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最新)

合集下载

蛋鸡的饲养技术

蛋鸡的饲养技术

蛋鸡的饲养技术蛋鸡如何养殖?这是养殖人员都想要问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要点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做好转群上笼的准备工作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

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

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2.转群上笼(1)入笼日龄。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7周左右见蛋,因此必须在16~17周龄前上笼,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形成和睦的群序,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

如果上笼过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数。

(2)选留淘汰。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鸡,要求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

如果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入笼时要按品种要求剔除体型过小、瘦弱鸡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鸡,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重适宜的优质鸡。

(3)分类入笼。

即使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良好,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鸡群中仍会有一些较小鸡和较大鸡,如果都淘汰掉,势必增加成本,蛋鸡舍内笼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笼时把较小的和较大的鸡留下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内,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管理,促使其均匀整齐。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是指以产蛋为主要经济目的的鸡种,它的饲养管理决定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1. 饲养环境管理:蛋鸡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干燥、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

饲养场所要保持清洁,定期清理禽舍内外的污物。

准备干净的饮水设备和饲料器,保持饮水器中的水清洁,定期更换饮水管。

2. 饲料管理:蛋鸡需要均衡的饲料来满足其生长和产蛋的需要。

饲料应包含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饲料要保持新鲜,定期检查饲料是否有异味或霉变。

饲料的喂养量和频次需要根据鸡的生产阶段和群体做出调整。

3. 喂养管理:蛋鸡要定时喂食,保证鸡群的生长和发育。

每日喂食时间要固定,可以在早晨和傍晚各喂一次,鸡群饮食量和饮水量要保持平衡。

避免喂食过量,造成浪费和蛋鸡肥胖。

饮水器要保持饮水畅通,定期清洗和消毒。

4. 疾病预防:蛋鸡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扰,因此要进行常规的疾病预防工作。

定期给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注意饲养场所的卫生,消毒禽舍和饮水器,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对有疾病症状的蛋鸡要及时隔离和治疗。

5. 群体管理:蛋鸡是以群体饲养的,要注意群体管理。

保持鸡群的稳定和和谐,避免蛋鸡间的争斗和拘泥。

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6. 照明管理:蛋鸡对照明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保持适当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或人工光。

根据不同阶段的蛋鸡调整照明时间和亮度,以提高蛋的产量和质量。

7. 温度管理:蛋鸡对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冬季要保持禽舍的温暖,以避免蛋鸡的冻伤。

夏季要保持禽舍的通风,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蛋鸡的热应激。

8. 饮水管理:蛋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定期清洁和更换饮水器中的水,确保饮水器的通畅和清洁。

给蛋鸡提供新鲜的饮水,避免断水和水质不良。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养环境管理、饲料管理、喂养管理、疾病预防、群体管理、照明管理、温度管理和饮水管理。

蛋鸡日常管理内容

蛋鸡日常管理内容

蛋鸡的日常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温度管控:蛋鸡养殖的最适温度通常在8℃-28℃之间,不同生长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温度,以保证鸡群的健康和产蛋性能。

2. 投药防病:为了预防疾病,养殖户需要定期对鸡群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并注意鸡群的免疫水平。

一旦发生感染,需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3. 科学配料:根据不同季节和鸡群的营养需求,需要改善饲养方式。

例如在冬季,需要添加高油脂和高能量的营养成分,以确保鸡群能够度过低温季节。

4. 光照控制:光照对蛋鸡的产蛋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并保证光照均匀。

5. 带鸡消毒:为了减少传染源,养殖户应该进行带鸡喷雾消毒。

6. 环境卫生:养殖户应定期清扫鸡舍,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对粪便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7. 防疫管理:养殖户需要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定期接种疫苗,并定期对鸡群进行健康检查。

8. 饲养管理:养殖户应定期观察鸡群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同时,应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当的运动。

9. 拣蛋与喂料:为了减少应激、稳定产蛋率和减少破损蛋,养殖户应定时喂料和拣蛋。

例如每天定时饲喂3次,并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拣蛋。

10. 防止生物污染:为了降低疫病的传播几率,养殖户应采取措施防止虫、鸟、鼠、兽等携带的病原体的生物污染。

例如通过杀虫、灭鼠、驱鸟、赶兽等措施。

以上是蛋鸡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养殖户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以提高蛋鸡的健康状况和产蛋性能。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蛋鸡的健康管理对于生产稳定的蛋产量和鸡群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列举了管理蛋鸡的五个重要措施。

1. 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饲料和饮水是蛋鸡生产所需的基本要素。

蛋鸡需要高质量和均衡的饲料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促进蛋的形成和生长发育。

饮水的数量和质量也需要得到重视,确保蛋鸡始终有足够的水源,并且水质清洁卫生。

养殖户应定期检查和更换饲料和水源,以确保蛋鸡获得良好的营养和健康。

2. 维护舒适的生活环境:蛋鸡需要一个舒适、干燥、清洁和适宜的生活环境才能确保其生产和生长。

养殖场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确保蛋鸡享有自由活动的权利。

应保持鸡舍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鸡舍内的空气流通也很重要,以防止细菌和疾病的传播。

养殖户应定期清洁鸡舍,更换鸡舍内的垫料,并确保适当的通风和排泄物处理。

3. 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蛋鸡易受到各种疾病和寄生虫的影响,这可能导致生产下降和鸡群的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养殖户应加强鸡群的免疫力,定期注射疫苗,及时进行兽医检查和治疗。

饲养密度的控制和饲料的严格消毒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4. 喂养和生产管理的规范化:蛋鸡的喂养和生产管理应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

养殖户应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包括适当的饲料和饮水量,以及合理的饲料配方。

养殖户需要定期测量和记录蛋鸡的体重和蛋产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规范化的喂养和生产管理,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潜力和经济效益。

5. 关注蛋鸡的心理和行为需求:蛋鸡是一个社会性动物,其心理和行为需求同样需要得到关注。

养殖户应提供适宜的空间、温度和养殖条件,以满足蛋鸡的社交和活动需求。

应避免人为因素对蛋鸡造成的压力和伤害,如粗鲁的处理、过度捕捉和食物的限制。

保证蛋鸡的心理和行为福利,有助于提高蛋鸡的生产水平和鸡群的整体健康。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饲料管理1.饲料成分:产蛋鸡的饲料应注重合理的饲料配方,包括粗蛋白、赖氨酸和磷等营养元素的保证,以满足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需求。

2.饲喂方式:采用定量定时喂饲的方式,将饲料分为几次进行喂饲,避免浪费和过度摄食。

同时,饮水箱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水源,确保蛋鸡的水分摄入量充足。

3.精细喂养: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适时的饲料调整。

如在产蛋期,应加强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保证蛋鸡蛋的产量和质量。

二、环境管理1.温度调控:合理的温度对蛋鸡的产蛋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蛋鸡产蛋的不良影响。

2.光照管理:合理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对蛋鸡的产蛋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可调节蛋鸡的生产周期和产蛋量。

3.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避免过高的湿度和氨气浓度对蛋鸡的健康产蛋造成不良影响。

要及时清理鸡舍、保持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消毒杀菌。

三、疾病防控1.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是产蛋鸡饲养中的重要内容。

要做好疫苗接种、疫情监测以及隔离、消毒等工作,确保鸡群的健康。

2.定期检查蛋鸡的健康状况,如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羽毛质量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以防止病情扩大。

四、繁殖管理1.选择优良的品种鸟,进行合理的育种交配。

保持种公种母的健康,提高种禽的血缘优势和抗病能力。

2.为种禽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照顾。

确保种禽的繁殖效果和繁殖力。

五、日常观察1.定期观察鸡舍内饲养环境和设备设施的情况,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蛋鸡的正常饲养和产蛋。

2.观察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蛋鸡的产蛋潜能。

综上所述,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包括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控、繁殖管理以及日常观察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效率和产蛋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管理好蛋鸡是农户和饲养场的重要任务之一。

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水平对鸡蛋的产量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对提高蛋鸡的生产水平和健康状况非常关键。

下面将介绍5个管理好蛋鸡的措施。

1. 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蛋鸡的饲养环境直接影响着鸡的健康和生产水平。

首先要保证饲养环境的卫生,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排泄物和残饲料,保持鸡舍的干净整洁。

其次要注意通风和保温,鸡舍内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不断新鲜,避免粪便氨气的积聚。

鸡舍内还要做好保温措施,保证蛋鸡不受寒冷影响。

要注意合理调控饮水和饲料的供给,保障蛋鸡的饮水和营养需要,防止因为饥饿或缺水导致的蛋鸡出现健康问题。

2. 精心选择和管理饲料对于蛋鸡的饲料,应当进行细致选择和管理。

首先要为蛋鸡提供优质的饲料,包括各类谷物、豆类、油料、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饲料,以满足蛋鸡的各项营养需求。

其次要注意储存和保管饲料,避免发霉、受潮等情况发生。

要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产蛋量,适时调整饲料的配比和用量,保证蛋鸡获得良好的营养供给。

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饲养蛋鸡的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以确保蛋鸡的健康状态。

每季度至少应当请兽医对鸡只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鸡只的疾病。

对蛋鸡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工作,包括传染性疾病的疫苗接种和预防注射,以防止疾病传播和爆发,确保蛋鸡的健康状态。

4. 合理装配和调配鸡群每只蛋鸡的性格和体质都有所不同,因此合理装配和调配鸡群非常重要。

首先要根据蛋鸡的品种和年龄进行合理的装配,同时要留意鸡群内的领头鸡和次领头鸡的发生情况,避免鸡群内的恶性斗殴情况的发生。

其次要合理调配鸡群内的性别比例,避免因为性别过多或过少导致的鸡只自卫能力下降和产蛋量减少的问题。

还要根据蛋鸡的生长状态和产蛋量,及时将鸡只分群或更换鸡群,防止因为长期混群导致的鸡只争食、打架等问题的出现。

5. 注重观察和细心照料在蛋鸡的管理中,观察和细心照料非常关键。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对蛋鸡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和高产蛋。

本文将从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控和日常维护等方面介绍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饲料管理1. 饲料选择:选择优质饲料,确保蛋鸡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应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需要,配制合理的饲料配方,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 饲料供应:要根据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需要,控制饲料的供应量和供应时间,确保蛋鸡能够适时、适量地摄取饲料。

应定时定量地喂食,避免饲料的过量或不足。

3. 饲料管理:要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定期清理饲料盆、饮水器等饲料器具,避免饲料受潮、发霉或沾染病菌。

饲料的储存要放置在通风、干燥、防鼠防虫的地方,避免污染和变质。

二、环境管理1. 鸡舍布局:鸡舍应有合理的布局,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

合理设置鸡窝、饲料器、饮水器等设施,便于蛋鸡生活和管理。

鸡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 温度控制:蛋鸡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温调整鸡舍的温度。

冬季要加强保暖措施,如加设取暖器、加厚保温材料等;夏季要保持通风,使用降温设备如湿帘等。

3. 水源管理:蛋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器应保持畅通,水源要新鲜、卫生。

要定期清洗和更换饮水器,防止饮水受到污染和病菌传播。

三、疾病防控1. 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应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定期接种和补种疫苗,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 疾病监测:要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蛋鸡。

要注意观察蛋鸡的精神状态、食欲、体重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 病区管理:对于有病的蛋鸡,应尽早隔离和治疗,避免病菌传播给其他蛋鸡。

病区要做好消毒、除菌工作,尽量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日常维护1. 定期清洁:要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废料,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一、蛋鸡饲养管理(一)育雏期饲养管理(0—6周龄)雏鸡在0—6周龄这段时间为育雏期。

其饲养管理总的要求是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满足鸡的生理要求,严格防止各种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

1、雏鸡的生理特点:(1)体温调节机能差。

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

其体温调节机能在两周龄后才逐渐趋于完善,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

雏鸡1周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2倍;6周龄时约为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

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是成鸡的3倍。

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

雏鸡消化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进食量有限,消化酶分泌能力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

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易消化,营养水平高的全价饲料。

(4)抗病力差。

幼雏由于对外界的适应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即有可能患病。

在30日龄之内雏鸡的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虽经多次免疫,自身产生的抗体还难以抵抗强的病原微生物侵袭。

因此,必须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5)敏感性强。

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而且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和一些药物以及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反映也很敏感。

所以,应注意环境控制和饲料的选择以及用药的慎重。

(6)群居性强、胆小。

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

比较神经质,对外界的异常刺激非常敏感,易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

所以需要环境安静以及避免新奇的颜色,防止鼠、雀、兽等动物的进入鸡舍。

同时,注意其饲养密度的适宜性。

(7)初期易脱水。

刚出壳的雏鸡体内含水率在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脱水。

育雏初期干燥的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过多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

所以,在出生之后的存放、运输及育雏初期应注意湿度的问题,就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

2、管理要点(1)密度:1—3周龄20—30只/m2,4—6周龄10—15只/m2;,笼养为1—3周龄50—60只/m2,4—6周龄20—30只/m2,注意强弱分群饲养。

(2)温度:温度对于育雏开始的2—3周极为重要。

刚出壳的小鸡要求35℃,此后每5天降低1 ℃,在35—42日龄时,达到20——22 ℃。

注意观察,如发现鸡倦怠、气喘、虚脱表示温度过高;如果幼鸡挤作一团,吱吱鸣叫表示温度过低。

蛋鸡适宜温度见下(表1)表1:蛋鸡各阶段适宜温度(3)湿度:湿度过高,影响水分代谢,不利羽毛生长,易繁殖病菌和原虫等,尤其是球虫病。

湿度过低,不仅雏鸡易患感冒,而且由于水分散发量大,影响卵黄吸收,同时引起尘埃飞扬,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小鸡因脱水而死亡。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0日龄前60—70%;10日龄后55—60%。

湿度控制的原则是前期不能过低,后期应避免过高。

(4)饮水:饮水是育雏的关键,雏鸡出壳后,应尽早供给饮水,在炎热的天气,尽可能提供凉水;寒冷冬季应给予不低于20℃的温水。

在开始几天,水中可加入5%的糖,适量的维生素和电解质,能有效的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5)饲喂:雏鸡在进入育雏舍后先饮水,隔3—4小时就可以开食。

饲喂次数在第一周龄每天6次,以后每周可减少1次,直到每天3次为止。

尽可能选用雏鸡开食料。

(6)通风:可调节温度、湿度、空气流速、排除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空气中尘埃,降低鸡的体表温度等。

通风与保温是一对矛盾,应注意观察鸡群,以鸡群的表现及舍内温度的高低,来决定通风的次数与时间长短。

(7)光照:原则上第1周光照强,2周以后避免强光照,照度以鸡能看到采食为宜。

光照时间,开始第1周每天22—24小时,从第2—8周龄10—12小时,第9—18周龄8—9小时。

(8)分群:适时疏散分群,使雏鸡健康生长,减少发病,提高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分群时间应根据密度、舍温等情况而定。

一般是在4周龄时进行第一次分群,第二次应在8周龄时进行。

具体是将原饲养面积扩大1倍,根据强弱、大小分群。

(9)断喙与修喙:7—11日龄是第一次断喙的最佳时间;在8—10周内进行修喙。

在断喙前一天和后一天饮水(或饲料)中可加入维生素K3,每公斤水(或料)中约加入5毫克。

(10)抗体监测与疫苗免疫:应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有条件的鸡场应该在免疫以后的适当时间进行抗体监测,以掌握疫苗的免疫效果,如免疫效果不理想,应采取补救措施。

(二)育成期饲养管理(7—20周龄)7周龄到产蛋前的鸡称为育成鸡。

育成期总目标是要培育出具备高产能力,有维持长久高产体力的青年母鸡群。

1、育成鸡培育目标:体重符合标准、均匀度好(85%以上);骨骼发育良好、骨骼繁育应和体重增长相一致;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在产前确实作好各种免疫,保证鸡群安全度过产蛋期。

2、雏鸡向育成鸡的过渡:(1)逐步脱温,雏鸡在转入育成舍后应视天气情况给温,保证其温度应在15—22℃。

(2)逐渐换料,换料过渡期用5天左右时间,在育雏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15—20%育成料,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

(3)调整饲养密度,平养10—15/m2,笼养25只/m2。

3、生长控制: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培育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以使其骨架充实,发育良好。

因此从8周龄开始,每周随机抽取10%的鸡只进行称重,用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较。

如体重低于标准,就应增加采食量和提高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质的水平;如体重超过标准,可减少饲料喂量。

同时,应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喂,保证其均匀度。

4、光照:总的原则是育成期宜减不宜增、宜短不宜长。

以免开产期过早,影响蛋重和产蛋全期的产蛋量。

封闭式鸡舍最好控制在8小时,到20周龄,每周递增一小时,一直到15—17小时为止。

开放式鸡舍,在育成期不必补充光照5、及时淘汰畸形和发育不良鸡只。

(三)、产蛋期饲养管理(20周龄—淘汰)育成鸡培育到18周龄以后,就要逐步转入产蛋期饲养管理,进入20周龄以后,就要完全按照产蛋期管理。

产蛋期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生活环境(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成分);合理的饲料营养;精心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疫病防治。

使鸡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各种性能,为此必须做到科学饲养,精心管理。

1、提供良好的产蛋环境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重大转折,产第一枚蛋是一种强刺激,应激相对大。

产蛋前期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成熟,体重仍在不断增长,产蛋率迅速上升,因此生理应激反应非常大。

由于应激,使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所以,应减少外界干扰,减轻应激。

2、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从18周龄开始应给予高水平的产前料,在开产直到50%产蛋率时,粗蛋白应保证在15%;以后要根据不同产蛋率,选择使用蛋鸡料,保证其产蛋所需。

对产蛋高峰期如果在夏季,应配制高能、高氨基酸营养水平的饲料,同时应加入抗热应激的药物。

蛋鸡每天喂量3—4次,加量均匀。

同时要保证不间断供给清洁饮水。

3、光照管理。

产蛋鸡的光照应采用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光照强度为3—4瓦/m2,光照时间从20周龄开始,每周递增1小时,直至每天17小时。

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得随意变更。

4、做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

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3℃,湿度为55—65%,通风应根据生产实际,尽可能保证空气新鲜和流通。

5、经常观察鸡群并做好生产记录。

健康与采食,产蛋量、存活、死亡和淘汰、饲料消耗量等都应该详细记录。

在产蛋期,应该注意经常观察鸡群,发现病鸡时应迅速进行诊断治疗。

(四)蛋鸡饲料营养水平鸡的生长、产蛋都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是从饲料中摄取。

鸡获得各类营养物质后,经过体内的消化、代谢活动,转变成鸡的体蛋白、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糖元等,进而合成为人类需求的鸡产品。

1、蛋鸡的饲养标准蛋鸡的营养指标有:代谢能、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必须脂肪酸。

这里主要列出代谢能、粗蛋白质、钙、磷、食盐以及蛋氨酸、赖氨酸需要量(见表2)和我国蛋鸡配合饲料标准(表3)。

在蛋鸡配合饲料标准中,产蛋后备鸡包括雏鸡、青年鸡两个阶段。

表2:蛋鸡各阶段营养指标表3:蛋鸡配合饲料标准(GB/T5916—2004)3、选择使用蛋鸡饲料应注意问题(1)在饲养蛋鸡中,若选购商品饲料时,应注意选择规模大,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一定要按照不同生长发育和生产阶段选择,选购相对应饲料。

(2)育雏期最好使用颗粒全价饲料(破碎开口料)。

(3)育成期和产蛋期可选择使用浓缩饲料。

浓缩饲料应按生产厂家推荐配方加入玉米(粉碎)、麸皮充分混合均匀后使用。

(4)在选购使用饲料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所购饲料标签,看营养指标是否适合,是否加入药物等。

若所购饲料含有药物添加剂,一定要注意防病治病时所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使用量。

(5)在玉米、麸皮选择使用上,一定要注意质量,切勿使用发霉变质。

二、鸡病综合防治(一)近年鸡病发生的特点1、鸡病的种类逐渐增多新的鸡病几乎每1—2年出现一个。

从1985年开始,先后爆发了马立克、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法氏囊炎、腺胃型传支等,在西安地区2003年还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原的毒力明显增强,如马立克氏、传染性法氏囊炎及新城疫病的毒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

野毒的毒性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近10多年里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就出现了3—4个新的血清型,传染性法氏囊炎病也出现许多亚型。

因此,鸡病变的愈加复杂,防治愈来愈困难。

2、细菌性疾病的危害逐渐加大鸡白痢、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发生不断,特别是鸡大肠杆菌病是小鸡早期死亡、育成鸡和产蛋鸡死亡的重要原因。

据调查,在一些鸡场由于鸡大肠杆菌病或与此病相关所造成的死亡占死亡数的50%以上。

大肠杆菌病对产蛋鸡不仅造成死亡,还可使鸡发生肠炎、输卵管炎及腹膜炎,产蛋急剧下降。

3、中毒性疾病和营养代谢病日益增多近年来,有的使用了没有脱氟的磷酸氢钙或含氟量高的骨粉引起的氟中毒。

当中毒时精神食欲降低,拉稀,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产蛋鸡产蛋下降。

有的使用喹乙醇造成中毒,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冠发黑,流涎和腹泻,严重者痉挛倒地而死,产蛋鸡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下降。

有的饲喂了发霉饲料,引起的霉菌中毒,特别是小鸡十分敏感,表现为肺炎症状,成年鸡表现为产蛋率下降(10—20%)。

严重的是黄曲霉毒素中毒,小鸡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贫血、冠苍白,黄疸,粪便稀薄带血,生长迟缓并有神经症状,母鸡产蛋明显减少,病死率高达49%以上。

在营养代谢病方面,主要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症、脂肪肝综合症、痛风和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多见。

(二)疾病防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布局不合理,不能做到全进全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