱来购买。
——莱曼特
37.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 ——《伊索寓言》
3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39.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
态度决定高度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
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其实只是态度之差。
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最乐观的精神和最丰富的经验支配和把握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是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由别人造成的,是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
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是无法改变的。
实际上,我们是谁并不是由周围的环境所决定的。
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有一位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仍然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
马尔比·D·巴布科克说:“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昂贵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所不具备的
东西。
”可是,成功实际上是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成功是正确态度的结果,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功,固然有其他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受他自己的态度所制约的。
我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在刚开始执行一项任务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的成败,这比其他任何因素都重要;人们在任何重要组织中的地位越高,他的态度就越佳。
难怪有人说,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环境——心理的、情绪的、生理的、精神的,这些都是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来决定的。
有积极的思维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
积极思维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但并不能保证他凡事都心想事成;如果你抱消极的态度,则必败无疑。
积极心态是人们自我行为有效性的坚实基础,是人们在生存、生活、学习、工作、事业中取得成就的可靠保障,是人们获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奠基石,而消极心态导致人们自我行为的盲目性,是人们在生存、生活、事业等方面取得成就的绊脚石。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在于他的心态。
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如何培养积极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每个人事业发展的前景,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要掌握好态度这把万能的金钥匙,用它来正确处理好工作、他人和自己的关系。
对待工作的态度必须敬业。
敬业体现的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具体说,就是重视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一件神圣而有意义的任务来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
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
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一遇挫折和困难,不是畏缩不前就是怨天尤人,却很少采取具体行动。
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因此,只要对工作和生活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人生总会有其高度!只要掌握好态度这把金钥匙,就能创造辉煌灿烂的成就!借用一位哲人的话来对此作一总结:“无论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 (
马丙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