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考物理试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对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进行了评析。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内容:
1. 高考物理试题整体难度适中,各题型分布比例较为均匀。
考察的知识点覆盖了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公式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其中,简单选择题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多选题和判断题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物理知识的应用有较高要求。
3. 计算题部分注重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能力。
计算题中的数据处理和题目中的实验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答。
部分计算题还加入了一些推理和归纳的要素,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 试题中还设置了一些综合题,要求学生将多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并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题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总体来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的出题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
学生在备考时应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山西高考新课标二卷物理试卷分析

2024年山西高考新课标二卷物理试卷分析01.总体评价:2024年新课标Ⅱ理综卷的物理试题依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体难度适中,知识考查全面,情境创设丰富,试题设计新颖,坚持素养立意,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强化物理观念考查;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实验考查;促进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科学思维考查,提升人才选拔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今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Ⅱ理综共13道物理试题,其中7道试题属于力学模块(4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4道试题属于电磁学模块(2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1道计算题),1道热学试题(选择题),1道近代物理和光学试题(选择题)。
属于必修一、二、三的共8题。
02.试题特点:2024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Ⅱ注重物理观念的考查,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试卷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深化基础性,加强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原理、内化方法,逐渐形成对物理全局性、整体性认识,引导减少“机械刷题”现象。
第15题以福建舰为命题情境,引导大家关注新时代我国重大科技进展,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强调物理学基本规律在前沿科研中的重要应用,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物理知识的学习;估算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和能力,第16题以红矮星行星的观测为背景,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第17题以三位科学家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贡献,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第20题以电动汽车的动力回收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物理模型理解生产实践中的高新技术;第21题介绍四冲程柴油机的循环过程,考查学生对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理解;第24题通过高层建筑运送重物,考查学生对力的平衡和机械能守恒的理解,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与反思怎么写

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与反思怎么写
评析和反思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试题整体分析:首先需要从整体上分析试题的难易程度、题型分布、比例分配等。
通过对比往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在题型和难度上是否有变化,考察的知识点是否有新的趋势。
2. 知识点分布:分析试题中各类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如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 题型分析:对各类题型进行分析,例如计算题、实验题、选择题等。
分析各类题型的难易程度、考察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技巧。
4. 解题方法分析:分析试题中涉及的解题方法,如受力分析、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动量守恒等。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考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5. 学生表现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考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6. 反思教学:根据试题的分析结果和学生表现,反思日常教学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进度等方面进行思考,寻找改进之处。
总之,评析和反思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新疆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新疆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新疆xx高考物理试卷分析新疆xx高考物理试卷分析11.选择题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综合分析能力。
选择题(第15题、第16题、第19题、第21题)为力学题,突出力学“力与运动”的主要知识,重点考查考生对“力与运动”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17、18、20)都是电学题,突出了电学的主要知识“电场、电磁感应、理想变压器、正弦交流电”等。
试题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强调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对分析物理过程有较高要求。
同时,试题也淡化了解题技巧,减少了繁琐的计算,让能注重分析物理过程、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2.实验题具有创造性,突出课程标准,注重实验探究能力。
xx高考物理试题突出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试题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控制实验条件、使用仪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分析评价结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处理问题。
要求学生在遇到xx情况时,用所学的知识和规则进行探索。
今年的物理实验试题22电阻测量和23加速度测量都是这一思路的落实。
3.计算题强调情境,强调过程分析,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4题命题场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追求和问题。
题目的描述非常清晰,有助于学生分析掌握,降低了难度。
其中,难点在于整个过程分为两段,要求考生分段列出更多的关系表达式,并找出整体关系,并进行推理解决。
有25个问题仍然遵循着近年来命题的热门话题,即“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考生熟悉这道题的场景,是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常见模型。
它要求考生对物理过程有清晰的分析和很强的空间想象力。
这就是本卷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应用被X突出的地方,也是反映考生数学能力应用X的典型地方,命题不回避热点,侧重基础考试和能力考试。
试题的选取有特色,有选择性,难度适中,相对容易让学生评分,体现了高中物理xx课程实验的精神,但整个模块的知识覆盖不够全面。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物理)附试卷分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物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氘核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总的反应效果可用612H→224He+x01n + y11p +43.15 MeV表示,式中x、y的值分别为A.x=1,y=2B.x=1,y=3C.x=2,y=2D.x=3,y=12.如图,一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的一端系物块P, P置于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存在摩擦;绳的另一端悬挂一轻盘(质量可忽略),盘中放置砝码。
改变盘中砝码总质量m,并测量P的加速度大小a,得到a-m图像。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下列a-m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A. B.C. D.3.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将采得的样品带回地球,飞行器需经过月面起飞、环月飞行、月地转移等过程。
月球表面自由落体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自由落体加速度的1。
下列说法正确6的是A.在环月飞行时,样品所受合力为零B.若将样品放置在月球正面,它对月球表面压力等于零C.样品在不同过程中受到的引力不同,所以质量也不同D.样品放置在月球背面时对月球的压力,比放置在地球表面时对地球的压力小4.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环套在大圆环上,小环从静止开始由大圆环顶端经Q点自由下滑至其底部,Q为竖直线与大圆环的切点。
则小环下滑过程中对大圆环的作用力大小A.在Q点最大B.在Q点最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5.在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将无限远处的电势规定为零时,距离该点电荷r处的电势为k Q,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势,r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该点的电势的代数和。
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等势线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是伏特),则A.Q1<0,Q1Q2=-2 B.Q1>0,Q1Q2=-2C.Q1<0,Q1Q2=-3 D.Q1>0,Q1Q2=-36.如图,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接入电路的匝数可通过滑动触头T调节,副线圈回路接有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R0和R1、开关S。
高考物理质量分析报告

高考物理质量分析报告高考物理质量分析报告导语:物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科目。
通过对物理试卷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复习相关知识,提高成绩。
下面对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进行质量分析,以期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试卷整体质量分析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在整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1. 难度适中:高考物理试题整体难度适中,难题数量不多,大部分题目都是基础性的,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知识点覆盖全面:试题涉及到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多个知识领域,各个知识点都有所涉及。
3. 程度由浅入深:试题从易到难的程度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由基础到深入的掌握知识。
4. 考查思维能力: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具体知识点分析1. 力学:力学是物理的基础,也是高考物理的重点和难点。
试卷中有一定数量的力学题目,主要考察质点的运动、牛顿定律、工作、功、能量等知识点。
2. 电学:电学是考察较多的知识点之一。
试卷中的电学题主要考察电流、电阻、电压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电路图的分析和解题能力。
3. 光学:光学作为物理的分支学科,也是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重要内容。
试卷中的光学题目主要考察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 热学:热学作为物理的一个知识领域,近年来在高考中的占比相对较低。
试卷中的热学题目主要考察热传导、热辐射、理想气体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三、学生易错知识点分析通过对高考物理试题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学生易错的知识点:1. 公式记忆不准确:高考物理试题中的许多问题需要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但是一些学生对于公式的记忆不准确,导致计算错误。
2. 知识点理解不深入:一些学生对于物理的概念理解不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无法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简单概念混淆:一些学生容易混淆一些简单的概念,比如电压和电流的区别,导致在解题时出现错误。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1. 引言高考是全国性的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考试,对考生的物理水平提出了严格要求。
本文将对最近一年的高考物理试卷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旨在提供给物理教师和学生一些指导意见和学习方法。
2.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2.1 试题类型高考物理试卷通常包含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占比较大,占试卷的50%以上,涵盖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知识点。
填空题和计算题侧重对基础概念和公式的考察,而解答题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2.2 难度分布高考物理试卷的难度分布通常为:易题占60%左右,中等题占30%左右,难题占10%左右。
易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考察,中等题主要涉及公式的运用和简单的计算,而难题则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2.3 知识点覆盖和考察重点高考物理试卷覆盖了中学物理的各个知识点,但重点仍然是力学、光学和电磁学。
力学方面主要考察力、功、能、牛顿定律等基础概念;光学方面主要考察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内容;电磁学方面主要考察电路和磁场等知识。
3. 教学反思3.1 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首先,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解,因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往往考察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其次,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让他们熟练掌握各种物理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方法。
最后,注重解答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引入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观看科学视频、参观科学博物馆等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3.3 高效的复习方法在高考物理复习阶段,学生可以采用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复习效果。
例如,重点记忆和复习易题,巩固基础知识;多做题,在做题过程中巩固知识点和提升解题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分配足够的时间给每个知识点的复习,避免遗漏重要的考点。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一。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卷Ⅰ)试题评析:1、试题考核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的覆盖面广从试题考核的内容来看,考查了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力学、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能定理、氢原子的跃迁与能级等知识点,包含了中学物理中的大部分知识内容。
2、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注重了对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
试题中的选择题,一部分的考题是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考题,以及应用基本规律进行基本运算的考题。
比如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改用大小为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答案:C,解析:根据胡克定律有:,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答案:AD,解析:选项B错误,根据P=Fv和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外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选项C错误,此时外力的功率为零。
3、注重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如第201924题2019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
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
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纵轴是;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和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两式相除后取对数,得:,整理得:,选项B正确。
24.(14分)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 和2019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2010年高考物理试卷(海南卷)分析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罗基鸣海口实验中学漆长庆2010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试卷(海南卷)依据《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海南省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以及海南省中学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试卷为单科独立试卷。
一、试卷结构分析1、试卷的基本情况试卷各题的基本情况统计表2.题型及分值结构2010年海南高考物理试卷的题型与分值与2009年相同,没有变化。
各种题型题量、分值图表102030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模块选做题题量、所占分值试卷的题型及分值结构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
3.内容分值结构注:其中的数据为粗略统计.从内容分值结构中可以看出:试卷在必修一模块中内容分量占的较重。
特别是涉及牛顿定律的内容分值占到25之多。
在必考的四个模块中所占比例较大。
二、试题基本特点从上面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以下一些特点: 1.关注对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试卷中涉及的必考内容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圆周运动”、“静电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洛仑兹力”、“电势、电势能”、“楞次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选考内容中的“动量守恒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等等。
这些知识点均为“说明”中基本内容,同时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属于基础性要求,几乎年年必考。
如:试题3是一道选择题,通过一系列的选项设计,将对“速度的矢量性”、“力与平衡”、“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概念尽收其中;题15考查了“共点力的平”、“匀速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洛仑兹力”等多个知识点。
2.重视能力的全面考查考试大纲中强调考核的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在试卷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其中关于理解能力的考查贯穿始终,它是各种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
如:试题1中“直流发电机”到“直流电动机”的“偶然”转变,需要对两者基本原理的充分理解;试题6中“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也是基于对“摩擦力”以及“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而题4、5、7、8、9、10、11、12则中重点关注推理能力的考核,如第10题是一个多项选择题,考查考生在充分理解“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等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推理的能力;题13、14显然重点考查实验能力,虽然常规,但包含了实验中的“原理运用、电路连接、长度测量”等基本能力元素的考查,综合性很强。
题15、16、17、18、19等计算题和选考题则是要求针对物理问题,在理解和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运用物理模型(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点电荷)、物理规律和数学工具等综合加以解决,重点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第11题结合运用对静电场的知识考查,联系生产和生活中运用很广的“静电除尘器”;第18题结合对“波的干涉”内容的考查,联系日常随处可见的“喇叭啸叫”等问题,将知识的实际应用及环保等内容融入考试内容中对引导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4.无偏题难题今年的高考物理试题没有任何的偏题、怪题和难题。
而且绝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背景,熟悉题型。
在全卷19道答题中,其中的17道试题均可以在往年的高考试题和各类复习资料中找到类似的题目。
从整份试卷可以看出,2010年海南物理高考试卷比较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海南省高中学生的学情和实际的物理教学情况。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考生考试结果数据统计(考生人数:34533人)表一:2010高考物理学科客观题和主观题每小题平均分统计表表二:2010年高考物理学科各分数段分布统计表表三:2010年高考物理学科客观题各选项具体分布统计表表四:2010年高考物理学科选考题选考人数及小题平均分统计表2、总体情况分析从表一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卷平均分接近32分,难度值0.32,这与近几年的情况基本一致,尽管偏难,但总体还是相对稳定。
从不同题型的得分情况看,填空题的得分情况相对较好,难度值0.52,选择题、实验题等难度值在0.35~0.45之间,算是中等偏难,这个结果与命题者设计试题的初衷有些相悖,显得过难,本来想用来区分低端水平的考生,结果却成了区分中等水平的考生的最好工具。
计算题和选考题难度均在0.10~0.25之间,综合起来看属难题,有利于区分高端的考生。
就单个试题而言,全卷只有第2题和第11题两道题的难度为0.65,对于海南的考生来说,算是较容易的题,但由于分量较轻(7分),对低端水平考生的区分能力很有限。
而中等难度的题(0.5左右)也只有题8、题10和题13等3个,合起来总分值为21分,只占总分值的21%,显然不理想。
多数试题的难度值为0.32至0.45(8道题),分值占了24%。
其余7个题的难度值均在0.3以下,其中6道题就是排在后面的14至19题,除第14题为实验题外,其它均为计算题和选做题,属难题。
这部分试题尽管数量不占多数,但因为都是大题,分值总和达55分,比重最大,对难度值的影响最大。
从表二的数据看,70分以上的考生有1002人,只占考生总数的3%,40分~69分的考生有6842人,占总考生数的19.8%,而39分以下的考生占总数的77.2%,在低分段大量积压。
结合以上的难度系数,不难看出,本试卷对中、高分段的考生有很好的区分,但对人数最多的低分段,区分不好。
3、各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如表三中的数据)题1考查的是关于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结构和原理,平均分0.65,难度0.22,一半的考生选择D (交流发电机),表明考生对直流电动机、直流发电机以及交流发电机原理的理解不清不楚。
题2的平均分1.96,难度值0.65,是全卷最低的难度之一,表明多数考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及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比较好的。
但7千多考生选择C 项,同时也说明部分考生对楞次定律的本质一知半解。
题3、4、5、6四题考查的都是如:“匀速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电场强度、场的叠加”、“牛顿运动定律”等一些必考内容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用,试题设计的难度也不是很大,但考后的难度值均在0.4左右,表明对考生而言并不是很简单。
结合表三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考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矢量的合成”等存在很多的模糊认识;其中题5:在光滑段运动时,系统及物块b 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有N cos sin 0F F q q -=,N sin cos 0F F mg q q +-=;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系统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物块b 仍相对静止,竖直方向加速度为零,则N sin cos0F F mg q q +-=仍成立,但N cos sin 0F F ma q q -=<,因此绳的张力F 将减小,而地面对a的支持力不变;二是物块b 相对于a 向上滑动,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是超重,因此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a 的支持力增大,C 正确。
题7主要考查电感及楞次定律的概念,具体就是当线圈中电流变化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关系问题。
考后难度值为0.39,难度显得偏大。
主要问题是近三分之一(11487人)的考生选择B (当线圈中电流反向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中原电流的方向相反),说明不少考生对“自感”现象中的“阻碍”概念模糊不清。
题8考查“超重与失重”的概念,0.51的难度,表明一半以上的考生能够拿到分,说明考生对此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
题9考查的是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对输入、输出端相关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影响,考后难度0.39,不是很理想,问题主要出在选项C (若输入电压不变,负载电阻的阻值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输入功率也增加到原来的2倍 ),光单选此项的考生就有5631名,多项选择中选择该项的也还不在少数,关键是将“负载”增加(阻值是减少的)和“负载的阻值”增加混淆。
题10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简单应用,难度值0.48,属中等难度。
单选中选择C 、D 两个错误选项的考生就有8449人,显然是将“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与运动半径成正比”概念轻率地运用到这里,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没有真正理解,更不能很好运用。
(2)非选择题题11是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场强”和“静电的应用”,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在“填空”中蕴含“选择”,可谓别具匠心。
数据如表所示 从给分统计可以看出,平均分2.61,难度值0.65,是难度最小的试题, 90.64%的考生能够得分,对多数的考生有很好的区分。
题12,本题结合力的分析和力与运动的概念,考查学生推理能力,试题同样是“选择”的方式。
考后数据如表,平均分1.51,难度值0.3775,得满分的不到10%,0分人数28.27%,81.32%的考生得分没有超过一半。
题13 该题为电学中的测电阻及连线题,相对往年的电学题来说,本次实验题目较简单,电路也不复杂,很常规。
大部分同学都能够上手。
本题涉及的原理为利用串联的知识求解伏特表的内阻;涉及到的仪器包括:伏特表、电源、单刀单掷开关的使用及两个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
所用器材简单常见,实验思路清楚,符合考试说明,给分段24得分率(%) 9.36 50.91 39.73给分段 0 1 2 3 4得分率(%) 28.27 20.5 32.56 9.8 8.88给分234 56得分率% 25.67 0.23 3.47 67.11 5 3.47涉及到的方法是电路最典型的连接方法。
不涉及相对较难的实验误差及实验数据处理等内容,因此本实验题更像一道计算加连图题。
计算难度较往年也降了许多。
本题满分6分。
其中连图4分,计算结果2分。
考后平均分2.99,难度0.498,满分率仅占3.47% 。
零分率占25.67%。
也就是说四分之一的学生不会连接电路。
电路连接典型错误题14是一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常规实验题,满分9,平均分2.54,难度0.28, 15%的考生得0分,60%的考生得分在2分以下。
说明平时的常规实验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较差。
给分0 1 2 3 4 5 6 7 8 9 比例% 15.02 30.51 15.36 10.36 7.91 5.49 4.02 3.55 3.38 4.41题15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为:共点力的平衡、匀速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洛仑兹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