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背景下本地传送网PTN+OTN组网策略

合集下载

OTN+PTN技术如何深度支撑本地网建设

OTN+PTN技术如何深度支撑本地网建设

OTN+PTN技术如何深度支撑本地网建设OTN和PTN作为新兴的技术,将在下一代的光传送网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技术角度而言,PTN+OTN联合组网模式已经完全可行,但限于技术本身发展时间较短,技术发展较快,很多未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比如在城域网、本地网中如何合理、有效地选用和规划网络,如何有效进行联合组网,这些已经成为当前业界十分关注的话题。

OTN与PTN简介OTN是光传送网,是从传统的波分技术演进而来,主要加入了智能光交换功能,可以通过数据配置实现光交叉而不用认为跳纤。

大大提升了波分设备的可维护性和组网的灵活性。

同时,新的OTN网络也在逐渐向更大带宽,更大颗粒,更强的保护演进。

PTN是报传送网,是传送网与数据网融合的产物。

主要协议是TMPLS,较网络设备少IP 层而多了开销报文。

可实现环状组网和保护。

是电信级的数据网络(传统的数据网是无法达到电信级要求的)。

PTN的传送带宽较OTN要小。

一般PTN最大群路带宽为10G,OTN 单波10G,群路可达400G-1600G,最新的技术可达单波40G。

是传送网的骨干。

OTN+PTN联合组网新模式无论是从业务的长距传输,还是从未来IP类业务的迅猛增长角度来考虑,采用OTN+PTN联合组网模式均显得非常必要。

OTN+PTN联合组网模式凭借其强大的IP业务接入、汇聚及灵活调度能力,将有利于推动城域传输网向着统一、融合的扁平化网络演进,是组建下一代传输网的最佳选择。

1、OTN技术优势OTN优势在于解决IP业务的超长距离、超大带宽传输问题,可以为大量的2.5Gbit/s、10Gbit/s甚至40Gbit/s等大颗粒业务提供传输通道,这是PTN难以达到的。

但是OTN的带宽分配也是刚性的,带宽利用率不高,难以对较小颗粒业务进行处理。

2、PTN技术优势PTN技术的妙处在于完美地结合了数据技术与传输技术,来自数据方面的大容量分组交换。

移动本地网PTN组网建设方案及策略

移动本地网PTN组网建设方案及策略

移动当地网PTN组网建设方案及方略3G网络迅猛发展激发了各类集团、WLAN(无线局域网络)、小区数据业务等大颗粒业务需求,并对新一代旳城域传播网提出了更高旳需求。

为了提高传送网旳IP化和分组能力,各地旳移动当地网都加大了PTN建设力度。

组网原则及方略移动当地网PTN总体建设原则是:移动当地网原则上采用PTN技术组网,按照全程全网旳原则整体规划,分布实行,兼顾GSM基站及重要集团客户等全业务接入需求,与既有旳MSTP网络共存,统筹建设。

网络规划原则是:采用扁平化旳组网构造,统筹规划关键层、汇聚层、接入层。

1.关键层PTN组网原则关键层应采用大容量或中容量设备,NNI(网络侧接口)接口速率不不不小于10G,采用环形构造或网状构造,并以GE光接口与关键网对接,负责多种业务IP电路旳调度。

2.汇聚层PTN组网原则汇聚层PTN网络应采用环形构造,环路节点数量宜为3~6个。

PTN网络收敛旳TDM(时分复用)电路应在汇聚层以STM-1方式与SDH汇聚层网络对接。

3.接入层PTN组网原则PTN网络接入层以环形构造为主,末端接入可采用链形或星形构造。

接入层一般组建GE环路,环路节点数一般为4~6个节点;密集城区业务量较大旳区域可组建10GE环路,环路节点数一般为6~8个节点。

初期原有采用MSTP接入旳TD基站,可以结合PTN整体规划,逐渐替代为PTN设备承载。

4.MSTN与PTN混合组网思绪原则上,混合组网重要以接入层为主。

方式一,新建PTN接入环网,下挂在老式MSTP汇聚节点下面;方式二,新建MSTP环网,下挂在PTN汇聚节点下面;方式三,接入层MSTP与PTN设备直接组网;方式四,老式旳MSTP环网与新建旳PTN环网在汇聚层互通,以实现老式MSTP网络与新建 PTN网络旳互通。

PTN设备端口及业务配置规定面向TD基站接入点(包括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重要分为如下两大类:纯TD 基站、2G/3G共址站。

对于纯TD基站,如近期没有集团客户接入需求,可以配置互换容量较低旳PTN设备,且只配置IP化接口;对于2G/3G共址站中既有GSM 基站已通过MSTP设备承载,PTN只配置IP化接口;对于2G/3G基站均为新建时,则PTN设备同步配置IP化接口和TDM接口。

MSTP-PTN 和 P-OTN 在网络中的定位及思考

MSTP-PTN 和 P-OTN 在网络中的定位及思考

MSTP\PTN 和P-OTN 在网络中的定位及思考摘要:面向IP 的传送网络进入了群雄混战时代,各类新技术MSTP、PTN 和P-OTN 等层出不穷,本文对各种不同技术如何在网络中定位做了简要分析,以理清技术选择思路。

关键字:MSTP,PTN ,P-OTNAbstract: facing the IP transmission network into the league era infighting, all kinds of new technology MSTP, PTN and P-OTN emerge in endlessly, etc, this paper to all sorts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how in the network positioning, makes a brief analysis, in order to clear up the technical options thought.Key word: MSTP, PTN, P-OTN1前言随着家庭娱乐、IPTV、远程控制、远程医疗、家庭安全、移动回传等各类三重播放新业务的出现和普及,通信网络的主流业务从传统的TDM 语音向数据快速发展,使得以往简单的点对点的传输网演变成业务独立的最大的传送平台。

同时,由于数据业务的APRU 值相对较低,这要求未来传送网必须能够十分经济可靠地支持上层海量的数据包业务的传送,并支持网络演进的连续性。

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类技术MSTP、PTN 和P-OTN 的演进路线,并对其在网络中的应用做了分析和建议。

2面向分组业务的传送网络-技术演进路线2.1 MSTP基于SDH 一层技术的多业务传输平台的MSTP,为了适应逐步增加的数据业务的需求,从2000 年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原有的SDH 传输平台上,提供了ATM 和Ethernet 接口,以完成数据业务的透传功能,主要技术为级联、LAPS 封装等;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提供了强大的以太网二层交换能力和ATM 的交换功能,通过划分VLAN 实现用户的有效安全隔离,同时还可组建ATM 的VP-Ring 和利用以太网的STP 保护;第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引入了GFP 封装机制、LCAS 链路容量动态调整和虚级联技术,使得MSTP 对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在MSTP 中内嵌RPR技术,引入了带宽统计复用功能,提高了环路利用率;第四阶段的MSTP 主要特点是内嵌了MPLS 功能,更好的实现了VLAN 的地址扩展,可以提供新型以太网业务如L2VPN 等,完善了第三阶段MSTP 对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第五阶段,MSTP 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引入了分组交叉内核,提供双交叉平面机制,以纯数据分组内核应对数据业务,保留TDM 交叉内核满足TDM 业务的需求,从而成为向基于纯本组内核的PTN 的过渡阶段。

本地传输网PTN网络双归改造的几点思考

本地传输网PTN网络双归改造的几点思考

本地传输网PTN网络双归改造的几点思考林德风1,魏峰2(1.中国通信服务福建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00;2.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业务的发展推动承载网的架构不断优化,系统安全不断提升,PTN网络作为当前移动承载网主要平台,同样需要适应业务发展进行升级和改造,文章将从架构、链路、安全等方面详细论证PTN网络双归改造需要关注的要点,为本地网PTN网络优化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PTN;OTN;双归中图分类号:TN91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6)11-0223-041项目背景随着LTE等业务的快速发展,PTN网络承载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现有以单归为主网络结构在网络安全、链路调度、业务承载等方面已无法适应当前各类业务发展的需要,非常有必要推进双归为目标的网络改造和升级工作,以便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更安全、更灵活承载通道。

2网络现状2.1业务承载现状(1)LTE业务承载现状。

LTE业务承载特点是:结构单归、链路单归。

①结构单归:主要指接入层PTN系统为单归结构;②链路单归:包括两个层面,基站—汇聚节点,链路为单归,主要受限于接入层PTN单归结构;汇聚节点—骨干机楼,链路为单归,主要受限于汇聚节点—骨干机楼的波道系按单归配置。

图1(2)GSM/TD业务承载现状。

GSM/TD业务承载情况与普通城区等地形。

采用的覆盖手段有:山区采用多H杆的建设方式(针对U型峡谷的特点,采用H杆的模式较为适合);高架区域采用40米以上的三管塔和单管塔的建设方式;平原区域采用30米左右的美化灯塔或者绿化带美化塔的建设方式;市区区域采用抱杆/美化天线/楼顶美化塔的建设方式。

总之高铁沿线的覆盖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覆盖策略。

2.1平原/农村开阔地覆盖策略此类地区的特点为:周边环境开阔,阻挡较少,信号传播距离较远。

(1)组网策略方面,在农村开阔的高速区域,可以建宏专网;(2)天线选型方面,可以采用高增益、窄波瓣天线,结合功分器((PN)进行铁路沿线覆盖;(3)主设备选型方面,优先采用BBU/RRU级联方式,降低切换次数。

PTN+OTN传输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探讨

PTN+OTN传输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探讨

PTN+OTN传输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PTN+OTN传输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介绍了PTN+OTN传输技术的概述,然后分析了城域传送网配置需求,接着列举了PTN+OTN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案例,并探讨了其优势和挑战。

展望了城域传送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技术的优点,展望了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PTN+OTN传输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实际应用,为城市的信息传输提供更高效、更稳定的解决方案,推动城域传送网的发展。

【关键词】PTN, OTN, 传输技术, 城域传送网, 应用探讨, 配置需求分析, 应用案例, 优势, 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总结, 应用前景, 研究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输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探讨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已经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节点,城域传送网作为连接城市各个部分的基础设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城域传输网络在面临大规模数据传输需求、网络带宽需求增长迅速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不足之处。

如何利用先进的PTN+OTN传输技术来提升城域传送网的性能和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PTN+OTN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其在长距离、高速率、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方面表现出色,得到了广泛应用。

将PTN+OTN技术引入城域传送网,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网络的带宽利用率、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提升网络安全水平,进而满足城市信息传输的需求。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探讨PTN+OTN传输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旨在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PTN+OTN传输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该技术在解决城域传送网配置需求和提高网络性能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通过研究,可以全面了解PTN+OTN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为城市互联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ptn组网方案

ptn组网方案

PTN组网方案1. 引言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络)是一种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通信网络,广泛应用于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的网络中。

本文介绍了一种PTN组网方案,旨在提供高可靠性、高带宽和低延迟的通信服务。

2. 设计目标本方案的设计目标是满足以下要求: - 支持大规模部署,适用于复杂的网络环境; - 提供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应对网络流量的增长和故障; - 支持多种数据业务,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 - 实现较低的传输延迟,确保实时应用的性能; - 提供简化的管理和运维接口,降低网络运维的成本。

3. 网络架构PTN组网方案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边缘层、汇聚层和核心层三个层级。

3.1 边缘层边缘层是PTN网络的最外层,主要与用户终端设备相连,负责接入用户流量和提供接入服务。

在边缘层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以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

边缘层支持以太网和SDH接口,承载不同类型的流量。

3.2 汇聚层汇聚层连接边缘层和核心层,负责流量的聚合和转发。

汇聚层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实现流量的分发和负载均衡。

在汇聚层,可以使用MPLS技术进行分组转发,提高网络的转发效率。

3.3 核心层核心层是PTN网络的核心部分,承载大量的流量和提供高速转发能力。

核心层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支持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转发。

核心层采用光纤传输技术,保证高带宽和低延迟的通信服务。

4. 技术特点PTN组网方案具有以下技术特点:4.1 MPLS技术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基于标签的转发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分组转发和负载均衡。

通过在数据包上标记标签,可以将数据包快速转发到目的地。

4.2 QoS技术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技术用于优化网络性能,保证关键应用的传输质量。

PTN组网方案支持QoS技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流量进行优先级划分和调度,确保实时应用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全业务背景下本地传送网PTN+OTN组网策略

全业务背景下本地传送网PTN+OTN组网策略
络建 设 策略 , 才是 撰写 本文 的真 正 目的 。
大 唐 电信 助成 都公 交高 速上 网
近 日由 大唐 电信 提 供 的 L T E 公 交 网
有针 对性研发 出的产 品 , 不论在技 术参 护等级 达到 I P 6 5 标 准, 电源采 用宽范 围
现 出了L T E公 交 网关 的 专 业性 和 广 阔 的
便捷 。 目前 , 成都 公 交集 团 已在成 都 2
条 线 路 的 公 交车 上 实现 L T E — F I 覆盖 。 市
市场 前 景 。 该 设 备 采 用 高 性 能 工 业级 无 率超过 5 0 M, 同 时支 持低 功 耗 模 式 , 采用
上 网的 梦想。据 悉 , L T E公 交网关是 大 线 模 块 , 平 均 网速 可达 3 0 M 以上 , 峰值速 金属 外 壳和 车上其他 系统安全 隔 离。 防
民乘坐时 , 可以通过手机 、 P C、 i P a d等带
有 Wi — F i 功 能 的终端设 备体 验 4 G 的 网
速。 ( 霍火)
邮电 设计技术/ 2 。 1 3 / 。 7 I 6 3
网建 设 上 , 并 初步 获得 了理 想效果 。 本 文 提 出 的几 种 建设 方 案 , 是 以现 阶段 网络 资 源 及 网络 发展 预测 为基 础 的 , 然而 在业 务驱 动下 , 传送 网
的发展步伐将越来越快 , 传送 网组 网策略也应与时俱 进 。立 足 当下 、 不 断推 陈 出新 、 探 索适 合每 个 阶段 的 网
3 种P T N + O T N组 网策 略, 用于不 同场景下 的本地传送
网建设 。通 过对 现 有 部分 地 ( 市) 本 地 传送 网 的研 究 ,

PTN与OTN在本地城域传送组网模式探讨

PTN与OTN在本地城域传送组网模式探讨

的难 度 。 ) b 由于 P N 链路 穿越 了 OT 网络 , 时间 T N 在

OT 网络进 行 P N 网络 及 业 务 的承 载 与 调度 , N T 将 OT 网络 的 G 1G N E、0 E链路 承载及 调度 功能融 合到
P N 网络 中 , T 可充 分 发挥 O N 网络大 容量 、 成本 T 低 的优 势 , 降低 建 网成本 。 联合组 网可能会影 响部分 但 P N 的端 到端组 网特性 , T 增加 P N 网络 电路 资源配 T 置 与管理 的难 度 。OT 在骨 干及 汇聚层 引入 , N 主要 承载 I P城 域 网 、 宽带 接入 网及 部分 P N 网络 业务 。 T
较小 的本地 网或地 市 的本埠 区域 。
图2 P TN+ OTN 联 合 组 网
1优 点 :) 县 市通过 汇 聚层局 端 P N 设备 对 ) a各 T 于 出 口业 务进 行汇 聚 ,T 上行 落 地层设 备 的链 路 PN
利 用 率高 。b 骨 干层 采用 l o e O N 方 式承 载 , ) P vr T
在 县 市 骨 干 节 点设 置 两 套 P N 汇 聚设 备 , T 乡 镇、 农村 等 3 基站 组成 若干个 GE P N 接入 环 , G T 通 过 OT 汇 聚环 双挂 接 县 市 骨干 节 点 P N 设 备 ; N T 城 区及周边 3 基站组 成若 干 G T G E P N接 人环 ,直 接
充 分 利 用 了 波 分 系 统 良好 的 扩 展 性 。
2 缺点 : ) ) a 联合 组 网可能 会影 响部 分 P N 的端 T 到端 组 网特 性 , 加 P N 网络 电路 资 源配置 与管 理 增 T P N+ T 联 合 组 网指 在 骨 干 或 汇 聚 层 引 入 T O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