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区域、中国气候类型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

大陆性气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由 于降水较少,主要依靠灌溉,农业生产和布局受水资源限制 较大。同时,大陆性气候也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问题 。
大陆性气候的利弊分析
优势
大陆性气候下的夏季日照时间长,太 阳辐射强,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 生长;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杀死病 虫害和减少农业害虫的繁殖。
劣势
由于降水较少且集中,容易造成春旱 和夏涝等自然灾害;同时,大陆性气 候也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问题 ,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04
中国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与特点
形成
中国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和山地地区的地 形复杂,海拔高度差异大,导致气候的多样性。
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低、降水少、日照时间短、风力强等。在高原地区 ,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昼夜温差大;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形 复杂,气候变化多端,垂直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总结词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 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公转、太 阳辐射等天文因素,以及台风、厄尔尼诺等 自然灾害。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等。
气候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季风气候的分布与影响
季风气候的分布
中国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此外,在南部沿海地区 和东北地区也有季风气候分布。
季风气候的影响
季风气候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因 此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的重要种植区 。同时,季风气候也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为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源。然而,季 风气候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如洪涝、干旱等自然 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风险。
地理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横跨东经73度26分到134度22分,北纬18度03分到53度33分之间,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气候也多种多样。
中国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需要涉及地形、地势、地貌、气候类型等多方面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中国气候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对读者们有所帮助。
一、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1. 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
地形对气候起到了重要影响。
中国地形明显分为四大部分:西南地区的高原和山地、西北地区的高山和基本平行的山脉、中部地区的低山丘陵和盆地、东南地区的起伏较小的低山丘陵和平原。
这种地形布局使中国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包括高原气候、山地气候、盆地气候、平原气候等。
2. 地势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平均海拔约1000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
地势高低的变化对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地面平均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东部沿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
因此,中国的气候分布也是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而变化的。
二、中国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1.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中国南部,特点是温暖多雨,夏季多有季风,冬季多有干旱。
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2.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海南岛等地,温暖湿润,降水量充沛,气温适宜。
3.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多有季风,冬季干燥凉爽。
4. 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温暖。
5. 中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多有季风,冬季寒冷干燥。
6. 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温差大。
7. 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温差大。
8. 高原气候:分布于西藏、青海等地,气温低,气压小,阳光强烈,昼夜温差大。
【地理】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类型及特征(看图更容易)

【地理】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类型及特征(看图更容易)一、气候(一)冬季气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南暖北寒②南北温差大:漠河一月均温约–30℃.西沙群岛一月均温约22.9℃.南北温差50℃上.(2)影响因素①纬度因素: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且日照时间比南方短。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寒冷。
(二)夏季气温(1)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青藏高原相对低温其它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影响因素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北方虽然比南方小.但日照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并不比南方少多少.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
(三)我国的温度带二、降水(一)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二)降水的时间分布①季节变化:夏秋季节多雨,冬春季节少雨。
②年际变化: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最大。
(三)降水的时空分布取决于季风活动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与季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东南地区距海近,受东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西北地区距海远,受东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的进退和锋面雨带的推移。
都决定了降雨量的长短,以及降雨量的多少。
此外,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也对降雨量分布有一定影响。
(四)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旱地区,干旱地区。
三、我国气候(一)我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二)影响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多种多样。
东部较湿润雨热同期,便于农作物,树木,牧草生长。
夏季南北温差小,喜温作物(如水稻)可在我国较高纬度东北地区种植。
(三)气象灾害1、寒潮:每年秋末、冬季、初春,从西伯利亚、蒙古侵入我国的强冷空气。
严寒、大风、霜冻。
我大部分地区受影响,西藏、云贵地区影响小2、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强热带气旋影响我国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利:缓和长江流域的伏旱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3、旱涝灾害:我国的旱涝灾害与当年夏季风的强弱密切相关,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迅速北移,长时间滞留在北方,造成北涝南旱,反之,则南涝北旱。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
以下是对这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
一、自然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南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4、青藏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等地区,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
二、人文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
同时,北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等。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藏族、羌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
中国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各具特色。
北方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著称;南方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景观而引人注目;青藏地区以其神秘的高原山地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令人向往。
这些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课件

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课件
一、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由于海洋的影响,内陆地区分布着13种气候类型,其中以寒温带半湿润气候、温带湿润气候最为普遍。
1、寒温带半湿润气候。
寒温带半湿润气候特点是夏季短、温度低,冬季长、温度低,年降水
量大,一年四季都有降水,雨量多少是季节性分布。
这种气候分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北部等地,此外,还有两个亚类:寒温带半干旱气候,分布
在山西、河南等地;以及寒温带半湿潮湿气候,分布在内蒙古南部、河北
南部等地。
2、温带湿润气候。
温带湿润气候特点是夏季短、温度较高;冬季长、温度较低;年降水
量大,一年四季都有降水,雨量多少是季节性分布。
这种气候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等地。
二、中国气候变化。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均温度
持续上升、年降水量变化大,降雨日数减少,夏季高温日数增多,春季降
雨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1、平均温度上升。
我国近年来平均气温持续上升,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也加剧了全球气候
变暖,破坏了区域热力学平衡,使得气温变暖。
2、年降水量变化。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气候分区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气候分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这些地理和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本文将讨论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分区,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西南丘陵和盆地、青藏高原、华南丘陵和岛屿、以及西北高原和盆地。
1. 东部沿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广阔的地理板块之一,涵盖了大部分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这个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
因此,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同时也是人口最为密集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2.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北临黄河,南界太行山。
这个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然而,由于水资源短缺和土地沙化等问题,这个地区在近年来面临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3. 西南丘陵和盆地西南丘陵和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贵高原、川西高原和西南盆地等地貌。
这里的山峰起伏,河流纵横,地势较为复杂。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较为困难,但也因为山水秀丽而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区域。
4.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的最大高原。
这个地区分布有大量的高山、高原和湖泊,其中包括中国最长的江河长江和黄河。
青藏高原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这里储存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锡、锌等。
5. 华南丘陵和岛屿华南丘陵和岛屿位于中国的南部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
这里地势较为起伏,以山地和岛屿为主,气候湿润,植被繁茂。
这个地区农业发展较为便利,同时也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和地产开发地区。
6. 西北高原和盆地西北高原和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等省份。
中国地理位置评价气候类型

中国地理位置评价气候类型中国地理位置评价气候类型是指根据中国的地理位置,对全国的气候形势进行评价的一种气候分类。
中国被山脉、河流、内陆平原、沿海平原等所环绕,地处东亚大陆,处于南北季风和西太平洋海洋性气候之间,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随着纬度变化,中国地理位置下的气候也有所差异。
根据中国地理位置评价气候类型,中国可以分为5类气候: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带干旱季风气候、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热带湿润大陆性气候。
1. 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省份为代表,这一气候区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这一地区处于南北季风的交汇线上,春季南风和秋季北风吹过此处,使该地区气温和降水丰富;冬季以及夏季的气温相对较低,而且冬季雨水较少,春夏季节的降雨量较多,是中国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2. 温带干旱季风气候温带干旱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主要以新疆、甘肃、陕西、宁夏等省份为代表,这一气候区域位于中国西部草原地区,由于这一地区处于南北季风的分界线上,春季南风和秋季北风吹过此处,使该地区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少;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是中国温带干旱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3. 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平原、华东黄淮平原和中部江淮流域等地,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为代表,这一气候区域位于中国内陆地区,由于东西方向有山脉阻挡,使得该地区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是中国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4.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以福建、台湾、海南等省份为代表,这一气候区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这一地区处于西太平洋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下,气温较高,降水偏多;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是中国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5. 热带湿润大陆性气候热带湿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以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为代表,这一气候区域位于中国西南内陆地区,由于这一地区处于西太平洋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下,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是中国热带湿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气候特点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气候特点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如下: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
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本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的特点。
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也即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
辽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因此气候类型仍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形较为复杂,有山地、平原、丘陵、沿海之别,所以省内各地气候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气候特点是:寒冷期长、平原风大、东湿西干、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
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黑龙江省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
因此,黑龙江省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但西部受夏季风影响弱,显示出一些大陆性气候特征。
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处于亚热带与南温带的过渡性气候带中,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步、雨量集中、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分区
华东六省: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安徽(皖),福建(闽)华南: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
华中:湖南(湘),湖北(鄂),河南(豫),江西(赣)
华北: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内蒙古)
西北: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
西南: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西藏(藏),重庆(渝),贵洲(贵或黔)
东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
其他地区: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中国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气温要低于同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
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
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
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
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
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
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
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
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条件的优势复杂多样的气候,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使中国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
例如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引种到中国后却广泛种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红薯最早引种在浙江一带,目前在全国普遍种植。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也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例如水稻可在北纬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
夏季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例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与之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
中国气候虽然有许多方面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中国灾害性天气频繁多发,对中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也常常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是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中国的旱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北方以旱灾居多,南方则旱涝灾害均有发生。
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
台风(热带风暴发展到特别强烈时称为台风)以6—9月最为频繁。
在中国的秋冬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冷空气特别强烈时,气温骤降,出现寒潮。
寒潮可造成低温、大风、沙暴、霜冻等灾害。