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原理与方法简介-马金双
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九)

㊀Guihaia㊀Nov.2019ꎬ39(11):1470-1474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1810031引文格式:刘全儒ꎬ汪远ꎬ马金双.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九)[J].广西植物ꎬ2019ꎬ39(11):1470-1474.LIUQRꎬWANGYꎬMAJSꎬetal.IntroductiontolocalfloraofChina(Ⅸ)[J].Guihaiaꎬ2019ꎬ39(11):1470-1474.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九)刘全儒1ꎬ汪㊀远2ꎬ马金双2∗(1.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北京100875ꎻ2.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ꎬ上海201602)摘㊀要:该文介绍了自2006年以来我国省市级以及跨省区的20种地方植物志的出版信息ꎬ包括出版年代㊁页码㊁收载类群的科属种㊁线描图及彩图等信息ꎮ其中ꎬ«昆仑植物志»为跨青海㊁甘肃㊁四川㊁新疆和西藏等五省(区)的地方植物志ꎮ关键词:地方植物志ꎬ出版信息ꎬ苔藓植物ꎬ维管植物ꎬ中国中图分类号:Q949ꎬQ94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 ̄3142(2019)11 ̄1470 ̄05IntroductiontolocalfloraofChina(Ⅸ)LIUQuanru1ꎬWANGYuan2ꎬMAJinshuang2∗(1.CollegeofLifeSciencesꎬBeijingNormalUniversityꎬBeijing100875ꎬChinaꎻ2.ShanghaiChenshanPlantScienceResearchCenter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ShanghaiChenshanBotanicalGardenꎬShanghai201602ꎬChina)Abstract:Thepublishinginformationof20localflorasatprovincialꎬmunicipalandcross-provinciallevelsinChinasince2006areintroducedꎬincludinginformationofpublicationdateꎬpagesnumberꎬnumberoffamiliesꎬgeneraandspeciesꎬillustrationandcolorphotos.AmongthemꎬFloraKunlunicaisalocalflorathatspansQinghaiꎬGansuꎬSichuanꎬXinjiangꎬandTibetofChina.Keywords:localfloraꎬinformationofpublicationꎬbryophytesꎬvascularplantsꎬChina㊀㊀自«广西植物»2006年第26卷第1期13页和17页刊登了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八)ꎬ至今已经12年ꎮ期间ꎬ很多工作出版ꎬ同仁也经常询问ꎮ作者们于最近对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信息资料系统地进行了整理ꎬ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遗漏或未能包括之处ꎬ还望广大读者补充或批评指正ꎮ1.«湖南植物志»ꎬ第3卷(2010)ꎬ1008页ꎬ包含被子植物猕猴桃科至交让木科ꎬ共22科215属976种和种下单位ꎬ其中757种具有精致图版410幅及彩色照片101幅ꎮ本植物志计划出版7卷ꎬ目前已出版第1卷㊁第2卷㊁第3卷ꎬ第4卷至第7卷正在编辑出版之中ꎮ收稿日期:2018-12-2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专项项目(2014FY120400)[Supportedbythe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FoundationProgram(2014FY120400)]ꎮ作者简介:刘全儒(1963-)ꎬ男ꎬ山西朔州人ꎬ博士ꎬ教授ꎬ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ꎬ(E-mail)liuquanru@bnu.edu.cnꎮ∗通信作者:马金双ꎬ博士ꎬ教授ꎬ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ꎬ(E-mail)jinshuangma@gmail.comꎮ本植物志采用的系统: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系统ꎻ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8)系统ꎻ被子植物按恩格勒(1964)系统ꎮ2.«台湾植物志»(FloraofTaiwan)ꎬ英文版(第二版)ꎬ第二版补遗(Supplement)ꎬ414页ꎬ共收载了至2009年之前文献报道的物种294个ꎬ其中裸子植物2种(1属2种)ꎬ被子植物292种(包括双子叶植物194种㊁单子叶植物98种)ꎮ3.«云南植物志»ꎬ第10卷(2006)ꎬ929页ꎬ收载了被子植物的堇菜科㊁蒺藜科㊁旱金莲科㊁古柯科㊁大戟科㊁小盘木科㊁含羞草科㊁蝶形花科和胡桃科共9科173属883种及种下分类单位ꎮ第12卷(2006)ꎬ884页ꎬ记载了被子植物的虎耳草科㊁番杏科㊁秋海棠科㊁仙人掌科㊁茶藨子科㊁蔷薇科㊁榆科㊁鼠李科㊁胡颓子科㊁牛栓藤科㊁马尾树科㊁八角枫科㊁花柱草科等13科85属888种203亚种和变种ꎮ第14卷(2004)ꎬ885页ꎬ收载了被子植物棕榈科㊁兰科等2科162属840种及37变种ꎬ插图179幅ꎮ第16卷(2006)ꎬ876页ꎬ收载了被子植物木兰科㊁落葵科㊁凤仙花科㊁水东哥科㊁绣球花科㊁卫矛科㊁十齿花科㊁山矾科㊁车前科㊁玄参科㊁列当科㊁爵床科等12科140属879种78亚种和变种ꎬ有图版234幅ꎮ第19卷(2005)ꎬ681页ꎬ包括苔藓植物藓纲中的最后一个亚纲:真藓亚纲中的真藓目㊁变齿藓目㊁油藓目㊁灰藓目㊁烟杆藓目㊁金发藓目等6个目ꎬ共39科194属554种和种下分类单位ꎮ第20卷(2006)ꎬ785页ꎬ包括蕨类植物松叶蕨科至球盖蕨科计42科123属762种31变种8变型ꎮ第21卷(2005)ꎬ477页ꎬ包括蕨类植物鳞毛蕨科至满江红科计18科70属504种4变种ꎮ全志共21卷已全部出版ꎬ其中第1卷至第16卷为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在第4卷的开始)ꎬ第17卷至第19卷为苔藓植物ꎬ第20卷至第21卷为蕨类植物ꎮ本植物志采用的系统:苔纲㊁角台纲采用R.M.Schuster(1966)和R.Grolle(1983)系统ꎻ藓类植物采用陈邦杰(1963)系统ꎻ蕨类植物采用秦仁昌(1978)系统ꎻ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系统(1978)ꎻ被子植物采用哈钦松(1926ꎬ1934)系统ꎮ各科按原系统科号ꎬ由作者采用另立的科ꎬ均列于原科后ꎬ并在其科号后加aꎬbꎬ 等以示区别ꎮ此外ꎬ还配套编辑出版了«云南植物志 中名㊁拉丁名和经济植物总索引»一书(2010)ꎮ4.«广西植物志»ꎬ第2卷(2006)ꎬ947页ꎬ记载了被子植物野牡丹科㊁使君子科㊁红树科㊁金丝桃科ꎻ山竹子科㊁椴树科㊁杜英科㊁斜翼科㊁梧桐科㊁木棉科㊁锦葵科㊁金虎尾科㊁古柯科㊁粘木科㊁大戟科㊁虎皮楠科㊁鼠刺科㊁茶藨子科㊁绣球花科㊁蔷薇科㊁毒鼠子科㊁蜡梅科㊁含羞草科㊁云实科㊁蝶形花科㊁旌节花科㊁金缕梅科㊁杜仲科㊁黄杨科㊁悬铃木科㊁杨柳科㊁杨梅科㊁桦木科㊁榛木科㊁壳斗科㊁木麻黄科㊁榆科㊁荨麻科等共38科338属1556种(包括亚种㊁变种及变型)ꎬ图版358幅ꎮ第3卷(2011)ꎬ1024页ꎬ记载了被子植物桑科至萝藦科共50科318属1393种5亚种168变种5变型ꎬ图版391幅ꎮ第4卷(2017)ꎬ1082页ꎬ记载了被子植物茜草科至唇形科共33科454属1612种24亚种141变种5变型及1杂交种ꎬ图版269幅ꎮ第5卷(2016)ꎬ1073页ꎬ收载了被子植物的单子叶植物部分共45科451属1677种19亚种90变种1杂交种ꎬ图版298幅ꎮ第6卷(2013)ꎬ记载了蕨类植物松叶蕨科至满江红科等57科159属833种(含种下单位)ꎬ图版112幅ꎮ5.«广东植物志»ꎬ第6卷(2005)ꎬ445页ꎬ收载了樟科㊁菱科㊁小二仙草科㊁荨麻科㊁大麻科㊁茜草科㊁苦苣苔科㊁水鳖科㊁波喜荡科㊁水蕹科㊁眼子菜科㊁川蔓藻科㊁角果藻科㊁茨藻科㊁鸭趾草科㊁黄眼草科㊁百合科㊁菝葜科㊁香蒲科㊁鸢尾科㊁薯蓣科㊁露兜树科㊁灯心草科㊁刺鳞草科㊁帚灯草科等维管植物25科203属767种11亚种48变种4变型ꎮ第7卷(2006)ꎬ543页ꎬ收载了蕨类植物门及被子植物兰科共计59科254属889种27变种2变型ꎮ第8卷(2007)ꎬ431页ꎬ收载了被子植物柳叶菜科㊁野牡丹科㊁桦木科㊁榛木科㊁卫矛科㊁葡萄科㊁山茱萸科㊁菊科㊁雨久花科㊁莎草科共计10科188属765种1亚种51变种4变型ꎮ第9卷(2009)ꎬ558页ꎬ收载了被子植物壳斗科㊁蛇菰科㊁紫草科㊁紫葳科㊁爵床科㊁泽泻科㊁谷精草科㊁凤梨科㊁延龄草科㊁天南星科㊁百部科㊁龙舌兰科㊁蒟蒻薯科㊁禾本科共174111期刘全儒等: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九)计14科217属792种15亚种33变种4变型ꎮ第10卷(2011)ꎬ330页ꎬ收载了广东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㊁学名总索引㊁广东植物学研究简史㊁华南植物所(园)植物标本采集史即编后记等内容ꎮ到目前为止ꎬ«广东植物志»10卷已全部编写完成ꎮ此外ꎬ«广东苔藓志»(2013)ꎬ552页ꎬ收载了广东及海南苔藓植物87科279属944种ꎬ墨线图328幅ꎮ6.«东北草本植物志»ꎬ第8卷(2005)ꎬ246页ꎬ共记载了东北草本植物管状花目㊁茄亚目的茄科至葫芦科等15科71属175种30变种12变型ꎮ到目前为止ꎬ本植物志12卷全部出版ꎮ7.«新疆植物志»ꎬ第3卷(2011)ꎬ710页ꎬ豆科至伞形科ꎬ包括39科168属747种35亚种和变种ꎬ144幅图版ꎮ第4卷(2004)ꎬ573页ꎬ鹿蹄草科至桔梗科ꎬ包含27科174属616种1亚种18变种ꎬ163幅图版ꎮ到目前为此ꎬ«新疆植物志»6卷7册已全部出版ꎮ另外ꎬ«新疆植物志简本»(2014)ꎬ全一册ꎬ1007页ꎬ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ꎮ8.«甘肃植物志»ꎬ第2卷(2005)ꎬ606页ꎬ收载了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胡桃科㊁杨柳科㊁桦木科㊁壳斗科㊁榆科㊁杜仲科㊁桑科㊁荨麻科㊁铁青树科㊁檀香科㊁桑寄生科㊁蛇菰科㊁蓼科㊁商陆科㊁紫茉莉科㊁番杏科㊁马齿苋科㊁落葵科㊁石竹科㊁藜科㊁苋科㊁仙人掌科㊁木兰科㊁五味子科㊁八角科㊁蜡梅科㊁樟科㊁水青树科㊁领春水科㊁连香树科等计30科148属(包括引进载培15属)517种(包括引进栽培30种)5亚种73变种17个变型3个人工育成种ꎬ附有图版107幅ꎮ9.«宁夏植物志»ꎬ(第二版)上㊁下卷(2007)ꎬ上卷635页ꎬ收载了蕨类植物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金粟兰科至千屈菜科ꎬ共计77科290属942种(包括亚种㊁变种和变型)ꎻ下卷642页ꎬ收载了双子叶植物纲柳叶菜科至菊科和全部单子叶植物纲ꎬ共计53科354属926种(包括亚种㊁变种和变型)ꎮ10.«天津植物志»ꎬ全一卷(2004)ꎬ994页ꎬ记载天津市野生及习见栽培的高等植物4门ꎬ共163科748属1356种6亚种127变种18变型ꎮ其中:苔藓植物门收载5科6属6种ꎻ蕨类植物门收载18科20属34种1变种ꎻ裸子植物收载了7科9属12种ꎻ被子植物门收载了133科713属1304种6亚种126变种18变型ꎮ11.«四川植物志»ꎬ第5(1)卷(2017)ꎬ427页ꎬ收载了四川禾本科(狐茅族㊁小麦族)共37属268种7亚种18变种ꎬ图版172幅ꎮ第16卷(2005)ꎬ414页ꎬ收载了桑科㊁金缕梅科㊁苦木科㊁柽柳科㊁千屈菜科㊁五加科㊁马钱科㊁醉鱼草科㊁苦苣苔科㊁雨久花科㊁灯心草科㊁凤梨科㊁黄眼草科㊁谷精草科等14科79属297种2亚种55变种2变型ꎬ图版124幅ꎮ第17卷(2007)ꎬ344页ꎬ收载了杜鹃花科9属250种13亚种39变种ꎬ图版101幅ꎮ第21卷(2012)ꎬ549页ꎬ收载了桦木科㊁壳斗科㊁铁青树科㊁檀香科㊁木兰科㊁藤黄科㊁景天科㊁橄榄科㊁楝科㊁白花丹科㊁木犀科㊁棕榈科等12科72属442种5亚种48变种2变型ꎬ图版158幅ꎬ书后附有已出版卷册的目录和科属种统计ꎮ到目前为止ꎬ«四川植物志»已出版了第1卷至第17卷㊁第21卷ꎮ12.«秦岭植物志»ꎬ增补(2013)ꎬ419页ꎬ新增茨藻科㊁铁青树科㊁大血藤科㊁插茱萸科㊁小二仙草科㊁假牛繁缕科等6科ꎬ新增61属400余种ꎬ图267幅ꎻ此外ꎬ还收录有秦岭种子植物名录以及52幅彩图ꎮ第二版(第2卷)石松类和蕨类(2013)ꎬ298页ꎬ收载秦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7科75属319种(含种下等级)ꎬ新增3属38种ꎮ本书科属的排列采用张宪春(2012)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科属分类系统ꎮ13.«江西植物志»ꎬ第3卷上㊁下册(2014):上册410页ꎬ收载了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含羞草科至伞形科16科140属410种53变种8变型ꎬ墨线图407幅ꎬ彩图96张ꎻ下册503页ꎬ收载了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杨梅科至五加科29科130属527种3亚种109变种7变型ꎬ墨线图528幅ꎬ彩图143张ꎮ本植物志采用哈钦松系统ꎮ14.«江苏植物志»ꎬ第二版ꎬ第1卷(2015)ꎬ573页ꎬ包括江苏自然环境与植物指示ꎻ江苏高等植物分科检索ꎻ苔藓植物门ꎬ收载了62科160属350种1亚种ꎬ线描图349幅ꎬ彩照31幅ꎻ采用陈2741广㊀西㊀植㊀物39卷邦杰(1972)的系统ꎻ蕨类植物门ꎬ收载30科67属164种1亚种7变种ꎬ墨线图165幅ꎬ彩照75幅ꎬ主要采用秦仁昌(1978)的系统ꎻ裸子植物ꎬ收载10科32属67种5变种ꎬ线描图69幅ꎬ彩照33幅ꎬ采用郑万钧(1978)系统ꎻ书后附有彩色形态术语图ꎮ第2卷(2013)ꎬ507页ꎬ含被子植物亚门木兰纲木兰亚纲(22科)㊁金缕梅亚纲(14科)㊁石竹亚纲(12科)㊁五桠果亚纲(24科)共计72科ꎬ墨线图776幅ꎬ彩照144幅ꎬ被子植物采用克朗奎斯特(1981)系统ꎮ第3卷(2015)ꎬ528页ꎬ含被子植物亚门木兰纲蔷薇亚纲共计49科ꎬ墨线图776幅ꎬ彩照149幅ꎮ第4卷(2015)ꎬ540页ꎬ含被子植物亚门木兰纲菊亚纲共计39科ꎬ墨线图784幅ꎬ彩照140幅ꎮ第5卷(2015)ꎬ473页ꎬ含被子植物亚门百合纲泽泻亚纲(7科)㊁棕榈亚纲(5科)㊁鸭跖草亚纲(7科)㊁姜亚纲(6科)㊁百合亚纲(10科)共计35科ꎬ墨线图676幅ꎬ彩照153幅ꎮ«江苏植物志»第2版5卷全部出版ꎮ15.«香港植物志»ꎬ英文版:第1卷(2007)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兰亚纲总计85科628种ꎮ第2卷(2008)ꎬ被子植物蔷薇亚纲56科615种ꎮ第3卷(2009)ꎬ被子植物菊亚纲29科593种ꎮ第4卷(2011)ꎬ单子叶植物即百合亚纲40科713种ꎻ至此本志全部完成ꎮ中文版:香港植物志蕨类植物门(2003)ꎬ包括47科96属239种3变种ꎬ另有栽培67种和14个存疑种ꎮ香港植物志ꎬ第1卷(2015)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兰亚纲㊁金缕梅亚纲㊁石竹亚纲㊁第伦桃亚纲(报春花科)ꎮ16.«澳门植物志»ꎬ第1卷(2005)ꎬ蕨类植物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木兰科至云实(苏木)科总计153科554种ꎻ第2卷(2006)ꎬ被子植物豆科至菊科63科594种ꎻ第3卷(2007)ꎬ单子叶植物花蔺科至兰科及补编ꎬ总计58科380种ꎻ澳门植物志总索引ꎮ«澳门苔藓植物志»(2010)ꎬ收载苔类14科ꎬ角台类2科ꎬ藓类18科ꎮ17.«昆仑植物志»ꎬ4卷本:第1卷(2014)ꎬ593页ꎬ蕨类植物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杨柳科至十字花科ꎬ计28科141属504种4亚种69变种4变型ꎬ墨线图版82ꎬ彩色图版16ꎻ第2卷(2015)ꎬ776页ꎬ被子植物的景天科至伞形科ꎬ计25科124属609种7亚种47变种12变型ꎬ墨线图版89ꎬ彩色图版20ꎻ第3卷(2012)ꎬ942页ꎬ杜鹃花科至菊科ꎬ计24科184属786种11亚种53变种2变型ꎬ墨线图版165ꎬ彩色图版20ꎻ第4卷(2013)ꎬ601页ꎬ计被子植物的香蒲科至兰科ꎬ计10科106属532种15亚种37变种ꎬ墨线图版80ꎬ彩色图版8ꎻ总计87科555属2431种和261种下类群ꎮ本植物志的系统:蕨类植物采用秦仁昌(1978)系统ꎻ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1978)系统ꎻ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勒(1936)系统ꎮ18.«贵州苔藓植物志»ꎬ第1卷ꎬ509页ꎬ第2卷ꎬ686页(2014)ꎮ第1卷ꎬ从泥炭藓科至美资藓科ꎬ计21科99属451种2亚种和11变种ꎮ第2卷ꎬ从树生藓科到金发藓科ꎬ计35科182属583种4亚种17变种ꎮ2卷共计57科282属1035种5亚种29变种(?)ꎬ墨线图436幅ꎬ扫描电镜照片版42幅ꎮ本志计划分3卷出版ꎬ第3卷ꎬ包含苔类和角台类ꎬ正在编写出版之中ꎮ本植物志主要采用MossFloraofChina和«中国高等植物»第1卷的分类系统排列ꎮ19.«海南植物图志»ꎬ14卷本(2015)ꎬ共收录海南维管植物243科1895属6036种:第1卷ꎬ557页ꎬ蕨类植物ꎬ计33科127属516种ꎻ第2卷ꎬ425页ꎬ裸子植物9科24属76种ꎬ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木兰科至马兜铃科23科ꎻ第3卷ꎬ578页ꎬ双子叶植物猪笼草科至仙人掌科64科ꎻ第4卷ꎬ400页ꎬ双子叶植物山茶科至梧桐科15科ꎻ第5卷ꎬ361页ꎬ双子叶植物木棉科至毒鼠子科10科ꎻ第6卷ꎬ397页ꎬ双子叶植物豆科ꎻ第7卷ꎬ379页ꎬ双子叶植物金缕梅科至卫矛科13科ꎻ第8卷ꎬ401页ꎬ双子叶植物茶茱萸科至五加科25科ꎻ第9卷ꎬ414页ꎬ双子叶植物伞形科至萝藦科13科ꎻ第10卷ꎬ539页ꎬ双子叶植物茜草科至紫草科13科ꎻ第11卷ꎬ500页ꎬ双子叶植物茄科至唇形科12科ꎻ第12卷ꎬ380页ꎬ单子叶植物水鳖科至薯蓣科28科ꎻ第13卷ꎬ502页ꎬ单子叶植物棕榈科至兰科6科ꎻ第14卷ꎬ666页ꎬ单子叶植物灯心草科至禾本科5科ꎮ被子植物共计收载201科1744属5444种ꎮ374111期刘全儒等: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九)本植物志的系统:蕨类植物主要采用秦仁昌(1978)系统ꎻ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1978)系统ꎻ被子植物采用哈钦松(1926ꎬ1934)系统ꎮ本植物志相当于对原«海南植物志»进行了增补和修订ꎬ并且绝大多数种类配有彩图ꎬ但缺点是没有检索表ꎬ对近缘物种的区别有一定的困难ꎮ20.«吉林省植物志»ꎬ第1卷(2019)ꎬ312页ꎬ石松类和广义真蕨类和裸子植物ꎬ计23科50属125种15变种3亚种3变型ꎬ图版137幅ꎮ其中ꎬ石松类和广义真蕨类18科39属101种9变种3亚种2变型ꎬ裸子植物5科11属24种6变种1变型ꎮ参考文献:LIUQRꎬMAJSꎬ1996ꎬ1999ꎬ2001ꎬ2003ꎬ2006.IntroductionstolocalflorasofChina:4-8[J].Guihaiaꎬ16(4):338ꎬ19(4):308ꎬ21(4):381-382ꎬ23(1):48ꎬ26(1):13ꎬ17.[刘全儒ꎬ马金双ꎬ1996ꎬ1999ꎬ2001ꎬ2003ꎬ2006.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信息简介:4-8[J].广西植物ꎬ16(4):338ꎬ19(4):308ꎬ21(4):381-382ꎬ23(1):48ꎬ26(1):13ꎬ17.]LIUQRꎬYUMꎬMAJSꎬ2007.ReviewontheChineselocalfloras[J].Guihaiaꎬ27(6):844-849.[刘全儒ꎬ于明ꎬ马金双ꎬ2007.中国地方植物志述评[J].广西植物ꎬ27(6):844-849.]MAJSꎬ1990ꎬ1991ꎬ1993.IntroductiontolocalflorasofChina:1-3.[J].Guihaiaꎬ10(3):268-269ꎬ11(3):283-285ꎬ13(2):192.[马金双ꎬ1990ꎬ1991ꎬ1993.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信息简介:1-3[J].广西植物ꎬ10(3):268-269ꎬ11(3):283-285ꎬ13(2):192.]MAJSꎬ1992aꎬb.Trendsandprospectsofflorapublicationsinthe1990s:1-2[J].BullBiolꎬ11:2-4ꎬ12:4-5.[马金双ꎬ1992aꎬb.九十年代植物志的编研动态与展望:1-2[J].生物学通报ꎬ11:2-4ꎬ12:4-5.]MAJSꎬQRLIUꎬ1998.ThepresentsituationandprospectsofplanttaxonomyinChina[J].Taxonꎬ47(1):67-74.4741广㊀西㊀植㊀物39卷。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分类的科学,旨在系统地对各种植物进行分类、命名和归类,以便更好地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和特征。
本文将介绍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1.1 演化论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演化论,即生物种类的形成和演化是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根据演化论的理论,植物分类学家运用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植物进行分类,并推测它们的祖先与后裔之间的亲缘关系。
1.2 亲缘关系植物分类学的核心原理是基于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生态关系等进行系统研究和比较,植物分类学家可以确定不同植物群组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越密切的植物,它们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越接近。
二、植物分类学的主要方法2.1 形态学分类法形态学分类法是植物分类学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运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以及生殖特征等进行分类。
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花、果实、叶片、茎和根等形态特征,植物分类学家可以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2.2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分类法在植物分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植物基因组中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确定植物之间的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
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特别是在形态上相似但遗传上有差异的植物之间。
2.3 化石记录分类法化石记录分类法是通过对植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了解古代植物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通过对化石的地层分布、形态特征等进行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化石记录分类法在研究古生态学和古环境学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植物分类学的意义和应用3.1 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也有助于揭示不同植物群体的演化历史和地理分布。
通过研究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可以为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依据。
世界栽培水杉的调查(1947~2007年)

世界栽培水杉的调查(1947~2007年)马金双【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08(026)002【摘要】自第一批种子于1947年12月底走出中国国门,著名'活化石'水杉已在世界上栽培了60年.过去的5年间通过各种调查方式获得了6大洲近50个国家的2535份资料.调查结果显示,水杉除在欧美及东亚等国家栽培非常普遍外,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印度、墨西哥、尼泊尔、新西兰、南非、泰国、土耳其、津巴布韦等国也有成功的栽培.生长最好的是北美植物耐寒带5-9及欧洲和东亚相似气候地区的栽培水杉,植株最高已达38 m,最大胸围已达6.2 m.调查内容包括引种的时间、栽培地点、株数、高度及胸围,调查单位不仅包括公立的单位,还包括不对外开放的私人住宅.另外,还讨论了栽培用途、限制因子以及原生种群的资源保护等.【总页数】11页(P186-196)【作者】马金双【作者单位】布鲁克林植物园,布鲁克林,纽约,11225-1099,美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66+6【相关文献】1.2007年世界刨花板生产能力调查第1部分欧洲和北美地区新生产线,新建设地[J], 胡广斌2.2007年世界刨花板生产能力调查第2部分除欧洲和北美外的世界其余地区世界其余地区生产能力增长迅猛 [J], 胡广斌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众环境关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2007年的中国数据 [J], 朱婷钰4.印度政治信任的世代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世界价值观1989-2007年调查数据的分析 [J], 梁江禄;胡涤非5.2007年世界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调查第2部分世界其余地区拟建工厂计划揭示超常规的增长 [J], 约翰.瓦德斯沃德;胡广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植物分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对植物进行科学的分类与鉴定。
通过对植物进行分类,可以方便地对植物进行研究、了解其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介绍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分类的目的、分类的依据和常用的分类方法。
一、分类的目的植物分类的目的在于将各种植物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归类和排序,以建立起植物分类系统,为植物的研究、应用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分类,可以理清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揭示植物的起源、进化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植物资源。
二、分类的依据植物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态环境以及遗传学等方面的数据。
其中,形态特征是进行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通过对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确定植物的分类位置。
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包括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细胞壁组成、光合作用途径和代谢产物等,可以进一步印证植物的分类关系。
生态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往往可以提供植物适应特定环境的特征。
遗传学数据可以揭示植物的遗传背景和变异程度,是分类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常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植物分类学采用了多种分类方法。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分类、系统分类和进化分类。
形态分类是基于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通过对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形态特征的比较,将植物进行归类。
形态分类方法简单直观,并且在没有其他辅助手段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分类。
系统分类是基于植物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环境等综合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系统分类更加科学和全面,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进化分类是基于植物的遗传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通过对植物的DNA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植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
进化分类方法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更精确地反映植物的分类关系。
除了以上主要的分类方法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分类方法,如经济分类和地理分布分类等。
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分类原理和分类学方法

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分类原理和分类学方法植物分类学是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植物的形态、组织构造、生殖方式、生命周期等特征,将植物按照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类和鉴定,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植物分类系统。
本文将介绍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分类学方法。
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1. 生物进化论植物分类学的原理之一是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通过长时间的进化逐渐分化成不同的物种。
植物也是如此,它们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方式。
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就是基于这一观点,通过研究植物的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将它们划分到不同的分类单位中。
2. 形态特征植物分类学的原理还包括研究植物的形态特征。
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根茎、茎、叶、花、果实等,这些特征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会有所差异。
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确定它们的分类位置。
3. 组织构造植物的组织构造也是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植物的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结构、细胞器官、组织系统等方面。
通过对植物组织构造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之间的形态差异和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依据。
4. 生殖方式和生命周期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生命周期也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的物种还存在孢子等特殊的生殖方式。
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胚珠发育、花粉发育、授粉、受精、胚胎发育、种子发育等过程。
通过对植物生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和分类规律。
二、植物分类学的方法1. 形态学方法形态学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和测量,可以确定植物的分类位置。
形态学方法主要包括对植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与组织构成的研究。
2. 解剖学方法解剖学方法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对植物的组织构造和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内部结构与功能,揭示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越南北部地区植物名录》评介——百年中国植物分类学发展有感

《越南北部地区植物名录》评介——百年中国植物分类学发
展有感
马金双
【期刊名称】《广西植物》
【年(卷),期】2022(42)12
【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经历几代人、一百多年的努力,不但完成了巨多自己的工作,而且彻底改变了过去任由他人采集研究中国植物的历史,如今改写为国人走出国门研究其他国家植物的历史!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带领团队开展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的工作,不仅在国外进行野外考察,还先后出版数卷书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王青锋团队在东非的工作,特别是肯尼亚植物的研究。
【总页数】1页(P2188-2188)
【作者】马金双
【作者单位】北京市植物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中国植物分类学史的里程碑胡宗刚《中国植物志编纂史》评介
2.中国植物分类学巨著——《中国高等植物》出版
3.越南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越南农业食品
工业部1994年3月31日颁布4.中国植物分类学发展之我见5.越南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植物物种的解析与思考

植物科学学报 2024,42(2):266~274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11913/PSJ. 2095-0837. 23139李飞飞,郝强,崔夏,马金双. 对《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植物物种的解析与思考[J]. 植物科学学报,2024,42(2):266−274Li FF,Hao Q,Cui X,Ma JS.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the Key Management Lis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J]. Plant Science Journal,2024,42(2):266−274对《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植物物种的解析与思考李飞飞1, 2,郝强1, 2,崔夏1, 2,马金双1, 2 *(1. 北京市植物园管理处,北京 100093; 2. 植物迁地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摘 要:《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简称《重点名录2023》)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名录对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梳理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修订背景及概况,比较了《重点名录2023》和其他名录中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的差异,并分析了《重点名录2023》中33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性和扩散程度。
《重点名录2023》与4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和《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中的植物物种重合度较高。
33种外来入侵植物对我国生态、农业、林业、人畜健康均有严重危害,且扩散范围广,但仍有值得商榷的问题。
本文详述了《重点名录2023》在分类争议和前期评估上存在的问题和缺口,并对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名录的动态调整和分类管理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分类学研究;影响评估;风险分析中图分类号:Q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37(2024)02-0266-09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the Key Management List ofInvasive Alien SpeciesLi Feifei1, 2 ,Hao Qiang1, 2 ,Cui Xia1, 2 ,Ma Jinshuang1, 2 *(1. Beijing Botanical Garden, Beijing 100093,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National Forestry and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on Plant Ex situ Conservation, Beijing 100093, China)Abstract:The Key Management Lis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KMLIAS) was officially published on 1 Ja-nuary 2023, serving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AS in China.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rigor and objectivity of future revisions of the IAS list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capacity of IAS in China, we compiled and reviewed all existing IAS lists in China,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KMLIAS and other lists, and examined the impact and distribution of 33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cluded in the KMLIAS. Analysis revealed a high degree of overlap in plant species between the KMLIAS and the Lis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 China (all four editions) and Lis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under National Key Management (first edition). The 33 invasive alien plants were found to be widely distributed, posing considerable harm to ecology, agriculture, forestry, human and animal health.However, issues such as taxonomic disputes and lack of assessment remain contentious. We propose seve-ral considera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objectivity of future list revisions and streng-then IAS control and management.Key words:Invasive alien plant;Key Management Lis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Taxonomy;Impact as-sessment;Risk analysis收稿日期:2023-07-15,接受日期:2023-09-04。
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原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3)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一)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
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
二、分类学三大学派●(一)支序分类学派(C l a d i s t i c s)●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 r u n d z u g e e i n e r T h e o r i ed e r p h y l o g e n t i c h e n S y s t e m a t i k)●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 e q u e n c e o f d i c h o t o m i e 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失。
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
(近裔有效)●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失。
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
●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
(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 u m e r i c a l P h e n e t i c s)●由S o k a l和S n e a t 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 o fN u m e r i c a l T a x o n o m y)。
●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
性状数量化,采用计算机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
(等价处理)●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
●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
对属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
数值分类学最有希望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发展加权程序。
(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主要代表为M a y r和S i m p s o n,20世纪40-60年代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三)
条款:九章六十二条 Chapter 1, Taxa and their ranks(Art 1-5) Chapter 2, Status, typification, and priority of names (Art 6-15) Chapter 3, Nomenclature of taxa according to their rank (Art 16-28) Chapter 4, Effective publication (Art 29-31) Chapter 5, Valid publication of names (Art 32-45) Chapter 6, Citation (Art 46-50) Chapter 7, Rejection of names(Art 51-58) Chapter 8, Names of anamorphic fungi (Art 59) Chapter 9 , Orthography and gender of names (Art 60-62)
什么是分类?
Taxonomy is the science of discovering, collecting, describing, classifying, Identifying, and naming a taxa, i.e. groups of organisms which a taxonomist adjudges to be a unit.
名字、命名人、发表人、出版物 描述,包括物候等
标本引证(模式,存放地) 分布、生境、海拔
群落特征、种群状况
基本分类群的模式
分类的基本单位:科、属、种 科及科以下类群的模式:属 属及属以下类群的模式:种
种及种以下类群的模式:一份标本(非一号标本)
一个名字的模式:发表的依据
物种的概念
������ No one definition has as yet satisfied all naturalists; yet every naturalist knows vaguely what he means when he speaks of a species. Darwin (1859) Current species concepts: Morphological, Biological, Genetic, Evolutionary, Cladistic, Biosystematic et al Different opinion – different concept The More you work the Harder you are
植物分类原理的基本内涵
分类群的划分:由高至低,界门纲目科属种
物种的概念与进化及系统
植物命名法规:基本原则、条款和辅则
拉丁文的基本概念与使用
文献与方法论 :引证、国际标准化
资料的收集、掌握与熟悉
研究方法手段:分类、系统、进化
新方法与技术的引入与使用
分类群的划分与等级
Typus: Syntypus E. Szechuan, Wanhsien, Mo-tao-hsi, roadside, by stream, alt. 1100 m, 20 Feb 1946, C. J. Hsueh 5 (flower); 12 Sep 1947, C. T Hwa 2 (cones) SW Hupeh, Lichuanhsien, Jian-nau-Hsia, Ta-Pan-Ying, alt. 1250 m", 18 May 1946, C J. Hsueh 51; 6 Oct 1947, C. T. Hwa 179; Paratypus
墨尔本法规(2011,2012年生效):
1,拉丁文作为新类群的描述不再唯一,接受英文 2,承认网络发表的新类群(ISBN、ISSN) 3,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CBN)更名为: 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ICN
世界上有多少植物种类?
223,300 (Scotland & Wortley 2003) 250,000 (Mabberley 1997) 260,000 (Thorne 2002) 320,000 (Prance et al 2000) 346,527 (Wortley & Scotland 2004) 420,000 (Bramwell 2002) 422,127 (Govaerts 2001)
中国有多少植物种类?
80卷 126册 300科 3407属 31141种 9080图版
中国有多少植物种类?
中国有多少植物种类?
中国有多少植物种类?
TAXON 2006, 55(2): 451-560 302科3434属31180种5552(种下等级) 特有植物:233属(6.8%)16864种(54%)
分类的需求
1. 人类衣食住行的需要: 人类生存的需要,经济发 展的需要,健康长寿的需要 2. 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植物分类学自身发展的需 要:资源清查—植物志的编写,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和保护,探讨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3,其他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 学 、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遗传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植物分子 生物学、植物资源学、环境植物学、园林植物学、药 用植物学、资源植物学
巴黎法规(1956):英文、法文和德文;1958年以后属以 下分类群必需指定模式
法规的演变(二)
蒙特利尔法规(1959;中文版,1965):科级保留 名; 西雅图法规(1969):自动名 列宁格勒法规(1975;中文版,1984):废弃名 悉尼法规(1981):自动名具有优先权;种级保留 名称
In this process, natural history collections are made, developed, maintained and comparatively studied so as to expand our knowledge of the biodiversity.
植物分类学原理与方法
植物分类学培训班
马金双 2015 05 29
植物的分类群
植物分类学研究
植物分类学的方法 科研成果的总结
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
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 物250000种左右)。
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 研究,首先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 细、由大到小地进行分门别类。
法规的简易读本
怎样阅读分类学文献(一)
怎样阅读分类学文献(二)
怎样阅读分类学文献(三)
怎样阅读分类学文献(四)
怎样阅读分类学文献(五)
怎样阅读分类学文献(六)
怎样阅读分类学文献(七)
植物分类群的原理 植物分类学研究 植物分类学的方法 科研成果的总结
发表一个分类群的基本要求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四)
附录(墨尔本法规,2011;两卷本) 1,杂交名
2-5,保留名和废弃名(科属种) 6,禁止著作(书目) 7-8,约束性决议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五)
Apiaceae Arecaceae Asteraceae Brassicaceae Clusiaceae Fabaceae Lamiaceae Poaceae Umbelliferae Palmae Compositae Cruciferae Guttiferae Leguminosae/Papilionacae Labitae Gramineae
中国植物志第一卷(2004) 300科 3407属 31141种
本文结合APG III系统和一些新的系统发育研究动态, 对中国原产和引 入的被子植物科属名单进行了整理, 确认被子植物在中国原产258科, 引入55科(其中6科归化), 中国原产2,872属, 引入1,605属(含归化152 属), 并简要介绍了中国被子植物科属范畴的历史沿革和新变化。新 的名录与《中国植物志》相比, 新增115科1,729属, 与Flora of China相 比, 新增85科1,531属。
墨尔本法规网络网络版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一)
原则:植物命名的基础 条款:法规的基本内容 - 必须遵守
建议:条款的补充 - 非强迫性
注释:解释和说明 附录:参考资料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二)
原则六条
1,藻类、菌物和植物的命名与动物和细菌独立 2,分类群名称的应用依据命名的模式 3,分类群命名依据优先权(直至起点著作) 4,每个分类群只能有一个正确而又符合法规的最早的名称 5,分类群的学名拉丁化(不论起源) 6,分类群的名称追溯既往(直至起点著作)
无具体等级:居群、复合群、杂合群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目的:便于使用,方便交流 制定:从无到有,逐渐完善
1895-2011:漫长的行程过程
法规的演变(一)
维也纳法规(1905):藻类、苔类、泥炭藓、维管束植物 (1753);藓类植物(1801) 阿姆斯特法规(1935):拉丁特征集要 斯特哥尔摩法规(1950):分类群(Taxa),自动种加词
1.主模式holotype ,简写type:指定的一张标本 2.同号模式标本isotype(等模式):为主模式同一号码的标 本 3.合用模式标本 syntype(合模式):2号以上的标本被指定 为模式标本时 4.同举模式标本. Paratype:命名者在原描述中,除模式标本 外的 5.选定模式标本 lectotype(后选模式):原来发表的文章或 著作中,没有肯定哪一号标本为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丢失.或换 切时.以后 学者在原始材料中选用一号标本为命名模式标本 6.原产地模式 topotype:当得 不到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根 据记载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 的标本 7.新模式标本 neotype:当所有某一植物 的等模式.合模式以 及任何原始资料标本都丧失时.重新选定标本作为模式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