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2《中国的土地资源》名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3.2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2)高秀萍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3.2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2)高秀萍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3.2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指导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指导学生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树立人地和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难点:了解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我们已经学过中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今天继续学习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阅读课本68-71页内容,完成以下各题。

1.区域差异明显(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2)林地: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最大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其中和是以天然林为主;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3)草地主要分布在哪里?2.中国各地区土地资源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2%的耕地和林地。

其中,南方多丘陵、山地;南方气候湿热多雨,以为主;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北方降水降水少,气温略低,以为主。

西北内陆充足,也丰富,但干旱少雨,不足,以和为主;青藏高原区充足,但高而寒冷,土地生产力低。

3.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阅读课本70-71页内容,总结出耕地、林地和草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在课本上勾划并读熟)(2)因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自学都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学的效果。

课件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进行检测。

(三)质疑问难过渡语:在刚才的自主学习和检测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三、后教环节过渡语:自学知识掌握之后,下面我们来看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争取人人发言,组长做好协调,准备展示。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课题中国的土地资源主备主核使用补充使用日使用者王庆明课型新授课期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比重大小。

3.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4.了解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教具准备: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教学过程:教学导入:资料导入:出示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图片(如云南哈尼梯田、沿等高线种植等),或土地整理的图片(如教材P.71图3-18、3-19),或破坏土地资源的图片,或相关的文字材料(如教材P.71的“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后,回答:1.结合身边例子,说一说土地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土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多少?3.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过渡:“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来探究教材“活动”中的问题。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探究教材P.66~67“活动”1、2,在学生发表看法时,教师进行相机点拨,最后再作小结。

教学指导:1.在探究“活动”中的问题之前,教师应与学生交流阅读这2幅统计图的读图方法。

2.询问学生对玲玲、贝贝的对话内容是怎么理解的,看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若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

对话内容的实质是:陆地面积并不等同于耕地面积。

3.教师讲解时,可结合中国、印度、美国的地形图,从这3个国家的地形构成差异(山地、高原、平原所占比重)和海陆位置差异(印度和美国东、西两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干旱、半干旱区面积较中国小)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突破印度、美国的耕地面积比我国多的原因这个学习难点。

【类型齐全】教学导入:方案①:回顾导入: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和地形类型?学生回答后,教师:多种多样的气候和地形,形成了我国类型齐全的土地资源。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农业用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二、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2、类型齐全3、比例结构不尽合理4、人均占有量少5、分布不均三、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

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从而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

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设置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从图文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并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农业用地
林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二、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总量丰富
2、类型齐全
3、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4、人均占有量少
5、分布不均
三、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

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从而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

并且随着
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设置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从图文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并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反思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

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从而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

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设置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从图文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并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以及土地资源的保护。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学会分析土地资源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2.难点:理解土地资源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分布,便于学生理解。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及相关资料。

2.图表、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教学视频或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和分布的动画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

呈现(10分钟)1.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通过图表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一些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并提出解决办法。

巩固(5分钟)用PPT展示一些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地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措施的意义和效果。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3.2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3.2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我领土地资源的主要特色2、知道我领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散布情况3、理解为何要珍惜每一寸土地要点、难点我领土地资源的特色;土地资源的种类和散布;土地生产力的质量差别;土地国策学法指导: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我国面积广大,地形、天气条件复杂,各地的气温、降水、地形不一样,加之平原面积只占 12%,,人口众多,因此人均少,再加上干旱地域广,高原、山地多,加剧了“人多地少”这一现状。

因此“珍惜每一寸土地”就成了一项一定的基本国策。

我国在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其次,我领土地有哪些主要种类,散布情况及质量有什么差别,表现出如何的特色?知识梳理:一、人多地少1、读文,认识土地现状,达成活动题1、2。

1)我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的原由: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的原由:3)从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中说了然什么问题2、剖析为何我国会出现“人多地少”1〕地形2〕降水与干湿地域的散布情况3、结论:我领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二】种类齐备1、我国各种土地资源齐备,形成了、、等多种土地种类。

学生读图 3—10,找出各样种类的散布;读文61 页 1------4 自然段,认识各样土地种类的面积和组成情况。

1〕知道各主要种类所占的比重:耕地〔〕林地〔〕草地〔〕明确:草地在各种类中所占的比重最大2〕我领土地资源的组成特色: A、耕地、林地比重小; B、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C、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三】土地资源的散布和地区差别1、散布:〔注意阅读地图,找到图上的散布地点〕1〕耕地主要散布在。

2〕林地主要散布在、,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和。

和的大多数地域林地极少。

3〕草地主要散布在、和。

2、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大〔土地资源种类、产生的原由、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等方面比较〕1〕东部季风区以耕地为主,雨热同期,土壤肥袄——生产力高;此中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2〕西北内地区以草地和沙漠为主,光热条件较好,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生产力水平较低3〕青藏高原区以草地为主,光照充分,但水分、热量不足——生产力水平较低3、土地资源的种类散布与地形种类的对应散布:耕地——平原草地——高原林地——山地〔学生达成 64 页活动题 3〕【四】珍惜每一寸土地1、明确: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我领土地利用的一项基本国策2、读文,认识各种土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举措1〕耕地:存在的问题:解决举措:2〕林地:存在的问题:解决举措:3〕草地:存在的问题:解决举措:一、综合运用:二、。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中国的土地资源指的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区域差异明显的特点,其核心(或关键)是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剖析内容)。

学生已经学过地形、气候(与之前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或就是它的下位概念,就可以类比它,等等)(定起点)。

,所以在本学科有的重要地位,并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作用,是本学科(或本学科的某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或一般内容,次要内容)(地位作用)。

教学的重点是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特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读图(感性认识)→析图(运用深化)讨论----(分享交流强化内化),逐步突破重点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1)了解“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掌握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和区域差异明显的特点。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寸土地。

(二)分析了解“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指由于中国人多,虽然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相对很少;掌握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和区域差异明显的特点就是指了解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山区和草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寸土地就是指我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我们必须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地区差异,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缺乏空间思维能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引导学生通过绘制资料统计图,比较分析“各种类型土地资源分布图”,来分析处理教材中大量的图表资料,直观认识、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土地资源》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地形和气候知识进行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讨论等方法来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地形、气候对土地资源的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温故知新: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
明确: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过渡: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二、新课学习
(一)人多地少
展示中国与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中国与美国陆地面积差不多,为何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学生思考)
展示:中国和美国地形比较
提问: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面积较大的是哪种地形?美国地形中面积较大的是哪一种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中国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美国平原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中国和美国人口比较:
提问:中国有多少人口?美国有多少人口?(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口总量却远远多于美国。

出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图
提问: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计算后回答)
明确:中国人均草地占世界平均数的30%,人均林地占世界平均数的13%,说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图片: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我国和俄罗斯、美国、印度、世界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分别是多少?我国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大吗?(学生读图回答)学生绘图:仿照老师给出的图,也可自行设计,绘制我国人均林地、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比较图。

绘制完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人均林地面积和人均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

讲解: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人均林地面积约占世界平均面积的1/9;人均草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

由此得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提问:我国土地资源有哪几种类型?(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有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和石山。

展示:中国土地利用比重图
提问:耕地、林地、草地、宜林荒山和荒地、宜农荒地各自占的百分比是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