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诺贝尔(nuò) 颁发(bān) 逝世(shì) 卓有成效(zhuó)B .渗透(cān) 授奖(shòu) 巨款(kuǎn) 即日(jí)C .瑞典(ruì) 挪威(nuó) 疗法(liáo) 仪式(yí)D .遗嘱(zhǔ) 拨款(bō) 贡献(gòng) 荷兰(hé)2.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B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C .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D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3.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紧接着,是向前_______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_______过来,她已经_______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_______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A .翻腾反应展开插进B .翻转反映伸开插进C .翻腾反应展开跳进D .翻转反映伸开跳进4.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日本歪曲事实、篡改历史的行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B .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反动军阀杀戮爱国青年的暴行.C .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D .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B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牵动着国民的心.C .每逢公祭日,凌厉的防空警报都会响彻南京上空,整个城市沉浸在悲痛之中.D .我们要铭记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唤起全民族、全人类对和平的向往、追求和坚守.6. 文言文赏析.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驭黄檗人往,不二,山中人王维白.(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足下方温经饭讫而去步仄径(2)翻译下列句子.①寒山远火,明灭林外.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3)选段哪几句写了作者想象中的春光?(4)“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四句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好处?二.阅读(32分)(一)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内容?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3)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4)选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A .记叙说明B .记叙议论C .议论抒情D .说明议论(二)生命的暗示欧阳斌清凉的秋雨送来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涉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1)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3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 深谙:(2)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3)阅读本文第5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4)阅读本文第7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三.作文(40分)看世界,国家富强安定,人民才会幸福;观历史,传统得到尊重,文化才能繁荣;审自我,现在打好基础,未来理想始成……就好像一棵大树,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请以“根深叶茂”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参考答案一.1-5 BDACB6.(1)正在离开漫步(2)①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②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4)写出山中幽远的情景,以声音来衬托环境的空旷寂静,使作者思绪纷起.二(一)(1)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藐视敌军,赞扬我军.(2)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车车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作用:详暗得当,略写部分点明我牟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的,详写部分则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3)我西路车的渡江情况(4)B(二)(1)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2)一要珍惜生命,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3)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4)痛苦的煎熬;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渺小的存在;伟大的结晶(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三.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巨额.(é)颁.发(bān)镌.刻(juān)殚.精竭虑(dān)B.仲.裁(zhòng) 翘.首(qiáo) 督.战(dū) 眼花缭.乱(liáo)C.桅.杆(wéi) 歼.灭(jiān) 呼啸.(xiào) 屏.息敛声(bǐng)D.浩瀚.(hàn) 娴.熟(xián) 集训.(shùn) 锐不可当.(dāng)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默契瞬间卓有成就摧枯拉朽B.凌空拔款惊心动魄屏息敛声C.签订钞票振耳欲聋白手起家D.风彩酷似从容不迫空空荡荡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在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攻势面前,没有不能攻克的堡垒。
B.警察将误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解救出来,这些大学生才如梦初醒....。
C.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高铁发展锐不可当....。
D.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惊心动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4.(安顺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点拨】A项缺少主语;B项“只要……才能”关联词错用;D项“推广并通过”语序不当。
5.(黄冈中考)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C )(2分)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
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诺贝尔(nuò) 颁发(bān) 逝世(shì) 卓有成效(zhuó)B .渗透(cān) 授奖(shòu) 巨款(kuǎn) 即日(jí)C .瑞典(ruì) 挪威(nuó) 疗法(liáo) 仪式(yí)D .遗嘱(zhǔ) 拨款(bō) 贡献(gòng) 荷兰(hé)2.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 )A .初忠野蛮书藉国殇B .抢劫妄图抵籁记念碑C .警惕捍卫铭记幸存者D .彰显磅礴腼怀鼎铭文3.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B .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C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D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春》和《背影》是他的叙事散文代表作品.4. 下列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B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C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D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建立的功绩.)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B .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C .对于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D .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6. 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对小麦来说是致命威胁,严重时甚至导致小麦大面积绝产.日前,山东农业大学吴佳洁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刘登才团队、美国爱达荷大学付道林团队等合作,成功克隆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国际编号Yr28),从而为预防该病害流行提供了新的“基因疫苗”.9月上旬,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二.阅读(32分)(一)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1)这则新闻的电头是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沙田山居余光中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①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夐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中.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这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②,也不能不下楼去: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注]①阒:音(qù),书面语,远. ②王粲:三国时文学家.曾写《登楼赋》,寄托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感情.(选自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有删改)(1)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述理由.答:(3)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①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答:②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答:(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感情浓郁,浓墨重彩描绘优美山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点抒发了沉浸在人间仙境的愉悦心情.B.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C.“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有一种潜伏的不安”一句,用白天和黑夜的山景作对比,表现出作者向往光明和憎恶黑暗的强烈感情.D.“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一句,似褒实贬,作者感慨于工业社会对大自然原始状态的破坏,对山居清静生活的干扰.E.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三.作文(40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古往今来涌现过无数道德楷模、智者哲人、英雄人物……这些人的事迹给我们启迪,催我们奋进.请从我国古今杰出人物中选取一个,将“________给了我力量”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600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参考答案一.1-5 BCDAA6.基因疫苗有望攻克小麦“黄疸病”二(一)(1)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内容: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作用: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2)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3)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车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渍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室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4)描述国民党反动派肪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渍退.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二)(1)青绿(青翠、青碧) ;神秘(深沉);雄伟(巍然、磅礴、)(2)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突出主题(或衬托、照应) 理由:“成了主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应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3)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②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大山的静谧和“鸟鸣山更幽”的意境.(4)B E三.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2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A.溃.退(kùi)提.防(tí)箱箧.(qiè)瞥.见(piě)负隅.顽抗(yú)B.晨曦.(xī)呵.护(hē)杀戮.(lù)珐.琅(fá)转弯抹.角(mǒ)C.寒噤.(jìn)飒.爽(sà)疟.疾(yào)歼.灭(jiān)锐不可当.(dāng)D.管辖.(xiá)绥.靖(súi)阻遏.(è)舀.水(yǎo)迫.击炮(pǎi)2.选出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2分)()A.仄歪..(妥协)荒谬.(错误、差错)..(倾斜)绥靖B.稚.嫩(幼小)谴.责(责备)惊世骇.俗(害怕)C.阻遏.(阻止)业已....(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已经)张皇失措D.鞠.躬(弯曲)高屋建.瓴(建起)气势磅礴..(盛大)3.选出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2分)()A.偷袭赞誉丰功伟迹眼花潦乱大相径庭B.憧憬肃穆富丽堂黄回肠荡气永垂不朽C.制裁执着月明风清贪赃枉法不可名状D. 泅渡遣责名付其实取义成人腥风血雨4.下面是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和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内容。
B.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他被视为“山药蛋派”的主要代表作家。
C.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有剧本《克伦威尔》、《欧那尼》《国王寻乐》;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 舀.水(yǎo) 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 hǐ) 蹿.一蹿(cuàn)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 惊骇.(h ài) 迫.击炮(pò)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 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 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3、下列词语书写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拂晓健忘惊骇不可明状B.婉如制栽匍匐富丽堂皇C.磅礴憧憬稚嫩张皇失措D.瓦烁阻遏赃物永垂不朽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
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D.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流芳百世.5、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全文洋溢着作者毛泽东胜利的豪情。
B.《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与它风格相似的另一篇文章是《荷花淀》。
C.《蜡烛》是南斯拉夫作家西蒙诺夫的一篇小说,表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借用书信的形式,表现了法国作家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6、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题序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溃.退(kuì)提.防(dī)歼.灭(qiān)屏.息敛声(bǐng)B.要塞.(sāi)管辖.(xiá)绥.靖(suí)负隅.顽抗(yú)C.逃窜.(cuàn)阻遏.(è)泄.气(xiè)锐不可当.(dāng)D.荒谬.(miào)辱没.(mò)捍.卫(hàn)殚.精竭虑(d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別字的一项是()(3分)A.业已遗嘱颁发白手起家B.渡江抵籁优雅丧权辱国C.企图徒步封锁天翻地复D.消耗仓桑绽放一丝不苟3.填入下列语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中,我已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敌阵,横渡长江。
A.坚固斗争打败打垮B.牢固战争战胜突破C.顽固战斗消灭冲垮D.巩固激战歼灭冲破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进入21世纪后,亚洲各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亚洲文明的意义和价值也不断被重新认识和发现,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B.近年来,遍布浙江各地的百余条古道,浓缩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为一体,是诗画江南的重要组成部分。
C.2019年春节档电影里,最火爆的当是改编自刘慈欣经典作品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随之而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阅读科幻小说的热潮。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 舀水(yǎ0) 白洋淀(dìng)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B.占领控制封锁C.占领控制封闭D.占有牵制封锁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删除此段,因为没有内容。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上有一种动物,它的身体像狗,头像狐狸,耳朵像兔子,尾巴像狐狸,脚像猫,叫做狸猫。
狸猫身上有一种特殊的腺体,可以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液体,这种液体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可以让其他动物产生幻觉,以为狸猫可以变成其他动物。
狸猫因此也被称为“妖狐”,在中国的传说中,狸猫可以变成人的模样,甚至可以变成美女,用美貌引诱男人,使男人迷失在其中,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狸猫也有它的好处,它可以帮助人类捉老鼠,保护庄稼。
在日本,狸猫被视为神灵,人们会在庭院里摆放狸猫的雕像,以求保佑家宅平安。
1.狸猫有哪些特殊的身体特征?狸猫的身体像狗,头像狐狸,耳朵像兔子,尾巴像狐狸,脚像猫。
2.狸猫的特殊腺体可以分泌什么液体?有什么作用?狸猫的特殊腺体可以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液体,这种液体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可以让其他动物产生幻觉,以为狸猫可以变成其他动物。
3.在中国传说中,狸猫可以变成什么样子?有什么作用?在中国传说中,狸猫可以变成人的模样,甚至可以变成美女,用美貌引诱男人,使男人迷失在其中,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4.在日本,人们如何看待狸猫?在日本,狸猫被视为神灵,人们会在庭院里摆放狸猫的雕像,以求保佑家宅平安。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目。
XXX在中国古代,书法一直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书法家们不仅要掌握好笔画的结构和形态,还要注重笔画的韵律和节奏。
这些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和磨炼才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中国古代的书法家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XXX、XXX、XXX、XXX等人。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XXXXXX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风格清秀俊逸,被誉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XXX的书法则显得更加豪放洒脱,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个性色彩。
XXX的书法则更加注重笔画的韵律和节奏,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舒适、自然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 舀.水(yǎo) 白洋淀.(dìng) 要塞(sài)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劫掠(luè)C.寒噤.(jì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瓦砾(lì)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 仄歪(zè)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 B.占领控制封锁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4.为下列一段文字添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7.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B.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C.“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五个高新区的发展,我省的西安、杨凌两个高新区均在其中。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B.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C.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D.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9.古诗句填空(4选3)①,何时复西归?②乡泪客中尽,。
③气蒸云梦泽,。
④,野渡无人舟自横。
10.依据下面句子的形式,再造两个类似的句子,使之组成一组排比句(3分)假如,你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但只会重复别人唱过的歌曲,我绝对不会把你赞许;二、现代文阅读(一)(16分)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
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
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1.老头子为什么选择在中午时分来报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4分)12.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13.第④段加粗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3分)14.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15.第⑧段画线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二) 赎回灵魂(14分)她睡到半夜,感觉到屋里进了人,很显然,不是丈夫,因为他去值班了。
因为长期失眠,睡觉对她来说是件困难的事。
显然,那个人以为她睡着了。
然后,她看到一个身影,手里拿着刀,在四处找东西。
那一刻,她睁大着眼,内心出奇的镇定,因为绝对不能喊,隔壁就是儿子的房间,一喊,她和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她看到那个贼把手伸向她的首饰盒,那里面有一对玉镯,是外婆出嫁时的陪嫁,一直传下来,传给了她,是最好的鸡血玉。
但她一直沉默,直到贼离开。
然后,她冲到儿子的房间,看到还在睡的儿子,眼泪就下来了,她知道,没有比自己儿子更珍贵的了。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个贼却被看门的保安逮住了-----在他翻墙逃跑的时候。
所以,他和两个保安又出现在她的客厅里。
灯光下,她看到了贼的脸。
一张十分年轻的脸,脸上还有小小的绒毛,大概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眼神里全是恐惧。
保安问,这是你的镯子吗?她答,是。
是这个贼偷走的,就在刚才。
保安说。
她是知道的,她抬起头看了那个小偷一眼,那一眼让她呆住了,少年的眼里全是乞求的眼神,甚至是恳求,甚至是绝望。
那一刻,她的心忽然柔软起来。
她有了新的决定。
她说,你们放了他吧,他不是贼,那一对玉镯,是我给他的。
保安大吃一惊,而少年的眼里也全是惊讶。
是我给他的。
她坚持说。
这时,她看到少年的眼里全是泪水了。
保安刚走,那个少年扑通就跪下了:阿姨,您为什么救我?她笑了,淡淡地说:孩子,因为你的青春比那两只镯子值钱,我想用那两只镯子赎回你找不到方向的灵魂。
何况,刚才我并不曾睡着。
因为你手里拿着刀,所以,我没有喊,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儿子。
那个少年,泪如雨下。
16.文中“她”看见贼时,为什么不叫喊?(3分)17.文中“她的心忽然柔软起来”是什么意思?(3分)18.文章题目叫“赎回灵魂”。
“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文中的“她”用什么赎回了少年的灵魂?(3分)19.文中小偷偷了东西,女主人公反而救他,这种行为可用一个成语来说:______ (2分)20.通过“她”的行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三、文言文阅读(10分)项王军壁垓下(司马迁)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视。
21.解释加点的词。
(2分)逝:阙:22.翻译下列句子。
(3分)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视。
23.用原文回答项羽此时的处境如何?(2分)24.汉军(刘邦)采取了什么战术瓦解楚军(项羽)?有一个成语出于此,你知道这个成语吗?(3分)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30分)俗话说,“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其实,同学、朋友之间,班级、学校、单位以至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600字。
⑥不得抄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答案)1.C 2.B 3.B 4.C 5.A 6.B 7. 8.D9.①百川东到海②孤帆天际看③波撼岳阳城④春潮带雨晚来急10.假如你有一手漂亮的文笔,但只会重复别人写过的内容,我绝对不会把你称赞;假如你有一副敏捷的头脑,但只会固步自封人云亦云,我绝对不会把你赞美。
11. 白天鬼子掉以轻心,加上天气闷热,鬼子肯定会到淀里洗澡,洗澡时不能带枪,而水里则是老头子的天下,这样选择是为了扬长避短。
画线句子不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还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12. 大菱挂了花,老头子很内疚,让二菱看自己打鬼子解恨,同时也向她们证明自己不是吹牛。
表现了老头子过分自尊的性格。
13. 不是,这些描写写出老头子为了引诱敌人上当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旨在表现老头子的机智。
从后面的描写也可见,老头子并没有丝毫的紧张、恐惧。
14.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15. 自然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老头子把敌人置于死地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报仇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
16.一喊,她和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而没有什么比儿子更珍贵的了。
17.她觉得不能给少年以惩罚,要宽恕他。
18.用两只镯子,更是用博大宽容的爱心去挽救一个失落的灵魂。
19.以德报怨20.失落的灵魂需要用爱心去呵护,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
21. 逝:奔驰、行走。
阙:遍、次。
22.项王流下了几行眼泪,身边的人都流下眼泪,没有人敢抬头看项王。
23.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4.命令兵士唱楚歌,让楚军认为楚国已全部被汉军占领,以此瓦解楚军。
成语: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