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说课稿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说课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今天我来为大家上《诗词五首》这一节课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五首名家的诗词。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词,学生将进一步认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对诗词的鉴赏和欣赏能力,以及发展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教学,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了解诗词的定义和类型,并能够区分诗与词的特点。

2. 能够读懂五首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了解五位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以及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4.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 掌握五首诗词的字义、韵律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感性语言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五位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展示图片、朗读、情感体验、课堂互动等。

其中,我们将重点注重以下方面:1.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课文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呈现给学生。

2. 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态度。

3. 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引入(5分钟)1. 热身(2分钟):播放《枫桥夜泊》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美感,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 课前知识问答(3分钟):由教师出一些关于古文、文言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检测学生对古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讲解(30分钟)1. 诗歌的定义和种类(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介绍古代诗与词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2. 五首诗词的解读(15分钟):具体介绍五首诗词的特点、韵律、修辞手法及其主意、表达情感的细节。

3. 五位诗人的生平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五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经历,让学生了解诗人更全面。

25、诗词五首-说课稿.docx

25、诗词五首-说课稿.docx

25、《诗词五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作品以及诗词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了解诗歌阴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 五首诗歌。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占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二、 课时安排2课时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指导朗读五首诗词1、 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轻声朗读五首诗词。

2、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简介古诗朗读停顿的两种划分方法。

(1)按音节划分: 客路一 —青山- ——绿水 -A 刖。

潮平一 —两岸- ——阔, ——帆— 悬。

海日一 -残夜, —入—— -旧年。

乡书一 —何处- ——达, —洛阳- ——边。

(2)按意义单位分:客路一 青山外, 行舟一 绿水潮平一 —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一 —生残夜, 江春一 —入旧年。

乡书一 何处达, 归雁一 —洛阳(3)小结: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按意义 单位停顿的读法。

3、教师范读五首诗词,或放录音。

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车马喧(x uan )见(j idn )南山 润如酥(sii )塞(s d i ) 土燕脂(y a n z h i )凝夜紫(z I )提携(x i e )4、指名朗读五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 具体指导。

5、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

(-)研读《饮酒》1、 导入语: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

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 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岀现 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 避山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

这类诗称为 田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古代诗歌五首》。

今天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及为什么这么教、教得怎样三个方面来进行我三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什么对于诗词教学,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与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即突出学生心灵品悟与个性解读;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古代诗歌五首》选了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等人的诗作,诗人们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本单元单元提示要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以此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文化的科学拓展、系统延伸。

初一孩子乐于表达,却受思维初级层次所限不能深刻把握诗歌主旨,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与韵律。

2.运用联想与想象来感知“泰山”意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通过知人论世法进一步把握诗人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来品读其他四首诗歌,在比较阅读中理解每首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法、知人论世法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全面理解诗人情感。

二、说怎么教及为什么这么教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为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利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来提升核心素养。

本节课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主问题教学法、诵读教学法、对比教学法。

学生也将在老师引导下运用比较阅读法、知人论世法以及朗读法来自主探究、个性解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望岳》,整体感知教师导入:教师出示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让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并指出依据。

走进诗歌后,学生示范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我再总结性评价:语气、语调、节奏都能较好把握,而且节奏停顿把握很好,并明确“二一二”的节奏停顿(最后一句特例二二一)教师追问:这样的节奏停顿有什么好处?学生指出有韵律的情况下,教师指导“韵脚”“AO韵的开口音”的朗读方法。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精选6篇)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精选6篇)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精选6篇)《古代诗歌五首》篇1第一板块:说教材《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

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

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

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

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教法(一)说教法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

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

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

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1)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2)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

《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

《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 德育渗透点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 重、难点重点:熟读、背诵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1. 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 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 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1. 学习《使至塞上》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

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

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②指名读,思考:A. 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B. 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C. 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③讨论: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

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理解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同学们好,我将给大家介绍一组古代诗歌五首的说课稿。

首先,我将介绍诗歌《登鹳雀楼》。

该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作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丽的山河景色,展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感。

整首诗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美好感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静夜思》这首诗。

诗人李白通过描写一个人独自夜晚思念远方的亲友的场景,表达了乡愁和思乡之情。

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细腻,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之感。

第三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

这是一首较长的七言律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在公元751年唐玄宗贞元年间创作。

诗中描述了一位将士远征边境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壮烈牺牲的将士的深深敬意。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堪称是一篇咏史长诗。

第四首诗是《登别时晴望诸峰》。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创作的作品。

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事世界深深的失望和生活中的迷茫感。

从诗的起始,到最后以烦忧自咏。

整首诗写实纯美,意境清新,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最后,我们来看看《滕王阁序》这首诗。

诗人王勃通过描写一幅生动的图画,讲述了洪武三年,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无尽荣耀。

诗中展示了滕王阁的宏伟景观,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这首诗的气势恢宏,意境瑰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这五首古代诗歌,我们领略了不同诗人的独到视角和诗意表达。

这些诗歌不仅有精湛的艺术表达,也饱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阅读古代诗歌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希望同学们在细细品味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这就是我对于古代诗歌五首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同学们大家好!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情况和作者创作背景。

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分析这五首诗歌的艺术特点,以及它们在历史背景中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登鹳雀楼》这首诗。

王之涣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展示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感。

整首诗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美好感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第三课《诗词五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第三课《诗词五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第三课《诗词五首》一. 教材分析《诗词五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包含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沁园春·雪》、《春望》、《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渔家傲·秋思》。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学才华,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学生可能对慢节奏、含蓄的古代诗词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的美妙之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了解诗词的作者、背景及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感受诗词的魅力,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了解诗词的作者、背景及写作特点。

2.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呈现诗词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流行歌曲《青花瓷》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诗词五首。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了解诗词的作者、背景及写作特点。

3.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代诗歌五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这五首诗歌分别是《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

这些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涵盖了山水田园、边塞征战、人生感慨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歌,可以让学生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以及诗歌的艺术手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死记硬背、机械理解的情况,缺乏对诗歌的深入感悟和个性化的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的世界。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五首诗歌。

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境界。

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仗、夸张、比喻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说课稿《饮酒》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饮酒》,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一下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一、分析教材《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一首是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在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浅层次的理解诗歌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应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会鉴赏古诗词,指导他们鉴赏的方法,并立足课本,拓宽视野,在读懂本诗中陶渊明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陶渊明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陶渊明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流畅地有感情地诵读,能准确地背诵,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人格美2、重难点:(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难点:对诗人的整体评价。

3、过程与方法:以读—议—赏—研—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语言的感悟。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诗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领会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能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学生学过他的《归园田居》,可以让学生回忆、搜集相关内容,然后进行课堂展示,有必要的话老师再做适当补充。

(三)赏析诗歌1、读首先是老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奏,然后学生自由诵读,进行诵读比赛,要抓住节奏,读出韵律。

2、议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梳理诗歌内容,师生给予评价,学生对诗歌也会择优理解。

3、赏赏析每句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字面去感悟内涵。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4、研问题探究(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

远离官场,远离尘俗。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

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刻画了一个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又刻画一个采菊的形象,人与自然诗情画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景物描写。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

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最后两句的理解本诗的主旨句,抒怀。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

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辞官归隐及人生的真谛。

5、背背出情感、背出内涵6、练(1)、诗中表明远离官场,不慕荣华,只求反璞归真超脱自然的诗句是----------------- (2)、诗中写归隐之乐的诗句是---------------------------------------------------(3)、诗中表明作者结庐人境,悠然自得的诗句是------------------------------------五、小结拓展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场决裂,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生存。

板书设计:饮酒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春望》《春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从古到今,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呈现、还原作品所营造的意境,领悟作品抒发的情感?这就是我今天在《春望》一课中的说课所要做的努力。

说课形式:课前说课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一点认识与处理。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开始集中编排文言文课文。

《春望》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具有承前启后的双重意义。

就教材而言,《春望》要继续探索、创新教法:如何富有创意地探究内容和写法;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诵读训练。

它还是第六单元的探路者。

第六单元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要求抓住景物特征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就本课而言,《春望》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内容风格的转折点,和《望岳》《石壕吏》一起勾勒了杜甫诗歌风格的发展变化轨迹。

2、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语文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该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初步了解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

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对诗歌的认知和品析停留在表皮;年龄小,阅历浅,很少有生离死别的牵挂与思念,更没有经历过战争,对诗人愁苦无奈的感受较难体会;但这首诗没有太难的词句,学生可以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尝试再现诗歌情景,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说教法:这一首诗我想让同学们通过品读引出对诗歌景、情关系的探究,在诗情画意中领略诗人的赤子情怀。

为此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三、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指导如下:我这样教,学生又如何学呢?我将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理解品味诵读法(2)圈点勾画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4)成果展示法本课计划用时一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以下几点设计了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抢答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课件,运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猜猜“他是谁”?然后,教师过渡: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

板书课题,作者。

2、学生汇报写作背景设计意图:用抢答的方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写作背景方面我让学生侧重搜集杜甫战乱流离的中年际遇。

这也是杜甫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转向于国于民的关注的高峰期。

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课件,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出示学习诗歌第一招——多读以及读诗的技巧。

节奏: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或212式。

停连: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

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响。

语气:依据诗歌的内容、感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节奏是两字两字一字或者两字一字两字,意思连贯的时候可以停顿短一些,如“山河在”。

关键的词读重一些,如破、深。

语气依据内容、感情确定。

3、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由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理解诗意。

教师过渡: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写的内容了吗?请小组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后,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

因此,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欣赏、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达到初步感知诗歌的目的,便于进行后面的内容学习。

第三个环节:赏读诗歌,知诗识人1、出示学习诗歌第二招——多思。

(内容、情感……)”的句式来说话。

出示例子:国家:(破)——风雨飘摇的国家,满地废墟,断瓦残垣,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一去不返,到处显得非常的萧条。

3、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互相切磋交流,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

2、请学生用“诗人?望?到了来修饰。

我从中读到了设计意图: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我将课堂交给学生,引领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

抓住关键词语,也就是诗歌中的意象和修饰语,运用联想、想象,初步感受诗句的物境。

这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众说纷纭的课文感受也考察了学生的概括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相对浅显的语言表达训练。

当全诗品析完毕,一个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杜甫也出现在眼前。

这样,本环节通过形象品味和诵读感悟,较好地把知人论世和情境体验融合在一起。

第四个环节:品读诗歌,情景再现课件出示1、你从每句诗里发觉诗人都望到了些什么?可以用生动诗意的语言描绘,可以赏析(从修辞,语言,情感等角度),也可以用图画或者其他方式,只要能再现诗句的情景的方式都行。

2、学生讨论后,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如果说,抓住意象和修饰语是将一颗颗圆润的珍珠拆下来赏玩,那“情景再现”就是将珍珠用情感的线牢牢地串连在一起的过程。

在这一环节,学生可根据从意象和修饰法中感悟到的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这样,古诗教学“听”“说” “读”“写”四种能力有序呈现,层层深化。

第五个环节:教师寄语,心灵碰撞“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当大多数人疲于奔命甚至苟且偷生时,杜甫,从危难的时局出发,循着历史的脚印,去透视命比纸薄的底层百姓的生存境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