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爸爸和书》
四年级语文《爸爸及书》教学

小学四年级语文《爸爸和书》教课1课时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怀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思虑阅读提示。
2、学生小组沟通议论。
(1)你读懂可什么?请和同学们一同分享。
(2)还有哪些地方你没读懂?请同学们一同商讨。
3、怀疑问题概括以下。
(用幻灯出示)(1)爸爸的企业破产了,我们家的生活困难,为何爸爸还要带我去买书?(2)为何我捧着这本刚买的童话集就像捧着一件瑰宝似的? (3)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坐汽车强!这举话怎么理解?(4)我高声回答:买书比坐汽车强!这时,我内心想些什么?(5)这本薄薄的童话集为何我缠着爸爸读了一遍又一遍?(6)为何很多年过去了,对我来说,这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宝贵?三、再读课文,演剧激趣。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2、表演课本剧。
一、合作研究,自学感悟。
1、议论。
1/32、剖析。
(1)同学们朗诵相关句子。
(2)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3)思虑议论。
①我和爸爸是在哪里挑中了这本xx的/②假如把挑换成买好吗?小结:同学们在表演时,要演好爸爸挑书的动作。
(4)思虑议论。
A、书买下了,此时,我的心情如何?为何我捧着就像捧着瑰宝似的B、那么,该如何表演好这个捧的动作呢?谁来试一试?3、议论。
对方才同学的表演,你还有什么见解呢?4、剖析。
思虑议论:对冷的表演重要吗?为何?A、由于路远天冷,我实在走不动了。
爸爸问我:怎么样,成汽车比买书强吧?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B、是北风吼叫,我冷得直颤抖,我却高声说买书比坐车强!这是为何?5、议论。
我忧如感觉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
你理解了吗?谁能领会爸爸当时的心情?请发布你的见解。
6、请同学们再表演三至十二自然段课本剧,同时赐予较高的评论。
五、总结。
板书2/3爸爸和书爸爸和书希望我们热爱学习节衣缩食买一百多本教课目的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表达次序。
2、领会爸爸对儿女的关心和希望,指引学生热爱书本、热爱学习。
《爸爸和书》的公开课教案范文

《爸爸和书》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爸爸和书》,了解爸爸对书的热爱以及书对爸爸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珍惜书籍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1. 感悟爸爸对书的热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知道书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书的文章——《爸爸和书》。
(2)板书课题,齐读。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课文讲了爸爸喜欢看书,看书入迷,并且因为看书而闹出了一些笑话。
3. 精讲细读,体会感情(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爸爸喜欢看书的?(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课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爸爸喜欢看书,如爸爸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即使很晚也要看,而且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发现:作者用词很准确,如“一本正经”、“目不转睛”等词语,都很好地表现了爸爸看书的入迷程度。
4. 巩固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看待书的,是不是也和爸爸一样喜欢看书。
5. 总结全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爸爸喜欢看书,看书入迷,并且因为看书而闹出了一些笑话。
我们也感受到了书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要像爸爸一样热爱书籍,珍惜书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看书或者一本书对自己的影响的作文。
《爸爸和书》第二课时教案六、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爸爸和书》这篇课文的内容,体会爸爸对书的热爱。
人教版四上:《爸爸和书》教案与反思

四上:《爸爸和书》教案与反思人教版四上:《爸爸和书》教案与反思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上:《爸爸和书》教案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等工具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读懂《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产生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1、2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同学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三、理解课文内容:1.理清课文的思路:1)“我”把书看得最珍贵的原因。
2)买书的经过。
3)买书带来的欢乐。
4)爸爸的希望。
2.讨论重点、难点、疑点:1)一本薄薄的破旧的童话故事书引来什么?“清晰”是什么意思?2)《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怎么买来的?这说明了什么?3)买书的过程爸爸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4)“我”是怎样懂得了读书的乐趣的?5)读书的乐趣是什么?6)爸爸这样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书的目的是什么?7)看看书中的“我”,再想想自己,谈谈感受。
8)谈谈对爸爸和“我”的看法。
3.分段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等词语。
3谈自己得到的启发和以后的奋斗目标。
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书,多读、多看、多想。
教学反思:作为二类课文,只有一课时,教材可训练的点很多,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文本最有价值的学习点,让教师驾驭课堂显得相对轻松,让学生的.学习精力相对集中,提高课堂的效率,是我近期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还是有所收获的。
四年级语文《爸爸和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爸爸和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书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书的热爱。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宝贵”、“渴望”等。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纸质书、电子书等教学道具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本破旧的书籍,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同桌交流认读。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重点讲解“宝贵”、“渴望”等词语。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爸爸为什么喜欢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爸爸和书》,谁能分享一下爸爸喜欢书的原因?(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书的热爱。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爸爸为什么把书看得那么珍贵?(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向爸爸学习,珍惜书,热爱书?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如何向爸爸学习,珍惜书,热爱书,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爸爸给了我们哪些关于书的启示?1.学生谈谈通过学习《爸爸和书》这篇文章,自己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在家中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分享读书感悟。
3.课堂作业:以“我和书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爸爸和书》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书的热爱。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 ,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通过“爸爸和 书”所表达的情感。
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共读的经历或感受,将课文中的情 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表 现出较低的参与度,需要进一步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 和需求。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可以进一步优 化和完善,例如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教 学内容和方法。
借鉴优秀经验
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 策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使 用多媒体教学、组织实践活动等,以 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与总结
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写作能力。
课堂展示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 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
心和表达能力。
03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通过描述与父亲共读的温馨场景,引起学生对亲情的共鸣,进而导入新课《爸爸 和书》。
提问导入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最喜欢和爸爸一起做什么?”或“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 本书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入课文主题。
鼓励优秀
第六课 爸爸和书 教案

第六课爸爸和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爸爸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要性•掌握描述爸爸的外貌特征和爸爸喜欢读的书籍的词汇•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教学准备•课文《爸爸和书》的课件和教学文本•打印好的课堂练习题•学生的课本和练习本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让学生集体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已学过的词汇和句型。
2.以标题《爸爸和书》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与书籍阅读联系起来。
预测故事情节1.提示学生观察教室里各个同学的爸爸外貌特征,并鼓励他们使用课堂上学过的词汇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情节,询问他们认为爸爸和书之间有什么关系。
听故事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
2.边听边记录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关键词汇。
阅读理解1.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学生读题后,鼓励他们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进行理解。
3.答案核对,对于答错的学生,引导他们找出错误原因,并帮助他们进行订正。
拓展阅读1.分发一段关于爸爸喜欢阅读的文章,鼓励学生读一读,并找出其中的生词和关键信息。
2.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爸爸喜欢读的内容,并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
小结与反思1.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包括爸爸的外貌特征和喜欢读的书籍的词汇。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爸爸对于阅读的重要性。
3.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表达对于自己爸爸的感激和理解。
教学延伸•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爸爸喜欢读的书籍的短文。
•鼓励学生参观学校或社区图书馆,带上家长一起借阅和阅读书籍。
•鼓励学生与爸爸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加深亲子沟通和交流。
注意事项•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时,要确保音量适中,保证学生能够清晰听到每个单词和句子。
•在讲解生词时,要注重音标的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在评价学生的作答时,要注重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爸爸和书》
![[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爸爸和书》](https://img.taocdn.com/s3/m/1dab561ea32d7375a41780b6.png)
[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爸爸和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 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2.学习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了解词意,并有感情地 读出人物的对话。
3.默读课文,找准重点段,试着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这部分,懂得《皇帝的悲哀》 这本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2.找准重点段,训练给课文分段及归纳段意。
3.感受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这番话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1.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
2.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体会父亲希望子女成为热爱学习的 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 爱学习。
二查字典,了解字音词义,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三找准重点段,总结每段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懂得并体会《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
二体会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的这番话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三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把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二板书课题爸爸和书。
导入新课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是啊,爸 爸和书有什么关系呢?学习课文后就知道了。
三自学课文。
布置预习要求,由学生预习。
1.边读书边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 用△ △ 作上记号。
2.标出序号,找准重点段,试写各段主要内容。
3.画出课后思考的句子,想想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指导阅读。
1.汇报自学情况 1 先由学生汇报自学的收获或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作进一步检查。
学生可按自学要求汇报,也可以学懂一点讲一点。
如懂得题目的意思;知道哪些部分是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 过。
爸爸和书教案(5篇)

爸爸和书教案(5篇)爸爸和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挨次。
2、体会爸爸对子女的关心和期望,引导同学喜爱书籍、喜爱学习。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表达的挨次,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情,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同学自读课文,思索“阅读提示”。
2、同学小组沟通商量。
(1)你读懂可什么?请和同学们一起共享。
(2)还有哪些地方你没读懂?请同学们一起探讨。
3、质疑问题归纳如下。
〔用幻灯出示〕(1)爸爸的公司倒闭了,我们家的生活困难,为什么爸爸还要带“我”去买书?(2)为什么“我”捧着这本刚买的童话集就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3)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坐汽车强!”这举话怎么理解?〔4〕“我”大声回答:“买书比坐汽车强!”这时,“我”心里想些什么?(5)这本薄薄的童话集为什么“我”缠着爸爸读了一遍又一遍?〔6〕为什么很多年过去了,对“我”来说,这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宝贵?三、再读课文,演剧激趣。
1、同学自读课文。
思索: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2、表演课本剧。
一、合作探究,自学感悟。
1、商量。
2、分析。
〔1〕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
〔2〕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3〕思索商量。
①“我”和爸爸是在哪里挑中了这本童话集的/②假如把“挑”换成“买”好吗?小结:同学们在表演时,要演好爸爸“挑”书的动作。
〔4〕思索商量。
A、书买下了,此时,“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我”捧着就像捧着珍宝似的B、那么,该怎样表演好这个“捧”的动作呢?谁来试一试?3、商量。
对刚刚同学的表演,你还有什么看法呢?4、分析。
思索商量:对“冷”的表演重要吗?为什么?A、由于路远天冷,“我”实在走不动了。
“爸爸问我:‘怎么样,成汽车比买书强吧?’”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B、是寒风咆哮,“我”冷得直颤抖,“我”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这是为什么?5、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爸爸和书》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2.学习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了解词意,并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对话。
3.默读课文,找准重点段,试着.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这部分,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2.找准重点段,训练给课文分段及归纳段意。
3.感受“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这番话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1.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
2.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体会“父亲希望子女成为热爱学习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二)查字典,了解字音词义,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三)找准重点段,.总结每段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懂得并体会《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
(二)体会“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的这番话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三)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把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二)板书课题:爸爸和书。
导入新课: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是啊,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呢?学习课文后就知道了。
(三)自学课文。
布置预习要求,由学生预习。
1.边读书边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用“△△”作上记号。
2.标出序号,找准重点段,试写各段主要内容。
3.画出课后思考的句子,想想你是怎样理解的?(四)指导阅读。
1.汇报自学情况:(1)先由学生汇报自学的收获或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作进一步检查。
学生可按自学要求汇报,也可以学懂一点讲一点。
如懂得题目的意思;知道哪些部分是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
又如学会了哪些生字,学懂了哪些新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等等。
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可根据要求询问学生是怎样学的?也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讲到的问题。
总之,教师以指导、点拨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初读课文。
(2)在字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字的读音和字形。
①注意下面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
②注意下面字的字形。
缠(ch2n):容易少一笔为“緾”。
晰(x9):容易多一笔为“”。
裹(gu%):“果”字最后一笔不要写成奈。
2.指导精读课文:(1)先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为什么是最珍贵的?这两段主要内容是什么?②学生自学讨论:《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最珍贵的原因是“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投影:“一……就……”体会出这本书的珍贵与“当年买书的情景”有关。
.总结1、2自然段主要内容:《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
(2)学习重点段落3~12自然段:①请一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思考:A.爸爸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B.你怎样理解爸爸在给我买书过程中说的那些话?理解A:爸爸是在公司倒闭,妈妈干零活,“我”无人照管,家中生活十分窘迫和贫苦的情况下给我买书的。
而且买的是旧书,很便宜,还是用乘汽车回家的钱买的,而回去的路又不好走。
理解B:重点体会父子二人买书后在路上的对话。
投影a:“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不,买书比坐汽车强!”体会b:在路远天寒情况下,爸爸用反话激励“我”,使“我”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投影b:“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
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体会b:爸爸的这句话既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同时又讲了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
投影c:“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体会c:爸爸朴实的话语,沟通了父子之间的心灵。
爸爸含着热泪的一番话,使我倍感书来之不易,所以“我”觉得“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为此,更加珍惜这本书。
②反复朗读,理解句子含义。
A.再读重点句,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B.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情感。
C.通读第3~12段,归纳主要内容。
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的经过。
(3)学习课文第13至第15自然段:默读概括13至第15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继续给我买书以及买书给全家带来的欢乐。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出:读书,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读最后一段归纳.总结主要内容:“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是怎样买来的,指出爸爸买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试归纳各段主要内容。
(1)老师提问: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的?(2)学生朗读全文,找出课文3~12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的。
(3)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讲《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
第二段:(3~12自然段)主要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
第三段:(13~15自然段)主要讲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继续给我们买书以及买书给全家带来的欢乐。
第四段:(16自然段)概括地讲“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是怎样买来的,指出爸爸买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全文。
1.让学生在朗读全文基础上,试.总结全文主要内容。
2.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老师补充、做小结。
这篇阅读课文,作者怀着深情,通过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回忆“我”的爸爸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我们”买书,给全家带来的欢乐,表达了爸爸对“我们”的深切关怀和所寄予的希望,说明这件事对“我”的童年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使“我”懂得读书的乐趣,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3.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有哪些乐趣?在学生自己谈体会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懂得:读书能给人带来很多乐趣,它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激发情趣。
所以,我们从小就应爱书,读书,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使自己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板书设计】[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张淑芳尊敬的老师、朋友们:大家好!在介绍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
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
”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
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
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
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
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习。
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如下: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
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
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
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
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
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
也安排了三个环节: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