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绿地,规范
青岛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

青岛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一、总则本标准旨在规范青岛市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确保绿地保持良好的生态、景观和安全性能,为市民提供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本标准适用于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各类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
二、绿地卫生1.保持绿地环境整洁,及时清除垃圾杂物,消除卫生死角。
2.定期修剪绿化植物,保持植物造型美观,避免植物生长影响行人安全和公共设施使用。
3.定期清理植物病虫害,保持植物健康生长。
4.及时清理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对绿地造成的破坏,尽快恢复绿地原貌。
三、植物养护1.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定期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2.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植物养护措施,保证植物四季常绿、生长旺盛。
3.严格保护古树名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生长,保持城市绿地的历史文化价值。
4.鼓励采用生态、环保、节能的植物养护方法,提高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四、设施维护1.对绿地的给水、排水、照明、栏杆、座椅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安全使用。
2.设置和维护好绿地的指示牌、宣传牌等辅助设施,方便市民游览和使用。
3.对损坏严重的设施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保证市民安全使用。
五、安全防范1.在绿地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市民注意安全事项。
2.加强绿地的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3.严格控制火源和危险物品进入绿地,防止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4.对大型活动和集会等公共活动进行安全评估和管理,确保市民安全游览和使用绿地。
六、档案管理1.建立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档案,记录绿地的位置、面积、权属、养护管理等信息。
2.对绿地的日常巡查、设施维护、植物养护等工作进行记录和管理,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可追溯性。
3.对绿地内的植物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应对等突发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为今后的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4.对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等前期工作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1.0.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1.0.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城市绿地urbangreenspace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2.0.2季相seasonalappearanceofplant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2.0.3种植设计plantingdesign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2.0.4古树名木historicaltreefamouswoodspecies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本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
2.0.5驳岸revertment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2.0.6土壤自然安息角soilnaturalangleofrepose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伺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2.0.7标高elevation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箅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2.0.8土方平衡balanceofcutandfill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
2.0.9护坡slopeprotectlon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
2.0.10挡土墙retalningwall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篇一:防护绿地的要求第六章道路及防护绿地规划设计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城市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道路绿地的内容掌握:道路绿地各部分的设计要求,各类防护绿地的绿化要求了解:道路绿地的作用及防护绿地的类型(四)交叉口的绿化设计交叉处可以布置成交叉口、安全岛、交通岛、立体交叉(立交桥)等,这些地方也需要进行绿化,合理的绿化种植类型可以起到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作用。
1.交叉口绿化设计安全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进入道路的交叉口时,必须在路转角空出一定的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
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就称为“安全视距”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布置植物时其高度不得超过0.65m-0.70m高,或者在三角视距之内不要布置任何植物。
视距的大小,随着道路允许的行驶速度、道路的坡度、路面质量情况而定,一般采用30m-35m2.安全岛有较宽的街道上,在道路中央可作短时间的停留,为避开车辆使行人能安全过街而设的安全岛.3.交通岛交通岛也可称中心岛(俗称转盘),设置交通岛主要是组织环形交通,凡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多呈圆形交通岛的半径,必须保证车辆能按一定速度以交织方式行驶。
由于受到环道上交织能力的限制,因此在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上,或具有大量非机动车交通或行人众多的交叉口上,不宜设置环形交通。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所采用的圆形交通岛,一般直径为40m~60m。
4.立交桥绿地规划设计立交桥绿地布置应服从该处的交通功能,使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
出入口应有指示性标志的种植,使司机可以方便地看清入口;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诱导司机的行车方向,同时使司机有一种安全的感觉。
绿化工程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绿化工程的管理,提高绿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绿化工程,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等。
第三条绿化工程应当遵循生态、环保、节约、美观的原则,注重绿化效果与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
第四条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应严格执行本规范。
第二章绿化工程设计第五条绿化工程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二)充分考虑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三)注重植物多样性,提高绿化工程生态效益;(四)合理规划植物配置,形成层次分明、景观优美的绿化空间;(五)合理设置园林小品、休息设施等,提高绿化工程的使用功能;(六)充分考虑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打造城市特色景观。
第六条绿化工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规模、设计范围、设计标准等;(二)植物配置图:包括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种植方式等;(三)绿化工程平面图:包括绿化工程范围、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等;(四)绿化工程剖面图:包括绿化工程剖面、植物层次、土壤层等;(五)绿化工程效果图:包括绿化工程整体效果、局部效果等。
第三章绿化工程施工第七条绿化工程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绿化效果;(二)遵循施工顺序,合理组织施工;(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四)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第八条绿化工程施工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图纸会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人员培训、材料设备采购等;(二)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状况,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三)植物种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植物种植,包括种植穴挖掘、土壤回填、植物栽植等;(四)园林小品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园林小品施工,包括休息设施、雕塑、喷泉等;(五)绿化工程验收: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对绿化工程进行验收。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城市防护绿地规范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绿地保护要求,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绿地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城市防护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是城市防护绿地规范的内容,总结如下。
首先,规定城市防护绿地的建设范围和用途。
城市防护绿地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在城市各区域合理规划和布局,包括市中心、城市边缘、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根据防护功能和绿地用途,分为生态绿地、景观绿地、垂直绿化、防护林带等。
其次,明确城市防护绿地的功能和建设标准。
城市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防护城市环境、净化大气、调节气温、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住环境等。
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分为防风防尘、减噪降温、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建设标准包括绿地面积、绿地比例、绿化覆盖率、植被种植密度等。
然后,规定城市防护绿地的设计要求和工程技术规范。
城市防护绿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合理布局和设计。
工程施工应符合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要求,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确保绿地的质量和安全。
再次,规定城市防护绿地的管理和维护要求。
城市防护绿地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维护体系,包括绿地保护、绿地更新、绿化养护等方面。
绿地管理应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持绿地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最后,加强城市防护绿地与其他城市设施的协同规划和建设。
城市防护绿地应与道路、建筑、水体等城市设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化系统。
同时,要加强城市防护绿地与城市水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衔接,形成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多功能的城市防护绿地。
综上所述,城市防护绿地规范具有城市规划、绿地建设、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
各级政府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应加强对城市防护绿地规范的落实和监督,确保城市绿地的质量和效益。
上海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

上海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
上海市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规范,以
保护人们住房安全为目的,设计规格较为合理,建设优势明显。
为了满足国家《城市绿化规划标准》要求,上海市新制订的
《上海市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对绿地覆盖比例、建筑限高、草坪用地、绿地公共服务、护防树种、植物保护温室等方
面进行了规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绿化系统,更好为人们提供
防护服务。
首先,《上海市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明确,绿地应符合
城市绿化规划标准的总体要求,绿地覆盖比例不低于36%,其
中绿地应设计在1000平方米以上,能综合服务市民绿化保护
文化和起天然氧吧的功能;建筑物的最高限度不应高于绿地的
十倍,绿地中划分为公共服务绿地及街道景观绿化用地;定义
了护防树种,规定了以多树密条、树植密度、单树体积等形式
保证绿地护防效果;植物保护温室是解决在特殊气候下解决绿
地养护及植物保护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明确了其他完善的绿化
规划设计要求,如绿色廊道、草坪用地、中小型绿地等,为安
全和有效的绿化设计提供了指导。
上海市退防护绿地规划设计规范是解决人们住房安全问题的有
效规划,它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绿化服务和保护的需求,更好
地为市民提供安全所需要的保障服务。
莆田市防护绿地设计标准

莆田市防护绿地设计标准一、防护绿地的选址1. 地理位置:莆田市地处福建省中部,东临东海,南依溪湖,地势平坦,气候温和。
在选择防护绿地的地理位置时,首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地形地势和气候特点,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区,使得防护绿地能够更好地发挥其防护作用。
2. 生态环境:莆田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护绿地的选址需要考虑到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确保防护绿地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将防护绿地的选址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避免在防护绿地选址区域内进行大规模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地区的自然状态,为防护绿地的建设提供充足的空间和资源。
二、防护绿地的建设标准1. 设施规划:防护绿地的建设应考虑到城市的自然灾害情况,根据城市的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灾情况,科学规划防护绿地的建设标准和设施设置,包括护坡、防浪墙、护岸等防护措施,以有效地规避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危害。
2. 绿化要求:在防护绿地的绿化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植被资源,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和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局,提高植被的密度和覆盖率,加强绿地的防护功能,形成生态防护系统。
3. 土壤改良:莆田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改良是防护绿地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防护绿地对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三、防护绿地的植被配置1. 植被种类:根据莆田市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被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提高防护绿地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 植被密度:在防护绿地的植被配置中,需要考虑到植被的密度和覆盖率,增加植被的密度,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加强防护绿地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3. 绿化管理:防护绿地的植被配置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定期修剪、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确保植被的健康生长和防护功能的发挥。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1.总则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1)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2)季相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3)种植设计按植物生长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4)古树名木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以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
(5)驳岸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6)自然安息角土壤在自然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间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7)标高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算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8)土方平衡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
(9)护坡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
(10)挡土墙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
(11)汀步在水中放置可让人步行过河的步石。
(12)园林建筑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又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
(13)特种园林建筑绿地内有特殊形式和功能的建筑,如动物笼舍、温室、地下建筑、水下建筑、游乐建筑等。
(14)园林小品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所用的小型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护绿地的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外两侧建筑物的退缩地带和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的不准建筑区,除按城市规划设置人流集散场地外,均应用于建造隔离绿化带。
其宽度分别为: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宽度26米以下的,两侧各2米至5米;26米至60米的,两侧各5米至10米;60米以上的,两侧各不少于10米。
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不准建筑区的隔离绿化带宽度,国道各20米,省道各15米,县(市)道各10米,乡(镇)道各5米。
(二)在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桥控制范围内,应当进行绿化。
(三)铁路沿线两侧隔离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20米。
(四)高压线走廊下安全隔离绿化带的宽度,550千伏的,不少于50米;220千伏的,不少于36米;110千伏的,不少于24米。
(五)沿涌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5米,江河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30米;水源涵养林宽度各不少于1
00米;流溪河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为100米至300米。
相关法规:《城市绿化条例》/law/admin/200009210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