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

合集下载

植物学分类

植物学分类
? 世代交替中的无性世代称孢子体世代,有性世代称配子体世代。
? 蕨类植物的世代交替是异型世代交替。
三、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sporophyte) 是指植物世代交替中产生孢子的或具二倍体染色体世代的植物体。
?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具有根(root)、茎(stem)、叶(leaf)的分化。
? 蕨类植物的茎少数为树状茎,多数为根状茎。
四、孢子囊群和孢子囊
? 孢子囊群(sorus):是真蕨类(ferns)植物在叶片背面或边缘由孢子囊聚集形成的形态特征。
? 孢子囊(sporangium):是(蕨类)植物产生孢子的细胞或器官。卷柏等具有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之别。
? 孢子果(sporocarp):是某些水生蕨类植物特有的一种内生孢子囊的结构。
3. 植物系统分类学Systematics
? 植物系统分类学是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种间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系统演化的科学。
? 植物系统分类学系统分类学是植物的系谱学。
? Classification? Taxonomy (Identification & Nomenclature)? Systematics (Taxonomy & Evolution)? 当今的APG系统(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由K. Bremer等29位植物学家组成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小组完成。
1. 植物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是一种信息存取系统。植物分类是将植物类群分门别类的过程。植物分类:民间分类、经典分类、系统分类学
2植物分类学是对植物类群进行鉴定和命名的过程。Individuals ?Taxon ?CategoryIdentification ?? Nomenclature分类学上任何类群称分类群(taxon, taxa)植物分类学代表人物:林奈、恩格勒、哈钦松、胡先骕??????

植物分类学概述

植物分类学概述
2、探索植物“种”的起源与演化 借助古植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学、孢
粉学、植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资料,探索植物种的起源与进 化,为建立合理的植物自然分类系统提供依据。
3、建立自然分类系统 根据植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的研究,确定
不同分类等级,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期建立 符合客观实际的自然分类系统。
一、植物种名的组成
采用的是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 1707~1778)所倡导的“双名法命名。
植物学名的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属名:某一植物所隶属的属的名称。起首字母要大写。 种加词:标志某一植物种的作用。全部字母小写。 命名人:首次合格发表该名称的定名人的姓名的缩写, 每个词首字母大写。
植物种以下等级分类群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 (varietas),变型(forma),其缩写分别为ssp. 、 var. 、 f. 。种以下分类群的命名采用“三名法”。 例如:
原种 pyrola rotundifolia L. 圆叶鹿蹄草
亚种 pyrola rotundifolia L. ssp. chinensis H. andces 鹿蹄草
第二节 植物分类简史
一、人为分类系统
仅就植物形态、习性、用途上的不同进行分类,往往用一个或 少数几个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不考虑植物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 关系。 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一千多种植物分成草、谷、菜、 果和木等五部, 草部又包括山草、芳草等11类; 吴其濬在其《植物名实图考》中将植物分为谷、蔬、山草、隰草、 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和木等十二类。
二、植物分类学的主要任务 1、对植物的分类群的描述和命名
对植物个体的异同点进行比较、鉴定,将类似的一群体归 为“种”,并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缩写ICBN)的规定,对种进行描 述和命名,给每个种一个专有的学名(Scientific name),作 为种的标志,这是植物分类学的首要任务。

植物系统分类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

生态指示
利用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知识,可 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作 为生态指示物种,监测环境变化。
环境质量评估
通过分析植物种类的分布和生长 状况,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 了解环境污染状况和生态恢复情
况。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利用植物系统分类学的方法,可 以对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了 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THANKS
谢谢
目的
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为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历程
早期的植物分类
01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们开始根据植物的用途和外观进行简单
的分类。
现代植物分类学的诞生
02
随着显微镜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深入研究植物细胞和组织
结构,推动了植物分类学的进步。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植物系统分类学
目录
CONTENTS
• 植物系统分类学概述 • 植物系统分类学基本原则 • 植物系统分类学的方法与技术 • 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应用 • 植物系统分类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CHAPTER
植物系统分类学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植物系统分类学是一门科学,旨在根据植物的形态、遗传、生态和地理分布等 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命名,以揭示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
植物系统分类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
植物系统分类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通过对植物物种多样性 的研究和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生态恢复与重建
利用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知识,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农业和林业生产
通过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研究,发掘和利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资 源,促进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分类学(生物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植物分类学(生物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哈钦松系统认为单性花比两性花要进化,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多数学者接受这一观点。但该系统将 双子叶植物分为木本支和草本支两大类,这一点在现代看来是完全错误的。
这两个系统的提出分别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
系统等级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根据亲缘关系把共同性比较多的一些种归纳成属(Genus),再把共同性较多的 一些属归纳成科(Familia),如此类推而成目(order)、纲(C1assis)和门(Divisio)。因此植物界 (Regnumvegetabile)从上到下的分类等级顺序为门、纲、目、科、属、种。在各分类等级之下根据需要建立亚 级分类等级,如亚门(Subdiviso)、亚纲(Subclassis)、亚目(Suboxder)、亚科(Subfamilia)和亚属 (Subgeus)。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则根据该类群与原种性状的差异程度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 型(Forma)。亚种比变种包括的范围更广泛一些,除了在形态上有显著的区别外,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 的区域性。变种又比变型在形态上的差异要大一些。实际分类工作中要根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和标本的特征经过综 合研究分析方能确定。
清代吴其浚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一书记载了我国1714种植物,分为谷、蔬、山草、湿草、水草、蔓草、 芳草、毒草、果、木等12类。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应用角度和植物的生长环境出发,没有考虑到从植物自然形 态特征的异同来划分种类,更看不到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这一阶段,西方人同样采用适用的、本草学的思路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如亚历士多德的学生 Theophrastus在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前285年著有《植物的历史》等书,记载了480种植物,并根据形状特征分为 乔、灌、半灌、草本四类,并知道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离瓣花和合瓣花之分,并注意到了子房的位置,这在 当时是很了不起的认识,后人称他为“植物学之父”。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命名和归纳的科学,通过对植物的特征和性质进行观察和分析,将其归入不同的分类单元。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至关重要,它们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式来理解和组织植物世界。

本文将介绍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形态学分类法形态学分类法是植物分类学中最早、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之一。

它主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

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结构。

通过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和比较,可以确定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

形态学分类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应用,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

二、细胞学分类法细胞学分类法是基于植物细胞学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以判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

细胞学分类法通常借助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和研究,对于一些形态相似的植物,细胞学分类法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分类信息。

三、生物化学分类法生物化学分类法是以植物的生物化学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植物体内含有丰富的生物化学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

通过研究和分析植物体内不同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可以确定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

生物化学分类法对于外部形态相似的植物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提供更为细致和精确的分类结果。

四、遗传学分类法遗传学分类法是以植物的遗传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

遗传信息通过遗传物质DNA传递,决定了植物的遗传特征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通过对植物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确定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遗传学分类法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五、综合分类法综合分类法是将多种分类方法进行综合应用的方法。

它通过综合考虑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多个方面的分类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得出最终的分类结果。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与现状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与现状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与现状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种类和演化关系的科学领域。

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生理、遗传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植物分类学家能够对植物进行分类,并了解植物之间的演化关系。

本文将介绍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回顾人类对植物的分类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的植物分类主要是基于植物的用途和草药学知识。

然而,直到18世纪,随着植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探索更科学的分类方法。

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首次提出了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并发表了《物种植物学》一书,在其中描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物种。

他将物种按照植物的性征和特征进行分类,创立了现代分类系统的基础。

林奈的分类方法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应用,成为植物分类学的基础。

二、分类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植物研究的深入,植物分类方法也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现代植物分类学主要依靠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多种方法来进行分类。

1. 形态学分类形态学分类是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

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叶片形状、花朵结构、果实类型等等。

形态学分类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它在鉴定和描述植物种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生理学分类生理学分类是通过比较植物的生理特征来进行分类。

植物的生理特征包括生长习性、光合作用方式等。

生理学分类方法通过对植物的功能和适应环境能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意义。

3. 分子遗传学分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遗传学分类成为现代植物分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植物的DNA序列和基因组结构等信息,植物分类学家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遗传学分类方法较其他方法更为客观和准确,因此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现状和挑战现代植物分类学在分类理论和分类方法上不断发展,为植物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植物分类学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植物分类学家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分类系统,以适应新种群的发现和新物种的描述。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与分类)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与分类)
植物分类学的系统:介绍了植物分类的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以及各 个等级的特征和代表植物。
植物分类的方法:介绍了植物分类的方法,包括比较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
依据:形态学特 征、生态学特征、 遗传学特征
方法:形态分类 法、化学分类法、 数值分类法
植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命名规则:采用拉丁文双名法,即属名+种名
植物分类学的定义
植物形态学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和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植物形态学的研究对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植物形态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植物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和无
性生殖
有性生殖:配 子融合形成合 子,进一步发
育成新个体
无性生殖:通 过分株、根茎、 块根等方式进
行繁殖
植物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
子等
植物分类学在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也 有广泛应用,如品种改良、育种和栽培等, 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和观赏植物。
植物分类学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环境问 题,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生物入侵 等,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提供技术 支持。
监测空气质量: 通过植物叶片的 损伤程度和生长 状况,评估空气 质量状况
现代植物分类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基因进行研究,进一步 精确了植物的分类。
中国的植物分类学:自20世纪以来,中国植物分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许多学者在植物分类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添加标题
植物分类学与生物学的关 系:植物分类学是生物学 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 植物的分类、命名、系统 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
植物分类学的定义: 研究植物的种类、 系统、演化及地理 分布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分类学简介1.1 植物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1.2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与发展1.3 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1.4 植物分类学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二章:植物的形态与结构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组织的类型与功能2.3 植物器官的分类与特征2.4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三章:植物的生殖与繁殖3.1 植物的有性生殖3.2 植物的无性生殖3.3 植物的繁殖策略与适应性3.4 植物的繁殖技术与繁殖材料的选择第四章: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1 植物分类的依据与原则4.2 植物分类的等级与系统4.3 植物分类的方法与技术4.4 植物分类的命名与代码第五章:植物分类群的特征与分类5.1 植物门的特征与分类5.2 植物纲的特征与分类5.3 植物目的特征与分类5.4 植物科的特征与分类第六章:植物科的分类与特征6.1 植物科的分类依据与原则6.2 常见植物科的特征与分类6.3 植物科的命名与代码6.4 植物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七章:植物属的分类与特征7.1 植物属的分类依据与原则7.2 常见植物属的特征与分类7.3 植物属的命名与代码7.4 植物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八章:植物种的分类与特征8.1 植物种的分类依据与原则8.2 常见植物种的特征与分类8.3 植物种的命名与代码8.4 植物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九章: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9.1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9.2 植物形态学观察与分析9.3 植物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9.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分类中的应用第十章:植物分类学的应用与实践10.1 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10.2 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10.3 植物分类学在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0.4 植物分类学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植物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植物分类学的定义: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和命名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的意义:了解植物多样性、探究植物进化历程、指导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单性花、两性花、杂性花(孕性花,不孕性花)
两被花、单被花、无被花、重瓣花
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不对称
掌握单体雄蕊、离生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二强和四强雄蕊
花药有纵裂、瓣裂、孔裂
掌握雌蕊类型、胎座类型和子房类型
花序:无限花序由外向内开放,有限花序反之,掌握花序类型,此外还有混合花序
坚果或浆果。
毛茛科特征与常见植物如金莲花、唐松草、银莲花、毛茛、乌头等植物特征
毛茛科
草本,稀木质藤本。
叶互生或基生,少对生,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单生或聚伞花序,总状花序。萼片3至多数,有时花瓣状;花瓣3至多数或缺。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子房上位,1室,每心皮含1至多数胚珠。

花单生,有限花序
花形成花序,无限花序
花的各部螺旋排列
花的各部轮生
两被花,雌雄同株
单被花或无被花,雌雄异株
花的各部离生
花的各部合生
花的各部多数而不固定
花的各部有定数(3、4或5)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或不对称
子房上位
子房下位
两性花,整齐花
单性花,不整齐
花粉粒具单沟
花粉粒具3沟或多孔
虫媒花
风媒花
果实
单果、聚合果
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全缘;托叶脱落后在枝上留下环状痕迹。
花单生枝顶或叶腋;花被片6-12,每轮3片;同被花,花萼花瓣不易区分。花托隆起成圆锥状,雄蕊多数,花丝、花药区分不明显,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下部;雌蕊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上部,离生心皮,边缘胎座。
蓇葖果、翅果。
樟科科特征、樟科的香樟,八角科的八角特征
果皮革质,平滑,种皮海绵质。
睡莲:木兰亚纲睡莲目水莲科
多年生水生草本,具根状茎。
叶常两型:漂浮叶或出水叶,心形至盾形,沉水叶细弱,有时细裂。
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花梗顶端。萼片常4~6,绿色或花瓣状;花瓣3或多数或渐变成雄蕊,分生,稀下部合生成筒;雄蕊3至多数;心皮3至多数,分生或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或下位。
枝枝
平滑,具平圆形叶痕
粗糙,具叶枕
叶叶
扁平,中脉凹下
四棱状条形
球果球果
直立,种鳞脱落
下垂,种鳞宿存
落叶松属雪松属区别,
落叶松属:
a.落叶乔木
b.倒披针状窄条形或条形,扁平,柔软。
c.球果当年成熟,种鳞革质,宿存
d.种子有膜质长翅。
雪松属:
a.常绿乔木
b.叶针形,坚硬,先端尖。
c.球果翌年、稀第三年成熟。种鳞木质,熟时与苞鳞及种子一起脱落
4.球果翌年成熟;种合生,肉质,浆果状,球形或卵球形;苞鳞与种鳞结合而生,仅顶端尖头分离;种子1—6粒,无翅,或具棱脊。
杜松1.球果熟时淡褐黑色或蓝黑色,常被白粉
2.叶全为刺形,三叶轮生,基部有关节,不下延生长,上面平或凹下,有l或2条气孔带,下面隆起具纵脊。
3.雌雄同株或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具5对雄蕊;雌球花有3枚轮生的珠鳞,生于珠鳞之间。
真花学说和假花学说
假花学说认为首先演化出来的单性花,两性花是由单性花演变来的。
认为柔荑花序类植物是现代植物的原始类群。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球花完全一致,每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
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是来自裸子植物麻黄类的弯柄麻黄
真花学派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
叶互生,薄革质,卵形.或卵状缩圆形,先端急尖或近尾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全缘,微波状,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脉腋有明显的腺窝。
圆锥花序,第三轮花药外向,花药4瓣裂。
果卵形或近球形,紫黑色,果托杯状,顶端平截,花被片脱落。
八角
常绿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无托叶。
花单生,两性或单性,整齐;花同被,花被片9—15,4轮;雄蕊4至多数,花丝粗短;雌蕊心皮5至多枚,离生,花托扁平或伸长。
d.种子三角形,种翅上部宽大,膜质。
油松、白皮松、华山松形态特征与区别,
油松,球果宿存,二年成熟,两针一束,老枝平顶,膜质脱叶鞘不脱落
树皮灰褐色或褐灰色,鳞状块片,针叶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具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二型层皮下层,雄球花圆柱形,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状。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
塔赫他间系统:首先打破了传统把双子叶植物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分类;在分类等级上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
银杏科植物特征,
落叶乔木,有明显长、短枝;
叶扇形,先端而裂,二叉叶脉。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
雌雄异株,雌雄球花均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有梗,葇荑花序状,具多数雄蕊,螺旋状着生于短植植顶,每雄蕊有2个花药;
雌球花有长梗,顶端有2个珠座(领),每珠座着生1直立胚珠。
种子核果状,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被白粉,中种皮骨质,白色,内种皮膜质黄褐色;胚乳丰富,味甜略苦。
设想被子植物是来自裸子植物中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目
木兰目植物被认为被子植物较原始类群
被子植物形态演化规律

初生的、原始性状
次生的、进化性状
主根发达(直根系)
主根不发达(须根系)

乔木、灌木
多年生或一、二年生草本
直立
藤本
无导管,有管胞
有导管

单叶
复叶
互生或螺旋排列
对生或轮生
常绿
落叶
有叶绿素,自养
无叶绿素,腐生,寄生
总论、植物形态变异
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和和重要性
植物分类学就是探讨植物亲缘关系和进化,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形态结构、遗传特性等植物类群进行分类集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性:
1植物分类是植物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基础,也是开拓研究视野,实现研究交叉的基础;
2植物分类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植物分类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实现的主要基础。
2011年植物分类学复习提纲
植物分类学考试100分
题型:1.填空(25分)2.选择(15分,保护区专业分)3.区别相近植物属或种(20分)4.简答(草坪专业20分,保护区专业30分)5.拉丁(10分,草坪专业必答)6.编制检索表(20分)
复习重点:(本复习提纲涵盖考试85%左右内容,欲得高分请按照课堂和实习讲授内容全面复习)
心皮通常8。聚合果通常具8枚骨突。果实先端钝。种子褐色有光泽。
荷花与睡莲的特征与区别
荷花:木兰亚纲睡莲目莲科
直立水生草本,有乳汁。
根茎平伸,粗大肥厚。
叶大,盾形,近圆形,常突立水面。
花大,单生(偶有两朵并生:并蒂莲),萼片4~5,花瓣多数,心皮多数,子房上位,埋于海绵质的锥形平顶的花托内(莲蓬)。花柄常高于叶。
克朗奎斯特系统:把被子植物门(称木兰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但取消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
双名法
属名+种加词+定名人名字
模式标本概念
模式标本时发表植物新种所选定的植物标本。
植物各个器官形态术语
根的类型按发育:深根系---直根系、浅根系--须根系
按起源:气生根、支柱根、板状跟、膝状根
根的变态:块根
茎:木本植物有灌木、乔木、半灌木,草本有1年,2年和多年生
松科3亚科特征,
特征
冷杉亚科
落叶松亚科
松亚科
枝条
枝全为长枝
枝具长短枝
枝具长短枝,短枝极不发育
叶形
叶条形
叶条形、针形
叶针形
叶着生
方式
散生
长枝散生、短枝
2、3、5针一束,具叶鞘
球果
种鳞
种鳞扁平,球果当年成熟
种鳞扁平,球果当年成熟
种鳞盾形具鳞盾鳞脐鳞脊
云杉属冷杉属区别,
冷杉属冷杉属Abies
云杉属Picea
聚花果
蓇葖果、蒴果、瘦果真果
核果、浆果、梨果假果
种子
胚小、有发达胚乳
胚大、无胚乳
子叶二片
子叶一片
列举几个当代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其特点
恩格勒系统:将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将合瓣花植物归并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群植物,将柔荑花序植物作为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认为是较为进化的类群。
杉木、水杉形态特征,
杉木1、常绿乔木
2、条状披针形,叶缘有细齿;
3、雄球花簇生于枝顶,每雄蕊具3花药;
4、雌球花1—3生于枝顶,珠鳞退化,苞鳞发达,每珠鳞具3胚珠。
5、球果近球形,苞鳞革质,扁平。
6、种子扁平,两侧有窄翅,子叶2,发芽时出土
水杉1、枝叶交叉对生,珠鳞、种鳞交叉对生。
属名
生活型
叶序
叶形
蓇葖果。
毛茛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时水生;
叶互生,全缘或为复叶;
花通常黄色,单生于枝顶或有时多少排成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萼片5,有时较少,早落;花瓣5或多数,基部有蜜腺;雄蕊多数;心皮5至多数,有1胚珠。
聚合瘦果。
耧斗菜
多年生草本;叶为2-3回3出叶;萼片5,辐射对称,颜色如花瓣,短于距;花瓣5,向后延长成一长距,稀无距;雄蕊多数,内面的变为退化雄蕊;雌蕊5,分离,有胚珠多数,成熟时变为直立。
还可以分为直立茎、平卧茎、匍匐茎(节上生根)、攀缘茎(有攀援器官)、缠绕茎
芽是未伸展的枝、叶、花或花序的幼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